分享

内经刺腰痛论多种腰痛的针灸方法

 臻医堂 2024-03-17 发布于山东

笔者昨天稍稍怨妇牢骚了一下,调侃回复的见多,对于专业知识探讨的一个也没有,但是俺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有个回音儿。今天我们看一下刺腰痛论中几种腰痛的治疗方法,以及涉及到的几条古经脉到底汇合到了今天哪条经脉里?

《素问·刺腰痛论》言:同阴之脉令人腰痛,痛如小锤(《太素》作小针)居其中,怫然肿。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为三痏。
这段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看一下乏味的解释:同阴之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胀闷沉重,好像有小锤在里面敲击一样,病处突然肿胀。治疗时应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的阳辅穴)处,针三次。
这个同阴之脉是今天的什么经脉?张登本先生认为同阴之脉是足少阳之别络,那么也就是说同阴之脉已汇合入今天的足少阳胆经。卓廉士教授认为,从同阴之脉的病症可以知道,其脉上及于腰,下及于外踝上,过绝骨端,此处在《明堂》为“阳辅”穴,阳辅属足少阳。“外踝”在下肢外侧,属阳。因此,疑“同阴”之“阴”当为“阳”字,应为“同阳之脉”。同,《说文》:“同,合会也”“同阳脉”则意谓两阳脉同行在一条线路上。因此可以判定:同阴(阳)脉与足少阳脉原本同在一处,一脉两名,后来取一弃一。
赵桐先生从张隐庵意,认为同阴之脉是阳跷脉。从治疗的穴位阳辅穴来看同阴之脉就是胆经,从其腰痛的症状体征来看更像是太阳之气升发至腰受阻怫然肿,阳跷脉者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司管一身左右阳气,故太阳之气升至腰间外邪阻逆,阳跷脉痹则如锤击之痛,腰部筋肉紧张拘挛隆起如肿。


所以俺认为此虽刺在足少阳,实治在阳跷脉。阳跷脉与足少阳脉多次相交接。亦有头角维筋相交,维,跷,胆交汇融合。故同阴之脉当为阳跷脉,其腰痛为阳跷脉与足太阳足少阳三经同受外邪阳气阻逆之腰痛。
临床实际针灸治疗时,凡见三经同病,脉见三经异常,皆可刺阳辅,风池,跗阳(或申脉),腰部痛而拘挛隆起处。易晕针者俯卧位针灸,刺后使其扭动腰部。不晕针者刺后带针溜达。明天我们再聊聊阳维之脉腰痛与衡络之脉腰痛。会有意外收获哦!记得互动留言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