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维工具四】大脑博弈——人性的底层逻辑

 HAINABAICHIAN 2024-03-17

人们常说底层概念、底层规律、底层原理、底层原则、底层思维,那到底什么是底层呢?《认知觉醒》的作者周岭说:能解释的现象越多,这个概念就越底层。底层是事物的本质,当你掌握了底层逻辑,就可以用来解读诸多的同类问题。

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莫名其妙、难以解释的现象,控制不住自己,让自己陷入焦虑、迷茫。例如:①想要提升自己,制定计划开始早起、运动、读书,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长期坚持,回头又痛苦地反思计划为什么完成不了;②拿出手机原计划查找资料,但找着找着,点开了微信朋友圈,接着又刷起了短视频;③提醒自己发脾气不好,但遇到问题时还是随心所欲,忍不住发火;④明白需要用沟通解决矛盾,但宁愿承受痛苦,陷在那里不动,也不愿主动沟通;⑤知道上台发言没有危险,但身体还是紧张;⑥做选择时,既想选这个,也觉得应该选那个,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选;⑦工作中,害怕刺头,习惯欺负老实人;⑧经常困在某种无端的情绪中,消耗着自己,什么都没做却感觉很累;⑨与朋友合伙赚钱,理解相互包容的重要性,但仍觉得自己贡献更大,应该分得更多;⑩股票总是拿不住,喜欢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结果买了就跌、卖了就涨,一直亏钱……类似问题还有很多很多。

图片

我们知道,人性影响着人的思维和习惯。人性是我们出现上述问题的底层逻辑。人性有丑恶的一面,比如自私、贪婪、虚伪、欺骗、背叛、奸诈、懒惰、冷漠、嫉妒、狭隘、敌视、暴躁、歧视、急躁、傲慢、焦虑、恃强凌弱、贪图享乐、贪生怕死、喜新厌旧、猜忌犹疑等等,上述10个例子均源自于此。同时,人性也有善美的一面,比如善良、仁爱、奉献、知足、诚实、守信、正直、公平、勤劳、勇敢、热情、进取、宽容、友善、和平、同情、温和、谦逊、耐心、乐于助人等等。为什么有的人丑恶,有的人善良;为什么同一人,有时丑恶,有时又善良。人性的底层是什么?人性是怎么来的?又是怎样体现为时而丑恶、时而善美的呢?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再往深里剥一层,先说结论:人性本质上是大脑博弈的结果。

一、大脑的功能演化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指出,物种的演化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方式实现的。在生存斗争中,最适者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它们能够最好地适应其环境。

尹烨的《生命密码》说到,在地球演化的46亿年里,生命存在的时间是34亿年。沧海桑田,唯一不变的是人类的基因,而这点东西竟然延续了几十亿年。人脑的历史也有6亿年,人类成为万物之灵,靠的是发达的大脑。

6亿年前,远古海洋中的生物“头脑简单”,那时的神经系统,只有最简单的应激能力,仅能在外界刺激下做出诸如“有食物,快吃”“有危险,快躲”的简单反应。很快,环境变得复杂,一些生物“出水”,登上陆地,演化成爬行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复杂变化,大量神经细胞不得不集结在一起,形成了脑干和小脑,这就是所谓的“基础脑”,周岭称其为“本能脑”。但这种基础脑的功能十分有限,只有三个皮层(cortex),仅能满足最基本的运动需求。基础脑中出现的皮层,给未来的大脑演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因为皮层集中了大量负责各种功能的神经元。有了皮层,大脑才有了储存长期记忆、运行复杂思维,甚至表达爱意及亲情这些高级情感的可能性。

又经过一轮漫长的演化,哺乳动物开始登场。这些哺乳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它们的“初级大脑”演化出更多新皮层,传递信息的功能变得更强,还产生了情绪的功能,大大提升了在恶劣环境中的生存优势。比如恐惧让它们远离危险,兴奋让它们专注捕食,愉悦让它们增强群体亲密度,伤心引起同类的关爱等。“初级大脑”进化出来的情感区域,周岭称其为“情绪脑”。

大脑具备智能,一直等到灵长类动物的出现。猩猩们在演化成人类的过程,开始直立行走,脑容量开始扩充,有了更优质的新皮层,使大脑得到更好的发育;大脑皮层的神经元数量激增,连接更多,更加有条理。生存演化的现实需求孕育了增强脑功能相关的基因,在基因、人类行为与外部环境共同作用下,人类特有的大脑皮质中枢得以产生,如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等,还出现了欣赏音乐、舞蹈和绘画等艺术的中枢,功能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善。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人类大脑额叶也得到了迅速扩张,此时进化出的区域,被称为“理智脑”。

这就是大脑三个功能区域(本能脑、情绪脑、理智脑)演化的过程。人脑作为人体中最复杂的部分,也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烦恼。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几乎不能再生,有一种假说认为根源是早期神经元分化条件不可再现,目的是为了维持记忆。比如“9·11”事件发生的时候,很多孕妇目睹了这一刻,她们生出的孩子得抑郁症的概率要高于其他的孩子。为什么?DNA记住了。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类的意识具有一定的遗传密码,人类行为中体现的人性也一定程度上随基因从远古复制、遗传、进化至今。

二、大脑的博弈产生了人性

理智脑使人类富有远见、善于判断、懂得策略,虽然高级,但很弱小。从时间看,本能脑年龄最长,情绪脑次之,理智脑最为幼小;从发育看,本能脑在婴儿时期就比较完善,情绪脑要等到青春期,理智脑则等到成年才基本成熟;从运行看,本能脑和情绪脑掌控着潜意识和生理系统,掌控视觉、听觉、触觉等,调控着呼吸、心跳、血压等,其运行速度极快;而理智脑运行速度慢,而且非常耗能、耗时。

理智脑能力相对弱小,在与本能脑、情绪脑的博弈中处于劣势,使我们在生活中的大部分决策来自于本能和情绪。亿万年来我们的人类祖先一直在危险、匮乏的自然环境中生活,为了生存,必须借助本能和情绪的力量对危险做出快速反应,对食物即时享用,对舒适产生强烈愿望,才不至于被吃掉、被饿死,这也使人类基因中形成了贪图享乐、即时满足的人性。同样为了生存更久、更安全,人类祖先一方面会捕食弱小的动植物作为食物,避免与强大的野兽正面作战,这与基因中贪生怕死、恃强凌弱的人性相符;另一方面还要尽量节省能量,消遣娱乐这类不用动脑的行为深受本能脑和情绪脑的欢迎。

虽然在与本能脑、情绪脑博弈中经常输,但为了更好地生存,理智脑经过人类主观锻炼,也会偶尔变得异常强大,比如随着人类智力的提高,人类发明了工具,立足于地球食物链顶端。各种工具的出现,使得人类与其他物种的斗争转变为人类内部之间的斗争。人类在动荡的内部战争年代,为了获取更多资源,实现利益最大化,进一步使用理智脑,针对不同战斗场景,思考出各种计策,比如《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三国演义》《资治通鉴》中的各种权谋、计策,几乎都是针对人性的弱点。这一阶段,人类的理智脑被充分锻炼,但负面的是,贪婪、虚伪、欺骗、背叛、奸诈、嫉妒、狭隘、敌视、焦虑、猜忌犹疑等人性特征被激发,同时基因也深化了对它们的记忆,延续至今。

无论是与其他物种斗争,还是人类内部斗争,为获取有利于自己的资源,人类需要与群体相处,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整体的关系,也就是社交关系,这个过程促进人类克制本能和情绪,使用理智脑思考,从而更好地作出判断和决策,这时人类在群体中也会表现仁爱、奉献、知足、诚实、守信、热情、进取、宽容、友善、同情、关爱等人性特征。

可以看出,人性的善恶、美丑都是大脑基于环境博弈选择的结果。那面对各种事物,在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的斗争过程中,什么情况会选择善美,什么情况下又会选择丑恶呢?这之间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循?

我们可以从马斯洛需求理论中发现线索。随着人类的进化,人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后,就要去实现更高的需求和目标。马斯洛需求包含五个层次,分别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前两者属于物理层次,后三者通常被认为是较高的精神层次。生理需求指的是指维持人类最基本生存的需求,包括食物、水、空气、睡眠等。生理需要是推动人行动的动力,生理需求未被满足的人会丧失理性,思考力、道德等变得脆弱。如灾难过后,人民哄抢食物就是生理需求未被满足的一种表现。安全需求指当生理需求被满足后,就会有对安全、秩序、稳定及免除恐惧、威胁与痛苦的需求。一旦未被满足,会认为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感觉身边事物都是威胁。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是其他三个需求的基石,满足这两种才会诞生更高的需求。也就是说,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未被满足,理智脑很难被激发,会本能性、情绪化地作出行为决策,甚至这些决策多数是丑恶的;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需要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更高层次需求时,理智脑在一定条件下会被激发,作出的行为多数是善美的。

人性是环境和组织体系作用下固化形成的产物,当丑恶更能在当前环境中受益,人类就会主观激活理智脑,从固有的善美中挣脱出来,把丑恶的手段当生存工具;当善美更能在当前环境中受益,人类就会理性思考,消耗能量和时间,改变原有的丑恶生存方式,把善美作为成长价值。因此,人类群体呈现的人性取决于大环境和组织体系,单独个体的人性取决于自身价值观,但受群体的影响较大。

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他的著作《原则》中提到:每个人的大脑都有两部分——层次较高的逻辑部分与层次较低的情绪部分。它们会争夺对于一个人的控制权。管理这一冲突的方式,是行为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大脑的逻辑部分可以轻易理解了解自身弱点是一件好事(因为这是克服弱点的第一步),但大脑的情绪部分通常讨厌这么做。这与大脑博弈论总体上是契合的。

综上,本能脑和情绪脑的基因长期被生存压力塑造,它们的天性就是目光短浅、即时满足、趋易避难、急于求成,更愿意做简单、舒适、愉悦、耗能少、习惯性的事,倾向于熟悉的环境、熟练的行为,凡事希望立即看到结果,对长期的事缺乏耐心,所以说丑恶的人性是本能脑、情绪脑主导的结果。当资源比较富足、安全没有威胁时,人类个体为了成长和实现更高层次需求,会努力克制天性,改变自己人性的弱点,实现更大的价值,这消耗着大脑更多的能量、时间,理智脑被主动激活,具备了在与本能脑、情绪脑博弈中胜出的条件。

三、面对潜意识里的人性,如何用好大脑中的理智

人性在本能脑、情绪脑的作用下,通常选择潜意识中已经形成习惯,偏好更令人舒适、愉悦的行为。人类个体想要成长,必须用理智脑主动对抗本能脑、情绪脑,改变既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偏好,这个过程中有痛苦、有不悦,需要持续性消耗能量、时间,当新的行为令人产生新的愉悦,意识会记住这个新行为、新愉悦,但这还不够,需要理智脑多次主观锻炼,多次克服痛苦和厌烦,产生连续的更高层次的愉悦感,推动意识固化这个新行为,一直到新的习惯形成,变成本能行为和情绪倾向行为,也就是潜意识行为。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很难改变习惯、偏好,经常会失败,就是因为这个过程痛苦而又漫长。

克服人性,如何发挥理智脑的作用?周岭在《人之觉醒》中,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工具。结合文章开头列举的10种症状,举几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一)焦虑

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焦虑的底层是本能脑、情绪脑想要满足欲望却节省能量,屈从习惯,贪图舒适愉悦,不愿做不熟悉的事,趋易避难,急于求成。比如:①想要提升自己,制定计划开始早起、运动、读书,但总是“三分钟热度”,无法长期坚持,回头又痛苦地反思计划为什么完成不了。方法是反着来: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真实的能力水平;3.要事优先,想办法只做最重要的事情;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二)没有耐心

底层也是本能脑、情绪脑想要满足欲望却节省能量,减少运转时间。比如⑩股票总是拿不住,喜欢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结果买了就跌、卖了就涨,一直亏钱。培养耐心的方法:1.面对天性,放下心理包袱,坦然接纳自己。对自己的任何急躁、焦虑、不耐烦,都不要感到自责和愧疚,一旦觉察自己开始失去耐心了,就温和地对自己说:“你看,我身体里那个原始人又出来了,让他离开丛林到城市生活,确实挺不容易的,要理解他。”2.面对诱惑,学会延迟满足,变对抗为沟通。舒适和诱惑是本能脑与情绪脑的最爱,温和地告诉它们:“该有的享受一点都不会少,只是不是现在享受,而是在完成重要的事情之后。”以手机为例。面对手机娱乐的诱惑,对自己说:“暂时忍耐一下,先做重要的事情,之后会有半小时或一小时的时间专门玩手机,想怎么玩都行。”通过自我沟通和引导,本能脑和情绪脑产生了安全感,通常它们都舍得放手让理智脑插个队。这种“后娱乐”的好处是,将享乐的快感建立在完成重要任务后的成就感之上,很放松、踏实,就像一种奖赏;而“先娱乐”虽然刚开始很快活,但精力会无限发散,拖延重要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会空虚、焦虑。多次体验之后,身体里的原始人也会倾向于支持“后娱乐”,毕竟这样更舒适。如果你足够幸运,辛勤劳作之后产生的满足感也可能取代娱乐带来的直接快感——既然有高层次的享受可选,你对低层次的享受自然就不那么依赖了。3.最后,面对困难,主动改变视角,赋予行动意义。比如当我们清楚了阅读的本质和意义,就可能放下手机,主动拿起书本;当我们明白了深度学习的意义,就可能放弃听书、速读,转而开始精读和输出;当我们明白了运动真正的好处,就可能告别慵懒,主动坚持锻炼。

(三)意识模糊

底层是理智脑运转速度远远慢于本能脑、情绪脑,处理各种信息的速度不对等,意识很难介入潜意识,而潜意识却能轻易左右意识,所以人们总是做着自己不理解的事。潜意识没有思维,只有本能,它会让身体走低能耗路线,诱导我们娱乐、享受。比如:③提醒自己发脾气不好,但遇到问题时还是随心所欲,忍不住发火;④明白需要用沟通解决矛盾,但宁愿承受痛苦,陷在那里不动,也不愿主动沟通;⑤知道上台发言没有危险,但身体还是紧张;⑥做选择时,既想选这个,也觉得应该选那个,犹豫不决,不知道怎么选;⑦工作中,害怕刺头,习惯欺负老实人;⑧经常困在某种无端的情绪中,消耗着自己,什么都没做却感觉很累;⑨与朋友合伙赚钱,理解相互包容的重要性,但仍觉得自己贡献更大,应该分得更多。意识模糊分为认知模糊、情绪模糊、行动选择模糊。方法是:1.针对认知模糊,做高耗能的事——不断思考,消除模糊,制造清晰。凡事不要凭模糊的感觉判断,要寻找清晰的证据,明确核心困难和心得感悟,并集中精力攻克。2.针对情绪模糊,正视它、看清它、拆解它、化解它,不给它进入潜意识的机会,不给它变模糊的机会。即使已经进入潜意识,也要想办法将它挖出来。当你感到心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的感觉时,赶紧坐下来,向自己提问。到底是什么让自己烦躁不安?是上台演讲、会见某人,还是思绪纷乱?具体是什么让自己恐惧担忧?是能力不足、准备不够,还是害怕某事发生?面对困境,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如果做不到或搞砸了,最坏的结果是什么?一层层挖下去,直到挖不动为止。3.行动选择模糊是面对不确定性时会不自觉逃避。花费更多的脑力和心力去思考如何拥有足够清晰的目标,把目标和过程细化、具体化,在诸多可能性中建立一条单行通道,让自己始终处于“没得选”的状态。

(四)不专注

分心走神的本质是逃避,身心分离的人总会不自觉地退回舒适区,底层也是本能脑、情绪脑的作用。比如:②拿出手机原计划查找资料,但找着找着,点开了微信朋友圈,接着又刷起了短视频。方法有:1.遇到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时,暂停几秒,停顿一下,花几秒去思考这事值不值得关注。2.针对当下的时间,保持觉知,审视第一反应,产生明确的主张;针对全天的日程,保持清醒,时刻明确下一步要做的事情;针对长远的目标,保持思考,想清楚长远意义和内在动机。3.让感受回归行动,可以练习冥想,静坐在某处,然后放松身体,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呼吸和感受上的活动,如果过程中觉察到自己走神了,只需柔和地将注意力拉回来。

总结一下,我们从大脑的功能演化、大脑的博弈、用好理智脑三个方面,阐述了大脑博弈是人性的底层。现实中,一些客观规律也是人性造成的,比如古斯塔夫·勒庞笔中的“乌合之众”,比如政治周期、经济周期、股市涨跌周期等。畅想一下,如果要控制事物的发展、控制周期,根本上就是要控制人性,想要控制人性就必须控制人脑。未来世界,如何让人类生活更美好?我认为,在改善外部环境和组织体系的基础上,需要人类理智脑的升级迭代,在与本能、情绪的博弈中轻松胜出,主导人类向善向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