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啤酒罐里有死人

 曾颖的图书馆 2024-03-18 发布于四川

老曾按:近些年,经常看到网络上发生各种莫名其妙的神奇新闻,看似无厘头,结果却很可能背后隐藏着巨大的不可告人的秘密。所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某人让你突然抵制某样东西,或某个产品突然爆出天方夜谭的新闻时,一定是背后有什么样实实在在的妖蛾子。以下是我曾经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出来,估计也没有媒体愿意发,能在网上呆一天就是一天吧。这种文字,于我这种灵活就业者来说,本不是合时宜的事情。但愿没有白写。世人啊,请用自己的眼看世界吧!

1995年,我在一家县级电视台当记者,亲历了一场“啤酒发酵罐煮死了人”新闻事件。

当时,啤酒新传进内陆,各地都在搞啤酒,几乎一县就有一家酒厂,并且各自都有品牌,各家之间,为了守住自己的地盘,闯进别人的地盘、展开了各种竞争和厮杀。有的啤酒销售商之间,还真是动过刀子的。

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那段时间。

忽然之间,一个传闻在川西坝子的几个县里传播开来。那时互联网还没普及,人们凭着口耳相传,把这个消息传播得活灵活现——他们说,“某剑”啤酒,也即是我所在的那个县的啤酒厂,发生了一起事故,一个工人掉进发酵罐,被高温高压一蒸煮,只剩一具白骨了!

这个故事,凡是见过啤酒生产流程的人,都不可能相信,那些阀门管道和罐装容器,根本不可能容得下掉进一个人,除非那个人来自小人国,比蚂蚁和米粒还小才行。

但问题是,绝大多数人没有进过啤酒车间,也没见过全套的生产流程,而那个传说,色香味俱全,活灵活现。而且揪住了当时正值夏天,人们正疯狂喝啤酒的痛点。想一想那挣扎着死去的人变成丝丝缕缕的肉浸入到成千上万瓶啤酒流到千百万个杯盏中被倒入肚中的场景,几乎所有人都炸了,纷纷加入到汹涌的传播之中,添油加醋,更生动更离谱的情节不断攀升。与之相呼应的,是啤酒的销量大减,退货率大幅度上升。

谣言传播公式是: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

啤酒厂老板,原本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以谣言止于智者的心态,希望事态早点平息。但两天之后他发现,他所期待的场面,并没有出现。工厂面临被彻底洗出市场的风险。

他马上采取措施,不仅报了案,而且跑到电视台来,希望记者专门去工厂拍一拍工厂的生产流程,再请专家们来讲一讲啤酒的发酵工艺和安全知识,以正视听。

因为是大广告客户,电视台对此非常重视,派出精兵强将,积极张罗此事,不仅按啤酒厂的请求,拍了车间,和专家的讲解,还免费制作了一个专题节目,声情并茂地向父老乡亲们讲述了这些年啤酒厂为家乡做了哪些贡献,试图用感情牌,唤醒大家的理性,自觉与谣言做斗争。

活儿干了一大堆,配上点播的电视剧,轮班播放,但收效甚微。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和传播坏消息,而对辟谣和修正的信息,反而不是那么上心。退货潮虽不如之前迅猛,但销路却一厥不振,人们一说起这个品牌的啤酒,本能地想起死人,完全失了想喝的兴致。更不要说请客或办喜事,莫名地就觉得膈应。而隔壁县的啤酒,趁机冲进本县,摧城拔寨,砍瓜切菜,所向披靡。

守了多年的城门,被别人攻破并直捣黄龙。本地啤酒厂似乎从中闻出了点什么气味——按推理小说基本定律,凶手必是从被害人死亡中获益最大的人。这起莫来由的无妄之灾,似乎找到了来由——最大嫌疑人,极有可能是邻县这家啤酒厂。

但要想抓住这件事的源头,跟抓住风的尾巴差不多。这种口耳相传,活灵活现的谣言,每一个传播者,上一秒可以说得活灵活现,下一秒就完全可以诅咒发誓拍胸口向老天爷保证自己啥都没说过。和它斗,跟与空气搏斗差不多,它分分秒秒伤你,你用尽力气,却拿它没法。

但这个死结,很快被打开了。我听见隔壁新闻部的同事说,他们抓拍到了证据,邻县啤酒经销商,当着镜头的面,承认这个谣言是自己编出来的,主要是为了多卖邻县啤酒厂的“某生”啤酒。舆论顿时一片哗然,电视上轮番播出,效果比专家的技术解说好N多倍,人们又群情激昂,愤怒异常,纷纷弃了“某生”啤酒,而重新开始相信受了冤屈的本土啤酒。这件事,直接给“某生”啤酒的品牌,贴上了一个贪婪而丑丑陋的标记,这个标记,比“死人”标记更可怕。“某生”自此一撅不振,在之后的倒闭潮中,被“某剑”啤酒并购,从此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这个事看似结束了,但却远没有到达结局。我当时还是个刚做了一年新闻的小白,总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并且发自内心地佩服几位前辈,把一个反转新闻,做得精彩绝伦,尤其是那位新闻部主任,带着一台暗访机,化妆成一个啤酒贩子,四处寻找,终于拍到了想要的东西。我在无数个场合与时间,都向他表达过敬佩之意,但每一次,他都笑而不语。我将这,看作是前辈的低调和谦虚。直至几年后,他成为啤酒厂的品牌总监,作为甲方,跟我们一起具体操作了一些“新闻”之后,才有所感悟。他去了之后,啤酒公司的正面新闻和竞争对手们的负面新闻,都有声有色。一路摧城拔寨,并购了许多啤酒企业,并最终打包,一起卖给了更大的品牌。那位前辈,在四十几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当初在镜头前接受采访的啤酒经销商,在罚款和拘留了五天之后,转而成为本地啤酒售商。他压根不是那家啤酒厂的员工,却用几句话,摧毁了一个品牌,这之中,究竟有什么神奇操作,只有天知道了。

自那以后,凡是看到关于啤酒的耸人新闻,什么瓶子里面有老鼠啊,原料里面有人撒尿什么的,我都对自己暗暗说:

先别急评论,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