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一首咏竹诗,首首唯美

 周原樵翁 2024-03-18 发布于广东

竹,纤细柔美,清丽俊逸;竹,潇洒挺拔,翩翩君子;竹,谦卑自处,虚心能自持;竹,折而不断,柔中有刚;竹,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涵咏诗味长,十二首咏竹诗,伴您度过炎炎盛夏。

Image

官舍竹

〔宋〕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春日,桃李东园争宠,竹子却静静独守坚贞,它要直待冰雪岁寒日,才向人们昭示并证实自己不渝的操守。诗人以竹自况,暗寓了自己不愿随势就俗的清高品格。公退之暇,拂琴敲棋,清风徐至,物我同趣,竹声与琴声共生雅趣;竹影与棋局同助清欢。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本诗写出了竹子潇洒、清荫、耐寒的特点,表现了诗人清高不俗、贞洁不渝的品格。

Image

浣沙溪

〔宋〕周邦彦

翠葆参差竹径成。新荷跳雨泪珠倾。曲阑斜转小池亭。

风约帘衣归燕急,水摇扇影戏鱼惊。柳梢残日弄微晴。

新竹成林,新荷跳雨,柳梢弄晴。曲阑斜转,风约帘衣。鱼戏莲池。夏日美景,逸趣横生。本首词体物工巧,语言清新柔丽。

Image

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宋〕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上片写足江南初夏景色,极其细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环,章法完全从柳词化出。“凭阑久”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词意至此,进一步联系到自身。“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

Image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竹中窥落日。”这句的“竹中”,从一个“窥”字可以看出说的应该是竹林的空隙,“落日”就是诗人从竹林的空隙中“窥”见到的明亮清新的一个动感物象。这一“窥”,巧妙而又生动地增强了夕阳余晖洒落竹林时刻山居小屋环境优雅、明亮的美感。此诗景物动静结合,构成山居特有的景物环境氛围。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Image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唐〕杜甫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

Image

夏日浮舟过陈大水亭

〔唐〕孟浩然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

涧影见松竹,潭香闻芰荷。

野童扶醉舞,山鸟助酣歌。

幽赏未云遍,烟光奈夕何。

夏日水边的凉亭格外凉爽,傍晚时分偶有悠闲的小船经过。水中倒映着藤萝青竹,潭间散发出芰荷的芳香。如此清爽幽静、怡然自得的境界,使人游赏忘返。隐居之闲,悠闲之乐,让人心生向往。

Image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人运用正面描写和反衬的手法,正面描写竹子的刚健挺拔,反衬出诗人的高风亮节。写竹子“坚劲”,也就是写人的坚韧劲拔。诗中以屹立的青山,坚硬的岩石为背景和基础,说竹子“咬定青山”,“立根”于“破岩”,经得起“千磨万击”,受得住四面狂风,即象征着一个人不怕社会上和生活中的种种艰难困苦和排挤打击。全诗通过咏竹,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像是信笔挥洒,而又铿锵有力,形象鲜明,诗风洒脱,颇有豪放余味。

Image

严郑公宅同咏竹

〔唐〕杜甫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描写了新发之竹,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竹的颜色绿得逼人眼,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来。“色侵书帙晚”,描绘竹子的形象,描写的是竹影,“晚”字写出竹林之密,竹之高,竹之浓,写出了竹影给人带来的时间错觉。“隐过酒樽凉”,竹影摇曳,竹色青葱,晃动的竹影移过酒器,显得更加清凉。这首咏物之作,托物言志,十分妥贴,状物,形象生动;言志,委婉含蓄。

Image

巽公院五咏·苦竹桥

〔唐〕柳宗元

危桥属幽径,缭绕穿疏林。

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

俯瞰涓涓流,仰聆萧萧吟。

差池下烟日,嘲哳鸣山禽。

谅无要津用,栖息有馀阴。

本诗更象一首咏物诗,它描写的是苦竹间的桥,而且表面上是写桥,实则重点是写竹。苦竹,楚地湘南极普通的一种竹子,而且连名称都带有贬意。诗人独具慧眼,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诗意,将自己身世遭遇与不起眼的苦竹有机联系起来,寓意于有“苦竹”“虚心”的竹。“迸箨分苦节,轻筠抱虚心”。特写竹子的拔节,充分运用诗的想象,似乎看见竹子从笋箨中迸发出苦节,轻轻的筠皮环抱着空虚的竹心。诗中突出了“苦节”与“虚心”。

Image

谢公亭 

〔唐〕李白

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今古一相接,长歌怀旧游。

对于诗的后四句,王夫之曾说:“五六不似怀古,乃以怀古。'今古一相接’五字,尽古今人道不得。神理、意致、手腕,三绝也。”(《唐诗评选》)因为“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二句,写得悠远飘逸,看似描绘风光,而怀古的情思已包含在其中。这样就使得李白的怀念谢公,与一般人偶尔发一点思古的幽情区别开了,格外显得超远。

Image

山居即事

〔唐〕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此诗颈联对句引用庾信《入彭城馆诗》:“槐庭垂绿穗,莲浦落红衣。”这一联用“绿竹”对“红莲”“新粉”对“故衣”,光影流转里体现出摩诘对隐逸生活的喜爱。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此诗虽然写出了作者惬意的生活,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大自然的万物都是热闹鲜活的,嫩竹、红莲,唯有诗人的心是寂寞孤独的。这样的心态,促使王维潜心地去发现去欣赏田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