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见三星堆》:穿过时光的洪流,我们终将相遇

 闻溪一隅 2024-03-18 发布于重庆

1929年,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一坑精美的古代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

独特的器物造型,精美的象牙和青铜器,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三千多年前那个神秘、独特且辉煌灿烂的古蜀国文明。

一百年来,无数考古人前赴后继,只为揭开被层层土地掩埋的神秘面纱。

沉睡三千年,再醒惊天下。当考古人员的目光再次聚焦三星堆,当我们隔着屏幕与三千多年的目光遥遥对望,仿若能窥见那掩藏于厚土中,石破天惊的秘密。

01

不复又见,一眼千年

三星堆,自发现以来,一直都是神秘的代名词。

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00多年。

人们惊叹于它造型奇特的青铜器和大量洁白的象牙,也痴迷于它所代表的神秘且充满浪漫气息的古蜀国文化。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李白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是否也对神秘的古蜀国充满了无尽的想象?那被高山阻隔的盆地,又孕育出怎样灿烂独特的文明?

透过挖掘出来的文物,我们仿佛能穿越三千年的时光,看到戴着黄金面具的巫师站在高高的祭台上,高举手杖,通过通天贯地的青铜神树,叩问神灵。

那时,年轻的古蜀国王是否带着臣民在祭台下虔诚叩拜,只为祈求风调雨顺、岁物丰成?

文物不言,却在时光的长河中保存着古人想对我们诉说的秘密,它们是古蜀国对神话的追寻,是匠人们对铸造工艺的巧夺天工,也是古蜀文明保存下来的炙热火种。

我们通过三星堆与三千年前的古人对话,了解那段神秘传奇的历史。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故事。

如今,三星堆附近田园阡陌,水草丰茂,百姓安居乐业。然而数千年前,古蜀先民也曾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敬天法祖,创造出历久弥新的灿烂文化。三千多年后,这片土地再次迎来世界的目光。

或许三千年前的古蜀国人也没想到,他们随手创造出来的器物,会在未来成为一段独一无二的传奇。

02

薪火相传,考古人员的初心和追寻

三星堆,自发现以来已经历经了百年时光。这一百年来,即使中途挖掘中断,考古人员对三星堆的研究和探索也从未停止。

他们前赴后继,筚路蓝缕,探索着这个古蜀之地神秘辉煌的文化。

镜头下的人有的已是白发苍苍,有的却还未出校园。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只为了同一个目标——希望找到那个掩埋于尘埃当中的、隶属于我们祖先的独特的文明。

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探究所的唐自华博士,在距离三星堆两百多公里的嘉陵江多处水域采集水样,只为了追寻一种不会随着时间和生命而消失的微量元素;

文保中心的郭建波教授为了寻找丝织品,在电脑前机械又枯燥地一遍遍寻找象牙上可能的痕迹;

他们不厌其烦、精益求精,为了一点微乎其微的可能性,不惜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在外人看来非常枯燥且无味的工作。

考古大部分时间都是清冷且孤寂的,却也是伟大的。

当他们从坑中小心翼翼托举起重见天日的象牙和青铜器,便是托举起一个时代的文明。黯淡无光的器物在文物修复师的手里重现往日的光辉。

我们现在所知晓三星堆的辉煌历史,都是考古人员们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不停追逐和艰难求索,才重现出的历史的传奇。

他们在专业的领域里薪火相传,始终保持着初心,那是对考古纯粹的热爱,是对人类文明的追寻,也是对历史的敬畏。

三星堆,神秘,辉煌、且盛大。

随着考古的发掘,我们追随祖先的脚步便又近了一步。

山林之祭,其情穆穆;日照中天,其光朗朗。

当青铜神树上的神鸟追逐太阳,那声清脆的鸣叫穿过时光的洪流叩响大地,三千多年前的古蜀文明发出悠悠的回响。

求索未有穷期,三星堆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 END 一

文字|翎鸢

排版|翎鸢

图片|翎鸢(2021.7.25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