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古代牌坊(三)澄迈县倘村“登第”牌坊 其主人明代举人吴景晖事迹被载入史册

 金江居士 2024-03-18 发布于上海

在澄迈县老城镇倘村,有一座登第牌坊,是为村里明代乡贤吴景晖而立,本文试图梳理吴景晖和登第坊相关的二三事。

一、“登第”牌坊简介

正德《琼台志记载:“乡举……成化庚子科(1480年)……吴景晖 澄迈倘驿人。桂林推官。弘治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年)贺县民争田激变,委往行勘,中途遇寇罹害。宪副古其然诗哀之:读书固不为身计,报国那知是祸媒。……登第坊 为举人吴景晖立。以上三坊俱倘驿都”。 大致可以得知登第坊是为纪念吴景晖中举而立,而吴景晖在广西任职期间被“寇”所害,连时任广西副史的古其然也为其写诗哀之。

再查阅现存最早的澄迈县志之康熙《澄迈县志》查到相关资料:“登第坊 在倘驿都。明成化间为举人吴景晖立……乡贤……吴景晖 倘驿人。由举人,任广西推官。弘治己未, 贺县民争田激变,巡按委勘,人多惧之。彼叹曰:“受命抚民,虽死不避。”遂毅然而行,果罗寇害,民咸哀之。”进一步得知吴景晖遇害的一些细节,以及登第坊是成化年间(1465-1487)立的,可以和登第坊上的文字对应上。

二、“登第”牌坊修建和重修年代

登第坊位于澄迈县老城镇倘村,是澄迈县不可移动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四柱三间式石结构建筑。中间两柱间距为2.90米,两次间的柱间距各为1.26米。立柱为长方形柱体,柱高3.40米,柱础为上圆下方状,。立柱两侧的戗柱长2.43米。坊额长3.10米,高69厘米,厚20厘米。坊额正面刻写着“御旨”左侧有“ 成化庚子科舉人第三名 吳景暉字謙光號仁峯 任廣西桂林府推官 甲辰年穀旦立”。说明该牌坊是在成化甲辰年(1484年)立的,此时吴景晖已经中举后第四年,正在就任桂林府推官。

牌坊的右侧的文字:巡撫廣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兼理糧餉都察院加五級紀錄七次 鄧、欽命廣東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一級紀錄二次 周、欽命廣東等處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三級紀錄五次 劉、欽命廣東分巡雷瓊兵備道按察使司副使加四級紀錄九次 ”。这些文字据网友“潔心”分析为清代的官员职务及姓名,现在的牌坊应为清代重建的。

潔心指出:分巡雷琼道则创置于清康熙十三年,雍正八年改分巡海南道加兵备衔,乾隆四年复回雷琼兵备道至清末。据此,分巡雷琼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加四级纪录九次的古副使与古其然实(明代广西副史)则为两个朝代相差三百多年的不同人物。但清代这位副使的名姓,碍于资料匮乏暂时未知……还有就是清王朝在前朝基础上完善发展出的特色的官员考核制度,其一就是作为文官奖励的议叙制。议叙制度有十二个等级,通过“加级”与“记录”组合,加级一次,相当于四次记录,并可作为晋升的参考依据……除了巡抚广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加五级纪录七次的邓一时没确定,依据《清代职官年表》基本确定钦命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一级纪录二次 周为咸丰九年任职的周其滨,钦命广东等处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加三级纪录五次 劉为咸丰十一年任职的刘坤一。

潔心指出:至于为什么清代官员为明代官员立(修)坊,一种可能是倘村吴景晖后人有人有了功名建坊,因地制宜因陋就简。一种可能是与当时内忧外患的社会环境有关。作为为国捐躯的名人,吴景晖直至清乾隆年间才入选乡贤(笔者注,据康熙《澄迈县志》:乡贤 王进庆(宋),梁伟(明),李宣(明),吴景晖(明),王汝翼(明),吴逊之(明)),为了提振士气,同时也为了修复已经矗立三百多年可能有所损毁的登第坊,雷琼兵备道按察司古副使逐级上报,得到批准后修复此坊时留下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明代牌坊清代题刻的样子。

三、“登第”牌坊不是古其然修建的

之所以会写比较多的牌坊年代相关的考证,是因为网上很多资料对这座牌坊的建造年代有一些错误之处。如:“成化十六年1480庚子科中举,名列全省第三,任广西桂林府推官。成化二十年1484,贺县百姓因田地权属问题发生争端,有10多个村庄千余乡民参加械斗,双方死伤多人,为制止事态继续恶化,巡抚善勘物色官员去平息,没有人敢于应命。景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自告奋勇,感叹道“子食俸禄,应为民忧,受命抚民,虽死不避!”,遂毅然而行,果被寇害,万民哀之。兵部尚书张涤等当朝百官以挽联、挽诗寄托哀思,雷琼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古其然题挽诗云:“读书固不为身计,报国哪知是祸媒。”成化二十二年1486,古其然副使奉宪宗皇帝朱见深御旨赴澄,在倘村东隅督建“登第坊”一座,纪念为国捐躯的吴景晖。这是史载澄迈籍为国捐躯的第一个官员。

这大概是因为正德《琼台志》记载广西副宪古其然在吴景晖身亡后曾为其写诗哀悼,而登第牌坊的文字刚好有一条“欽命廣東分巡雷瓊兵備道按察使司副使加四級紀錄九次 古”,便认为牌坊是古其然修建的。但是正德《琼台志》记载的吴景晖身亡时间是弘治己未(弘治十二年,1499年),和网上的资料之吴景晖身亡的时间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晚了15年;而在1486年,古其然尚未考中进士,更别提……此外笔者还稍作考证古其然并无在广东、雷琼兵备道等任职的经历。

据《明代科举与文学编年》(陈文新,何坤翁,赵伯陶主撰,2015),明宪宗成化十四年戊戌(公元1478年)古其然考中进士,贯四川重庆府永川县,年三十八,十二月初九日生,四川乡试第二十五名,会试第一百三十七名。万历《贵州通志》:“按察司 佥事 古其然 永川人 弘治四年1491年)任”;《孝宗实录》卷11:“弘治九年1496年)七月丙寅,升贵州按察司佥事古其然为广西副使,整饬府江等处兵备。”《四库全书》中《云南通志》  记载:“副史 弘治 古其然 永川人 进士”。可以大致得到明代进士古其然的部分人生轨迹,特别是在弘治十二年前后不存在担任分巡雷琼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的情况。不过网上一些材料硬硬给古其然来了个雷琼兵备道按察使司副使,可能也是因为登第坊上那条记录引起的……

四、吴景晖在广西的部分事迹考证

笔者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发现吴景晖前往处置民事的贺县实际上不在桂林府,而是在平乐府。由于笔者查不到《桂林府志》,为此,笔者又进一步查找资料,试图还原吴景晖殉职前后的一些情况。

明代洪武十年,平乐府领平乐、恭城、龙平、立山、贺县富川六县,府治平乐县。弘治乙未即明孝宗弘治十二年,《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一五九:“弘治十三年二月甲辰 广西獞贼入平乐府魏桥 劫杀推官吴景晖并其从军三人 守备署都指挥同知宋宁 兵备副使古其然以防御不严 各罚俸三月”;《广西通志》:“十二年,桥料贼韦文海杀委管恭城桂林推官。是年七月,分守道武靖扑剿桥料,斩首三十馀级,俘妇女二十口,馀招抚之。”这正好能解释了正德《琼台志》记载的“中途遇寇罹害”,“寇”指的是“獞贼(明代官方记载,读者们请批判看待)”、“桥料贼韦文海(明代官方记载,读者们请批判看待)”。

明代时广西的农民起义和海南黎族群众在明代的发起的“黎乱”有类似之处,广西少数民族反抗明代地方统治的斗争也很激烈。在成化元年,正当广西各地官军都集中到梧州镇压大藤峡起义时,府江、右江一带官兵极少,“空虚无补”,府江起义军乘机兴起,“纵横四出。桂林、平乐等府境内乡村堡寨,屡被劫掠”。起义军又攻陷灵川县治,《成化实录》卷二记载:“杀死吏民地主,如入无人之境。”

吴景晖中举后先是担任桂林府推官,由于桂林府隔壁的平乐府遭受农民起义,大量官兵遭遇不幸,于是作为桂林推官的吴景晖被任命去管理平乐府的恭城县,期间遇到平乐府贺县有发生田地问题引起的械斗,其他官员不敢前往调解,吴景晖说“子食俸禄,应为民忧,受命抚民,虽死不避!便前往恭城隔壁的贺县去调解,但是在路上被“桥料贼韦文海”这伙起义队伍给杀害了。当时的广西府江等处兵备副使古其然以防御不严,被罚俸三月,但是古其然亦被吴景晖的冒死履职行为所感染,写下:“读书固不为身计,报国那知是祸媒”的诗句。

尾声

本系列对海南的古代牌坊的介绍原本是想点到为止,没想到写了这么多字,主要原因可能是吴景晖的不寻常一生以及生平介绍在网上不多,以及登第坊修建时间存在一些误读。于是找了一些材料进行考证。由于道光《广东通志》后再也没有新的《广东通志》,咸丰年间关于雷琼兵备道副史古某某的信息未能查到,希望等到清代咸丰时期这些资料某天会被整理和公布,这样能更加准确的确定倘村登第坊是否为清代咸丰年间或是哪个时间修建的谜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