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中医在我们国家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 尽管现在西医盛行,但中医在每个国人的心里的地位都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它说不清道不明,但却非常的“神”。 西医治不了的病,中医基本上都是药到病除。 ![]() 不过在人们心中,中医似乎都是一位年长的老者。 毕竟“老中医”已然是深入人心,并且在很多人看来,只有“老中医”才医术高明。 但来自上海的刘尚谨却是令人刮目相看,刷新了许多人的认知。 ![]() 2010年当时年仅十岁的他,就能在诊所里把脉、开药。 甚至来的患者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连著名中医杨志勋对他赞不绝口,认为他是“华佗转世”。 ![]() 结缘中医这位小神医的名字叫做刘尚谨。 在十岁出诊时就有许多人排队问诊。 小小年纪却能够有如此水平,很难不让人惊叹。 ![]() 但年仅十岁的他又是怎样走上了中医之路,更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毕竟这个年纪的小孩子,还沉迷于玩耍,怎么都与中医扯不上边。 事实上,这都源于小时候他的体弱多病。 ![]() 由于天生体质比较弱,刘尚谨小时候可没少与药打交道。 可哪个做父母的舍得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直受罪。 于是多方打听,希望能够能够治好儿子刘尚谨的病。 这时刘尚谨父母身边就有许多亲朋建议,既然西医不行,那就试试中医。 ![]() 反正西医是用尽了办法,也没有什么大的干山。 那确实还不如换条路再试试,于是为了改善刘尚谨的体质。 他的父母最终带着年幼的刘尚谨寻求中医的帮助。 ![]() 而中医把脉后,便为他开了几副药。 尽管中药的味道和口感有些折磨人。 但为了身体健康,刘尚谨还是坚持服用。 幸运的是,中医为刘尚谨开的这几副药令他所有改善。 ![]() 这也让年纪不大的刘尚谨对这样一门医学兴趣倍增。 随着身体逐渐好转,刘尚谨提出想要学习中医。 刘尚谨的病毕竟是通过中医看好的,并且这也算是我们传统的一部分。 综合考虑下来,刘尚谨的父母便同意了他的请求。 ![]() 天赋异禀,入门中医由于刘尚谨的病是中医把脉找到病因医治好的。 出于对把脉的好奇,刘尚谨在提出对中医感兴趣后。 便被父母送到了杨志勋开设的国医启蒙课程。 ![]() 在这个班级里,记住那些脉象有关的口诀对于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那些对于一般人来说有些千奇百怪的药材。 他不仅能够轻而易举的认出来,还能正确的说出它的正确用法。 在杨志勋的清新国医班中,刘尚谨算是个尖子生。 ![]() 但即便刘尚谨对于这些理论知识是熟记于心。 可中医最中药的就是实践,如何分辨脉象对于刘尚谨来说并不容易。 意料之中的,刘尚谨一开始确实是摸不出来个所以然。 ![]() 不过幸好他遇到的老师是著名的中医杨志勋。 杨志勋的课堂并不是中规中矩的照本宣科。 他总是用一些趣味性极强的小游戏来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脉象。 ![]() 通过让孩子们按压水中漂浮的铅笔感受何为“浮脉”。 用吉他的弦,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做“弦脉”。 这样的授课方式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听课的兴趣,也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那些晦涩难懂的脉象。 ![]() 刘尚谨的中医天赋极高,并且私下里也十分刻苦。 这样一来,刘尚谨的号脉本领自然而然的就显露了出来。 但中医重在实践,因此在中医馆问诊号脉就成了国医班的第二课堂。 ![]() 也正是在问诊中,刘尚谨对于中医的天赋才更加被显现出来。 基本上每一位患者的脉象,刘尚谨都能把出来个七七八八。 在把脉的准确率上,刘尚谨在整个班里位列前茅。 ![]() 但用脉象推断病情,刘尚谨却毫无头绪。 而一次上课时,一心二用的自我把脉给他带来的顿悟。 顿悟后的他似乎找到了中医的精髓,之后的问诊他都能将患者的情况说的大差不差。 这让他的老师杨志勋非常的开心。 ![]() 仅仅十岁就能通过把脉准确的说出患者的病情。 并且用时也只需要十秒,说是“小神医”一点也不为过。 就这样,刘尚谨在那里算是出了名,每次到他问诊时都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甚至也有患者在刘尚谨问诊后对他连连夸赞。 更是表示他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好中医。 ![]() 事实上,刘尚谨十岁问诊出名已经是2010年的事情了。 那他有没有像患者所预言的那样,成为一名优秀的好中医呢? 事实上,如今24岁的刘尚谨确实成为了一名好中医。 ![]() 从小小孩童成长为一名青年的刘尚谨,依旧坚持着儿时的热爱。 传承了中医的精髓,在治病救人这条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前进。 据了解,刘尚谨目前在北京的一家中医馆工作。 曾经得到中医帮助的他,最后也走上了用中医救人的道路。 想必这就是中医最好的传承。 ![]() 中医的困境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西医的不断发展,中医越来越不受重视。 更可怕的是,不受我们重视的中医,竟然在日本很受欢迎。 甚至早在几年前,日本就以相当低廉的价格收购了我们国家一家百年药企。 明晃晃的就是要将中医占为己有。 ![]() 想必国人也是时候觉醒,对于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应誓死捍卫。 更何况中医对于人体的各方面调节是目前西医还无法完全代替的。 很多现实中的例子表明,对于许多疑难杂症,中医对西医有着压倒性的地位。 ![]() 可西医的效果却来得比中医快,加上目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变得越发急躁。 似乎很少有人耐下心来尝试用中医调理。 并且中医在药材的价格并不占有优势,同时制作过程要求也比较多。 ![]() 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西医。 可选择西医并不意味着要抛弃中医,中医与西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 而怎样保留和发展中医也成为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 |
|
来自: 新用户0018912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