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接话(上):会说话是优势,会接话才是本事

 一点点糊涂 2024-03-19 发布于江苏

编著:林思诚        编辑:心也

前   言

最近特别流行两句话——“你真会聊天儿”和“你把天儿聊死了”。会接话的人,能让你越聊越开心;不会接话的人,一聊就把天儿聊死了。

聊天中的接话是一门很深的学问,要根据不同的心情、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对象,来选择不同的话题和语气。当对方看上去阴云密布的时候,你就不要在他面前表现得太欢悦;当对方看上去心情不错的时候,就不要选择一些比较抑郁的话题。

当我们和一个萍水相逢的人聊天儿的时候,相互都不知道对方的脾气秉性,这个时候的聊天儿就不要太较真。当两人聊起一个话题的时候,也许这个话题是自己擅长的,而对方在聊天的过程中说错了一些地方,我们大可放过,没有必要非得去纠正对方的错误,毕竟是萍水相逢,又不是学校考试,错了就错了,不会对你造成损失,而且两人的聊天儿还会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进行。可是,有些人偏偏喜欢较真,一定要去纠正对方的错误,这样就会让对方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最后往往导致双方都下不来台

和我们熟悉的人聊天儿的时候,毕竟相互之间已经有很深层次的了解,该说的不该说的话,我们肯定会加倍注意。但是再熟悉的人,都喜欢听别人的赞扬。在聊天儿的过程中,不吝惜赞美之词会让对方觉得你很会聊天儿,更加喜欢和你聊天儿。

本书选取了部分生活中真实的对话案例,根据不同的场景,提供了有效的接话模式和技巧。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做会接话、懂聊天儿的人吧!

01   把话接好,关键在倾听

 

一、学会倾听,接话从听开始

对话从听开始,只有倾听才会了解对方,接话才能接到点子上。

真正的倾听并非那么容易。因为这不是技巧的问题,而是用心的问题。你是个善于倾听的人吗?如果你的行为中出现以下七种情况的一种或一种以上,你就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倾听技能了。

(1)和别人沟通时,打断对方讲话,以便讲自己的故事或者提出意见。

(2)和别人沟通时,没有和对方进行眼神接触。

(3)和别人沟通时,任意中止对方的思路,或者问太多的细节问题。

(4)和别人沟通时,催促对方。

(5)和别人沟通时,接打电话、写字、发电子邮件,或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

(6)和别人沟通时,忘记对方所讲的内容。

(7)和别人沟通时,特意等到对方讲完,只为方便你对他所讲的内容“盖棺论定”。

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技巧。倾听是一种修养,更是一门学问。要想把话接好,就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迈向成功的捷径。最有价值的人,不是那些能说的人,而是那些最善于倾听的人。用心倾听他人的声音,就是对对方最好的关怀和体贴。人难以改变别人的想法,但是能够赢得对方的心。懂得倾听,有时比“会说话”更重要。

倾听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让人获得智慧和尊重,赢得真情和信任。倾听需要专心和耐心,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练习来发展这项能力。倾听是了解别人的重要途径,为了获得良好的效果,我们有必要了解倾听的艺术。

倾听自己——学会发现:清空所有的先入之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新的自我。

倾听你我——发掘共鸣:发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倾听众人-—共存之道:倾听对方的意见是共存共荣的途径。

实践倾听的五大行为准则:

(1)准备共鸣:准备对话时,首先要放下所有的主观意识和偏见。

(2)肯定对方:集中精力观察对方的言行,肯定对方存在的重要性。

(3)节制说话:要先去了解,再被理解。懂得节制说话,才能学会倾听。

(4)保持谦虚的态度:即使对方的想法与自己相悖,仍然要谦虚地去感受对方的情感。

(5)全身响应:倾听时一定要用全身来展现自己在注意倾听的自然状态。

实际上,有效的倾听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技巧。  认识自己的倾听行为有助于你成为一名高效的倾听者。按照影响倾听效率的行为特征,倾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个人从第一层次倾听者成为第四层次倾听者的过程,就是其倾听能力、交流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下面是倾听的四个层次的描述:

第一层次——心不在焉地听

倾听者心不在焉,几乎没有注意说话人所说的话,心里考虑着其他毫无关联的事情,或内心只是一味地想着辩驳。这种倾听者感兴趣的不是听,而是说,他们正迫不及待地想要说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往往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倾听方式。

第二层次——被动消极地听

倾听者被动消极地听讲话者所说的字词和内容,常常错过了讲话者通过表情、眼神等体态语言所表达的意思。这种层次上的倾听常常导致误解,失去真正交流的机会。另外,倾听者经常通过点头示意来表示正在倾听,讲话者会误以为自己所说的话被倾听者完全听懂了。

第三层次——主动积极地听

倾听者主动积极地听对方说话,能够专心地注意对方,能够聆听对方的话语内容。这种层次的倾听常常能够激发对方的注意,但是很难引起对方的共鸣。

第四层次——富有同理心地听

富有同理心、积极主动地倾听,不是一般的“听”,而是用心去“听”,这是一个优秀倾听者的典型特征。这种倾听者在讲话者的信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他们认为这是获取有用信息的契机。  这种倾听者不急于做出判断,而是感同身受对方的情感。他们能够设身处地看待事物,总结已经传递的信息,质疑或是权衡所听到的话,有意识地注意非语言线索,询问而不是辩解、质疑讲话者。他们的宗旨是带着理解和尊重去积极、主动地倾听。这种注入感情的倾听方式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大概50%的人只能做到第一层次的倾听,30%的人能够做到第二层次的倾听,15%的人能够做到第三层次的倾听,第四层次的倾听只有至多5%的人能做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倾听,提高自身的倾听技巧,学会做一个优秀的倾听者。作为优秀的倾听者,应该通过对朋友或者员工所说的内容表示感兴趣,创建一种积极、双赢的谈话过程。

倾听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主动行为。当你感觉到对方正在不着边际地说话时,可以用机智的提问来把话题引回到主题上来。倾听者不是机械地“竖起耳朵”,在听的过程中脑子要转,不但要跟上倾诉者的故事、思想内涵,还要跟得上对方的情感,在适当的时机提问、解释,使得会谈能够步步深入。

倾听,是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才会成功。无论你是职场人士,还是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都要注重倾听技巧的修炼,这样你对自己的工作更能够游刃有余,收获更多宝贵的经验,从而更加稳妥地迈向成功!

  

二、倾听是突破交际障碍的第一步

安妮在一家肯德基连锁店做收银员,每天晚上到了下班时间,孤独就会爬上安妮的心头。她总是一个人孤单地吃完晚餐,然后就随手拿起一本小说来打发时间。

纽约这么大的都市,拥有数百万人口,每天人来人往,有欢笑、也有惊奇,却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你的存在,这世界还有比这更荒凉的吗?安妮一想到这般的冷清,就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蜷缩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这种日子已经过了几个月。她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她不知道怎样才能交到朋友,尤其是知心的男友。难道大学毕业之后,面对的就是这种生活吗?

这还不是最难过的,反正她可以借着阅读各种爱情小说,与书中女主角一起欢笑悲伤,让时间慢慢流逝。但是到了深夜,一个人躺在床上,这才是最难熬的时光,她不知道,是否每个正常人都会有这种需求。

有一天安妮接到通知,要去见公司人事部主管琳达女士。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来这儿见人事主管,也不知道自己怎样才能对着琳达侃侃谈出自己的情况,因为她一向不善于表达自己,以往这种情形总是令她手足无措得说不出话来。

人事主管琳达是个善解人意的人,她语重心长地对安妮说:“只要你愿意,我可以帮你渡过难关,并且交到朋友,不过首先,你必须抛开那些爱情小说,利用晚上的时间到艺术学校去选修些课程,不要再读那些虚幻不真实的小说来自欺欺人。还有,你在公司很有发展潜力,我希望你努力干,有一天能升到广告部门的执行组,也正因为如此,你更需要多学一些绘画及用色方面的技巧。最重要的是,你不要再整个晚上窝在家里了。”

安妮还记得经理说过,年轻人只要肯出去参加活动,很容易交到朋友,只要学着去表现自己的特点,做个活泼的女孩,一定会有许多追求者。要有所改变,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时要注意看别人做什么,听别人说什么,让自己成为一个好伴侣;不要轻信别人的谗言;当别人示好时,自己也要给予别人一些回馈,世上不会有人白白对自己好。

不久之后,安妮的生活真的变得多姿多彩,她已经克服了困难。她真没想到只是学着多听别人讲话,就赢得了那么多的友谊。她想起这正如琳达女士曾经告诉她的:“大多数的人自我意识都很强,都希望有表达自我的机会,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该说什么,只需要静静地、专心地听对方说,这就够了。”

原来,想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么简单,以往安妮把自己关在小天地中,拒绝和别人沟通,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

学会倾听是突破交往障碍的一种有效行动。当你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试着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做一个好的听众,你就能够成为一个广受欢迎的交际高手,为自己赢得众多的朋友。

三、倾听的价值更在于获取有用信息

能说会道的人最受欢迎,善于倾听的人才真正深得人心。话多难免有言过其实之嫌,或者被人形容夸夸其谈。静心倾听就没有这些弊病,倒有兼听则明的好处。用心听,给人的印象是谦虚好学,是专心稳重、诚实可靠。所以,有时候用双耳听比用嘴说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誉。而倾听,不仅要倾听别人的声音,更多的时候是能听出说话者语言中的信息,这也是倾听真正的价值所在。在我们与他人交谈时,必须从倾听中彻底明白他人想表达的意思,因为只有这样,彼此之间的交流才能顺利进行。如果你不会倾听,误解了说话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不但会造成你和他人之间沟通的不顺畅,还有可能会让人觉得你不尊重他,从而有损你和他人的正常人际关系。

在工作中普遍受领导欢迎的下属多半是懂得倾听艺术的人,他们能在倾听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一般来说,下属与领导进行沟通,都需要从领导那里获取更多的信息,从而帮助自己加强与领导的交流和联系,推动工作更好地开展。

李明刚换了新的工作,今天第一天上班就在领导的唾沫中游了一遍欧洲。

“小李,你出国旅游过吗?”

“还没机会呢!”李明从这句话中听出了其他的信息,知道经理话中有话,于是不失时机地说道,“经理,您一定到过很多地方吧?”

“很多谈不上。不过这些年因为公事的需要,我倒是去了欧洲的几个国家,英国、瑞士、比利时……”

经理觉得李明是个善于倾听的人,以后经常找李明聊天,李明也渐渐得到了经理的重用。

李明从经理说“你出国旅游过吗”听出了经理“去过很多地方”的信息,进而抓住一点信息引出了许多的话题,受到了经理的赏识,进一步说明了倾听的价值也在于获取信息。

会说话的人都会倾听。倾听的价值在于收获信息,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在倾听他人说话的时候做到认真听,并通过听到的信息判断他人的心理活动,从而为自己说话能有的放矢打好基础。

经过4年之久的楚汉之争,刘邦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应该论功行赏。在这个时候群臣彼此争功,吵了一年都无法确定。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他的封地也最多。但是群臣心中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了争议。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创伤七十余处,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排他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的时候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厚封了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决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的功劳,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对抗数年,常常丢掉部队四处逃跑。而萧何却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派兵员填补战线上的漏洞。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好几年,军中缺粮,都靠萧何转运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至于匮乏。再说皇上有好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这才是万世之功。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汉朝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其次。”刘邦听了,当然说“好”,于是下令萧何排在第一,可以带剑入殿,上朝时也不必急行。

关内侯鄂君是怎么揣摩出刘邦的意图的呢?原来刘邦没什么文化,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着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筹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

上面的案例中,鄂君从刘邦的话语中获取了“刘邦对萧何宠信”的信息,于是顺水推舟,专拣对萧何好的话讲,刘邦自然高兴。鄂君也因此多了一些封地,被改封为“安平侯”。

倾听和听见并不是一回事。听见只是倾听的第一步,因为听见只是你的听觉系统接收到了声音。就像很多人都能听见他人说话时的声音,但他们根本不能“倾听”,也就是听到并理解。比如,当下属在工作的时候,周围会有各种声音,他的听觉系统会接收到声音,但他未必会注意到这些。有时下属听到声音,并且看起来是在倾听领导说的话,而实际上他们只是对自己内心的声音感兴趣,这种现象就是“假听”。事实上很多人在听他人说话时,都做不到用心理解自己听到的声音。有的人认为注意声音自然就会理解声音。不过,想想你在听到电影中的外语对话时,你就会明白,听到并不意味着理解。你可以关注所有的声音,但并不一定理解。  “理解”就是将声音重组为有意义的模式或形式。

只有多听别人说,才能了解到对方更多的信息。善于倾听,从他人的话中收集到有用的信息,从而为你和他人的沟通找到共同的话题,在此基础上打开他人的话匣子,让他人乐于与你交流。借此机会,你还可以从中获取你工作上需要的信息,从而有利于你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耐心去听,让沟通更顺畅

对话需要在两个人之间进行,每个人有两个义务:说话和倾听。当你在“说”话的时候对方要“听”,你也要“听”对方“说”。听、说是互相促进的,才能组成整个对话。

在某种程度上,“说”和“听”相比较,在维持对话方面,“听”更有意义。因为“听”能够更了解对方,也能够知道对方的目的和想法,进而你才知道要说什么、怎么说等。

但是,许多人总是缺乏耐心去“听”别人说的话。他们不在乎别人说的话,甚至会着急地中断别人的话;或者听的时候心不在焉;更有甚者只听一部分,故意误解别人的话;也有的人自己说自己的……

试想,如果你和别人聊天,别人却扭头不听你说话,一副漫不经心、毫不在意的表情,那你还会有多少谈话的兴致呢?“他这种表情,似乎不愿意搭理我,也罢,不说了!”对方有时候也会附和几句话,如“是吗”“噢”“呵呵”“可以啊”等,但你能从他的神色中知道他的内心:“别说了,我根本没在听。”于是,良好的气氛就被破坏了,一场本该有意思的谈话也就终止了。

你应该遇到过这种情况:你的听众很认真地听你说话,你的心境就完全不同了,你会有很大的兴致继续这个话题,你心里会觉得:  “噢!瞧,他听得很认真啊,好像很喜欢我说的内容。”并且,你看到对方听的时候还肯定地点头,同时赞许地发出“嗯、嗯”的声音,那你的兴趣肯定会大增,你对自己的信心也会大大增加,话题也会越来越展开,头绪也会逐渐清晰起来。或许,这场谈话才会变得有意义。

显然,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受到善于倾听的人的无形鼓励。如果你想建立一个广泛的交际网,那么真诚谦逊地成为别人的听众,展现出你的兴趣,会极大地帮助你。

当然,最重要的是仔细倾听。仔细地听对方说了什么也是相互尊重的基础,在此前提下才能继续交流。接下来,友好地给予对方一定的鼓励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在对方说话时,如果对方说的话你能够耐心地听完,就是在告诉对方你很有兴趣,仿佛在跟他说“你说的对我有一定的价值”或“你是值得交的朋友”。无形中,对方的自尊心也得到了满足,他也从中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进一步,听话的人对你的好感就会大大提升——“他理解”“终于有人愿意倾听我说的话了”—-于是,彼此就不再陌生了。终于成为要好的朋友。

如何倾听并在交际的时候展现出来?

想当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就要养成认真“听”话的好习惯,我们都需要注意基本的礼貌素养。要学会倾听,不仅仅要热情,还得有倾听的方法,如果你想要把这个发挥到极致,就需要在平时多加练习。听的时候要专心,用眼神进行交流,对对方的话有所反应,根据当时的客观环境采用相应的表情姿势。不要东瞟西看,也不能一副厌烦的样子,更不要边听他人讲话边做别的事。别人在说话时,切忌随便打断,也别接过话来下结论。如果没有听明白,需要打断别人的话,一定要礼貌地进行询问。

五、做个好听众,适时发表个人意见

在谈话时,有的人总喜欢一直复述相同的事情,有的人喜欢把一些老笑话当新的笑料。这个时候要能够耐得住性子。表面上要显得有耐心,可以在心里告诉自己他的记忆力不够好,应该给予同情。如果对方十分有诚意,你也要真诚地和他交流。但是,假如对方的话题你不感兴趣,那就需要采取其他方法不让他继续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悄悄地转变谈话的内容。

交流时,人们最讨厌不真诚的人,而人们又喜欢互相恭维。

交流时,人们最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总有人觉得其他人都羡慕崇拜自己,结果反而受到他人的鄙夷。

人们最不喜欢和毫无反应的人交谈,要对别人说的话有所反应。不时地点头赞许;时不时赞同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偶尔提出自己的意见;假如对方说的话都很精辟,大可真诚地加以赞赏。

不仅要学会做一个好听众,也应该适当陈述自己的观点。尽量不说与其无关的话,更加不能三心二意、顾左右而言他,也别做看手机、换姿势、玩手机等令人厌烦的动作。在一些正式的交际场合,不问男士关于钱的问题,对女士不要询问年龄。不要直接问他人的工作、背景、家庭等个人隐私问题。和女士交谈的时候切忌说到身高、体形等,不要追问对方回避的问题,更不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如果不小心涉及别人的敏感问题,要适时表达歉意,或马上换一个话题。

在和他人的交流中要忽视自己,别一直说自己的生活、家庭和工作。要留给对方充分的时间表达,让对方说他们自己的事情,用真诚的态度去聆听他们,对方也会高兴,对你的印象也会比较好。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用词,不可刻薄。

言语刻薄的人知道自己说的话很伤人,反而以此为乐,这就是一种病态心理。之所以这么做,也有其原因,他是被环境诱导误入歧途的。

第一,这样的人一般都比较聪明,并有点自负,但人们又不认同他的聪明,让他觉得怀才不遇。第二,这样的人自尊心十分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然而事实却相反,所以他比较容易敌视他人。第三,心里有所仇视,一直找不到发泄的出口,又无法提高自身的修养,也就只能肆意发泄。  因为容易受到刺激,凡是和他有所接触的人都会成为他发泄的对象。他觉得他人都很可恶,不管是否有过节,他都会伺机等待、突施暗箭。。这样的人很容易失败,不容易成功。家庭内部,就连他的家人也难以忍受他的这种行为;交际圈里,别人也会跟他对着干,最后他会成为大家的共同敌人。因此,言,语太过刻薄会伤及他人,最后还是害了自己。

如果不爱听他人的话,大可不听不闻;如果看不顺眼他人的行为,大可眼不见心不烦,不要锱铢必较,切忌伺机报复、对着干。否则,在使对方感到难堪的同时,也让人觉得你没有气度。

02   话题接得准,无论聊什么都开心

 

一、把话接好,平淡的话题也能出彩

关于话题,可能有人认为只有那些令人兴奋刺激的话题才值得一谈,所以便苦苦地搜寻一些奇闻、惊心动魄的事情,或是令人难以忘却的经历以及不寻常的事情。其实,这种认识有偏差,话接好了,那些看似平淡如常的话语也会让人产生亲切感。

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走进一家珠宝店,在柜台前端详了许久。售货员礼貌地问了一句:“姑娘,请问您需要什么?”

姑娘不冷不热地回答说:“随便看看。”从她的言语中,售货员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位性格独特的女孩。此时,售货员如果不能找到令顾客满意的话题,那么,这笔生意很可能泡汤,钱财就从自己手边溜走了。

这时,售货员开始不断打量这位年轻漂亮的姑娘,她从姑娘的穿着打扮上判断,这位姑娘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人。于是,售货员赞美道:“您的这件上衣好漂亮啊!一定花了很多钱吧?”姑娘的视线从陈列品上移开了,说:“当然了,这种上衣的款式比较特别,我非常喜欢它。”售货员又接着说:“这么有品位的衣服,肯定出自名家之手吧?”姑娘骄傲地说:“那当然了,它是我朋友专门为我挑选的。”“姑娘您本来就天生丽质,再穿上这件衣服,更显得光彩照人了。”售货员面带微笑地说。

“您过奖了。”姑娘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售货员见此情景,又补充道:“不过,这似乎还有些美中不足,如果您能再搭上一条项链,那就锦上添花了,它能将您衬托得更加完美。”

姑娘客气地说:“是呀,我也是这么想的,只是项链也是一种价格不菲的商品,我有些担心自己选得不合适……”

售货员又说:“姑娘如果信得过我,就让我做姑娘的参谋吧……”

最后,这笔买卖顺利地做成了,姑娘满意地买走了适合自己的项链,而售货员也得到了一笔收入。

有人认为,这种交谈方式是做买卖的一种手段。其实,寻找安全性话题的谈话方式完全可以运用到各种交际场合中。

与人交谈时,有人感到非常拘束,羞于启齿;有人觉得找不到共同话题,没有共同语言,无法交谈;有人倍感尴尬窘迫,欲言又止,或语无伦次;有人说话生硬,让人误解……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找到安全性话题。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话题才算得上是安全性话题呢?如何才能找到安全性话题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讲话要因人而异

有些话题虽然一般人听起来会觉得很有趣,而且在谈话中非常受人欢迎,无论是听的人还是讲的人,都能有种满足感。但这类话题毕竟不多,有些诸如家喻户晓的新闻,根本不用等你来讲,别人就早巴听过了。

你在某一个场合讲了一个故事,很受大家的欢迎,而这个故事在另外一些人的面前并不见得合适。所以,如果一味地认为只有那些不平凡的事情才值得交谈,那也就会常常觉得无话可谈了。

2.要寻找大家熟知的话题

寻找谈话的内容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有些人喜欢与别人谈一些与哲学相关的话题,但由于大多数人对这样的话题不感兴趣,所以若以这样一个话题开场,即便准备得再充分,在一般场合下也会变得无话可谈。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留意的话,那么很多题材都可以成为良好的谈话素材。比如,谈足球、篮球和羽毛球;或是谈生命、爱情、同情心、责任感、真理、荣誉;也可以谈一些饮食、天气之类的;还可以谈谈某个人的见解,顺便陈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等。当然这是一个灵活的话题,也可以作一下调整。

如果双方是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不妨先从天气、籍贯、兴趣和衣着等方面入手。这些也属于安全性话题,而且不会触及个人隐私,以便继续交谈下去。例如:“你是哪里人?”“山东。”这样,便可以谈论山东一些秀美的景观、发达的城市等。  如此一来,双方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谈话氛围也会逐渐好起来。或者,你还可以说:“今天天气真好,如果能外出郊游,那可真是不错。  你喜欢什么样的户外运动?”对方可能会说:“我喜欢爬山……”然后,就可以循着对方的话题,继续交谈下去。  顺势类推,绝对能找出源源不断的话题,甚至会觉得意犹未尽。

3.试着探求对方的兴趣爱好,寻找安全性话题

人际交往中,若想与众人攀谈,只要主动、热情地同他们说话、聊天,在话语中逐渐摸索、尝试,总会找到合适的话题。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想找到对方的兴趣和爱好,不断拓宽谈话范围,那么说出来的第一句话就必须要使对方能够充分明了。比如:看到一件雕像,可以指着这件雕像说,真像××的作品;抑或是听见鸟鸣,就说很有门德尔松音乐的风味。说出这些话的时候,要确定对方在这方面不是一个外行才行,否则,不仅不能讨好取悦对方,还有可能会让人感到厌烦。

如果不知道对方的职业,就不可胡乱说话,因为失业的人不少,自尊心很强同时又失业的人非常讨厌别人问及他的职业,所以像这样的话题要尽量地回避。

若想知道一个人的职业,可以说:“阁下常常去游泳吗?”他说:“不。”那你就可以问他:“整天都是很忙吗?每天去哪儿消遣比较多呢?”

这种问法,也是试探他人职业的一种方法,这样,就可以试探出对方是否有稳定的工作。如果对方的回答是周末或每天五点后去消遣,那么,这个人肯定是有固定职业的人。反之,就不必再细问了。

一旦确定了这个人有工作,再去问及职业,如此一来,就可以和对方谈工作范围以内的事情了。

二、话想接得住,就要抓住听者的心

语言可以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对你有一个全新的认识,抓住听者的心就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何才能抓住听者的心?

1.察言观色,了解对方心理

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还需建立在察言观色的基础上,尽管有故意迎合之嫌,但却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因为少了察言观色,就会缺少原动力,失去有利优势,自然不能了解对方心理,更谈不上说出他人想听的话了。

例如,对一个刚刚失业的人来说,最讨厌听到的就是有关工作的话题。  假如忽略对方所思所想,很可能说出不得体的话,使对方对你产生看法。此时,最应该做的是尽力开导、安慰对方。借用一句歌词:“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让对方重新振作起来,开创新的事业,还可以告诉他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也曾有艰辛的时期。这样,双方距离很快就会被拉近。

社交过程中,许多人感叹与人相处难于上青天。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具备察言观色的本领,就一定能把话说得更加动听,更能抓住听者的心。

2.把握时机,巧妙插人话题

与人交谈的过程中,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结交朋友的时机,一旦发现时机,一定要努力抓住。但是,前提是要让所说之话抓住别人的心。其实,要想把握住交谈的时机并非难事。只要在适当的时机介绍、表现自己,再以恰当的话题介入交谈,让对方充分了解自己,就能拉近双方感情,还有可能在言语上引起共鸣,获取收益。

王先生非常喜欢晨练,一天,他在晨练过程中,听到了一位女青年动听的歌声。王先生停住了脚步,静静欣赏品味。片刻后,他很礼貌地对女青年说:“你的歌声非常优美,你很有音乐天赋,你的歌声深深地吸引了我。”女青年高兴地说:“谢谢,我是北京音乐学院的学生,已经学习音乐3年多了。”双方经过介绍,逐渐找到了共同点,即热爱音乐,向往音乐的圣殿。这样,双方都加深了了解,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实际交往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因人而异。对待性格比自己更内向的人,要以轻松活泼的话题为主,如籍贯、天气等,千万不要跟对方谈论一些大的哲学道理或学术问题,这样,会给对方造成压力,给继续交谈造成障碍。与性格外向的人交谈,最重要的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交谈氛围,尽可能引起对方的谈话欲望。

与人交谈,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都必须注意谈话内容的选择,尽量避免那些容易引起争议的话和尖酸、刻薄的词语。为此,当选择某种话题时,要特别留神对方的眼神和小动作,如察觉对方厌倦此话题,应立即转换话题。如果自己的言语伤害到了对方,必须立刻向对方道歉,请求对方的原谅。

3.交谈还要收好尾

告别语运用恰当,不但能为此次交谈画上圆满的句号,还可以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对方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希望能再次与你交谈。如在结束语中,加入这样的祝福话语:“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今天与您结识真是三生有幸,但愿能保持联系。”“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事情尽管开口,我一定拼死效劳。”当然,听者听到这类语言也应有所回应,如:“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谢谢你的盛情款待。”这样,谈话双方的感情,一定会升华到一个新高度,为日后交往奠定基础。

其实,要想把话题深入下去,使双方产生共鸣,最为有效的办法就是谨遵上述几点。情要热,语要妙。情热,是指用满腔热情对待交谈对象,待人必须真诚;语妙,就是指用词得当、彬彬有礼,表现出应有的风度。切忌不顾及对方感受,自顾自地讲个没完;过分热情也会给人传通错误的信号,使对方认为你图谋不轨,从而对你提高戒备心理,这对深入话题、引起共鸣非常不利。

与人交谈时,只有抓住对方的心,才能把话说得更漂亮、动听,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要知道,一句漂亮的话,如同一颗善意的“种子”,诚挚精心护理之下,定能开花结果。

三、平时多积累,可以信手拈来

傅斯年说过:  “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没有材料便不出货。”接话同样如此,有多少话题就能说多少话,没有话题就无话可说。如果你能和任何人谈上10分钟并使对方发生兴趣,这就说明你已经懂得了怎样找到合适的话题了。因为人的范围是很广的,不管是工程师、法学家,还是教师、艺术家、采矿工人,总之,无论哪个阶层的人物,你若能和他谈上10分钟使他感兴趣的话,就很不容易。不过不论难易,我们都要设法突破难关。我们经常看到许多人因为对于对方的事业毫无认识而相对默然,这是很痛苦的。其实,只要你背下功夫,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多积累话题素材,这种尴尬的情形是可以避免的。

诸葛亮的辩才是名垂青史的,尤其是他在赤壁之战前,舌战群儒和智激周瑜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江东孙治理吴国时.“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是战是和,周瑜是一个关键人物。面对这样一位年轻气盛的将领,诸葛亮背诵了曹操写的《铜雀台赋》,借用赋中“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句子,作为曹操想夺孙策和周瑜二人的妻子的证据,以此来激怒周瑜(“二乔”中的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周瑜听罢,勃然大怒,离座指北而骂曰:“老贼欺人太甚!”接着,周瑜明确表示了抗曹的决心:“望孔明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诸葛亮就这样圆满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关键时刻,引用一赋竟能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实在令人赞叹。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平时积累知识,适时适地恰到好处地运用它,对于增进言辞的雄辩性是何等重要!诸葛亮平时若从未读过曹操的《铜雀台赋》,又怎能在与周瑜交谈之时用上呢?

1924年5月8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在北京度过了他64岁寿辰,北京学术界代表在东单三条协和礼堂为泰翁举行了祝寿仪式。

梁启超首先登上讲台,向这位深口隆准、须发皓然的老寿星致祝词:“泰翁要我替他起个中国名字。从前印度人称中国为'震旦’,原不过是支那的译音,但选用这两个字都含有很深的象征意味。从阴霾的状态中必然一震,万象复苏,刚在扶桑浴过的丽日,从地平线上涌现出来,这是何等境界。'泰戈尔’原文正合这两种意义,把它意译成'震旦’两字,再好没有了。从前自汉至晋而西来的'古德’('古德’,就是古代有道德的高僧),都有中国姓名,大半以所来之国为姓,如安世高来自安息,便姓'安’,支娄迦谶从月支来便姓'支’,康僧会从康居来便姓“康’,而从天竺——印度来的都姓“竺’,如竺法兰、竺佛念、竺护,都是历史上有功于文化的人。今天我们所敬爱的天竺诗人在他所爱的震旦地方度过他64岁的生日,我用极诚恳、极喜悦的心情,将两个国名联起来,赠给他一个新名,叫“竺震旦’。”

这时,全场大鼓掌。

梁启超接着说:“我希望我们对于他的热爱,跟着这名字,永远嵌在他心灵上,我希望印度人和中国人的旧爱,借'竺震旦’这个人复活起来!”

这番精彩的讲话中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梁启超熟悉历史,不光熟悉古中国——震旦,也熟悉古印度-—天竺,还懂得“泰戈尔”原文的含义,他所具有的外语知识、佛教知识和历史知识都十分丰富。这些引人入胜的史实文典与为泰戈尔命名这一话题有机结合起来,妙趣横生,无怪乎引起“全场大鼓掌”这样轰动的表达效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话题,谈话就没有焦点。光是空说话,没有实际意思。那么,怎样巧找话题呢?为了防止在谈话中没话找话,东拉西扯,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等问题,那就要谈话者从具体情况出发去考虑,学会察言观色,以话试探,寻求共同点,抓住了共同点就抓住了可谈的话题。如果是因为话不投机,出现难题,那就要求同存异,或是检讨自己的不妥之处,表示歉意。  如果对方有什么顾虑,或是沉默的原因不明,那就随便找个话题,引起对方的兴趣,说个笑话、谈点趣闻都可以活跃气氛。

从具体情况出发,可以选择采取下面的方法:

1.你想了解什么就问什么、谈什么

与陌生人交谈,一般都可以先提一些“投石”式的问题,在略有了解后再有目的地交谈,便能谈得较为自如。如在商业宴会上,见到陌生的邻座,便可先“投石”询问:“您是主人的老同学呢,还是老同事?”无论问话的前半句对,还是后半句对,都可循着对的一方面交谈下去;如果问得都不对,对方回答说是“老乡”,那也可谈下去。假如是北京老乡,你可和他谈天安门、故宫、长城,谈北京的新变化;如果是福建老乡,你可与他谈荔枝、龙眼、橘子、沿海的水产等。从而开始你与他的交谈,也许他将来就是你事业上的合作伙伴呢!

2.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交谈

陌生的双方刚一接触,纯属个人生活的事情不宜多谈,但可以对时下人所共知的社会现象、热点问题谈谈看法。如果对方对这一问题还不太清楚,你可以稍作介绍。  例如,近期影响较大的社会新闻、电影、电视剧和报刊文章等,都可以作为谈话的题目和交往的媒介。

3.从眼前和身边的具体景物上找话题

(1)注意家庭状况。  谈家庭生活并不一定就是俗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生活的完美、和谐是每个人的理想。这类话题不必做准备,随时都可以谈论,但有思想的人可以从中发现许多人生的哲理。

(2)观察其住所摆设装饰。如果是预约式的拜访某陌生人,那你最好具备一些洞察力。你首先应当对即将拜访的主人作些了解,打听一下对方的情况,关于他的职业、兴趣、性格之类。  当你走进其住所后,可以凭借你的观察力,看看能否找到一些了解对方性格的线索。如果墙上挂着的是摄影作品,即可揣测对方是否是摄影爱好者等。屋内的装饰摆设可以表现主人的喜好和情调,甚至有些物品会引出某段动人的故事。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个线索,不就可以了解主人心灵的某个侧面吗?了解了对方的一些个性,不就有话题了吗?交谈前,使用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多了解对方,再对所获得的种种细微信息进行分析研究,由小见大,见微知著,作为交谈的基础。

(3)从双方的工作内容寻找。相同的职业容易引起共鸣,不同的职业更具有新奇感和吸引力。

(4)从双方的发展方向寻找。人都关心自己的未来,前途与命运是永恒的话题。人生若没有前进的方向,生活便失去了动力。这类话题最易触动对方敏感的神经。尤其是异性,更热衷于此。

(5)从彼此的经历中寻找。经历是学问,亲身经历过的人和事往往会给你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交流最易让人敞开心扉,最易见到真情。

(6)关注子女教育。孩子是父母生活的希望,孩子的教育牵动亿万家长的心。怜子、爱子、望子成龙是家长的共同心理,谈及孩子,即使是性格内向的人,也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归纳起来说,讲话务必看清对象,从他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文化水平、心情处境等入手。陌生人之间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由细微处见品性。

四、找出对方的兴趣点,和话题挂上钩

人人皆对自己的特殊经历和自认为成功的事情怀着莫大的兴趣,人们最高兴的也莫过于对他人谈论这些事情。但过分地谈论这些,会使听者失去兴趣。比如,有的人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梦,觉得是身临其境,其乐无穷,结果逢人便说,令人不胜其烦。另外,有的人则喜欢喋喋不休地对人说一些自己以前的经历:上中学时怎样,上大学时怎样,刚参加工作时怎样,后来又怎样,等等。  但是我们若仔细想一想,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别人也像我们一样有兴趣吗?那些断续破碎、稀奇古怪的梦境,除了做梦者本人,别人听来是非常沉闷的。如果听者对说话者提到的那些往事、那些人、那些地方一点也不熟悉,一点也不觉有趣,无疑他也不会与说话者产生共鸣。

凡此种种,不外乎证明人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感兴趣,而对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情觉得索然无味。所以,我们在与他人交谈时应把握听者的这一心理。因为把握了对方的这一心理,就能与对方在聊天的话题上挂上钩,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反应。因为有了共同话题就能越聊越起劲,这个挂钩最好具体一点。

小何是一位铁杆球迷。有一次,在去广州的火车上,她遇到的同座是位东北口音很浓的小伙子。闲来无事,小何和他侃起来。她得知他是辽宁人时故作惊讶,然后顺口赞美辽宁人的豪爽、够朋友,说她有好几位辽宁籍的朋友,人特爽快。小伙子自然高兴,自报家门,说他叫李庆,是大连人,并说辽宁人是很讲朋友义气的,粗犷、豪放。而小何话锋一转,说辽宁人也很团结,特别是大连足球队,虽然每位队员都不是非常出色,但他们团结一致,奋力拼搏,经常取得好的成绩。恰巧李庆是位球迷,两人直侃得天昏地暗,下车后还互留了通信地址。在李庆的介绍下,小何认识了很多球迷,其中有一位就是她这次准备争取的客户。于是小何轻松地完成了这次推销任务,为公司赢得了一个大的客户,更值得高兴的是结交了许多朋友。

在与李庆交谈时,小何先是从“辽宁人”这个话题入手,然后转到“足球”这个两人都感兴趣的话题上,这就找到了与李庆的“具体挂钩”,进而两人越谈越投缘。经过一番“神侃”之后,两人很快加深了了解,成为朋友,这层关系对小何完成任务提供了很大帮助。

由此可见,所谓的挂钩就是你与交谈对方的共同点。而具体挂钩就是你所找到的与对方的共同点越具体越好。我们都知道会说话,能把话讲到点子上是一种本领,而在没话题,双方都尴尬的情况下,如果你能找到彼此之间的一个“具体挂钩”,就能打破僵局,活跃当时的气氛。

小于20岁,是一个很会说话的人,他平时最喜爱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面对众多的陌生人,他也能不费吹灰之力和别人说到一块去。

有一次,他和跟他年龄相仿的一群陌生人在一起,由于大家谁也不认识谁,所以没有一个人先说话,场面很尴尬。这时,他就打破了将要凝固的气氛,他说:“听说周杰伦又出新专辑了。里面有一首歌曲叫《青花瓷》,歌曲还不错!大家怎么看?”

这时,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因为小于深知,在这一群人里面肯定有喜欢周杰伦的,但也有不喜欢他的,但大家都是相仿的年龄,肯定都很关注娱乐明星的动向……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他有秘密武器,小于总能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性格的人找到共同的话题。而他找到了一个比较热门的人物周杰伦,这是大家都比较关注的人物,因为一说到周杰伦,谁都能说上两句,谁要是说不上来就表示落伍了,所以大家都会对娱乐新闻这方面较为关注。

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谈论别人感兴趣的话题对双方都有好处,不仅可以使别人对你产生兴趣、钦佩你,而且可以使自己更关心别人,关心他人对自己的要求。要想多交朋友,要想在交际上取得成功,自己就应该少说别人不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两个人刚见面时,不知道对方的性格、爱好、品性如何,往往会陷入难熬的沉默与尴尬之中。这时我们应当主动地在语言上与对方磨合,等找到了对方的“具体挂钩”,就可以此作为共同话题,很快地拉近距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社交圈实际上都是以自己为圆心,以共同点(血缘、年龄、爱好、工作、知识层次等)为半径构成无数的同心圆。你与对方的“具体挂钩”越多,圆与圆之间交叉的面积就越大,共同语言也越多,也就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共鸣。在这里要提醒的是,若与对方有“具体挂钩”,就算再细微的也要强调。对于可能的共同点,一定要努力找出来,这样可以很快地消除彼此间的陌生感,产生亲近的感觉,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能引导对方说出真心话。

 

五、通过话题导航成为交流的舵手

生活中,当我们同他人在沟通中出现分歧时,硬碰硬是最不可取的方式。在人们的思想中总是徘徊着这样一种想法,那就是一旦我们与对方在某一件事上存在分歧,那么双方之间就是对立的关系。如果想要双方达成一致,只有靠更有说服力的理由和更强的气势来压制对方。但是,如果你真的对上司或客户采取这种强硬的方式,那么后果也就不堪设想了。我们若能改变话题,从另一个角度出发,局面也许就大不一样了。

阿尔弗雷德年事已高,公司根据有关规定,决定劝说他退休。可这位老人不太愿意,他对来劝说他的布朗大发牢骚:“我年纪是大了点,但我有丰富的经验,还有不输给那些小子们的热情。辛苦了几十年,就这么退下去,我想不通!”布朗接过他的话说:“不错,我们这些人,过去的确为公司付出了许多,吃过不少苦,但我们还有一个责任,就是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恕我直言吧,在我们领导下的一些人,如果至今还没有人胜任我们的工作,那就说明我们是不称职的;如果有人能胜任我们的工作,而且比我们做得更好,那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争这份热情呢?”

听完布朗的话,阿尔弗雷德无言以对,接受了退休的安排。

在这种情况下,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转移焦点,改变话题,以获得谈话的主动权。而在改变话题之前,你应该先迎合一下对方的话语—一就像布朗说服阿尔弗雷德时所用的方法一样。当谈话刚一开始的时候,双方就在阿尔弗雷德退休的问题上发生了矛盾,这矛盾看起来似乎不可调和。这时,布朗出招了。阿尔弗雷德认为自己还能继续胜任工作。布朗首先认可了这一点。不过,随后布朗的话锋一转,提出一个称职的领导者必须承担的责任。而对阿尔弗雷德来说,要承担这个责任,就应该选择退休。这样,布朗把阿尔弗雷德和继任者之间的对立转化成他自己的矛盾,并最终让阿尔弗雷德心服口服。

这其实是一种明显的话题转变,但如果布朗一开始就说:“你没能培养出有能力的下属,还好意思说自己称职并赖在这个位子上不走?”——恐怕阿尔弗雷德不仅无法接受,还会被气得暴跳如雷。

迎合对方,可以逐渐将对方的注意力从双方的分歧点上引开,从而提高双方达成共识的概率。其实,迎合气场还可以通过让别人畅所欲言,为你提供插话的最佳时机。当你去迎合对方的气场时,你的气场就会传递出这样的信息:“是的,你说的都很好,我很感兴趣,请接着往下说吧。”每个人都有交流和倾诉的欲望,当你表现得像一个在积极倾听的人,就会激发对方的倾诉欲。这期间你再顺势插话,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对话的方向。

另外,插话时机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但是在任何一种情况下,插话都应该在对方改变了说话的状态和内容的时候进行,而不应在对方谈兴正浓的时候打扰。当说话的状态和内容改变时,对方的气场就会稍稍变弱,就像汽车过弯道时要减速,而你此时正好把握时机打方向盘;如果对方正在兴头上,气场正强,你却来干扰,对方就会明显感到压抑,你也就别想把下面的话说完了。

除了插话的时机外,我们还要注意插话的内容要尽量体现出中立而不是对立。所谓的迎合,就是避开分歧甚至不要产生分歧——即使一定会产生分歧,你也不要刻意说出来强调它。另外,不要使用评论性的语言进行插话,即使你认为自己的评论也是在迎合对方。  不过,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并不相同,所以,也许你的“迎合”可能在对方听起来并不是那么合拍。  因此,在获得话题主动权之前,你应该将插话时保持中立作为一条重要规则。

以迎合对方来回避双方的矛盾点,并适时改变话题,使交流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从而最终说服对方——这是一种复杂而又简单的沟通方式。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没有固定的标准,必须在面对不同问题和不同人进行沟通时随机应变:说它简单,是因为人的话语都存在一些共性,当你逐渐认识到这些共性,你将发现与他人进行话语交流是如此轻而易举。

03     接话接得巧,才能让谈话更深入

 

一、开口前要学会洞察全场气氛

孔子在《论语·季氏》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句话有三层意思:一是不该说话的时候说了,叫作急躁;二是应该说话的时候却不说,叫作隐瞒;三是不看对方的脸色变化,贸然信口开河,叫作闭着眼睛瞎说。

这三种毛病都是缺乏瞬间读懂全场气氛的洞察力,没有注意说话的策略和技巧造成的。  说话是双方的交流,不是一个人的单方面行为,它要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如说话对象、周边环境、说话时间等,所以说话要学会瞬间读懂谈话场合的氛围,把握时机。如果不顾说话对象的心态,不注意环境气氛,不到说话的时候却抢着说,很可能引起对方的误解。所以,说话前洞悉全场的气氛是非常重要的。

没有掌握说话的氛围,不论话的内容有多么精彩,也不会有任何意义。  这就犹如一个有着强健的体魄、良好的技艺的棒球运动员,没有掌握好击球的瞬间、结果挥棒只能落空。

某学校为两位退休老教师举行欢送会。会上,领导非常得体地赞扬了两位老教师的工作和为人。但是,两相比较之下,其中那位多次获得过“先进”的老教师得到了更多的美誉。这让另外那位老教师感到相当难过,所以在他讲完感谢的话以后,又接着说:“说到先进,我这辈子最遗憾的是,我到现在为止一次都没有得过……”这时,一位平日里与他不和的青年教师突然开口说:“不,不是你不配当先进,是因为我们不好,我们没有提你的名。”

一时间,原本会场上温馨感动的气氛被尴尬所取代。领导看气氛不对,马上接过话说:“其实,先进只是一个名义罢了,得没得过先进并不重要,没有评过先进,并不代表你不够先进,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事实……”这位领导本来是想要缓和一下气氛,结果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其实,会场的气氛之所以会如此尴尬,最主要的还是退休老教师、青年教师以及领导他们三人没有正确洞悉说话的氛围。首先是那位退休老教师,就算自己心里面有多少遗憾,也不应该在欢送会这样的场合讲出来。而那位青年教师,也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为图一时之快,说那些刻薄的话。最后,那位领导在场上出现尴尬的时候,应该极力避开那个敏感话题,而不是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唠叨不休。

如果在与别人说话时的气氛好,或者当时所谈论的话题人人感兴趣,那么人们的谈话兴致便高,回应的速度也会很快,这样就避免了自说自话的尴尬,无形中减少了人在发言时的恐惧感。生活中,无论是吃饭,还是学习,大家总喜欢说:“要有氛围!”没错,氛围真的很重要,尤其在与人交往的时候,如果渲染得当,可以大大增强你的吸引力。不信吗? 那不妨来看一看下面的例子吧!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某大学专门邀请一位著名教授举办了一个讲座,但由于临时改变地点,时间仓促,又来不及通知,结果到场的人很少。教授到了会场才发现只有十几个人参加。

他有点儿尴尬,但不讲又不行,于是他随机应变,说:“讲座的成功不在人多人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也才到了十几人,但意义非同小可。今天到会的都是精英,我因此更要讲好。”

这句话把大家逗得开怀大笑。这一笑活跃了气氛,再加上教授充满激情,使得讲座非常成功。

人际交往就如同舞台上的演出,为了保证演出的成功,不仅需要很好的台词、演技,还需要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必不可少的东西——氛围。就像电影中要有背景音乐来渲染气氛,在人际交往的场合也往往需要营造点氛围,好像交际的润滑剂,使交际能顺利地进行下去。

有一家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董事长讲话时将一个数字说错了。

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董事长高声纠正道:“讲错了!那是年初的数字,现在的数字应该是……”结果全场哗然,把董事长羞得面红耳赤。事后,这名员工因为一点小错被解聘了。当然也有人做得很好。

有一家公司新招了一批员工,在董事长与大家的见面会上,董事长逐一点名。

“黄烨(华)。”

全场一片静寂,没有人应答。

一个员工站起来,怯生生地说:“董事长,我叫黄烨(叶),不叫黄烨(华)。”人群中发出一阵低低的笑声,董事长的脸色有些不自然。

“报告董事长,是我把字打错了。”一个精干的小伙子站了起来,说道。

“太马虎了,下次注意。”董事长挥挥手,接着念了下去。

董事长从此就对这个小伙子特别留意了。他发现这个小伙子其实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人。团队里面出了问题,他会首先站出来承担责任。而有了什么成绩,他也不会独揽。所以,在团队中他的人缘非常好。

没多久,那个小伙子因为各种优异的表现被提升为公关部经理。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并不是因为那个小伙子站起来为董事长打了圆场而得到提升,而是因为小伙子能够敏锐地洞察全场的气氛,能够看到事情背后隐含的问题,并及时快速地作出判断。他看出来,董事长读错字的这种情况可能会影响到董事长身为高层领导的威信,这对于董事长以后的领导工作是很不利的,再往下深究,可能会影响到公司形象。而这个时候自己站出来的话,顶多是工作上的失误,作为一个普通员工,这样的事情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这名员工保全的不仅仅是领导的“面子”,更是公司的“面子”。

在交际活动中,如果把交际桌看成是会议桌,气氛就很难营造起来,也无法让对方投入。想让对方投入,一般要靠自己的带动。有一种生意人,他们在会议桌上非常严肃、非常理智,而到了社交场合,又能放得很开,与人斗酒、唱卡拉OK、开各式各样的玩笑,一副百无禁忌的样子。其实,他们是在营造交际气氛。

所以,我们要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人物面前说符合周围环境气氛的话,这就要求说话者能够具备在说话前读懂全场气氛的洞察力。该说话时才说话,而且要说得体的话。只要我们有充分的耐心,积极进行准备,等待条件成熟,就顺理成章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能令对方开心,还能令自己舒心。以下五点可以帮助我们从容洞察说话场合的气氛:

第一,看准时机再说话,要有耐心,积极准备,时机到了,才能把该说的话说出来。

第二,沉默是金,并不是说要一味地沉默不语,而要在该说话的时候不故作深沉。比如,领导遇到尴尬情况了,就需要你站出来为领导打圆场;同事有矛盾了,需要你开口化干戈为玉帛。

第三,别人在说话的时候,不要随意插嘴打断人家的话。

第四,看准时机,说不同的话。这些话都要与当时的场合、时间、人物相吻合。

第五,该说话的时候要说话,因为有时候机会转瞬即逝,错过这个说话的时机,也许以后就不会再有机会了。

二、用符合对方心理的语言迎合对方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沟通的最佳效果是双方达成共同认识,进而启发对方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对方设身处地体验别人的心理。主动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用符合对方心理的语言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在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中,用符合对方心理的语言往往能让沟通更加顺利。

用符合对方心理的语言去迎合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谋划和考虑,理解对方的心理、对方的需求、对方的困难,这种接话方法容易使对方接受,能让对方快速与自己达成统一认识。

有个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3个月后,这天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

师父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您显得含蓄,这叫藏而不露,很符合您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徒弟给第二位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语。

师父笑着解释:“头发短使您显得精神、朴实、厚道,让人感到亲切。”顾客听了,欣喜而去。

徒弟给第三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道:“花时间挺长的。”徒弟无语。

师父笑着解释:“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徒弟给第四位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道:“动作挺利索,20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不知所措,沉默不语。

师父笑着抢答:“如今,时间就是金钱,'顶上功夫’速战速决,为您赢得了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欢笑告辞。

晚上打烊,徒弟怯怯地问师父:“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反过来,我没一次做对过。”

师父宽厚地笑道:“不错,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两重性,有对有错,有利有弊。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讨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言;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加漂亮。”

故事中,尽管不同的顾客对徒弟的理发手艺多少有些微词,但最终都是满意而归。这里的原因就在于理发师傅对不同情况的顾客说不同的话,用巧妙的语言迎合了不同顾客的心理需求,最终使每一个顾客都满意而归。

下乡知识青年小红在农村和农民小刘结婚,还生了个女儿。后来重逢昔日的恋人,小红欲重修旧好,却又举棋不定,于是向奶奶寻求帮助。

“你的事,奶奶全知道,如今你打算怎么办?”“不知道,我……我说不出来……”

奶奶说:“奶奶知道你委屈。人,谁没有委屈呀。我24岁那年,你爷爷就牺牲了,本家本村的都劝我再找个主儿。你曾爷爷跟我说:'女儿,地头还长着呢,往前走一步吧。’我不愿给孩子找个后爹,硬是咬着牙过来了。儿子一个个长大了,参了军,又一个个地牺牲了。可我没在人前掉过一滴眼泪。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去受苦、去受难,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幸福?要说委屈,就先委屈一下自己吧!”

“可我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啊?”

“做人,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你和那个小伙子倒是挺般配的,可就算你俩成了,日子过得挺舒心的,你就保准一早一晚地不想小刘他们父女?那时,你虽吃着蜜糖,但却忘不了人家在喝苦水。你甜在嘴上,苦在心里。甜的苦的一掺和,一辈子都是块心病。我今年80岁了,什么苦都尝遍了,可就是没留下一件亏心事。俗话说,'人’字好写,一撇一捺,真正做起来就难了!”

奶奶说的话句句动人心。

“奶奶,我懂了,”小红擦了擦眼泪,说,“我今天就回家去带孩子,安心过日子。”

其实,道理小红未必不知道,只不过和理智相比,感情在这一刻占据了上风,奶奶站在为小红将来着想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孙女分析情况,说出了小红心中的顾虑,自然而然让小红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正是奶奶用符合小红心理的话劝说,才使孙女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谈话实际上是一场“心理战”。运用在谈判上,了解对方的喜好和顾虑,在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前提下,迎合对方的心理,这也是谈判语言的技巧之一。对方的心理是复杂的,如怕不守信用、怕价格继续上涨、怕质量没有保证、怕维修困难等,了解这些,则能见机行事,说出符合对方心理的话,赢得对方的认同。

在某汽车制造厂召开的年度订货会上,汽车制造厂的销售科长向一百多位用户代表明确地表示:“我厂产品的质量经国家鉴定为一级品,由于钢材原材料涨价和职工工资上涨等因素,成本已大大高于原销售价格。但是,考虑到顾客是老用户,我们决定,凡是在本订货会期间签订订货合同的,每辆汽车的价格按27万元计价;在此订货会后订货的,每辆汽车的价格为28万元。我代表厂方,言而有信。”当时,在我国价格体制改革和各类商品价格多有调整的形势下,这个普普通通的发言极富诱惑力。于是,这次年度订货会的成交额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其中仅某矿山一家便签订了每年订货10辆、连续订货三年的保值合同。

案例中的销售科长就是用符合对方心理的话迎合了购买者的心理——如商品价格频频上涨,晚买不如早买、多买比少买好、签订货合同比不签订货合同好。更何况还有“优惠”“保值”等诱人的内容,所以获得了成功。

要想让对方赞同你的观点,你就必须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说话的时候让自己的语言“与对方站在一起”。说出的话越符合对方的心理,对方就越容易接受你的观点,这是因为人类有一个共同的天性,即喜欢听“自己人”说的话。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哈斯也说过:  “一个酿酒专家也许能给你许多理由为什么某一种牌子的啤酒比另一种牌子的要好。但如果是你的朋友,不管他对啤酒是否在行,他教你选购某种啤酒,你很可能听取他的意见。”

某商店有位营业员很会做生意,他的营业额比其他营业员都高,有人问他:“是不是因为你能说会道,所以生意兴隆?”他回答说:“不是,我的秘密武器是当顾客是自己人,用符合顾客心理的语言去迎合顾客。”

这个营业员总是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替顾客精打细算,站在顾客的角度说话,用符合顾客心理的语言去迎合顾客,从而使对方的戒备心理、防范心理大大降低,并且产生了一致的认同感,故而说服了对方,做成了生意。

很多时候,只有跟对方聊符合他心理需求的话,对方才愿意继续听下去,你们的谈话才能顺利地进行。如果在谈话一开始就说一些不着边际的,甚至是令对方抵触的话,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你说的话他也听不进去了。这就要求谈话者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看事物的趋向。另外,在具体行动上,甚至一些微不足道的方面,在感情上表现出与听众的亲近感与认同感,往往也会使你得到巨大的情感共鸣和回报。而一旦建立了这种情感共鸣,对方自然更容易接受你说的话了。

三、不要着急接话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对方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你就打断了他的话,并大加评论。如果有的话,请尽量想想:你真的听懂对方的话了吗?

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听别人把话说完就贸然下结论,这样武断的做法很容易出现谬误,甚至会影响到一件事情的成败。所以,不管是谁都要养成让别人把话说完的良好习惯。

在美国,有一位知名的主持人叫林克莱特。一天,林克莱特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小朋友天真地回答:“我要当飞机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说:“我会先告诉飞机上的人系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自己的降落伞跳出去。”

当现场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想看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又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孩的回答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这就是听的艺术。一是听话不要听一半,要让对方把话说完。每个人在滔滔不绝时都希望周围的人是自己忠实的听众,而自己就是谈话中的主角。这时,边上突然有人不断地插话,会让主角不满,甚至生气。所以,出于最基本的礼貌,我们不要轻易在他人谈话时插嘴,除非真的有必要在别人讲话时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对方说话内容很多,或者由于情绪激动等原因导致语言表达有些零散甚至混乱时,你也应该耐心地听完他的叙述。即使有些内容是你不想听的,也要耐心听完。千万不要在别人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思时随意地打断别人的话语。当别人流畅地谈话时,随便插话打岔,改变说话人的思路和话题,或者任意发表评论,都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

江永在镇上盖了一套三层的楼房,当该房子的第三层刚封顶时,几个朋友在他家吃饭。席间,突然来了一位专门安装铝合金门窗的个体户,与江永一见面就递了张名片。其实这位个体户的店铺也在本镇,虽和江永平时也见过面,但因没有业务往来,他们都不认识。与那位个体户交谈后,他们彼此觉得非常熟悉。轮到江永做决定是否将铝合金门窗的业务交给这位个体户做时,江永说:“虽然我们以前不认识,但通过我们刚才的一席话,得知你对铝合金门窗安装的经验丰富,假如我房子的门窗让你来安装,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但是在你今天来之前,我们厂里一名下岗钳工已向我提起过,说他下岗了,门窗安装之事让他来做……”

江永的话还未说完,那位个体户便插话了:“你是说那东跑西走的马强吧?他最近是给几家安装了门窗,但他那'小米加步枪’式的做法怎能与我比?”

!这话不说还好,一说便让江永顿时改变了主意,江永接着说:“不错,他尽管是手工作业,没有你那先进的设备,但他目前已下岗在家,资金不够丰厚,只能这样不断完善。出于同事之间的交情,我不能不让他做!”

就这样,那位个体户只得快怏离开了。

后来,江永对别人说:“那位个体户没听懂我的意思,把我的话给打断了。本来,我是暗示他,做铝合金门窗的人很多,不止他一个上门来请求安装。我已打听到了他做门窗已多年,安装熟练且很美观,但他的报价很高,我只是想杀杀他的价格。没想到他那么没有礼貌,打断了我,还攻击同行,这让我怀疑起他的人品。我宁愿找别人,也不要让他来给我安装门窗。”

贸然打断他人的言谈,不仅是不礼貌的行为,而且什么事也不易谈成。

在别人说话时,我们不能只听到一半或只听一句就装出自己明白的样子。听人说话,务必有始有终,但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有些人往往因为疑惑对方所讲的内容,便脱口而出:  “这话不太好吧!”或因不满意对方的意见而提出自己的见解,甚至当对方有些停顿时,抢着说:“你要说的是不是这样……”这时,由于你的插话,很可能打断对方的思路,使他忘了要讲些什么。再者,当事情还没听到结局便急于发表见解,所发表的看法也未必正确,而总想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不能静下心来把事情听清楚,或是不能真正把道理听懂,这样,不管是在为人处世,或是在自身的修养方面,都是很有妨碍的。  凡事应在微小处注意,能够时时提醒自己尊重他人,哪怕是听话这么一件小事,也要学会尊重他人,不轻易打断别人。

社会心理学家通过对人际关系的研究,一致提出人际相处的一个最根本的信条就是“不打断对方,让对方把话说完”,并且,要完全倾听对方的谈话,这样才能使对方开怀畅谈。只有尊重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尊重对方,而尊重对方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要随便打断对方的话,让对方把话说完。这样你耐心去听对方在讲什么、想要表达什么、结局如何,反而更能听明白一些道理。  因此,当我们打断别人说话时,其实除了对他人不够尊重外,也在滋长自己一颗自以为是的心,长此以往,对自己的损害将是很大的。  由此可见,如果想要接好话,让谈话更深入,就应做一个善于倾听别人讲话的人,根除随便打断别人说话的陋习,在别人说话时干万不要插嘴,让对方把话说完。

四、“yes,but”法则

所谓“yes,but”法则,就是当一个人在批评或指出对方错误时,应该首先认同或表扬对方,然后再批评或指出其错误,这样对方才愿意回应你,接受你的观点或想法。先说yes,再说but,就好比在味道苦涩的药丸外面裹上了糖衣,这样就比较容易打开对话的入口。同样,委婉地表示拒绝,也比直接说“不”更容易让人接受。

当你的观点和别人的观点不一致的时候,或是当你企图用自己的观点说服他人、改变他人的想法和态度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假如当场就否定别人的观点,坚持自己的看法,这样说出的话就没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这样,一方面让对方下不了台,另一方面激发了对方“就是要跟你对着干”的情绪。毫无疑问,这样的沟通是失败的。这样不仅无法说服对方,反而会造成对方的逆反心理,更会影响你和他的关系。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当自己提出的意见遭到全盘否定后,自己的自尊心往往使自己难以顺利地继续进行对话。相反,一个人在提出自己的意见后,一旦受到某种程度的肯定和重视,人的自尊心会引导心理活动形成一种兴奋优势,这种兴奋优势会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亲善体验和理智上的满足体验。当我们准备否定或拒绝他人的时候,不妨先对对方的想法表示肯定和接受,然后再否定或是拒绝。

谈话中,一定要让人觉得“跟你讲话永远有希望”,而不要一开头就把事情讲死。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在否定或拒绝他人时,都应该先用“yes”表示对对方的同情和理解,以此创造一种较为融洽的气氛。在缩短双方之间的心理距离后,再讲“but”,这样一来,由于你对对手的一些看法的认同,会使对手感觉在某种程度上你还是赞同他的观点的。这时,在他眼里你是与他站在一起的,尽管你也在赞扬之后表达了不同意见,但这不表示你们俩的观点处在对立的位置。

小刘在一家保险公司做保险推销员。他是个说话高手,同事们往往在进门之前就被客户拒绝了,而他通常能跟客户聊好久,他的业绩在同事中也遥遥领先。

于是,有很多同事向他取经。他说到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话的时候要懂得“先肯定,后反驳”。当客户对你产生怀疑时,你不要一味地反驳客户,比如,经常有客户会说:“我对保险不感兴趣!”很多销售人员就被客户的这句话拒之门外。但是小刘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会接着顾客的话说:“您说得有道理,谁会对保险这种和生、老、病、死有关、躲都躲不及的事情有兴趣呢?我也没多大兴趣。”

这时,很多顾客往往会反问:“既然你没兴趣,为什么要做这一行呢?”这就给了小刘一个表达自己的机会。之后,他便把保险对人的重要性娓娓道来:“虽然咱们都对保险不感兴趣,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

如果小刘开始就不同意顾客的观点:“你错了,保险很重要……”那么,顾客只会对他反感,必定不会给他继续说下去的机会。正是由于小刘懂得先认同(“谁都对保险不感兴趣”),再表明不同的观点(“但是生活中很多的事情我们无法预料……”),才缓和了说话气氛,然后自然地为自己争取到说话的机会。

其实,“yes,but”的应变之道不仅在沟通的时候适用,在待人处世上也有独到之处,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

陈涛夫妻俩下岗后自谋职业,利用政府的优惠贷款开了一家日用品商店。两人起早摸黑把这个商店办得红红火火,收入颇丰,生活自然有了起色。陈涛的舅舅是个游手好闲的赌徒,经常把钱扔在了麻将台子上。这段时间,陈涛的舅舅手气不好又输了,他不服气,还想扳回本钱,又苦于没钱,就把眼睛瞄准了外甥的店铺,打起了主意。一日,这位舅舅来到了店里对陈涛说:“我最近想买辆摩托车,手头尚缺五千块钱,想在你这借点周转,过段时间就还。”陈涛了解舅舅的嗜好,借给他钱无疑是肉包子打狗,何况店里用钱也紧,就敷衍着说:“好!再过一段时间,等我有钱把银行到期的贷款支付了,就给你,银行的钱可是拖不起的。”这位舅舅听外甥这么说,没有办法,知趣地走了。

陈涛不说不借,也不说马上就借,而是先说自己同意借钱,但现在没法马上就借,要过一段时间,等支付了银行贷款后再借。这句话含多层意思:一是目前没有,现在不能借;二是我也不富有;三是过一段时间不是确指,到时借不借再说。  舅舅听后已经很明白了,但他并不心生怨恨,因为陈涛并没有说不借给他,只是过一段时间再说而已,给了他希望。

先答应对方的要求,然后又说“但是”为自己推脱找借口,也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世谋略。

在古代,富贵权势之家从新科进士中挑选女婿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其中也有内心虽不乐意而迫于权势不得不应允者。

一天,某权贵之家看中一名年轻进士,便派10名家丁去强行相邀。年轻进士没有推辞,跟随而来,到这家之后,立即引来不少人围观。

一会儿,衣着华贵的主人出来,对进士说:“我膝下只有一女,相貌倒也不俗,愿许配给郎君,不知意下如何?”

进士先鞠躬,后答道:“我出身贫寒,能高攀贵人,深感荣幸。不过,这件事要等我回家与妻子商量之后才能答复,你看如何?”

众人知其早已成亲,无不大笑,主人则满面羞惭。

这名新科进士对于权贵之家的冒失逼婚,不直接推辞,而是恭敬地应允,然后借口说要与妻子商量,不仅表明了白己有妻室,而且还显示出对妻子的尊重,大有“糟糠之妻不下堂”之势,自然巧妙地表明了自己的拒绝之意。

事实上,人们在反驳他人的观点时总是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一开始就把双方分歧的局部凸显出来,这样一来很轻易地使彼此疏忽很多共识的成分,因而很容易导致争论升级。如果采取“yes,but”这种先同后异的对话方式,更可能使双方获得统一的意见。因此,在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而需要反驳他人的观点时,我们可以先不直接否定对方的观点,而是先顺着对方的思路对其看法予以肯定,接着再婉转地提出与对方不同的见解。这样往往就能让他人忘掉争执,而比较顺利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观念,从而去除思维成见,达成共识。这一点也是合乎人的心理法则的,因为当一个人说“不”的时候,他全身的神经、肌肉体系都会处于紧绷状况,从而采取抵制态度来抵御外力的烦扰;但是当一个人说“是”“对”的时候,神经和肌肉却是处于松弛状态,此时他能以开放的襟怀接受新的意见。

总而言之,即使你再不认同对方的观念,想一口回绝对方,也要尊重别人。人都是要面子的,如果你能顾全对方的颜面,把对方置于平等的地位,甚至让对方有一种被重视、被尊重的感觉,他才能敞开心胸回应你,接受不同的想法;否则对方可能变得更加顽固。 “这事绝不可能!”“你绝对是错的!” 这样的说法会让对方难以接受,并让你们的关系进入局,为你加了难。不如换个说法::“你说的这种事情也不是不可能,但是目前来说,发生的概率很小……”“你的做法也许是对的,我可以理解,但是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太实用。”这样,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接话不要轻易否定对方

话为心声,也为情声。生活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沟通感情的基础。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人谈话交流,一定不要轻易使用否定的语言回应对方,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从他人那里得到认可和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瑟拉博士颇富成效地帮助过许多人,使他们走出低谷,步入佳境。有人问道:“卡瑟拉博士,你帮助别人最倚重的是什么?”卡瑟拉博士毫无遮掩地公开了她的秘诀:“我使用一种奇妙无比的方法,它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我能够让哑巴讲出话来,让灰心失望的人展露笑容,让婚姻遭遇不幸的夫妻重新和睦。  接受我诊治的人,无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还是正常人,这种力量都是我所知道的所有力量中最富效果的。  这种力量就是——在回应对方的时候给予对方真诚的鼓励和肯定,而不是否定对方。”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在与别人交谈的过程中,有些人会不自觉地伤害到对方。表面上看起来他们没有做出什么无礼的舉动,也没有谈论到不愉快的事情、但只要交谈的时间一长,就会让人感到疲惫,只想快点结束谈话。  原来,这种人的交谈方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題。让人愉快的交谈方式并不單纯是指口才水平,有时,口才好的人反而更让人厌恶,因为在交谈中,他们喜欢否定对方的观点。

张欣:“今天的天气真热啊!”

王琳:“是啊!可是昨天的天气比今天还热。”

张欣:“这么热,最好是吃凉面!”

王琳:“难道你不知道吗,凉面是冬天吃的东西哦!在酷热的夏天,吃冰凉的食物对身体不好。除了凉面还有没有更好的东西呢?”

张欣:“你觉得鸡汤怎么样?”

王琳:“这么热的天,吃那种东西会出一身汗啊!还是吃凉菜和米饭吧!”

上面的谈话中,乍一看王琳说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好像也并没有什么会影响张欣情绪的内容,但如果这番对话持续下去,张欣必然会感到极度疲劳。那是因为,无论张欣说出多么平常的话题,王琳都会去否定他的话,即使她同意张欣对天气的看法,也会绕个彎予以否定。

事实上,像上面的这种对话方式,会让张欣很快发觉王琳不但不接受自己的观点,而且不停地反驳,他说出的话都一一反弹回来,因此会在不知不觉中感到压抑,甚至会产生王琳不尊重自己的想法。如果跟王琳这类人谈话,为了得到她的认可而忙于挑选顺应她的话题,就会一直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可想而知,这种交谈无论如何都让人愉快不起来。

每个人都应牢记这样一个回应对方的原则,那就是不要轻易否定对方,因为你的一句否定很容易给对方造成创伤,甚至会留下很深的伤痕。  这是因为人类大脑中管理情感的区域拥有很强的记忆力,因此你永远都无法抹去创伤所烙下的疤痕,而且每当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潜伏在内心深处的伤痛就会死灰复燃。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不能说出否定别人的话。这一点我们都该向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学习。

有一次,洛克菲勒的一个合伙人爱德华·贝德福特在南美的一次生意中使公司损失了100万美元。然后,贝德福特丧气地回来见洛克菲勒。洛克菲勒本可以指责贝德福特的过失,但是他并没有那样做,他知道贝德福特已经尽力了,更何况事情已经发生了,不能因此就把贝德福特的功劳全部抹杀。于是,他极力寻找一些话题来安慰贝德福特。他把贝德福特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对他说:“这太好了,你不仅节省了60%的资金,而且也为我们敲了一个警钟。我们一直都努力,并且取得了几乎所有的成功,可还没有尝到失败的滋味。这样也好,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和缺点,争取更大的胜利。更何况,我们也并不能总是处在事业的巅峰时期。”几句话下来,贝德福特心里暖洋洋的,并下决心准备东山再起。

洛克菲勒在爱德华·贝德福特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否定对方,反而给予其温暖的赞美和鼓励,这正是爱德华·贝德福特需要的。  事实证明,洛克菲勒的做法极其正确,爱德华·贝德福特后来为公司带来了可观的利润。由此可见,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应该轻易否定一个人。人都是脆弱的,有时候你的一些否定的话可能会给他人带来难以磨灭的负面影响。

在办公室,有年轻的女同事美容回来了,问一男同事怎么样。一般应该说“不错,很好”,而他却是有好说好,有坏说坏。他曾经指责过同事眉毛不该描,描成假的,没有原来真的好看,弄得人家心情大坏,半天不说一句话。又比如有一次,一位女同事买了一件新衣服回来,非常高兴地问他好看不好看,他实事求是地来了一句:“衣服颜色与你的肤色不搭。”害得人家衣服穿在身上也觉得不舒服。

在与他人谈话交流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否定别人。每个人都有闪光的一面,对别人说“你能行”不是奉承,而是给他寻找自己闪耀点的支撑。因为他今天可能是个庸人,明天就可能是某个领域的先驱。

六、话接得巧,谈话才能进行到底

人们在交谈的实践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引出某个话题之后,自己刚讲几句便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或者刚刚两三个回合,双方都同时觉得没词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都明白,如果面团有限,即使有再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做出超过面团体积的面条来。  同样,交谈中出现此种卡壳现象,就是因为交谈话题有限、没有展开而导致的。

既然知道了这个原因,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从而使大家在今后的交谈中避免犯错。

第一,谈话积极性不高。  交谈是双方或者多方参与的语言交流活动,需要每个人积极地投身其中,才能形成热烈的谈话气氛。因此,不管是正式交谈还是非正式交谈,参与者的合作精神和意识都显得尤其重要。参加者如互有成见,或另存心思,或情绪不好,或自卑怯场,都会影响和挫伤交谈另一方的积极性,进而制约交谈话题的深入展开。


第二,对话题不感兴趣。  如果一个考古研究者总是谈论深奥的甲骨文,相信没有多少人可以与他对话。因此,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话题不符合参与者的兴趣、爱好、心理以及当时的心情;或过于精深,超出了大家的知识范围;或容易惹是生非,制造矛盾;或涉及参加者个人的隐私;或无聊,低俗下流……一般来讲都会破坏交谈者的兴致,甚至压根儿谈不下去。

第三,没掌握展开话题的方法。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要使话题进行下去,而且谈得有意义,那么参加交谈的人首先要端正态度,即交谈者首先自身就要有强烈的参与积极性,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和抑制孤傲、猜忌、不屑一顾等不健康的心理。其次,交谈者平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修养,交谈时要尽可能选择大家都喜欢谈而且能够谈的话题。此外,交谈者还要特别讲究展开话题的方式和方法。话题的展开并非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但如何巧妙地延续话题,就是是否善于运用技巧的问题了。

一般来讲,接好话题的方式方法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激励法

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当对方言之有理,谈锋正健,有利于深化交谈的主题时,就要激励对方把话继续说下去,从而使对方作出更详细、更明确、更清楚的阐述。具体方法是:

(1)要对方补充说明;

(2)提问;

(3)适时插话,或简述你过去的同样经验以验证说话者的观点,或直接表示你对说话者观点的理解、赞同;

(4)注意变换答语,别总是“是”“说得对”;

(5)保持目光的接触,反馈给对方积极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二是如果对方一向沉默寡言,或因故缄口不言,就要采用积极的言语技巧给予赞扬和鼓励,以刺激其谈话的兴趣。如提议说:“小王在这个问题上很有研究,我们听听他的看法。”

2.诱导法

抓住对方谈话的主要内容,顺水推舟,给予适当的引导,以利交谈的深入进行。  这类引导语很多,例如,“你这话很关键,如果大伙能就此达成共识,问题可能就容易解决了”。若深谈不能进行,也可以直接提出与话题有关的某方面问题,引起大家的交谈兴趣,比如说:  “事出有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3.补充法

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的谈话有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的地方,可以抓住机会予以巧妙的补充,从而使交谈话题得以全面深刻地展开,此方法在交谈实践中是经常被使用的。要引起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的地位重要和见解高明而没有什么补充也要“补充”一通。

4.举例法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同一个话题,别人谈起来头头是道、实实在在,但是自己说出来的话语总是干巴巴的,几句话一出就无话可说了。显然,是否善于运用举例法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其实,说话和写文章一样,都需要借助具体的材料来说明和展开论点。在交谈中,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列举一些例子,可以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整个交谈话题的展开。为了表示赞同对方的观点,举例可使对方觉得交谈很投机,有利于拓展话题。即使是列举反对或否定对方的论点论据,也可引起对方的思考,从而有益于对交谈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当然,举例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所以,选择的事例一定要恰当,切不可滥用。

因为不善言谈而导致谈话陷入中断,一些小的细节也可以起到补救作用。比如“这发型真适合你”或“这地方的装饰真别致”,身边的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继续交谈的话题。只要你话接得好,就完全可以消除谈话中的卡壳现象,将谈话进行到底。

04    用幽默接话让交流的气氛更轻松

 

一、幽默助你化干戈为玉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你与别人谈话时,对方竟然把你的话驳回,换之以带刺的应答。这种情况的发生大多与交流沟通不畅有关,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就会破坏原本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你们的关系越闹越僵。而且,这种敌对情绪是那么容易产生,无意间的举手投足到了对方那里都带有负面色彩。这种难堪、尴尬的交际,每个人都不想遇到。如果偏巧有这种情况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懂得利用幽默巧妙应对呢?要知道,幽默可是化解敌意的良药,而且屡试不爽,让你轻松地化干戈为玉帛。

幽默语言是一种润滑剂,可有效地降低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系数”,并能使我们从容地摆脱沟通中可能遇到的种种难题。幽默之所以能够化解敌意,很重要的一点在于,我们通过发笑可以将内心的紧张和重压释放出来,使人际关系和谐温暖,敌意自然也会消失于无形。

一次,普列汉诺夫在日内瓦做关于《无产阶级与农民》的演讲。这次演讲遭到了社会革命党人和无政府主义者的捣乱,不时有人吹口哨,有人叫嚷,会场内一片混乱。

“早知道会是这样,我们来时就会带……”普列汉诺夫停顿了一下,“带个冷若冰霜的美女!”他沉着冷静地说。

场下的听众哈哈大笑。更令人惊奇的是,观众再没有叫嚷、吹口哨,让普列汉诺夫顺利地做完了自己的演讲。

普列汉诺夫讲话停顿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他接下来要说的应该是带上刀枪、棍棒、炸弹等武器,这时才能派上用场。可是,普列汉诺夫不按常理出牌,偏偏说要带个美女,而且还是冷若冰霜的美女。这话一出口就与听众的预料形成反差,妙趣横生,让听众不得不开怀大笑。在如此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来自听众的敌意自然也就消失了大半,谁都不忍再继续为难他。

在生活中,我们很可能也会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他们不停地找麻烦,引发事端,好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这时,你可不要傻傻地和对方硬碰硬,倒不如运用智慧寻找突破口,帮你化险为夷。

里根总统去加拿大访问,他在某城市发表演说时遭到了一些反美示威者的游行抗议。加拿大的总理皮埃尔·特鲁多为此感到非常尴尬。

“这种情况在美国经常发生,”里根总统微笑着说.“我想这些人一定是专门从美国赶来贵国的,因为他们想使我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里根总统刚一说完,特鲁多总理就如释重负地笑了起来,连场下的游行群众中也是笑声连连。

里根总统遭遇到的敌意主要来自游行群众,他寓庄于谐,幽默风趣的言谈和恰到好处的自嘲不仅缓解了他的尴尬和难堪,也消解了游行群众的敌对情绪,更消除了加拿大总理的拘谨和不安。里根总统的这一幽默可谓一箭三雕,更让我们在大笑之余见识到了他的乐观、豁达和善良。带有善意的幽默总是受欢迎的,哪怕你的幽默水平并不高,听者也会给足你面子。

要想用幽默的方式化解对方的敌意,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消解自己的敌意。

或许你会问:明明是他来挑衅我,我怎么会对他有敌意?原因很简单,对方向你投射敌意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你心中埋藏着很多敌意。如果你心中没有敌意,那么敌意的投射就会彻底无效。在上文的例子中,无论是普列汉诺夫将军还是里根总统,他们对对方的挑衅都以平和之心加以包容,这是能以幽默化解敌意的前提。

当然,要包容敌意并不简单,如果你是个火气大的人,倒不妨听听美国催眠大师斯蒂芬·吉利根的说法。他说,一个人向你打出一拳,你可以当面去感受这一拳打来,你也可以转身站在对方的后边,从这个角度感受他。这时两种感受截然不同:第一种情形下,你会感觉到紧张,而且会有恐惧或怒气升起;而在第二种情形下,你的身体是放松的,而且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理解甚至悲悯。这是一个很好的做法。解释起来可以说,假若你以为对方的敌意是针对你的,那么你也会有敌意产生;但假若你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尝试着把对方的一些行为或情绪视为可以接受的,那么敌意自然就得以消除,你们之间的关系危机就成功地消解了一半。

消解了来自己方的敌意后,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适时地把对方逗笑了。比如像普列汉诺夫那样悔称没带“冷若冰霜的美女”,或者像里根总统那样先拿自己开涮,都可以轻松地化解敌意、活跃气氛。如果对方是个“硬骨头”,对你的敌对情绪十分坚定,那你不妨采取“冷却”的方法。你可以通过递杯清水、请喝咖啡等方法暂时打断谈话,然后尝试用幽默来赞美对方或者找一些欣喜、有趣的事情来缓和气氛。通过这一番“折腾”,一般都能成功地消解敌意,甚至还能让你们化敌为友!

二、用幽默化解社交中的尴尬

在社交场合,由于自己的不慎,有时我们会使自己处于比较难堪的境地;或者我们遇到了缺乏教养的人、不怀好意的人、对我们有敌意的人,致使我们陷入比较尴尬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抽身而退,固然可以逃离困境,但当逃兵总是不光彩的,也会给我们日后的社会交往带来消极的影响。

有经验的人都会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情况,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用自己的智慧来展示自己的幽默口才,机智应对,三言两语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维护自己的尊严,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从而也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号称“无冕之王”的记者是非常擅长给名人们制造麻烦的,有许多名人都曾面对过记者的刁钻提问,常有无法下台的烦恼。如果应对不慎,就会使自己的形象大受影响,这是显而易见的。但那些充满智慧和才学的名人们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留下了不少风趣的故事,给我们许多启示。

相声大师侯宝林到美国去访问,美国记者自然不会放过他,提出了一个很刁钻的问题来刁难侯宝林:“里根是演员,当了美国总统,你也是演员,你在中国也可以像里根这样吗?”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既不能答“可以”,也不能答“不可以”,只见侯宝林稍一思索,就回答道:“我和里根不一样,他是二流演员。”

侯宝林的回答妙不可言,既回避了做简单的“是”与“否”的回答,又充分肯定了自己的演艺才能,含而不露,简直是无懈可击。

类似这样的难堪局面总是突如其来,让人无法提前加以防范,但幽默感强的人却往往能轻松过关,给我们留下许多逸闻,让我们津津乐道。

有一天,一个社会地位显赫、狂妄自大的太太向萧伯纳发出了请帖,想邀请萧伯纳到她家来做客。

请帖是这样写的:“星期四下午四点到六点,我将在家。”

萧伯纳对她一向是敬而远之的,绝对不会前去拜访她,于是他在请帖底下添上简短的一行字:“我也一样。萧伯纳。”然后就派人将请帖给那位太太送了回去。

不明着拒绝对方的邀请,而是声明自己也将像对方一样待在家里,拒绝赴约的意思一目了然。这样的幽默同样显示了萧伯纳在社交上的智慧。

在各种不同的社交场合,迅速摆脱自己所处的不利处境,从而活跃气氛、赢得尊重,都离不了幽默的独特作用。由于社交中突如其来的事情比较多,许多不曾预料的情况都会发生,因此要想使自己在社交中成为明星,必须要有过人的智慧和极其敏锐的反应能力。

俗话说,“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只有在社交中才能学会社交,在幽默中才能学会幽默。大胆地去实践吧!不经过实践的检验,我们就无法把自己的幽默运用得更纯熟,就无法通过社交为自己拓宽生活的道路。

 

三、化解窘境,幽默最实用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遭到那些心怀嫉妒的人的侮辱,而运用讽刺性的幽默予以反击,正是摆脱窘境的手段。化窘境为趣味,就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抓住时机把难堪或者不利的局面化为有趣的场景。不管多激愤的言行,只要通过幽默的方法把它夸张到既荒诞又微妙的程度,就能够转窘为趣。

两个书生外出赶考,同住在一间客房。第二天起来洗漱梳头时,两人发现房中只有一把梳子和一面镜子。年纪稍小的书生嫌年纪稍大的书生脏,便有意戏弄道:“梳子你用左边,我用右边吧!”

大书生听出了小书生的言外之意,于是说道:“那这面镜子你用后面,我用前面吧!”

大书生的巧妙应答不但还击了小书生的无理嘲弄,同时又令小书生无言以对,避免了正面冲突,这就是讽刺幽默的妙处所在。

讽刺性的幽默,实际上就是针对他人的侮辱,予以毫不留情的反击,而这种反击不乏趣味。在实际生活中,这需要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起来并加以运用。

一日,老赵买了一条围巾往家走,快到家门口时,看到邻居家的女孩也拿着一条同样的围巾往家走。老赵高兴地说:“姑娘也买了这样的围巾,挺好的,暖和。”

“嗯,我觉得也是,而且才10块钱,多划算啊!”女孩开心地应道。

老赵一听,顿生怒火,转身去找卖围巾的小青年:“喂,这条围巾,你刚才卖给一个女孩10块钱,为什么卖给我时却要了20块钱?你这不是欺骗消费者吗?”

“谁欺骗你了?那是因为刚才那个女孩是我的亲戚。”

老赵听完,没再说话,而是又从摊位上拿起一条围巾就往外走。小青年紧追上前,拉住老赵问道:“你干什么?拿东西不付钱,想抢啊?”

“咱们是亲戚啊,还用付钱吗?”老赵从容地问道。

“谁跟你是亲戚?”小青年怒气冲冲地问。

“你不是说你跟刚才那个女孩是亲戚吗?我是她爸爸!”

老赵的一句话,顿时让小青年说不出话来了。

小青年的话本是想气老赵,老赵却抓住时机,运用幽默的智慧也跟着攀亲。由于都是假亲戚,以假对假就产生了一种荒诞,这种荒诞起到了很好的讽刺和还击作用。

生活中,有些人爱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和别人的弱点制造难堪,侮辱别人以炫耀自己,而讽刺性幽默正是与之斗争的有力武器。

有个资本家企图在萧伯纳的演出中当众羞辱他一番.便大声说道:“人们说,伟大的戏剧家都是白痴。”

萧伯纳笑着回敬道:“先生,我看你就是最伟大的戏剧家!”

资本家十分尴尬,此前的嚣张气势顿时消失了。

萧伯纳正是运用讽刺的幽默,给予对方有力的回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从遭受侮辱的境地中解脱出来。

当你处在一种相当狼狈的境地,备受他人攻击和恶意侮辱时,你可能惊慌失措,可能十分愤怒,也可能十分沮丧,而这一切无法帮你从遭受侮辱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在这种时候,就需要你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调动起来,运用幽默的语言巧妙应对,通过讽刺给对方以反击,让自己轻松地摆脱窘境。

四、巧装糊涂,以幽默应对难堪

在生活中,一个人太精明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明白,太精明在别人看来就是犯傻,忍耐有时候就是装糊涂,凡事不能表现得太聪明,这样反而对事情很有利。古人云: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确实是这样,一个人若是过分表现出精明强干的一面,可以说是一件坏事。不管是做事还是做人,假装迟钝一点、傻一点、糊涂一点,往往会比太聪明的人活得更舒服。在平时的交往中,我们最好适时装糊涂,哪怕是面对他人的攻击,我们也需要装糊涂,避重就轻,消除彼此之间的尴尬。装糊涂是忍耐的一门大学问,也就是自己心里明白,却假装糊涂,这是因为装糊涂是忍耐做人的技巧。

面对他人的攻击,揣着明白装糊涂,学会弯腰低头,是一种做人之道,更是一种生存之道。如果你的反应过于激烈、过于直接,那将造成大动干戈的局面,而这正是交际中的大忌。不管是他人的尖酸刻薄,还是不怀好意,我们需要忍耐,适时装糊涂,故意曲解对方的意思,或者幽默面对。巧妙地装糊涂是一种真聪明,能显示出真智慧,不但可以给双方的关系涂上润滑剂,从而建立和谐友好的关系,还能使格个场面变得轻松愉快。反之,如果你太在意别人的言语,恶语相向,那必将使整个场面陷入僵局。

萧伯纳的名剧《武器与人》首演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他应观众的要求来到台前谢幕。这时候,有一个坐在前排的人高喊“糟透了”。对于这种无礼的语言,萧伯纳并没有怒气冲冲,他微笑着对那人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道:“我的朋友,我同意你的意见。”他耸了耸肩,又指向正在热烈喝彩的观众说道:“但是,我们俩反对这么多观众又有什么用呢?”台下观众顿时爆发出更为热烈的掌声。

面对无礼者的言语攻击,萧伯纳并没有正面回应,而是巧装糊涂,忍受了对方的攻击。而且,在回答对方时,无论是温文尔雅的举动,还是那半开玩笑的言辞,都显示出萧伯纳一种忍耐的修养和风度。

巧装糊涂不仅能使自己摆脱尴尬处境,还能使气氛变得更加和谐,更有利于沟通。装糊涂的幽默和平和的人生态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个人是否懂得忍耐,也是对一个人的观念、素质、能力的检验。巧装糊涂,既可以给人们带来轻松的笑意和愉悦的心情,帮人化解危机、应付窘境,又可以使人们以更轻松、更包容的心态看待人生。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人们面对比自己优秀的人时,他们总会感到危险,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能力太强,别人就会减少或失去表现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他难免会对你说几句刺耳的话语,对你保持戒心,倘若我们巧装糊涂,随口幽默几句,那肯定会化解对方心中的敌意。如果我们表现得过于强势和直接,对方有可能对我们产生敌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唯有装傻充愣,这主要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避免让自己处于危险的人际关系之中。

五、随意的幽默更容易交流

人们都喜欢听幽默的话,就像我们本能地喜欢听好听的音乐、欣赏美妙的诗篇一样。我们和言谈幽默的人在一起,往往就像置身于宁静的湖泊边或俊秀的深山中,让自己陶醉不已。幽默风趣的人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幽默具有神奇的魅力,用随意自然的幽默语言和人交流: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与干劲,也可以为勤奋者驱散疲惫;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朋友,也可以使欢乐者更愉悦;可以使愁眉苦脸的人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的人破涕为笑。很多人都认为幽默是很难得的,是需要下苦功夫费尽心力才会闪现的火花,其实不然。幽默往往是妙手偶得,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都可以显示出幽默,而且,不经意间散发出来的幽默往往更自然,更易于被大家接受。有人说过:“真正的幽默既不是语言的幽默,也不是事件的幽默,也不是事背后道理的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所以,把幽默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带着这种态度去生活,不需要刻意为之,反而效果更好。

为什么只要卓别林、周星驰等喜剧人物一露脸,他们一张口、一举手、一投足,就能把人逗乐,他们一出现就立刻能把人们的心弦拨动,使千千万万的影迷为之捧腹、为之倾倒?他们幽默的奥妙就在于,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充满了幽默,自然而发自内心,不做作、不刻意,启人心智、令人愉悦。

他们可能无意幽默,但是却幽默自现。

某公司某职员居住的单人宿舍漏雨厉害,每到下雨天都是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位职员多次找到单位的物管部门要求修缮,但总是被推三阻四,每每都没有结果。

天,公司的领导下基层关心公司职员的生活问题,来到了该职员的宿含,随口问到该房屋的使用情况。该职员老老实实回答说“漏雨”。领导又问到漏雨情况如何、大家都以为他会大诉其苦。却没想到这位深受漏雨之扰的职员微微一笑说道:“还好,不是经常漏,只有下雨时才漏。”他的妙语博得领导等人一阵大笑。几天后,房屋修缮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仔细想来,这位职员说的都是实话,没有什么所谓的幽默的“技巧”在里面,但是却达到了幽默的效果。这就是浑然天成的幽默,虽然话说得很随意,没有雕琢,但是就是有幽默的效果。

幽默并非某些人的专利,只要愿意,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中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幽默,不用刻意琢磨。

但是,如果生活中的你整天一副严肃的表情,事事较真不豁达,一点儿小事情纠结半天,一点儿不愉快记一下午,那么你就没有办法做到有感而发,时时幽默。  能够随性说出幽默话语的人,一定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一个胸襟开阔的人,甚至是一个能苦中作乐的人。

山涧清泉之所以汩汩流淌,是因为有永远不竭的水源;幽默者之所以语言风趣,是因为他的内心永远处于一种豁达开朗的境界。

春运期间,一趟西行的火车上人满为患,哪儿都是人,对年轻的夫妇抱着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孩子也挤上了火车。这时有好心人看到了这对夫妇,见他们抱着孩子、扛着行李,站着实在很辛苦,于是就找了几张报纸铺在座位中间的小桌子下面,让他们坐在地上歇脚。年轻的丈夫感激不尽,几个人聊着天,顿时气氛就活跃了起来。

这时列车员过来检票,没注意脚下有报纸。一脚就踩了上去,这时年轻的父亲说:“哎,同志,你注意点,别踩着我们的“地毯”。”列车员一开始还不明就里,但他低头看到这对夫妇和孩子,顿时就笑了,连声道歉并且还间或请抱着孩子的母亲到乘务员休息室休息。

这位父亲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也是一个有宽广胸襟的人。一方面在这样的乘车环境下,他不抱怨、不发牢骚,而是积极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别人弄脏他的“座位”的情况下,他没有大发雷霆,得理不饶人。这样的人,就能在生活中处处幽默,也为自己带来便利。

正自己能随意地说出幽默的话语,还需要我们增加自己的知识和见识,博闻强识、见多识广的人才有可能发现别人注意不到的意趣,从而引发幽默。

明朝年间,有一位姓石的学士,人称“石学士”。一次,石学士骑驴出门讲学,驴儿走着走着突然开始不听话.“哐当”一下,把石学士摔到了地上。石学士的书童急忙上前搀起他,石学士却并不着急,他整整衣冠,说道:“幸亏我是石学士,我要是土学士、木学士。估计这下我早就摔坏了。”

石学士从他自己的姓入手,随口一句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不经意间展现了自己的智慧和曲默。

心情沉重的人是无法展现笑容的;充满狐疑的人,话里话外除了尖酸之外再无他;整天牵肠挂肚七上八下的人,话里背定深埋着忧郁。只有心怀坦荡、不计得失的大度之人,才能笑口常开,妙语连珠地和他人交流。

阳光并没有特意每日普照大地,但却造就了自然界的勃勃生机:幽默的人并未特意为之.虽然说出的话朴实无华,但表现出的心境却十分豁达,反而令人感受到幽默者朴实的天性和无穷的智慧。

林语堂在论及幽默时说道:“幽默是由一个人旷达的心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的,其语言中丝毫没有酸腐偏效的意味。而油腔滑调和矫揉造作虽能令人一笑,但那只是肤浅的滑稽笑话而已。只有那些巍巍荡荡、朴实自然、合平人情、合乎人性、机智通达的语言,才会虽无意幽默,但却幽默自现。”

当我们拥有旷达明朗如万里无云之天空的心境时,当我们学富五车、知识满斗时,我们说的话也可以达到“无意幽默,却幽默自现”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