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潘煜明 | 如城的民间传说5——祝家大院

 锦绣文萃 2024-03-20 发布于江苏

刊头题字:聆百

如城的民间传说5

——祝家大院

文/潘煜明

 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洪秀全“造反”,生活在浙江兰溪的祝姓一家人,在曾祖母的带领下“跑反”,逃难到如城,在鹤颈弯落脚,做小生意糊口。

曾祖母的人缘极好,人们都愿意向她买个针头线脑。一来二去,生意越做越红火,曾祖母看中如皋丰富的大豆资源,在鹤颈弯开起了油坊。

为了有稳定的原料基地,祝家在东乡海边购置沙田,佃给农户种植大豆。祝家产的油,油质好,且薄利多销,生意做大了,钱也多了,还有房租、地租,又开设钱庄,钱上生钱。

清末,三房兄弟各自分居发展。大房少农仍居鹤颈弯,二房少穆在城东北隅另建住宅,三房樨农在城南许家巷另立门户。

花开几朵,单表一枝。二房祝少穆,在大刘家巷建房,占地二、三十亩。大院内厅、堂、楼、阁全备,花园里筑有荷花池,池中用巨石垒成数座假山。荷花池周围建有亭阁,供人坐观荷花下畅游的鱼儿。

祝少穆育有二子:伊衡和仲绰。大院分成东院和西院。东院仲绰居住,西院伊衡居住。

祝伊衡有六个子女:皇、珠、玲、环、琦、珉。

长子祝皇(见山),民主革命时期与俞铭璜、魏建功、蒋峻基并称苏中四才子。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祝见山出资出版《儿童旬刊》,创刊号于 1931 年 4 月 4 日面世。

在新文化、新思想影响下的祝见山,又结识到中共地下党员叶胥朝,叶胥朝倡议、策划成立“春泥文艺社”,公推叶胥朝、祝见山为社长。

1939 年 3 月 19 日,如皋沦陷,日寇到处烧杀抢掠。祝见山和家人避难于如东丰利坝缪家庄。日伪得知情报后,突袭缪家庄,抓回祝见山,关进大牢。祝家人返回如城营救,祝见山出狱后,以出售杂货为掩护,暗中联系抗日志士,进行地下抗日斗争。

1945 年 9 月 22 日,中共如皋县委机关报“如皋报”创刊,祝见山为报社首任社长。

全国解放后,祝见山出任江苏人民出版社编辑室主任,词典编辑室主任等职。一九七七年,祝见山当选政协江苏省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在祝见山的影响下,他的兄弟姐妹一个个走上革命的道路。

二妹祝林(玲),十五岁参加新四军,随大部队转战大江南北。上海解放不久,跟随陈毅市长赴北京。1950 年奉命出使瑞士,履行国家赋予的外交使命。

三妹祝环,十八岁时在南通师范求学,不久军事干校招生,穿上黄军装,随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

大妹祝珠,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抱着救死扶伤的信念,报考南通医学院。1951 年调往北京,在中央直属第六人民医院从事医务工作。

大弟祝琦,从事电子企业管理,为国防建设出力。

小弟祝珉(后改名祝志明),高校毕业后加入海军,从事国防工程建设。







潘煜明,195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退休教师,曾在如皋师范、扬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学院学习深造。从教四十年,著作三部:《真情处处有》《一片茶叶“满城香”》《人生的秋天,真美》,先后在全国各地的多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千余篇。

END

特邀顾问 | 张奎高

顾      问 | 曹桂明

策      划 | 汤红波

总      编 | 王   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