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0320高考复习|二轮备考:备课→教研→课堂→作业(上)

 老程杂记 2024-03-20 发布于安徽
一、备课
(一)勾连整合

一轮复习是以众多的知识点为主攻任务,进行拉网式捕捉,一个一个过关,知识在头脑中是零散的存在着的。二轮复习,要将这些零散的知识整合起来,通过联想、勾连,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动态化,重视知识的本源和命题的逻辑,增强理解能力。

比如名句默写复习,可以勾连的点就有很多:①字形要区分的,如“金樽清酒斗十千”“一尊还酹江月”;②词义要区分的,如“欲穷千里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③情境要区分的,如“杜甫的《登高》对仗工整,不仅每联对仗,还有句内对仗,有句内对仗的两句是'             ’”与“杜甫的《登高》中,诗人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描写景物,悲慨个人晚年漂泊流离的不幸遭遇的句子是'              ’”……

(二)深度研究

一轮复习讲究全面,二轮复习主打精深。达到精深的路径大概有两条:一是以高考真题、大型模拟题中最难的考题为例子讲和练;二是针对学生的错答做进一步挖掘。第一条是老师们最常做的,这里以第二条为例做一点纵深思考。

仍以名句默写为例:苏轼《赤壁赋》中用“            ”两句交代了第一次游玩赤壁的具体时间。如果有同学写“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就错了。老师就可以引导他以这两句为起点,重新设置一个适合这两句为情境的例子,比如如下情境要答这两句就是对的:“苏轼喜欢借'月’抒怀,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表达了思念弟弟而不得相见的释然,《赤壁赋》中'            ’两句则表达了赏月的愉悦。”

(三)考法汇总

二轮复习对题目要有取舍,要进行类型题整理,减少重复刷题,以免浪费时间,降低效率。整理类型题要在考法上下功夫,同一种考法的题只要选一道经典题就够了,尽量把不同的考法搜集全。

这里仅以词语(成语)的考法为例,做一下梳理——

1.先复习一轮讲过的词语必备知识。
2.以高考真题为例,列举常见的考法。
【考法一】理解词语含义。
(2023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天是越来越冷了,祥子似乎没觉到。心中有了一定的主意,眼前便增多了光明;在光明中不会觉得寒冷。地上初见冰凌,连便道上的土都凝固起来,处处显出干燥,结实,黑土的颜色已微微发些黄,像已把潮气散尽。特别是在一清早,被大车轧起的土棱上镶着几条霜边,小风尖溜溜的把早霞吹散,露出极高极蓝极爽快的天;祥子愿意早早的拉车跑一趟,凉风飕进他的袖口,使他全身像洗冷水澡似的一哆嗦,一痛快。……
20. 文中有三个重叠形式“处处、微微、早早”,说说它们和“处、微、早”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
【参考答案】①“处”表示地方,重叠后表示每一个地方;②“微”表示轻微,重叠后表示更加轻微;③“早”表示时间比较靠前,重叠后表示时间非常早。
评分参考:三组词,每组词1分,必须答出对比的意思。若答出对比,未写单说形式的意思,只写重叠后的意思,可给分;笼统作答,只写出了范围更大、程度更深、时间更早的,则给1分。
【考法二】根据语境填空。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仙鹤发现了乌龟,飞过去停在乌龟背上,用长长的喙去啄乌龟的头,乌龟飞快地把头缩进壳里,四肢也缩了进去,任仙鹤如何啄,如何气恼,如何焦急,乌龟就是岿然不动,让仙鹤  ①  ,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
见我对皮影戏有兴趣,服务员就介绍说,皮影戏是当地居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有悠久的历史。皮影是用驴皮或牛皮刻成人物、动物,用细绳拴着,再连接着小竹竿。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皮影则甩手投足,舞枪弄棍,骑马冲杀,无所不能,往往令观众  ②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审题分析:本题关联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选修《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第五单元的专题三“成语和典故的运用”。
思维过程:⑴处所填成语在句中作“仙鹤”的谓语,陈述仙鹤的行为或状态。由前文“任仙鹤如何……乌龟就是岿然不动”和后文“以至于本应是胜利者的仙鹤,反而着急地叫了又叫……”可以推断,此时的仙鹤对乌龟丝毫没有办法,由此可联想到“一筹莫展”“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等成语。
⑵根据前文“艺人在幕后操纵着小竹竿……无所不能”,可见皮影戏非常精彩,由此可知所填成语应该是观众表达对皮影戏表演的赞赏或欣赏皮影戏表演时的感受,因此可联想到“赞不绝口”“叹为观止”“啧啧称赞”“如醉如痴”等成语。
【考法三】不同情境比较。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耳机一戴,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只需要戴上耳机。
20. 下列句子中的“谁”和“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的“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B. 生活中谁都需要表达和交流。
C. 我本来是跟他开玩笑的,谁知道他竟然生气了。
D. 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审题分析:本题考的必备知识是代词“谁”的含义和用法。原句“耳机一戴,谁也不爱”中“谁”是任指,表示任何人,用在“也”前面,表示所说的范围之内没有例外。A项表示疑问,问哪一个人;B项是答案;C项“谁知道”可以看成一个整体,表示没想到;D项虚指,表示不需要说出姓名的人。
【考法四】近义词语辨析。
(2021新高考Ⅱ卷)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C.望而却步 不可低估 不言而喻 极其稀缺
D.踌躇不前 不胜枚举 心照不宣 寥寥无几
解析:本题参考答案是C。望而却步是“看到了危险或力不能及的事而往后退缩”的意思,踌躇不前是“犹豫不敢前进”的意思。语境强调“太空餐难吃”,是“不想吃”,不是“不敢吃”,所以应该填“望而却步”。不可低估是“不能够过低估计”的意思;不胜枚举的意思主要看“胜”,“胜”是“尽”的意思,即列举不尽,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太多了。语境句是“吃货的生产力    ”,与“生产力”搭配,当然是填“不可低估”。不言而喻是“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的意思,心照不宣是“彼此心里明白,不必明说”的意思。语境的对象“再生水”客体,不是主体,不是施动者,所以只能填“不言而喻”。寥寥无几形容“数量少,没有几个”,极其稀缺形容“缺”,很难找到或得到。语境强调空间站中新鲜食品短缺,应填“极其稀缺”。
3.预测新的考法。
除了高考真题涉及的考法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考法呢?老师在备课时可以做一些预测性的尝试,让学生多认一些陌生面孔。
前面汇总的是词语考法,所以这里仍然以词语考查为例,出一道原创的新题。先看语料——
调考成绩出来了,A班比较突出。B班班长刘晓彬在食堂吃饭时遇到了A班班长薛维一,就向他发出挑战:“这次我们班没考过你们,下次一定会超过你们,你们敢接受我们的挑战吗?”薛维一一边伸出右手,一边  ①  说了句:“欢迎挑战 ② ”两个人双眼对视,两只手   ③ 地握在了一起。
题目:请在①处填写一个成语,在②处添加标点符号,在③处填写一个修饰性词语,并说说你这样处理的理由。(5分)

答案一:①轻描淡写(气定神闲、从容不迫)/②。(句号)/③亲切

理由:“轻描淡写”表明A班班长并没有把B班的挑战当作一回事,可见其心境是自信从容、平和淡定的,句末是陈述语气,所以标句号。

答案二:①毫不犹豫(意气风发、斩钉截铁)/②!(感叹号)/③紧紧

理由:“斩钉截铁”可见A班班长说这句话时的态度是坚决果断、毫不犹豫的,对应的是感叹语气,所以句末要标感叹号。

二、教研
第一、流程要落到实处。
主备人先把相关的材料打印成纸质版,人手一份,提前一天发到老师手上。在主备人开讲之前,各授课老师要先做一遍,这样才能提出更有效的问题,给出更好的建议,增强二次备课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每位老师拿到主备人修改过的教案或课件后,还要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情况和自身的理解再行修改。也就是说,投在教室屏幕的课件或讲义要经历“主备设计→组内教研→个性修缮”的打磨过程,是个性创造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结晶。
第二、拔高教研的难度。
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1.做好两个对接。
讲解答案之后,要进一步分析题目验证的题理,并做好两个对接——将题理与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对接,将试题与教材中的相关篇目对接,看是否能在课文后面的“学习提示”或单元后面的“学习任务”中找到原型。
我们以2023年新高考Ⅰ卷的现代文阅读Ⅰ、Ⅱ做一点分析——
首先,看第3题。
题目说“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考的是论据与论点的关系。这种能力要求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表述:“在理解语言时,能准确、清楚地分析和阐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能就文本的内容和形式提出质疑,展开联想,并能找出相关证据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解释文本的观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第38页,质量描述4-2)
其次,看第9题
这道题其实就是教材中的单元写作任务的缩小版。请看两者长得有多像——
高考真题:读书小组要为此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教材任务: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学习欣赏时应当重点关注,细细品味。比如,曹操《短歌行》运用比兴手法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归园田居》用白描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用瑰丽的想象表现梦境,白居易《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从本单元选择一首诗词,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2.多做些拓展性思考。
想一想这个知识点还可以有哪些新的考法,能不能找到相应的新题进行验证。如果找不到现成的题目,可以尝试追加原创题让学生练手。
比如复习信息类文本汇总论证必备知识的考法时,关于论述语言的表现力没有找到相应的考题,我就追加了这样一道原创题——
面一段话的论述语言极具表现力,请加以说明。(6分)

①地质学清楚地揭示,各个大陆过去都曾经历过巨大的环境条件变迁,所以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如同它们在驯养情况下所发生的那样。②只要在自然状况下有变异发生,那么认为自然选择不曾发挥作用很难解释了。③常常有人主张,在自然条件下,变异量仅局限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这是无法证实的。④虽然只是作用于外部性状,并且其结果很难确定,人们却可以将驯养生物个体的微小差异逐渐积累起来,并在一段不长的时期内产生巨大的效果。⑤物种中存在着个体差异,这是大家所公认的。⑥但是除了这些个体差异外,所有的博物学家还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⑦它们相互之间的差别十分明显,值得在分类学著作中记上一笔。(节选自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自然选择的证明》)

【参考答案】突出观点句的表达,第二句既用关联词语表明逻辑,又用“不曾”“很难”双重否定,使观点得到充分强调。②第一句引用地质学的权威结论,为自己的立论提供无可反驳的理论支撑。有的放矢,如第三句对其它主张的反驳,论述的针对性极其明确。④“所以 ”“虽然”“但(是)”等关联词语的使用,或表明了逻辑关联,或强化了说理力度,或鲜明地表达了立场;⑤“除了……外”“所有”“十分”从范围和程度等方面进行限定,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态度更加鲜明。
【命题说明】以上五点分别从句式、逻辑、引用、反驳、用词、限定等角度对论述语言的表现力做了解读,有意避开套路或专业术语的表达,突出对文本内容和具体情境的理解,以印证新高考因文设题的命题特点。每点2分,角度正确1分,贴着文本分析1分;答到三点即可得6分。如有其它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对完答案多问一下。
如2020年新高考Ⅰ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4题,考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定义,参考答案给的是由四个分句构成的复句,而不是一个长单句,与我们平时讲的“要写成一个长单句”的要求不一样。这时,我们就要问一下:如果要用一个长单句表述,该怎样说呢?这样一问,就可以将参考答案设置为一个长句变短句的句式变换题了——
请将本题参考答案的表述变换成用“是”字表示判断的长单句。(3分)
原句: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变句:历史地理学是运用时空结合的方法研究自然和人文地理学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并探寻这一过程背后的原因和规律的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未完,待续)
相关链接:
20240315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主观题(新高考卷第4、5题)解读(上)
20230318高考复习|信息类文本主观题(新高考卷4、5题)解读(下)
(必修上册教材,第69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