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我明说丨海外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还能反扑吗?

 童济仁汽车评论 2024-03-20 发布于上海

当中国品牌市占率节节攀升,并且在新能源、智能化等新兴技术领域均对海外品牌产生优势时,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会就此认输吗?他们还有没有反扑的能力?又会在哪些看不到的地方采取行动呢?今天听老任和老封来辩一辩。


在本期节目中,你讲能看到:

1. 海外汽车品牌在中国能否反扑,究竟要看哪几个条件?

2. 老任为什么认为海外品牌没法在中国市场反扑?但老封为什么又认为可以?

3. 除了明面上在销量与市场份额上进行反扑,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反扑,还有一条藏在深处的暗线?



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也最有活力的汽车市场里,任何一家志在全球的跨国车企,都不可能想要放弃。而且,拥有全球资源与市场的跨国车企,既可以通过以油养电,也可以通过在回报更高的海外市场获得的利润,来补贴竞争惨烈的中国市场。换句话说,海外品牌的家底仍然厚实,中国品牌想要彻底在中国市场取得主导地位,现在还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另一方面,当中国品牌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普遍低毛利、负利润卖车,现金流并不乐观时,财大气粗的跨国车企们很有可能在以注资入股为条件,获得中国汽车在新能源、智能化上的最新成果。比如Stellantis注资零跑拿到零跑的海外销售权,大众注资小鹏拿到小鹏的技术平台等等。这和四十年前中国汽车引入合资有相似之处,但海外品牌想要的,远不止于是“以市场换技术”。

所以,中国汽车除了在中国汽车市场内部竞争外,向外卷、向上卷也早已不是可选性,而是必答题。只有放眼全球,将中国市场卷出来的产品、技术、成本优势拿到全球市场去竞争,才能从根本上抵御海外品牌的反扑。


版权声明:本文为《童济仁汽车评论》独家稿件。欢迎任何形式的转载,但须注明出处为《童济仁汽车评论》和撰写作者。如有任何侵权行为,侵权者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