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31岁啦!新的旅程刚刚开始~

 小猫倩倩 2024-03-21 发布于江苏

喵~大家周四好呀。

这个月我已经31岁啦。照例写一篇周岁总结,也写一写对未来自己的期待。

30岁之后的第一年,对我来说,是内外部环境变化都非常大的一年。回头看自己去年生日时候写下的文字,没变的是“三十而立”,30岁开始确定自己的标准;变化的是很多去年这时候认为重要的事情,现在认为不重要了;也有一些曾经模糊的内容现在变得清晰了。

1

“成功”的标准改变了

一年前,我眼中的成功的人生是“10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我非常希望有生之年能够在世界上留下一些痕迹。

星辰班最后一课,丁老师布置了一个随堂互动的小练习。首先,让大家写下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名字。这一步我只写出了爷爷的名字,另外三位都不知道。只有个别同学记得爷爷辈四个人全部的名字,大部分都跟我一样只记得一两个,也有一个都不记得的。

接下来,老师又让我们写下太爷爷辈长辈的名字。我已经一脸蒙圈了。全班同学只有一位记得太爷爷一个人的名字,另外七个名字她也是不知道。大部分同学跟我一样,一个名字都不知道。

老师说,“你看,我们穷尽一生拼命赚钱,甚至是自己省吃俭用,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给孩子。现实是,三代以上没人记得你。

大家沉默了很久。后来有一个同学弱弱地问,“老师,人生的意义是被人记得吗?”

老师说,“这是个好问题。”然后并没有公布任何答案,而是让我们自己思考,接下来就课间休息了。

这个环节非常触动我,也让我看见自己想法的一些变化历程。过去一年,我的生命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倒不是经历了什么重大事件,而是随着修行越来越深入,无论是对理论学习的深入还是自己亲自印证的部分,都让我对自己的生命、对世界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改变。

有一天我打了滴滴,在楼下等车。因为车还有好几分钟才来,我就往花坛那边凑了凑,蹲下来看花坛里新长出来的嫩芽。很有趣的是,看到几只小虫在打架。后来回到家里,恰好看到家里的猫咪们也在打架。

小虫的王国有它们在乎的事,人们不懂,看它们打斗只是觉得可笑。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猫咪,每只猫都有自己的食盆、自己的窝,作为老母亲的我,每天“一碗水端平”地给它们分一样的猫粮,它们还要为“你碗里的看起来比我碗里的更好吃”和“不行我今天就是要睡这个透明球球,你去睡竹筐里,你起开”而打架。

我突然觉得,我的人生不应该为了“竞争”而活,不应该为了追逐“没有尽头的更好”而活。如果那样的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和猫咪、和小虫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觉察让我警醒。特别是面对商业竞争,我最近时常在提醒自己、反省自己,我在商业上的发心到底是“干死竞争对手,我要赢”,还是“为客户创造价值”?这很微妙,一不小心上头就会走到前者。

我今年31岁了。这31年,前面大部分时间是典型的“好孩子教育”路线,从小好好学习,上名校读书,毕业后找个父母眼里的好工作;25岁之后创业,有一份还算不错的收入,30岁之前又进阶了一下学历。日常工作、生活、学习都是跟各种“精英”打交道。

好像一个标准的“正确人生”的样子就应该是这样的。好像没有什么不对,但我总觉得哪里不对。

我还没有养育小孩。但是如果以后我生了小孩,有谁能够预知告诉我说这个小孩的人生轨迹就是被鸡娃、上名校、找好工作、赚多多的钱、成为社会精英的一员、结婚、生子,我觉得那不是我把他带到世界的意义。

我最近几个月每天在做的诵读功课里面有四句话,我很喜欢:于诸病苦,为作良医;于失道者,示其正路;于暗夜中,为作光明;于贫穷者,令得伏藏。

每天早上读这篇内容,读到这四句话的时候,都会觉得心潮澎湃,充满了力量。

我把它作为自己新的自省标准,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现在觉得未来还有没有人记得我并不重要了。如果有一天能够每一次起心动念、时时刻刻做到这四句话,那我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我实在是太喜欢这四句话了,刘同学找人把它刻在了一个小木牌上,作为给我31岁的生日礼物。现在每天日常工作、与人交流的时候,都提醒自己对照这个标准,看自己的发心有没有更贴近一点这个原则。


2

“学习”的方式改变了

上次闭关的时候,丁老师让我暂停一段时间知识性的学习。他说我现在学的知识,对于一个30岁的人来说已经“超载”了。我的另一位从事教育的朋友也说我,“就算你接下来10年都不读书不上课,之前看过的学过的也已经太多了,放过自己吧。”

这个点在上一周推文中有展开讲过。

接下来至少3年时间,我都不打算“有计划地”读新的书籍、上新的课程了。除非当前要解决某个问题,恰好一本书里面有,我会拿来翻翻。但不会再像过去几年的惯性一样,把涉猎范围广作为自己的“成就”。星辰班毕业后,还会继续跟着丁老师进入“尘心”阶段的学习,还有每个季度一次闭关,这些都是以前的延续。其他新的课程就不安排了。

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在“证”上。

去证我有没有在心上真的领悟了我学的那些“道”,去证我在实践中是不是做到了我学的那些“理”。

3

待人的方式改变了

以一个很具体的情形为例,和大家更具象地分享一下这样的变化。

关于“要不要和别人争论”这件事,我其实走过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有人想要跟我争论的时候,我会一直到讲到对方无话可说为止。典型如2017年我刚开始写知乎的时候,有人反驳我一句话,我会回复他300字……

第二阶段,学会了沉默不理。内心OS是看不起对方的,“虽然不赞同但是我懒得跟你争论,我觉得浪费时间”,这个时期的心态其实并不平等,是居高临下的。虽然表面上不说,内心其实是“我高你低”的。

第三阶段,老师给我布置的功课是让我练习“真正的包容”。面对各种情形,其实我心里会有不爽。比如我超讨厌有人爹味儿很浓地“教我做人”,一看到有人说“你应该怎样怎样”我就会立刻被触发战斗模式,很烦。但为了完成丁老师的作业么,还要微笑地回复对方“谢谢你的建议啊,我会认真考虑的”。这个时期是心口不一的,好在我对不开心的事忘得比较快,并不会拧巴很久。这一阶段有人问了一些我觉得“很笨”的问题,我会不耐烦,还要逼迫自己耐心回复……安慰自己“都是修行,都是功课”。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评判的。

第四阶段,就是现在,我在很多领域开始真正能够接纳别人跟自己不同。同时,我也接纳我和别人不同。我知道我们有不同是因为站的楼层不一样、看见的风景不一样。正如一个从没见过大海的人,无论看到多少关于大海的描述、图片,都不如去海边吹一阵风抓一把沙子的体验来得真切。这个“楼层不一样”并不是居高临下的,而是我知道,我也经历过这个阶段,我们只是节奏不同、花期不同。

我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的立场也并不是全面的,就像我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人摸到了大象的腿。我也知道并不是“早上学就能上清华,晚上学就考不上”,闻道有先后,不管是知识还是智慧,现在看起来比别人稍微多知道一点也没啥大不了的。

我也试着用自己的心识去体验他人的感受(这不是字面意义的“换位思考”)。我感受到我就是他,于是,真正的慈悲心就会生起。不过这个现在还时灵光时不灵光,目前还不是每次都能感受成功,所以还需要继续练习加固。

4

“这辈子要怎么过”更清晰了

上私塾班的时候,“以终为始”去考虑人生要怎么过,从“到人生终点的时候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逆推自己未来50年、30年、10年都要做什么。当时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大致有这么个方向,今年已经清晰多了。

我的物质欲望其实不算特别高。不是那种无止境地要赚更多钱、买大房子、买奢侈品、买豪车的程度,目前也没有到清汤寡水粗茶淡饭的朴素程度。我对物质的需求就是,挣的钱能满足我一些有点小贵的爱好,居住的地方干净、温馨、精致,同时足够cover我修行和学习的开销就可以。其实几年前早就已经达到这个条件了,但那时我匮乏感比较强,还在向外求取。

这两年慢慢把心里的一些洞填补起来,自己变得丰满了,我发现其实拥有的已经绰绰有余了。

我的开销数值基本上这几年都半固定了,但事业还在上升期。怎样“有智慧地花钱”的确是一门学问,怎样花能够不滋长自己的贪欲也不滋长别人的贪欲,流向更有意义的地方,这是我下一步要花一些时间来学习的。

“不以个人收入为目标”去发展事业,这样更容易做到在商业中“正心正念”。

我在每个阶段都有当前“心”上的功课,和具体“做事情”的功课。比如现在眼前丁老师给我留的“心”上的功课,就是去证我之前“声称自己悟了的XXX(各种)理”,证得了才算数。“做事情”是老师让我把在亮心的公益性质的内部学习局做好,做出口碑和影响力;还有星辰二班的毕业小册子;还有我自己的事业,我做了什么决策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随时跟老师汇报。

这样就很明确了,因为修行最重要嘛,我就不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的特别满,为了赚钱什么项目都接。而是先留下固定的时间做需要自己一个人静心的功课(真的还挺耗时的,我现在每天5-6小时要花在这些个人的功课上面),工作中衡量一下这个项目/业务,对我当前阶段的“证”的主题有没有帮助,再决定要不要去发展。

未来一年,也就是接下来31-32岁这一年,我对自己的期待也很简单。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认认真真完成我眼前的一个又一个功课。不问前路在哪里,坦途或者泥泞我都接受~都是助缘,都是经历和体验。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帮喵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喵~感恩~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如果加过喵其他微信就不用重复加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闭关中,又被老师敲打了……

02 | 刘同学解答了我的一个困惑

03 | 疼哭了,才发现其实我能做到

04 | 这个春节我能记一辈子

05 | 过年前跟大家聊聊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