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

 昵称43334418 2024-03-21 发布于江苏

炮位的设置

兵法云:“十则围之”。一般而言,攻城部队所掌握的人力与物资都要远远优于被围困者,火炮亦如是。火炮不仅是攻城部队赖以击垮守军防御的首要武器装备,于守军而言,火炮的妥善部署和使用更是决定防守质量的“命门”所在。沃邦看来,火炮对于要塞的防守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是守军必须重视的关键要素。沃邦深知,不论是在火炮的数量、质量、种类还是机动性方面,围城军一方都占据优势。因此,“除了拔除火力弱于我军之敌军炮位或消除潜在的能够威胁我军的敌军设施时,城防指挥官决不能以我之火炮对抗敌之火炮”。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攻城部队设置的炮位

守军炮位的布置也颇有学问,在环绕城池的整条防线上,守军应避免将过多的火炮集中于一处,即应避免设置过于庞大的炮位。因为将过多的火炮集中于少数几点将导致漫长防线上其余的部分缺乏防守的火力,而敌军也可以轻易的避开这几个强点而专攻防线的薄弱部位。因此与其将火炮集中于数量有限的几处大炮位中倒不如将其分散布置于能够覆盖整条防线的炮位里。毕竟一座要塞或城池中能够储藏的火炮数量是有限的,借助于工事、反向坑道以及奇兵的奇袭,布置精巧、防护严密的少数几门火炮就足以将数量庞大的敌军阻隔于防线之外。1552年的梅茨之围中,尽管帝国军将一段主城墙轰塌,但由于没有打掉侧翼的炮位,帝国军的士兵们只能望城兴叹而无法从缺口处攻入。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横向射击的炮位可以封锁主墙上被打开的缺口,同时由于其处于“棱堡耳”的保护之下,因此很难被炮火摧毁。

法兰西式要塞体系和其开创者

十七世纪的欧洲战场上无疑涌现出了不少成就非凡的军事工程师,但要明确的是这些伟大的天才们并非科学设计和修筑要塞的首创者,即便是天才盖世的沃邦和科胡恩也是站在前人们的肩膀上才取得了令人仰慕的非凡成就。亨利四世统治时期,法军建立的工程师部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皇家工程部队(Les ingénieurs du roi ),这是由一批经验丰富的石匠、木匠、建筑师和工程师组成的专业团队,其职责即是为法兰西王国修建各种堡垒和要塞。16世纪的法国军事工程师们深受意大利式要塞体系的影响,同时也借鉴了尼德兰式的要塞风格,并在之后逐渐摸索并发展出了独立的法兰西式要塞体系。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唯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即便伟大如沃邦和科胡恩亦不外如是。

让·伊拉德 (J·Errard)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士兵,并师从意大利工程师专攻要塞修筑及要塞攻防战术。在为亨利四世效力期间,伊拉德出版了首部系统性论述要塞体系的专著,伊拉德的主要贡献在于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在实践中灵活变通,从而有效的解决要塞防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伊拉德特别强调高炮台、半月堡、隐蔽路以及斜堤在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尽管伊拉德所创建的体系还存留不少的缺陷,但因其突出的贡献,后人往往将伊拉德尊为“法兰西式要塞之父”。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让·伊拉德 ——法兰西式要塞之父

德·维尔(De Ville)继伊拉德之后的另一位大师,其要塞设计风格深受意大利及西班牙工程师的影响,强调以严谨的几何图形和线条来规划要塞的设计建筑。德·维尔在计算和设计要塞工事的规模和相互之间的距离时常以当时火器的有效射程为参考,由其所修筑的棱堡常在两侧带有“耳堡”用以遮护横向射击以掩护彼此及守卫主城墙的炮位。德·维尔的城防设计理念对后来的法兰西城防建筑工程师们影响颇深,由其所确立发扬的筑城体系被称为“法兰西式体系”。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德·维尔肖像

德·帕甘(de Pagan)可能是对沃邦影响最大的筑城大师。帕甘是一位杰出的理论家,与前辈们相比,帕甘所设计的城防体系要更加精巧,对几何图形和线条的运用也更加丰富。帕甘所设计的带有高炮台的巨大的棱堡可以容纳更多的火炮,而他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在于更加精确的设计和布置每座工事的位置,使相邻工事上的火力可以全方位覆盖和掩护彼此的侧面,不留射击盲区。在帕甘的理论指导之下,其所创立的体系被后人吸收并进一步发扬光大,在沃邦之前,帕甘的筑城理念被认为是最完善的,而沃邦职业生涯初期的要塞设计风格就带有浓厚的帕甘烙印。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沃邦职业生涯初期的要塞设计风格深受帕甘理念的影响。

科胡恩与尼德兰式要塞体系

门诺·范·科胡恩,17世纪最杰出的军事工程师之一,尼德兰式要塞体系的集大成者,与法兰西的沃邦堪称一时之瑜亮。科胡恩尤擅平地筑城,对干壕、湿壕甚至于地下暗河的灵活搭配运用是其防御体系的特色之一。科胡恩坚信无论多么昂贵精巧的工事都无法长时间抵御火炮的狂轰滥炸,因此他除了在敌军可能的进攻路线上设置层层防线不断的消耗敌军的力量和精力之外还尤其强调“主动防御”的策略。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门诺·范·科胡恩,尼德兰式要塞体系的集大成者。17世纪与沃邦双峰并峙的顶级军事工程师。

所谓主动防御,即科胡恩认为守军不应枯坐工事之后被动的承受敌军炮火的打击,而应主动出击,不时的袭扰围城之敌,并把握适当的时机,毫不犹豫的发动反攻。与沃邦规划精妙的攻击风格相比,科胡恩的进攻要狂暴激进的多。他喜欢调动压倒性的火炮部队彻底压制守军的炮火,甚至于同时设置多处炮位对敌军防御体系上的薄弱环节施行猛烈且密集的打击来撕碎要塞的防线并彻底压垮守军的抵抗意志。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以连绵不断的炮火将这强大的(法国)守军扫平!——科胡恩,1695那穆尔之围

然而这位在要塞攻防战中足以与沃邦分庭抗礼的绝世天才并非尼德兰式要塞体系的创立者。 历史悠久、风格成熟的尼德兰式体系的开端可追溯至16世纪30年代马洛劳埃斯对推动该体系的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马氏的著作和理论对莫里斯亲王影响颇深。而后者则在17世纪初主持重建了设计精巧的科沃登城,此城将自然天险与人工要塞完美的结合起来,可谓尼德兰式要塞的代表之作。

火炮与要塞——浅谈棱堡及其修筑者(下)科沃登城——莫里斯亲王的杰作,尼德兰式要塞的代表。

结语

在领地内修筑的坚固要塞是己方将士可以仰仗的庇护所,驻守在此的军队能够警戒并控制周边的土地。来袭的敌军通常不得不分兵监视或围困该处堡垒以免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而这自然就削弱了敌军的进攻力量。对于刚刚加入部队的新兵来说,要塞不仅是他们日常生活的营房也是接受军事训练的练兵场,这些经历了职业水平训练的新兵们日后将成为保卫地方的骨干力量。而在他们能够掌握在战场上生存的基本技巧之前,要塞将为他们提供最安全的保护和基本的训练。终有一日,而当进攻的军号吹响之时,曾让士兵们抛洒汗水和鲜血,并为他们遮风挡雨的要塞将化身为进攻敌境的桥头堡。

(全文完)

本文为首发于今日头条的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点赞转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