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药记 | 认识海参

 一葉一如来 2024-03-22 发布于广东

海参,之所以被称作“参”,是因为它与人参一样,一个是山中精华,一个是海中精品。海参在山珍海味中被列为“八珍”之一,我国古人将海参誉为“海中人参”,据古籍记载:“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

我国三国时期就有食用海参的记载,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我国古人也将海参称作“土肉、海男子、海鼠、海黄瓜”。

据统计,全球有1200多种海参,我国约有160种。而有食用价值的海参,全世界只有40种,我国有20种。

国内外学者对海参研究表明,海参中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是海洋生物中最多的,其中许多成分是其他生物没有的。这些营养成分包括18种以上的氨基酸、多肽、胶原蛋白、黏多糖、海参皂苷(海参素)、微量元素等,对人体起到降血糖、降血脂、抗血栓、提高免疫力、抗癌、调节神经等良好作用。

一、海参的分类

根据其背面是否有锥形肉刺,食用海参分为“刺参”和“光参”两大类。

刺参类,是表面有肉刺的,多为黑色,统称刺参,或黑参。   

光参类,是表较光滑的,多为白色、灰色,统称为光参,或白参、什色参。

(一)刺参类

刺参类海参主要包括:包括仿刺参、梅花参、绿刺参和花刺参等。

1.仿刺参

中文名称:仿刺参、灰刺参、刺参、灰参、海鼠。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长20-40厘米,体呈圆筒形。辐射对称不明显,因横卧海底以自然位置有背腹之分。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形肉刺(称为疣足);腹面平坦,管足密挤,排列成不规则的3行纵带,用于吸附岩礁或匍匐爬行。口位于前端、偏于腹面,有楣状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皮肤粘滑,肌肉发达,身体可延伸或卷曲。体形大小、颜色和肉刺的多少常随生活环境而异,体色有黄褐、黑褐、绿褐、纯白或灰白等,多为黑褐色。喜栖水流缓稳、无淡水注入、海藻丰富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昼伏夜出;夏季水温高时进行夏眠;环境不适时有排脏现象;再生能力很强,损伤或被切割后都能再生。生活于岩石底和水温较低海区的个体,肉刺较多且大,体壁较肥厚;生活于海藻底层的个体,体形较大,常呈绿色,体壁也较肥厚。

地理分布:温带海参,分布于日本、朝鲜和我国的山东、河北和辽宁沿海,主产于大连、烟台、长山岛等,捕捞期分春秋两季。现已人工养殖。主要品种有辽参、胶东参、关东参、关西参等。

食用质量:体壁厚而软糯,是北方海域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

2.梅花参

中文名称:梅花参、凤梨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长一般60-75厘米,最大可达1.2米,宽约10厘米,高约8厘米,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背部肉刺很大,每3-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故名“梅花参”;又因体形很像凤梨,故又称“凤梨参”。腹面平坦,遍布许多小而密挤的管足。口部稍偏于腹面,周围有触手20个。皮肤内的骨片很简单,一种是微小、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3次、不规则的X形体。生活时体色艳丽,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腹面带赤色;触手黄色。栖息于水深3-10米的珊瑚沙底。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印度洋,我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

食用质量:体大肉厚,品质佳,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海参。 

3.花刺参

中文名称:花刺参、黄肉参、方参、白刺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近圆柱形,略呈方柱状,长约30-40厘米,最大者可达95厘米。背面遍布许多大小不等的圆锥形的疣足(肉刺),排列不规则;沿着背面两个步带和腹面两侧的肉刺形大而突出,其它肉刺较小。腹面管足排成3条纵带,中间一条较宽。口部触手20个。生活时体色变化较大,多为橄榄绿灰色,并间有绿、黄、红和黑色斑点或斑纹。体壁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附属骨片为C形体和花纹样体。花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边或石块下,大的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在我国主要产于北部湾、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等沿岸浅海。 

食用质量:为南海普通食用海参,肉质软嫩,优于绿刺参。

4.绿刺参

中文名称:绿刺参、方柱参、方刺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呈四方柱形,长约30厘米,最长可达90厘米。背面疣足沿着身体两侧的棱角交互排列成两行,疣足呈圆锥肉刺状。腹面的管足很多,排列成3条纵带,中间一条较宽。口部触手20个。体壁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附属骨片为C形体和花纹样体。生活时呈浓绿色或墨绿色,疣足顶端为浅黄色或红褐色。绿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内。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我国主要产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海南岛南部。

食用质量:为南海食用海参之一,产量较高,品质较好,但过于软嫩。 

(二)光参类

光参类海参主要包括:白尼参(图纹白尼参、蛇目白尼参)、辐肛参、玉足海参、黑乳参、糙海参(明秃参)、叶瓜参(北极红参)、五角瓜参(方柱五角瓜参、裸五角瓜参、瘤五角瓜)等,海地瓜、海棒槌等也属于光参。           

1、白尼参

白尼参包括图纹白尼参和蛇目白尼参的全体。味甘,性温,归肾经;补肾,主水肿。体外试验,蛇目白尼参皂甙3-100μg/ml时,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假丝酵母、产朊假丝酵母、克鲁斯假丝酵母等均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从白尼参中分离出的海参素A,体外能完全抑制酵母的增殖,大剂量时能完全杀死肿瘤细胞。

(1)图纹白尼参

中文名称:图纹白尼参、二斑白尼参、白瓜参、白乳参、白尼参、二斑参、二斑布氏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形肥胖,前后两端几乎一样宽,近短圆筒形,酷似冬瓜,体长约30厘米,宽约8厘米。口小,偏于腹面,周围具小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开口处呈黑褐色,并且周围有5组放射状排列的小疣。全身散布很多小管足,排列不规则。背面皮肤内的骨片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皮肤内骨片为卵形颗粒体和花纹样体。生活时体色变化很大,底子为白色或浅黄色;背面略呈浅黄褐色,前后各有一块赤褐色横斑,故称“二斑参”;腹面黄白色。图纹白尼参生活于珊瑚礁沙底,是白尼参中最常见的一种。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在我国分布于海南岛、西沙、南沙等,日本和菲律宾海域也有分布。

食用质量: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质厚嫩,品质较好。

(2)蛇目白尼参

中文名称:蛇目白尼参、蛇目参、蛇目布氏参、虎鱼、豹纹鱼、斑鱼。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形肥胖,近短圆筒形,体长约30-50厘米。口小,偏于腹面,周围具小触手20个。体色有变化,背面为深灰色带黄色,有许多蛇目状斑纹,排列成不规则纵行,各斑纹的周围颜色较浅,内有黑色圈,圈内为黄色,中央有一黑点,从点上伸出一个小疣。腹面平坦,呈淡灰褐色,并密生很多小管足,排列不规则。背面皮肤内的骨片为繁简不同的花纹样体;腹面皮肤内骨片为卵形颗粒体和花纹样体。生活于热带珊瑚礁内有少数海草的沙底、水深6-18米处。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在我国分布于西沙和南沙群岛等海域。

食用质量:是一种大型食用海参,肉质厚嫩,品质较好。

2、辐肛参

中文名称:辐肛参、石参、黄瓜参、子安贝参。   

图片

辐肛参

图片

白底辐肛参

形态特征:身体短钝,略呈椭圆形,长约25-30厘米。口偏于腹面,具楯形触手20~3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和附近为灰色,有5个石灰质小齿,故名“辐肛参”。 背面为黄褐色,隆起而光滑,并有许多灰白色不规则的横斑,生有稀疏的管足;腹面平坦,颜色较浅,管足成三纵带排列。生活时背面,此为一重要特征。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世界约有10种辐肛参,绝大多数分布印度-西太平洋区。在我国分布于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南海产有4种:辐肛参、白底辐肛参、乌绉辐肛参、棘辐肛参,均为食用种。

食用质量:上等的食用海参,品质较好。

辐肛参,在西沙群岛被渔民称为“黄瓜参”,托列斯海峡的渔民称它为“石参”,日本渔民称它为“子安贝参”。   

乌皱辐肛参,又称:乌皱参、乌参。 白底辐肛参,又称:白底靴参、靴参、靴海参、白底靴、赤瓜参。

3、黑乳参

中文名称:黑乳参、黑乳海参、开乌参、乌参、大乌参、乌尼参、乌圆参、乳房鱼。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宽而厚,两端钝圆,长一般30厘米。身体两侧各有几个较大的乳状突起。背面散生许多小疣。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无规则。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肛门偏于背面,周围仅有5个钙质齿。体壁厚,皮肤内骨片较多,骨片分为上下两层:浅层主要为桌形体,深层主要为扣状体。桌形体骨片底盘方形,边缘光滑,中央有一大孔,周围有一列小孔;塔部矮钝,顶端有多数小齿。扣状体骨片复杂,形成中空的纺锤形穿孔体。生活时全体黑褐色,常带白斑。干制品肉为青棕色或青色,呈半透明状。黑乳参生活在热带珊瑚礁内有少数海草的沙底。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在我国产于西沙群岛和海南岛南部。

食用质量:品质优良的大型食用海参,体壁厚实,营养价值较高,补益作用类似人参,人称“海人参”。

4、糙海参

中文名称:糙海参、糙参、明玉参、明秃参、白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个体很大,体长30-40厘米、体宽约10厘米,最长者可达70厘米。体近圆柱形。体表骨片很多,故触感粗糙。全体具疣足,排列不规则,腹面的管足成细疣状,稀疏分布于腹面。口很小,偏于腹面,口部周围具有小触手20个。沿腹部中央有一明显的纵沟。肛门端位,周围有5组放射状排列的小疣。骨片有桌形体和扣状体,桌形体骨片塔部顶端有多数小齿,扣状体骨片有瘤,具穿孔三对。生活时体色变化较大,背面常显暗绿褐色,并夹有少数黑色横斑纹,腹部呈白色。生活于沿岸沙底。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我国主要产于西沙、南沙和海南岛。国外产自澳大利亚西北海岸、新几内亚岛、所罗门群岛、新大不列颠岛等南太平洋海岛,赤道暖流和南极寒流在此交汇,两大海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自然生态环境极佳。

食用质量:热带海域常见的一种重要食用海参,产量较高,体壁较厚,但骨片较多,表面粗糙。

5、玉足海参

中文名称:玉足海参、荡皮参、乌参、红参、乌虫参。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体呈圆筒形,后部常较粗大。长一般为20厘米。背面散生少数呈乳状突起的疣足和管足;腹面管足较多,排列不规则,但幼小个体的管足常排列成3纵带。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皮肤内骨片为桌形体和扣状体;桌形体骨片塔部顶端有8-11个小齿,排列成环状,中央为一大圆孔;扣状体具穿孔三对。生活时背面为暗褐色,腹面色泽较淡。老年个体的体色常较深,幼小个体常带紫褐色。多生活在潮间带珊瑚礁上或石堆多的水洼中,有“冬眠”现象。

地理分布:热带海参,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从东非到夏威夷群岛, 向北到日本南部,向南到澳大利亚洛德豪岛和沙克湾;我国国内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岛,西沙群岛和台湾岛。

食用质量:我国南海最普通的食用海参之一,肉薄,品质较次。

6、叶瓜参

商品名称:“红极参、北极红参、北大西洋海参”。“灰北极参、北极参”是否属此类尚不知。

图片

图片

形态特征:属海参纲(Holothuroidea)。叶瓜参生长在寒冷水域,体长8—10厘米时达到性成熟,经过10年的生长至25—30厘米时才达到成年参的标准。

地理分布:温带、寒带海参,该品种全球主要在大西洋北部两岸,包括北欧,英国,丹麦法罗群岛,俄罗斯的巴伦支海、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还有冰岛和格林兰北部均有分布,美国的马萨诸塞州科德角,加拿大的纽芬兰和拉布拉多也有分布。

食用质量:寒冷的生长水域和较长的生长时间,形成了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和药理活性物质的深厚积淀。体壁总氨基酸、药效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为最高,脂肪量少,含有丰富的海参皂甙,肉质呈金黄色,是海参中的保健营养极品,药用价值很高。

经美国、加拿大专家研究分析:红极参是少有的药食同源的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富含50多种搭配均衡的天然营养成分,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蛋白质含量达36.2%,海参多糖等活性物质约占15%,脂肪含量仅有0.06%左右,基本不含胆固醇,每百克红极参仅含胆固醇0.02毫克。叶瓜参含有的海参皂苷高于普通海参三倍以上的,其药用价值被不断发掘。

7、五角瓜参

包括方柱五角瓜参、裸五角瓜参、瘤五角瓜参三种,都因体壁较硬,故食用质量较差。分布于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山东、浙江到福建等地。温带、亚热带海参

图片

方柱五角瓜参

图片

瘤五角瓜参

二、国产海参的生长方式

1、野生海参:自然在海底生长。

2、底播海参:通过底播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海参。就是把人工的海参苗,投放到适合海参生长的海域,并且在海参的生长过程中完全没有人工干预。

3、围堰海参:在有岩石、暗礁的海岸线,利用围堰圈养的海参这种海参营养价值仅次于地播野生的海参。

4、池塘海参:在离海近处挖坑引入海水,将海参幼苗投池塘养殖入养殖池塘。通过闸门与外海实现海水互换。

5、网箱海参:在海中投放吊笼或者网箱,把海参放入养殖,食物靠网片上生长的藻类,藻类不足,或者为了加速海参生长,需要人工投食。

三、国产海参的加工方式    

海参的传统加工工艺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去肠、清洗、煮制、脱水、腌制、搓草木灰、晾晒,目前的加工工艺在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取消了搓草木灰这一步骤,改为水洗。步骤分别为:去肠、 清洗、煮制、脱水、腌制、水洗、晾晒(烘干)。

下面我们对几个步骤进行简单的了解:

1、去肠:将鲜活海参的内脏清除。

2、清洗:去除残留的泥沙。

3、煮制:入锅用沸水煮熟。

4、脱水(盐渍):将煮熟的海参与粗盐粒搅拌在一起,利用盐分对海参进行脱水处理,同时也是轻度的腌制过程,俗称盐渍!少量盐分的存在能有效起到防腐作用,能保证海参在长时间的风干过程中不至于变质,时间一般在3-4天。

5、腌制:煮制饱和盐汤对海参进行浸泡腌制。

6、搓草木灰——将海参外表搓上草木灰,对海参外观进行美化,由于发制时会在水面形成悬浮所以目前基本已无人使用。

7、水洗:用淡水进行短暂冲洗,去除海参外层的盐分,保留参体内部的盐分。

8、晾晒(烘干):海参的干燥过程,通过风干使海参干燥,目前为了节省时间一般采用烘干房进行烘干。

四、海参的营养价值

海参含有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

1、氨基酸(18种以上)

作用:合成人体胶原蛋白、提高人体免疫力、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氨基酸是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蛋白质是海参中含量最高的物质,高达50%以上。海参中含有18中以上的氨基酸,其中8中是人体不能自己合成的。人体因缺少某种必需氨基酸可能会导致致命的病变,因此获取必需氨基酸对人体正常发育尤为重要。

精氨酸,在海参中含量最为丰富,是构成男性精细胞的主要成分,又是合成人体胶原蛋白的主要原料,可促进机体细胞的再生和机体受损后的修复,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消除疲劳、延年益寿之功效。

天门冬氨酸,可以用于治疗心脏病,肝脏病,高血压症,具有防止和恢复疲劳的作用。

牛磺酸,是一种未纳入蛋白质类物质的特殊氨基酸,是大脑、视网膜、肌肉组织中最丰富的氨基酸,是调节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活性物质,具有消炎、镇痛、维持机体渗透压平衡、维持正常视觉功能、调节细胞钙平衡、降血糖、调节神经传导、参与内分泌活动、调节脂类消化与吸收、增加心脏收缩能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增强细胞膜抗氧化能力、保护心肌细胞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2、海参黏多糖

作用:抗肿瘤、免疫调节、抗凝血、抗血栓、降血脂    

海参体壁真皮结缔组织、体腔膜和真皮内腺管所含有多种酸性黏多糖,是海参体壁的重要功能成分,其含量最高达31%。药理研究表明,海参黏多糖是衡量海参营养价值的重要化学指标,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肿瘤、抗氧化、抗衰老、免疫调节;抗凝血与抗血栓形成、降血脂和血液粘稠度等作用,对人体生长、治愈创伤、抗炎、成骨;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提高男性性功能、延长女性月经期等也有显著功效。

海参软骨素,属于酸性粘多糖,有助于人体生长发育,能够延缓肌肉衰老,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促进软骨再生,对改善老年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效果。

3、海参皂苷(海参素)

作用: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菌、抗癌

海参皂苷为海参所特有的一类三萜皂苷,是其进行防御的化学物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海参皂苷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癌杀菌等作用,对中风、痉挛性麻痹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海参多糖和海参皂苷是海参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质,海参的生理功效主要源于此,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决定海参的营养高低和生理功效。

4、不饱和脂肪酸

海参脂肪含量很低(小于1%),几乎不含胆固醇,且大部分脂肪(60%以上)为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具有增强人体免疫以及人脑机能、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防癌抗衰老之功效。

5、维生素

海参体内含有维生素A、B1、B2、B5(烟酸/尼克酸)、B6、D、E、K等维生素。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为人体生长和代谢所必需。

6、微量元素    

海参中除了含有丰富的有益人体的常量元素(钙、钾、镁、磷、氯等 )外,含有几乎全部微量元素(硒、钒、锌、铁、锰、锗等)。钙:具有强化骨细胞硬度、促使骨质健康发育的作用,尤其对儿童的骨质发育有明显的帮助。铁:可治疗贫血、面色苍白、虚汗、盗汗、感冒、厌食等症状,增强食欲,提高免疫力。硒:可抑制癌细胞及血管的生长,有抗癌作用。钒:能维持机体正常的糖代谢作用,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锌: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可增强脑细胞的营养,尤其能促进胎儿脑功能的健康发育。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