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庸”新加坡+1:你再去哪里都很方便!

 中外管理传媒 2024-03-22 发布于北京

——中国隐形冠军国际化的高效捷径(上)


真正的企业家,是社会中唯一一个从不心存侥幸但始终积极进取的群体。不心存侥幸,是指对环境的判断力,是头脑;始终积极进取,是指对自身的驱动力,是心态。这一点,在当前就集中表现为:中国企业家基于抓紧“走进去”的积极“走出去”。



文:中外管理传媒社长、总编 杨光

张瑞敏20年:从走出国门到走进直播间

早在本世纪初,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面对海尔国际化受到的质疑,曾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反问:“你们只想到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风险,但你们有没有想过中国企业再不'走出去’的风险?”众人哑然。毅然坚决“走出去”的海尔和华为,至今仍是中国企业的全球标杆。

20多年后,当一向对直播低价带货很排斥的张瑞敏,却欣然带着他平生唯一的书作《永恒的活火》走入文化网红董宇辉的直播间时,依然对“走出去”犹犹豫豫的中国企业家,是不是更应该反躬自省于自己的短视、固执或是惰性?

张瑞敏退休之后依然能不断与时俱进“走出”自我,您和您的企业呢?
因为时代真的变了。但更本质的洞察是:时代变了之后,需求也变了。

没有直播流量,对张瑞敏便没有诱力;但没有人生立言,对张瑞敏也便没有推力。海量直播一直都有,但《永恒的活火》的诞生才是转折点。外因只有触动内因时,才会发生作用。

“33岁”中外管理,见证与陪伴了海尔及广大中国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全程30年。
中国企业家,需要洞察时代不可逆的变化,及时发现自身未来大概率的需求,并抓紧现在进行战略性布局。国际化,就是如此。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又尤其是中国制造业里的隐形冠军企业。

隐冠再不“走进”东盟,未来难有出路!

如果说,中国的资源型企业和平台型企业,尚可以继续偏安在内循环积累的家底维持体面,自娱自乐过家家,而基于制造型的隐形冠军企业,则是万万不能断链外循环的。

因为隐形冠军企业不论是大多数的中上游中间件企业,还是居少数的终端企业,都注定是必须依靠和深入参与全球资源链条运转,才可能提升甚至维系自身在全球的竞争力乃至生命力的。“隐形冠军之父”赫尔曼.西蒙曾反复告诫安于国内而怯于国际化的中国制造业:“中国市场再大,也只占全球市场的20%。难道80%都不要了吗?”1840年以来已经一再证明,20%是不可能战胜80%(甚至不止80%)的。全球的制造业都不可能闭门造车。除了一颗火热的赤子心,所有商业资源对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都可以也都需要国际化。

更何况,张瑞敏同样早在20多年前就已看到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也远远不只是“走出去”那么简单。他形象地将国际化比喻为三个阶段:“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可以这样理解:走出去,只是产品的全球化,是物和钱的层面;走进去,则是运营的本地化,是地和人的层面;走上去,是品牌的高端化,是溢价和文化的层面。

走进去,是30年后的当前最急需的。2023年起,中外管理与中国隐形冠军正在积极探索。
走出去,是过去30年来最基本的,但中国隐形冠军总体上也依然做得不够充分;走进去,更是30年后的当前最急需的,一部分中国隐形冠军正在积极探索;走上去,则是未来30年最艰难的,也是任何一个世界制造强国必须勇于挑战和实现的。

而当下,中国隐形冠军所处的时代现实是:这三个阶段已经无法四平八稳地循序渐进,而是面临再不抓紧“走进去”,就将无法“走出去”,而一旦“走不出去”就将“活不下去”的倒逼局面。

坚持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坚持用开放促改革,是中国与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不变的主题。
如今,还有哪个行业不“内卷”?而且不是“越来越”?指望“熬”上几年行情就会好转,是已然不切实际的侥幸之念。

因此,中国隐形冠军企业战略级的需求,必然发生重大变化。

真正的企业家,是社会中唯一一个从不心存侥幸但始终积极进取的群体。不心存侥幸,是指对环境的判断力,是头脑;始终积极进取,是指对自身的驱动力,是心态。这一点,在当前就集中表现为中国企业家基于抓紧“走进去”的积极“走出去”。

于是,2024年开春,当新加坡对中国公民永久免签之际,“中国造隐形冠军”便集群随着已相伴行走33年的“中外管理”,“走进”了这个极富个性、独具优势的东盟国家。

站在开放自由、多元并蓄的新加坡,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可以眺望全世界。
欲“走进”世界,必先“走进”新加坡

2024年“走进”新加坡,肯定不只因为免签。

我们憎恶日本军国主义,但我们应该借鉴田中奏折的“国际化路径设计”: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而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洲——中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国际化,也需如此设计阶梯路径:欲“走进”世界必先“走进”东盟,而欲“走进”东盟必先“走进”新加坡。

这个答案可不是新加坡自诩的,甚至也不是欧美链主强加的,而恰恰是先走一步的中国龙头领军企业和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共同的切身心得。

比起产业齐全的泰国、人口众多的印尼、热火朝天的越南,为什么好企业“走进”东盟的首站,偏偏大都是“弹丸小国”新加坡?

EDB:新加坡拥有全球最好的“亲商”环境,并将立足制造业发展。
年轻帅气的新加坡经济发展局(EDB)中国司代理司长刘晋荣,在微笑细语中为中新免签之后到访的第一批客人: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家们,给出的解释却气势如虹:全球500强企业有近半数,都把其亚洲总部设在这个只有一座城市的国家。甚至包括看起来最不可能的壳牌全球最大工厂,新加坡已是全球三大炼油基地之一——已完全碾压貌似最具同质感的中国香港。而“花园之国”新加坡的第一大GDP构成,竟然不是贸易和金融,更不是旅游,而是制造业(22%)!未来还将进一步提升到25%!因为新加坡政府想得很通透:在原料与市场之间,人类永远都需要“制造”。而单靠服务业并不足以完全支撑哪怕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家。

SMF:新加坡的制造业正在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然,已有92年历史的新加坡制造商总会(SMF)麦荣良会长,也会告诉到访的中国隐形冠军:如今新加坡的制造业,早已不是东莞模式或温州模式,而统统都是“新质生产力”。全球三大芯片产地之一,就是新加坡。

名列全球第一的“亲商”环境

为什么居然是新加坡?刘晋荣认为:一方面是操作上新加坡有大批融通中西的工科技术人才供给,另一方面整个新加坡的国家竞争力就是——可信任、便连接、美生活。

新加坡中国商会的全面深入解析,让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家厘清了自身国际化的思路与步骤。
可信任,并不像我们一些地区招商引资时顺嘴说一说,口惠而实不至。新加坡人对“信”的底气很足。因为他们有全球第一的“亲商”(而不只是营商)环境。除了法治清廉、金融自由、知识产权保护闻名全球外,新加坡中国商会副会长、中国经贸委员会主席李雪民,和华为新加坡的专业团队,还会为到访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逐一列举——比如注册:在新加坡开公司没有注册资本金要求,注册甚至2天内就能全部搞定。比如专利:3-6个月就能批下来,而且接受中文申请。再比如税收:在新加坡的资本分红不用纳税。而企业所得税,最高也只有17%。还比如班子:除了董秘,新加坡对于“老外”担任公司董事没有限制。更比如用工:很多国家的企业都会头疼的员工解雇赔偿金和解雇理由限制,在新加坡都不存在。

此外,除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地理区位优势,刘晋荣认为新加坡还拥有:全球第一的经济发展机遇,亚洲第二的创新能力与环境,全球排名前十的著名工科高校,和全球第一的政治及政策稳定。

国际政治与文化层面,新加坡把儒家将分寸与平衡拿捏至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做到了极致。
近年国内重新兴起了政治经济学。从政治的层面预判经济和商业,是隐形冠军企业“走进去”时必须深入学习的必修课。而在国际政治与文化层面,新加坡可以说把儒家的“中庸之道”做到了极致。在全球化迅速风起云涌时,新加坡的中西合璧、兼容并蓄,堪称无二典范;当全球化面临阵营对立时,新加坡的中西平衡、绝不站队,又足以左右逢源——新加坡是东盟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从不反美但却敢对美国硬气说“不”的国家。这是从李光耀为新加坡开国时,就精心种下的立国基因。

比如:种族构成。如今欧洲焦头烂额的种族文明冲突,李光耀早就想到了。于是,在这个被马来西亚包裹的小国里,华人比例不能低于75%,这样整个国家和社会就会稳定、温和、勤奋、低调,才能长久地“闷声发大财”。但李光耀又绝不会让新加坡变成中国的域外“飞地”,而必须保持对全世界的包容,和被全世界包容。比如:官方语言,新加坡居然在华人“绝对控股”时并没有采用汉语。当然也不会自投罗网地采用马来语,或像越南那样另创拼音文字——而是使用了可以走遍天下的英语。这纵然有新加坡作为前英国殖民地的历史原因,更有李光耀对于新加坡“全球化立国”的政治智慧。同时,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却不会因此而感到不便。工作中,中国人收到的所有新加坡官方文件,都会附有中文。休闲时,中国人在酒店打开电视,会亲切地发现非新闻的英语频道,几乎都配有中文字幕。而在新加坡樟宜机场的书店,你也可以找到“所有”你想看到和“怎么也没想到”的中文书籍。

“走进”新加坡,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不用担心新加坡的未来会遭遇过山车。
于是,“走进”新加坡,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不用担心新加坡的未来会遭遇过山车,也不用担心身背新加坡的标签而在全球遭遇过山车。

因为中庸与独立,因为亲和与平衡,因为开放与兼收,新加坡被赋予了非常稳定的发展预期,因而被世界银行认为是“全球最自由的商业运营地”。

“走出”新加坡,天地任驰骋!

一旦坐稳了“中”,新加坡便连接了所有的“洋”。

早在中国刚加入WTO时,华为就已经率先“走进”了新加坡。
这个“洋”,既包括“西洋”,更包括“南洋”。华为新加坡董事总经理雷阳告诉到访的中国隐形冠军:早在中国加入WTO时,远没有今日显赫的华为就率先“走进”了新加坡,其定位非常清晰:华为不为在新加坡的当下挣大钱,而是为了未来能“走上去”,就必须占据新加坡这个亚太乃至全球战略与品牌的价值高地。

华为看重的是“登临”新加坡,就可以总览东盟乃至亚太的“势能”高点。
中国隐形冠军企业也是如此。前几年受迫于美国25%的关税高压而急需南迁的第三届“中国造隐形冠军”太平洋精锻科技,就在决心“走进”东盟时,绕了一圈发现自己这颗“中国心”最理想的国际化路径,并不是“两点一线最近”,而是应该先绕道注册一家“新加坡公司”,再用这家“新加坡公司”控股其他东盟国家公司,实现投资建厂。不只是太平洋精锻,更早“走出去”的海尔在“走进”越南市场时(参见笔者《柬埔寨的中文字和越南人的双眼皮》)也是借道新加坡来“曲线出海”的。

新加坡的企业服务战略定位:实现“新加坡+1=无限商机”。
这也正是新加坡另一家权威企业成长服务机构:新加坡企业发展局(Enterprise Singapore)的战略定位:实现“新加坡+1=无限商机”。他们告诉到访的中国隐形冠军:“走进来”新加坡投资的80%中资企业,都会马不停蹄地继续“走出去”。而新加坡政府会为扶持“新加坡公司”实现“走出去”,给予真金白银的补贴报销。

因为前述优势,当一家中国公司衍生出一家“新加坡公司”时,基于新加坡“自由而规范”的品牌背书,再走到哪里都会很容易被接受、很容易被信任,很容易和第三方机构实现从实业到资本的合作。在中国面临的全球环境及趋势日异复杂严峻时,这一点对于矢志于通过布局东盟实现与外循环紧紧挂钩的中国隐形冠军,就尤其重要。

当一家中国公司衍生出一家“新加坡公司”时,再走到哪里都会很容易被接受。
现如今在“东盟热土”的泰国,可以和日本并列第一的外资来源地是中国大陆,随后就是新加坡。而更本质的数据,或许应该将中国和新加坡的数据“合”在一起。

那么志在全球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走出”新加坡的下一站,应该优先“走进”哪里?

(未完,敬请见下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