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影像学评估

 忘仔忘仔 2024-03-22 发布于山西

一.概述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shoulderimpingementsyndrome,SlS)◆指肩关节在前屈、外展等活动时,肩袖、滑囊、盂唇等结构受到摩擦、挤压、撞击而引起炎症、损伤。广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主要包括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内撞击综合征, 狭义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特指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SIS是一种临床诊断,影像学检查必不可少,其目的寻找撞击可能的病因,同时评估撞击造成的肩袖等结构的损伤。

1.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最常见的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多种原因可导致肩峰下间隙绝对或相对狭窄,当肩关节上举、外展时喙肩弓与肱骨之间的软组织结构受到挤压、撞击,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主要为肩部疼痛和无力,大约 44%~65% 的肩痛是由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引起,疼痛多位于肩峰下间隙及肩部前外侧,常在肩关节屈曲、外展时出现或者加重,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

相关解剖

◆喙肩弓:喙突、喙肩韧带、肩峰前下缘、肩锁关节下缘

◆肩峰下间隙: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滑囊等结构

◆受撞击的结构:肩峰下滑囊、肩袖(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LHBT)、近端肱骨头。

图片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常见病因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有时两者可同时存在

     1) 原发性撞击主要由肩部骨性及软组织结构异常引起,又称为结构性撞击,主要包括1.喙肩弓结构的改变:Ⅲ型肩峰、肩峰及肩锁关节下缘骨刺、肩峰倾斜或低平、喙肩韧带增厚钙化;2.肩袖病变(钙化性肌腱炎等)。

     2)继发性撞击由肩关节不稳引起,又称为功能性撞击。经常进行过顶运动→关节反复处于活动度的极限状态→可引起关节囊及支持韧带松弛→出现关节不稳→肱骨头上移并与喙肩弓发生撞击→造成肩峰下间隙内结构的损伤。

临床分期-Neer撞击分期

◆1期:水肿、出血;≤25岁,休息后可恢复。

◆2期:肌腱病、滑囊增厚;25-40岁,休息后可暂时缓解,但肩袖损伤和滑囊炎仍存在。需肩峰下滑囊切除或肩峰成形。

◆3期:肩袖部分或全层撕裂;≥40岁,需肩袖修补和肩峰成形。

临床评估

      临床评估包括肩部活动范围、局部压痛、肩袖肌力量和萎缩情况前臂90度屈曲、外展或上举过头时肩痛◆疼痛弧:冠状面手臂上抬60-120度时引起疼痛。

      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与肩周炎和冻结肩的鉴别要点)

      撞击试验阳性:包括1)Neer撞击试验阳性:90-140被动屈曲时疼痛,由冈上肌腱临界部撞击肩峰前下缘引起;2)Hawkins-Kennedy撞击试验阳性:前臂屈曲90度内旋时疼痛

      肩袖压痛 夜间痛和力弱常是肩袖撕裂的征象而非撞击

影像检查

最佳检查方法:MR

       明确有无肩袖撕裂

       斜矢、斜冠、轴:FS PDIT2WI

       斜矢或斜冠至少一个平面:non-FS T1/PDWI

X线

     轴位:肩峰骨;Y形位:肩峰形态;正位:盂肱关节、肩部

Bigliani肩峰前下缘形态

图片    图片

1、2型更常见

3型肩峰与肩袖撕裂相关

4型肩峰与撞击无关

3型改变更倾向于获得性而非发育性,多数3型肩峰的钩为肩峰前下缘骨刺,肩袖变性时,其施加在喙肩弓上的负荷会增加,导致喙肩韧带的牵引负荷增加,导致骨刺形成。

图片依次为Ⅰ、Ⅱ、Ⅲ型肩峰。

图片一般在肩峰外缘评估肩峰的形态,上图依次为Ⅰ、Ⅱ、Ⅲ、Ⅳ型肩峰

图片CT评估肩峰前下缘的骨刺明显优于DR

图片

图片肩锁关节退变增生肥大,引起肩峰下间隙的狭窄

图片

图片喙肩韧带肩峰前下缘附着处增生冈上肌腱变性、肩峰下滑囊炎

图片M/64Y 喙肩韧带骨化、冈上肌腱全层撕裂、肩峰下滑囊炎

图片肩峰外倾、前倾

图片撞击阳性,肩峰下间隙狭窄:4mm

影像-肩袖改变

肩袖病变不一定位于滑囊面

多数肩袖病变位于肌腱附着处
肩袖肌腱病
肩袖肌腱部分撕裂
肩袖肌腱全层撕裂
肩袖肌腱断裂可伴断端回缩、肩袖肌萎缩、脂肪浸润

图片右肩撞击阳性、肩峰前下缘骨刺、冈上肌腱变性

图片冈上肌腱、冈下肌腱滑囊面磨损

图片F/54Y,撞击阳性肩袖上表面部分撕裂,肩峰下滑囊炎

图片

2喙突下撞击综合征

      撞击发生于喙突下间隙(位于喙突和肱骨小结节之间)。较为少见,可引起前肩部疼痛;肩关节前屈和内旋 - 喙突下间隙绝对或相对狭窄 → 喙突和肱骨小结节对间隙内的结构挤压、摩擦 - 肩胛下肌腱等结构损伤、断裂 → 肩关节前内侧疼痛。

原发性撞击:由骨性或软组织结构异常所致,包括喙突颈过长、喙突和肱骨小结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肱骨头或肱骨颈骨折, 喙突骨折后畸形愈合、肩部外科手术导致肱骨小结节和喙突之间的关系异常、术后肩关节前方软组织紧张粘连、喙突下腱鞘囊肿、肩胛下肌腱增厚、钙化。

继发性撞击:肩关节不稳诱发喙突下撞击

影像学检查

◆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喙肱间距(coracoid-humeral distance,CHD)变窄,CHD是指喙突到肱骨小结节之间的最短距离,其测量受体位因素影响,正常人中立位时通常为 8.7~11.0 mm,当上臂屈曲内旋时可缩短至 6.8 mm。

◆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l)增大。CI是指 CT/MR 横断面图像上喙突向外侧延伸超出关节盂平面的距离,当CI>8.2 mm时,容易引起喙突下撞击。

图片      影像学检查还可以评估喙突下间隙内及周围结构的损伤包括:肩胛下肌腱损伤、撕裂;喙突下滑囊积液;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水肿;喙突及肱骨小结节处骨髓水肿、囊变、骨质增生。

图片M/54Y,扭伤后右肩疼痛6个月,逐渐加重,活动时疼痛,有夜间痛,伴无力,右肩小结节轻压痛,Lift-off Test+ ,Belly-press Test +。喙突下撞击:肩胛下肌腱上1/3损伤、撕裂。

图片

图片

3内撞击综合征

     多发生于从事过顶投掷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如棒球、标枪等)及需要上臂外展外旋动作的职业者,肩关节后部或后上部疼痛,外展外旋位时出现或加重,可伴投掷速度减低和控制力下降。关节后上部肩袖、盂唇及肱骨头的损伤。

损伤机制

      尚未被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反复用力的投掷动作导致肩关节前方关节囊松弛,后下关节囊紧缩一盂肱关节外旋增加、内旋不足-投掷动作时肱骨头旋转中心向后上移位 → 外展外旋位时肱骨大结节和关节盂后上缘发生撞击-挤压其内的后上盂唇和肩袖下表面 →后上部肩袖、盂唇损伤;2肱二头肌长头腱扭转牵拉引起上盂唇撕裂;3肩胛骨运动障碍也会加重撞击损伤。

影像表现

      肩袖损伤:多位于冈上肌腱后部、冈下肌腱上部关节侧磨损或部分撕裂盂唇损伤:后上盂唇磨损或撕裂,可伴有上盂唇损伤MR 关节造影(外展外旋位):肩袖肌腱张力减低并不再紧贴肱骨头,对比剂更易进入后上部肩袖关节面和盂唇的撕裂口,更易于检出肱骨头后上部可出现局部骨皮质凹陷、皮质下囊变及骨髓水肿。

图片M/26,左肩着地摔伤后肩关节疼痛3个月,渐进性左肩活动范围受限,冈上肌腱下表面撕裂、腱内层裂,肱骨头囊变

图片图片肩关节内撞击:女/27Y,现役投掷类运动员,5年前右肩外展位被他人牵拉后反复出现疼痛,肩袖后方下表面部分撕裂,肱骨大节结、肩峰下撞击磨损

图片内撞击综合征:冈上、冈下肌腱交界部下表面撕裂、后盂唇2到4点半撕裂

图片M/39Y,投篮练习后双肩痛

小结

◆广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喙突下撞击综合征和内撞击综合征

◆狭义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影像学检查:

◆发现病因

◆评估撞击造成的损伤

◆撞击综合征为临床诊断,不要试图用影像单独诊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