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揿针治疗常用取穴一览表及临床应用案例分享

 医路岐黄 2024-03-22 发布于河南


一、什么是揿针呢?


揿针,又称为揿钉型皮内针,是针尾呈环形并垂直于针身的皮内针,是临床皮内针的常见类型。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长 0.2 ~ 0.3 cm)刺入并固定于腧穴部位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方法。


图片


二、古籍对揿针怎么描述的呢?

图片

揿针疗法古已有之,《素问·离合真邪论篇》有“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的说法,揿针埋针时无需即时产生气感,埋针后可候气、调气,是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 。

图片



三、揿针怎么操作呢?

图片

用镊子夹持带有揿针的胶布,揿针针尖对准穴位,垂直慢慢按下,揿入皮内,要求圆环平整地贴在皮肤上,并用指腹按压,无刺痛即可,留3~4天,取针时用镊子夹住胶布向外拉出。

图片



四、揿针疗法的优点有哪些呢?

图片

图片

(一)是“无针感”:揿针进针时需要按压尾部,此时机体受压部位的压觉神经细胞兴奋,受压部位形成了压觉屏蔽区,所以患者无针刺感。

(二)是“浅刺”:揿针的长度短,针体直径细,施针时基本不会刺及痛觉神经末梢,所以不会引起痛觉神经兴奋,只有大约 1~2% 的极少数情况会直接刺及痛觉神经末梢产生痛觉,且不会伤及深部的血管、神经,具有安全保证;

(三)是“久留针”:揿针针体短,不会损伤到深层组织的血管和神经,不妨碍人体活动,可留针 1~3 天。

   

附:常见病专家推荐基础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五、揿针在临床的应用

图片

1.揿针在痛经中的应用

图片

揿针隐白、中脘、大敦、膻中、肾俞、交信、脾俞、三阴交,治疗痛经,有效率达86.67%,现代医学认为,揿针能微弱持久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中枢神经,抑制病理兴奋,改善机体反应性。揿针作为一种刺激可激活局部的 A- 类纤维,并在脊髓水平关闭 C- 类纤维传递疼痛信号的闸门,阻断了疼痛信息向大脑传递,从而抑制疼痛感知效果。

2.揿针对手术后患者疼痛与焦虑抑郁的影响

图片

 揿针围贴夹脊穴,加选血海穴、承山穴、伏兔穴、梁丘穴、阴陵泉穴、昆仑穴、太冲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申脉穴、解溪穴、足三里穴。每次留针2天,每周3次。治疗术后患者,结果:揿针围贴应用于手术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对于降低患者因疼痛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作用。现代医学认为,随着麻醉药物效力的衰减,患者在手术后都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疼痛,疼痛会直接导致患者治疗积极性下降,并产生恐惧、焦虑等抵触情绪,不利于患者手术效果的提高和后续治疗的稳定。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临床往往会结合相关的康复措施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保证患者情绪能够稳定。

3.揿针对术后恶心呕吐防治的作用

图片


恶心呕吐会使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影响术后康复,严重的人甚至会出现内环境平衡紊乱、切口裂开、切口疝形成、误吸和吸入性肺炎,虽然恶心呕吐发生时不需要第一时间治疗,但它会影响患者术后的舒适度,造成不必要的紧张和焦虑,是让患者医疗负担加重和住院时间延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揿针足三里、内关,能预治妇科手术后恶心呕吐,更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六、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近几年,揿针在痛经、术后疼痛、恶心呕吐的防治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揿针治疗结合了传统针刺与埋线的优点,且疼痛感小,选穴简单易操作,患者依从性好,尤其适合畏惧针灸的患者。大量文献表明,揿针既能长时间留针施治又安全有效。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医疗行业药占比例的改革,临床上对于揿针的使用率会愈来愈高,希望今后对揿针的作用机理有更深刻的研究,在揿针防治妇科疾病方面能有更加科学、严谨、完善的方案。


来源:贵州中医药大学二附院妇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