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奇的”习凿齿邓县“管辖隆中说

 周易起源论古今 2024-03-22 发布于河南

神奇的邓县管辖隆中说

关于古邓国、邓县所在何处,历史上虽有争议,但主要有两种:邓州说和襄阳说。

西晋初年学者杜预在《春秋释例》卷6邓地条下曰:桓七年邓,义阳邓县。桓九年鄾,邓县南沔水之北鄾也。义阳,今河南省桐柏县东,西晋时期曾在此置义阳郡。在这里,杜预明确地指出了古邓国的地望在河南邓县一带。

明朝嘉靖年间编写的《邓州志》、《南阳府志》,清朝乾隆年间编写的《邓州志》皆沿袭此说,认为古代邓县在今河南邓县境内。

著名考古学者、历史学家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明确指明邓国在河南邓县(今邓州市)。童书业在《古巴国辨》,吕思勉在《先秦史》诸文献中,均准确无误指明邓国在今河南邓县,而不是湖北的襄阳。

最早提出古邓国在襄阳说的是东晋习凿齿。他在《襄阳记》中说:楚王至邓之浊水,去襄阳二十里,即此水也。浊水又东,迳邓塞北,即邓城东南小山也,先后名之为邓塞,昔孙文台破黄祖于其下。浊水东流注于淯,淯水又南迳邓塞东,又经鄾城东,古鄾子国也,盖邓之南鄙也。昔巴子请楚与邓为好。鄾人夺其币,即是邑也

北魏郦道元因其说,在《水经注》卷31淯水条下,全文引习凿齿的《襄阳记》之说。与此同时,刘宋时期的盛弘之著《荆州记》曰:樊城西北,有鄾城,即春秋所称鄾子之国。……鄾城西北行十余里,邓侯吾离之国,为楚文王所灭,今为邓县。邓城西百余里,有谷城伯绥之国

古邓国襄阳说在《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乾隆年间的《襄阳府志》、同治年间的《襄阳县志》等皆沿袭此说。

从这段记载看,显然是把古代邓国和汉魏邓县,连同古代的鄾城,都定在今襄樊市东北的唐白河西岸了。下至唐宋,以及明清,这个东北说一直相当流行。例如《元和志》卷21,襄州临汉县条云:临汉县,本汉邓县地,即古樊城。……县城南临汉水……故邓城,在(临汉) 县城东北二十二里,春秋邓国也。

《太平寰宇记》卷145,襄州邓城县条云:汉邓县地,即古樊城。……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以襄州为襄阳府,徙临汉县于东,古邓地。乃改为邓城县。 杨守敬、熊会贞《水经注疏》卷31,淯水篇按语云:秦置邓县,属南阳郡。两汉、魏因。晋属义阳郡。宋为京兆郡治。齐因。梁废。今在襄阳东北二十里。

还有一个邓县在襄阳北二十里的说法。现在网上相当流行的古邓县遗址则在襄阳西北二十里。这已经是属于对躬耕地襄阳说最为有利的古邓县故址。

但是既然我们要讨论习凿齿所说的隆中是否就是诸葛亮躬耕地,是否属于南阳邓县管辖,我们当然应该以习凿齿本人所说的邓县作为考察对象才对,这样一来,习凿齿所说的邓县应该在上图平行向东,在襄阳东北二十里地。

邓县就弯曲着而不是直着越过汉江去管辖隆中了。按照邓县在襄阳西北,直着越过樊城去管辖隆中已经让人不可思议,现在邓县按照习凿齿的说法居然要弯曲着绕过鄾城,越过属于襄阳郡的樊城,越过汉江去管辖汉江南的隆中了。这是多少神奇的现象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