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玫茵堂主人”的惊天收藏和神秘身世

 闻道可死 2024-03-22 发布于北京

两兄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购买中国艺术品,兄弟商定,他们的收藏不能互相重复,于是按照年代将各自的兴趣进行了划分:哥哥吉尔伯特专注于新石器时代到宋代之间的陶器、瓷器;斯蒂芬则将精力倾注于元明清三代的瓷器。按照年代,哥哥挑重担负责6000多年;弟弟负责700年,各自一片天地,是真正意义上的“打虎亲兄弟”。

图片

许多收藏家,对于“玫茵堂”的普遍印象是“玫茵堂收藏等级高,收藏的中国瓷器,尤为精美”。而玫茵堂一直非常低调,直至几年前,即便拍卖公司本身,也对玫茵堂主人的身份三缄其口,尊称他们为“玫茵堂主人”。

“玫茵堂主人”坐拥顶级藏品和迷雾层层的身世,光环笼罩,神秘低调。玫茵堂的2000多件藏品鲜有现身,仅有少部分藏品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在大英博物馆及蒙特卡洛(MonteCarlo)展出过。

图片

唐代净瓶,玫茵堂藏

净瓶之形制传自印度,在西方多为金属制造,由于中国在陶瓷技术表现优越,自唐代始陶瓷窑口都有净瓶的烧造

收藏涉浅者随波逐流,附庸风雅,欲利欲雅,莫是一衷;履深者,执偏数品,沉吟高雅,唯痴唯念,自成一格。其中有孤芳自赏,有束之高阁,有交流互通,有谋求暴利等等。故察其个人的收藏,也可知道这个人的品德,研谈切磋,利雅高精,人焉可藏。

东汉许慎有云:“收者,心欲而纳于己也;藏者,私握而隐于己也”。收藏一事是长期以来人类无间断的心灵活动,有人快乐似仙,有人终生执物所困。“物因人贵,人因物雅”,如果没有正确的收藏观念与学术涵养,也就只是一个货物集散场罢了,在货物进出、得失之间,几番不舍,多少惆怅,岂是痴迷两个字可以调适,而为外人所道焉?孰知,玩物之人的一念之所动,宇宙为所用,方可为“古今玩人”也,所以窃看孩童玩耍,能晓真情之意、爱物之心。

图片

图片

图片

|明宣德 青花暗花穿莲祥凤纹盌|

《大明宣德年制》款 

D  21 cm

香港苏富比秋拍  2022.10.9  14:30pm

 lot  3627

估价:  700,000 - 900,000 HKD

来源:香港苏富比1996年11月5日,编号744

蓝理捷,纽约

玫茵堂收藏

香港苏富比2013年4月8日,编号35

出版:康蕊君,《玫茵堂中国陶瓷》,卷4,伦敦,1994-2010年,图版1659

玫茵堂收藏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非常顶级的经纪人和古董商多年的支持。最著名的是老一辈传奇古董商仇焱之(EdwardT.Chow),以及著名古董经纪人埃斯卡纳齐(Eskenazi)。伦敦老行家Priestley&Ferraro,著名纽约艺术品经纪人JJ.Lally也都曾服务过玫茵堂主人。


图片▲  Giuseppe Eskenazi

图片▲  James Lally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件玫茵堂收藏的清宫旧藏汝窑,便是1990年JJ.Lally展览的第35号展品,由Eskenazi购入后再进入玫茵堂收藏的。

玫茵堂主人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通过HelenLing(新加坡美籍合伙人)购买中国艺术品。HelenLing当时在上海经营中国瓷器,正是她将EdwardT.Chow(仇焱之)介绍给玫茵堂,而仇焱之也不负使命,对日后玫茵堂的收藏方向给予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指导。

仇焱之(1910-1980),江苏太仓人,是战后最显赫的中国艺术品藏家和经纪人,上世纪50年代在香港,仇焱之曾经用1000元港币,买下了后来震惊拍坛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仇焱之藏鸡缸杯,1980年在苏富比拍卖转手时价格为528万港币,被誉为收藏界'拣漏'的典范。

仇焱之早年发迹于上海,中年打拼于香港,晚年则选择了瑞士日内瓦作为最后退休和生活的驻地。他是Eskenazi、坂本五郎、安宅英一等顶级艺术经纪人、藏家的精神导师。正是他用犀利的眼光、知识以及超前的收藏理念,为玫茵堂主人展示了中国艺术的神圣与根源,通过慷慨无私的循循善诱,使得玫茵堂主人逐渐发展自己的审美,建立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敬畏。

图片▲  Sakamoto Goro (left) / Edward T. Chow (right)

玫茵堂总是寻求最专业的艺术品经纪人,20世纪70年代之后,埃斯卡纳齐(Eskenzai)和吉尔伯特·裕利兄弟二人(玫茵堂主人)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他们经常光顾伦敦的画廊,但他们从不一起出现。他们对中国艺术的热情始终如一,总共在公司购买了逾三百件藏品。

后来在埃斯卡纳齐(Eskenazi)的推荐下,著名学者康蕊君(ReginaKrahl)开始为玫茵堂不断增加的收藏撰写图录,2010年,她完成了六卷具有极高学术价值且印刷精美的限量版图录-“康蕊君著1994-2010年《玫茵堂藏中國陶瓷》”。

同年另有现芝加哥艺术馆中国部负责人汪涛著《玫茵堂藏中國铜器》一册,共七册。2013年,戴克成(ChristianDeydier)又编著了《玫茵堂藏中國銅器》两册。一共9册的玫茵堂收藏出版,构成了现代收藏家及艺术品爱好者必看且绕不过去的收藏图录圣经。

图片图片

图片图片

图片
▲  Tao Wang - Art Institute Chicago

收藏就是基于人性“物欲占有”使然,从而推动收藏的意念,然收藏的标的、收藏的对象和意义各有不同,总的来说可分以下几种:

“精艺收藏”,被称为传世,藏人类生活的艺术瑰宝,诸如当代大师精品、艺术象征、难得佳作、绝无仅有的代表性艺术性大作;

“文物收藏”,被称为情感,藏人类意识的时代象征,诸如时代更替、文化分水、宗教传承、历史演进的代表性文物;

“古董收藏”,被称为时钥,藏人类已失去的明证,诸如历朝历代的典章制度、帝王封赐、结盟友好、功德表彰的古董;

“风雅收藏”,被称为体心,诸如文房四宝、橱柜摆饰、名士真迹、种种玲珑巧饰的雅品。虽然各为时间的表征,也为空间的表象,其中把玩乐趣互不相同,然讨好对象则同而为一已。

图片

清雍正珐琅彩粉彩“平安春信”图碗

玫茵堂旧藏

“玫茵堂”第一次出现在中国瓷器收藏界的视野,还是2014年2.8亿港元成交的那只成化鸡缸杯。此后“玫茵堂”开始被国人广为关注,现在提起“玫茵堂”三个字对于瓷器收藏界已并不陌生,其藏品一出现,必然成为关注的焦点。

图片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

玫茵堂旧藏

“玫茵堂”这个在中国瓷器收藏界如雷贯耳的堂号已成为“中国古瓷精品”的代名词。那么“玫茵堂”到底是什么来头?其背后的神秘藏家到底是谁?他是怎样与中国瓷器结缘的?“玫茵堂”的瓷器藏品到底如何?带着这些问题,今天观瓷君带大家走近这个海外中国瓷器收藏大户,分享“玫茵堂”的收藏故事。

图片左:清雍正 粉彩福寿双全纹碗 
中:清乾隆 粉彩花蝶纹如意耳葫芦尊
右:清雍正 粉彩过枝益寿延龄图盌一对

玫茵堂旧藏

“玫茵堂”坐落在瑞士苏黎世东南部一处名叫Meienberg的地方, 从其谐音故叫“玫茵堂”。玫茵堂的英文译名是The hall among rose beds,取意玫瑰如茵、花开遍地之意,意为“玫瑰花丛中的殿堂”。它的主人是祖辈便居住于此的裕利和吉尔伯特兄弟。

图片

清乾隆珐琅彩雉鸡诗文瓶

玫茵堂旧藏

裕利兄弟出生于菲律宾,大约60年前,他们一起经营父亲留在马尼拉的一间小型贸易公司,如今裕利集团已发展成为亚洲经营保健服务和医药用品首屈一指的供销商,也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农业综合企业。他们打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雄厚的经济基础也成就了“玫茵堂”的收藏传奇。2009年弟弟吉尔伯特去世,现今年近百岁的裕利把自家长长的地下画廊作为展厅,陈列他的各色珍藏。

图片
雍正天蓝釉盘口镂空足瓶

玫茵堂旧藏

裕利兄弟将自己的收藏定名为“玫茵堂”,也与他们的收藏经历有关,一次偶然的机缘,兄弟二人为生意上的事,去西班牙拜访一位客户,看到那客户家满院玫瑰重重叠叠,像花的海洋,而更让两人感到震惊的是屋中的中国古陶瓷。屋主人是位华裔,屋正中厅堂悬挂一块清乾隆帝御书的匾额“双圆堂”,据主人介绍,该堂号已传承三百多年,祖上是雍乾时著名的收藏世家,清末后代避乱赴海外,但不忘祖训,倾全力收购圆明园流失海外的珍宝。就此裕利兄弟暗暗发誓:也要收藏精、尖、稀的官窑佳器,并依样择取一个堂号。于是为了纪念那片动人的玫瑰花海,便将堂号定为“玫茵堂”。

图片清雍正青花花鸟纹如意耳扁瓶
玫茵堂旧藏

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裕利兄弟就开始把他们创造的财富用于购买中国的艺术品。但裕利兄弟初入收藏时并不是行家,于是他们选择当时最优秀的专业古董商合作。其中伦敦古董商普里斯特利与费拉罗,主要帮助他们购买高古藏品;艾斯肯纳兹主要帮助他们购买晚期艺术品。但是对裕利兄弟影响最为深远的还是中国古董商人仇炎之。

图片
仇炎之

裕利兄弟通过一位合伙人的美籍妻子Helen Ling购买中国艺术品,后来通过Helen Ling介绍,裕利兄弟有机会结识了二战后香港最著名的古董商仇炎之先生。仇炎之激发了二人对中国艺术品的热爱和敬畏,也为他们的收藏指明了方向。有关仇炎之先生的收藏故事很多,是中国古瓷器收藏界的传奇人物,他也被誉为全球五大中国古陶瓷收藏家之一。仇炎之告诉裕利兄弟收藏有三大原则,即“珍奇稀有、品质上乘、品相完美。”同时,还要用心收藏,用爱收藏。

图片

清雍正粉彩过枝花卉盘(一对)

玫茵堂旧藏

仇炎之先生后来移居瑞士,与裕利兄弟过从甚密。在他的协助下,裕利兄弟从最初的面面俱到,见什么买什么,发展到后来的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弟弟吉尔伯特专注收藏新石器时代到唐宋时期的陶瓷,哥哥裕利专注于收藏元明清的瓷器和古代青铜器。更为重要的是,仇炎之引导裕利两兄弟开始正确认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价值。

图片

清康熙 暗刻绿彩龙纹梅瓶

玫茵堂旧藏

仇式家族与“玫茵堂”有着不解之缘,现任苏富比亚洲区副主席及中国瓷器及工艺部国际主管的仇国仕正是仇炎之之孙,也正是他,将“玫茵堂”收藏的中国古瓷藏品推上了国际拍卖市场。

图片
仇国仕

在仇炎之先生的指导下,“玫茵堂” 收藏的每一件作品都堪称精品。在西方的中国艺术品收藏界,玫茵堂藏瓷是西方私人收藏中国瓷器的巨擘,不仅在欧洲可与阿尔弗雷德·克拉克及大维德的藏品比肩,其中一些珍稀上品足可与北京及台北两大故宫的国宝级藏品遥相辉映,因此一直有媒体称其为“玫茵堂奇迹”。

图片

明永乐青花松竹梅盘玫茵堂旧藏经半个多世纪的积累,玫茵堂凭借收藏艺臻技绝的御制瓷器而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上最精炼的私人御制瓷器收藏之一。

图片
明永乐 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
玫茵堂旧藏

“玫茵堂主人”行事十分低调,虽然藏品已极富盛名,但是其2000件藏品几乎没有全部展出过,仅在私人场合露过面。少部分藏品曾于1994年在大英博物馆展出,2年后又在蒙特卡洛展出过。与此同时,德国学者康蕊君女士编纂的《玫茵堂藏中国瓷器》图录首两册出版,至此这批收藏才第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

图片
康蕊君女士编纂的《玫茵堂藏中国瓷器》

从2010年开始,在仇炎之的孙子仇国仕的努力下,玫茵堂的藏品开始在苏富比香港拍卖。“玫茵堂”收藏也是近30年来苏富比所拍最重要的私人瓷器收藏。从2011年到2014年,苏富比连续推出六个“玫茵堂”藏瓷专场,都引起了市场的巨大轰动。

在苏富比的玫茵堂专场中,有多件精品以过亿成交,几千万的拍品,亦不在少数。那年保利春秋两季拍卖推出的“玫茵堂”专场,都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拍卖佳绩,玫茵堂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图片

明成化青花西瓜纹宫碗

玫茵堂旧藏

玫茵堂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瓷器收藏体系,这在于其华丽的整体阵容,几乎每一件玫茵堂藏器都称得上是百里挑一的精品,这才是收藏的高级境界。用仇国仕的话来说,“玫茵堂”珍藏的价值,不在于其是否刷新中国拍卖纪录,而是能对近年来涌入艺术品市场的新买家起到样板作用,可以让他们从来自欧洲的“老收藏”中,体验什么是顶级的中国瓷器珍藏。

元·青花荷塘鸳鸯纹菱口盘

直径29.2cm

成交价2,360,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图片

盘心所绘之莲池鸳鸯图属“莲池小景”题材中的一种,乃元青花瓷器常见纹样。现存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小型器多而大器稀少,得见如此大盘出现实属罕有。

明早期·15世纪白釉爵杯

高8.8cm

成交价767,000港元

图片

永乐一朝传世爵杯鲜有,青花瓷品种也不多见,甜白釉作品则更加少之又少。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大碗

直径21cm

成交价3,363,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洪武釉里红,相较明初各类瓷器,罕存于世。釉里红在元代已经正式烧制,洪武年间的流行应与开朝皇帝朱元璋的喜爱和需求有关。朱即为红,又是汉族崇尚的尊贵喜庆之色。但明洪武以后,“釉里红实难烧制,故用矾红彩替烧”。因明初限制对外贸易,进口钴青料愈发难得,遂用国产铜红料作为其替代品得以更广应用,此亦为明初瓷器一特征。

明宣德·白釉暗花莲子碗

直径20.8cm

成交价3,127,000港元

图片图片

明初,甜白瓷器专门为永乐皇帝特制,上面或暗刻、或模印,制作费用极为高昂,而于宣德初年因宣德皇帝旨意,才停止烧造,故传世无多。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碗

高9.4、直径19.5cm

成交价826,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明宣德·青花缠枝莲莲瓣纹卧足碗

高6.1、直径15.6cm

成交价2,006,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宣德时期与西亚贸易往来频繁,期间纹饰受到西亚风格影响,此碗正是一例。

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瓶

高26cm

成交价10,030,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图片

此扁瓶器形,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流行于永宣时期,为二朝独有。此瓶为明初永乐制品,青花采用上等苏麻离青料。本品腹两面所绘轮花纹,采几何构图,其形式化及抽象性于中国之图像意义中较为罕见,皆富中东色彩。

明永乐·白釉暗刻莲花盖罐

高46cm

成交价767,000港元

图片图片

本罐造型规整,罐外壁纹饰以暗刻之法雕于器身,器身划缠枝莲纹,上下辅饰俯仰莲瓣纹。整器纹饰隐现于润洁的白釉之下,影影绰绰,颇富诗意。

明弘治·白釉绿彩云龙纹盘

直径19.8cm

成交价1,357,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白釉绿彩瓷器始见于明成化之御器,造型仅见盘碗二类。弘治、正德、嘉靖时均沿袭烧制。其具体制法为:在成型的白坯上锥刻云龙纹,然后将花纹以外的地子施以透明釉,入窑经高温烧成后,再在露胎的花纹处填涂绿彩,二次入窑低温烧成;工艺复杂,颇见匠心。

明正德·白釉露胎划刻云龙纹盘

直径21.1cm

成交价849,6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此类龙盘始自成化,正德最兴,嘉靖之后则不复见矣。有白地绿彩者,亦有如本品之白地露胎火石红样式。两种盘式大小纹样相同,区别仅在暗刻纹饰上是否施以绿彩。

明正德·黄釉盘

直径17.5cm

成交价885,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明代全黄瓷器仅限御用,正德黄釉器传世较弘治者比之尤少,更为罕珍。

明嘉靖·黄釉涩胎填绿彩龙纹碗

直径17.1cm

成交价1,416,000港元

图片图片

此品为明代嘉靖御窑的典型器物,低温黄地绿彩瓷。其制作工艺先在坯胎上刻画纹样,纹饰上填低温铅绿釉,隙地填低温黄釉。低温黄地绿彩瓷始创于明代永乐时期,宣德、弘治、正德、嘉靖朝均有烧造。但存世所见其品种之岁寒三友、或可见缠枝莲纹者居多,龙纹作品甚为罕有。偶见有龙纹之作,近足处多装饰海浪,而非本品之仰莲。

明嘉靖·霁蓝釉盘

直径17.3cm

成交价413,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Utterson家族等旧藏。本品以宣德霁蓝官样为范本烧制。霁蓝碗为明皇室典型祭祀用瓷,蓝釉瓷器习称“霁蓝”,使用为一种富含石灰碱的宝石质釉料,故而明代有“宝石蓝”之称,又因为蓝色是皇室规定的祭祀用色,自宣德起,“霁蓝”又有“祭蓝”一说。传世所见嘉靖一朝御窑颜色釉中,蓝釉为最罕。

清康熙·豇豆红镗锣洗

直径12cm

成交价885,000港元

图片

此发色为少见之大红袍品相,十分少见。康熙朝豇豆红制器,常为八件一套,为皇帝御制文房用品。若色美者成套陈设,颇感震憾,其地位之高不亚于同时期诞生的珐琅彩器。

清康熙·豇豆红太白尊

高8.8cm

成交价2,029,600港元

图片

清康熙·天蓝釉镗锣洗

直径12cm

成交价684,400港元

图片

本品之天蓝釉作品传世极为鲜有,天蓝釉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的高温釉,属于蓝釉的一种,因其钴含量低于1%,所以釉色浅淡,呈现天空之色。

清雍正·霁红釉卧足碗

直径14.8cm

成交价826,000港元

图片

本品近口沿处釉层较薄,隐现白色胎骨,以下渐形肥润,至足端截然而止,颇具康熙郎窑红釉特征,乃景德镇御窑厂刻意为之,传世极为少见,应为雍正时期仿制永宣宝石红釉器之品。卧足之形,盛兴于永乐、宣德二朝,造型创作源于古波斯簪花银制卧足碗,至雍乾时期,精致已达极轨。

清雍正·鳝鱼黄釉双如意耳尊

高23cm

成交价4,248,000港元

图片图片

茶叶末釉是在督陶官唐英的督理下,于雍正时期仿制成功,时人视之为“秘釉”。唐英在《陶成纪事碑》记载:“一仿油绿釉,系内发'窑变’旧器,色如碧玉,光彩中斑驳古雅”,即指该类釉色。

清雍正·窑变釉四方水仙盆

长19.5cm

成交价2,242,000港元

图片图片图片

雍正时期官窑窑变釉瓷多藏于各大博物馆,可流通的雍正窑变釉佳器极少,而雍正窑变釉花器则更加稀少,且遍阅公私收藏,本品仅此一例,疑为孤品。

清雍正·釉里红三多碗一对

直径12.2、12.1cm

成交价1,085,600港元

图片

外壁饰釉里红石榴、寿桃、柿子组成之三果纹饰。三果纹亦载承“多子、多福、多寿”之吉祥寓意,故这类作品素为明代官窑之名贵品种,后世亦争相仿之。据唐英在雍正十三年撰写的《陶成纪事碑》记载,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宣窑宝烧,有三鱼、三果、三芝、五蝠四种”。

其实收藏的潜在意义不外乎是凸显自我的独特与非凡,别于流俗,个人的收藏品均在显示其人的尊荣与华贵,或喜好或满足,是可以极度丰富藏家个人精神世界的。然而许多牵强附会、不求实是之人,只知从中获取贪利而已,当然此类人与商人自不在“收藏家”之列,岂不知收藏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人文情怀陶冶的升华,以及对人类历史文明的见证,犹如恭逢盛时亲眼所睹之势。

另外收藏的四项基本原则为“真”、“精”、“稀”、“绝”,真品具有时代佐证意义的真实感;精品具备艺术价值,富有取悦之情;稀品具备收藏者个人特质的凸显;绝品具备绝无仅有,且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和天下惟我独尊之气势。收藏的开始过程以起步最为重要,犹如射箭的扼要,初弓不正,焉得末箭之神准,所以收藏之前要先确定主题,订定标的,然后拟定范围与策略,如此的收藏过程定会有美好的故事与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