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衰无尿,一穴调愈,它太牛了!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4-03-22 发布于陕西
                           


太渊穴调理肾衰竭医案有位病人90多岁了,在北京,三天没小便,人家怀疑他是肾衰竭,于是送医院了,插尿管,用利尿剂,还是没有尿。当时我父亲(京城导引按蹻名家傅秦增教授)在德国讲学,这个病人的孩子正好就在现场做翻译。他一接电话,听说老父亲三天没尿尿了,怀疑是肾衰竭,当时整个人都崩溃了,这时候正好看我父亲在边上,赶紧问问,有什么办法从中医上也调一调。我父亲就说两个字——太渊。病人的孩子,也就是这个翻译,于是赶快给北京打电话,说先给老爷子用上太渊这穴位,朝什么方向,手指头轻重,用中指。那边的护理人员就开始点上太渊了。就那么按在那里两个小时,后来来电话说老爷子开始排尿了,尿出来了!这个时候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终于这心放下来了。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在德国的这位华人开始问,为什么太渊就能把尿排下来,这不是应该是肾的问题吗?所谓“天水合一”,肺为上水,肾为下水。你想,他都插了尿管了,说明肾里边没有尿,那尿去哪了?这个时候就要靠补肺气。说白了就是天上要下雨,地上才能有水,于是补了太渊,降了水汽,尿自然就排出来了。但是就过了一个晚上,病情又发生变化了。西医对于正常人一天尿量的界定是2000毫升以内,但是咱们这位老先生一个晚上的时间就排了2400毫升,于是又有了一个新的诊断,尿崩了。于是又给我父亲打电话说,我父亲很淡定,就说四个字:还是太渊肺气有几个功效,一方面气本身是有推动作用,可以理解为身上的水汽是被肺气推动下去的;另外一方面气同样还有一个作用叫收摄作用,把肺气补足了之后,身体自然会调节病人的尿量。果然,再次用了太渊之后,半天的时间,病人的尿量逐渐减少,并且恢复了正常的排尿。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合理地运用气,可以达到这般神奇的效果。这就是补肺益气、通脉理血的脉会——太渊穴!图片太渊:大而深,一个又大又深的地方叫太渊。肺经是百脉朝会的地方,而太渊这个穴位又是一身之脉的交会点,所以有“脉会太渊”的说法。它的意象就是12经络里面的气像水一样汇聚,一个又大又深,可以汇聚所有水汽的地方。一方面脉会太渊,就是12经脉的气都汇聚在太渊;同时气行血行,通了脉就自然有了行血、理血的效果。所以,太渊的功效是补肺益气,通脉理血。它针对的治疗症状是非常多的:1、感冒感冒一般都是病气入了肺了,什么风热感冒,风寒感冒,一看都是治肺的。太渊这个穴位本身也可以治感冒,治咳嗽、肺炎、气管炎。2、腱鞘炎家里边有一个小病人,是女孩,弹钢琴的,就是因为腱鞘炎,没有办法再谈自己心爱的钢琴了,所以当时用的都是太渊这个穴位(做导引)。3、无脉症就是摸脉的时候什么也摸不到,叫无脉症。这个时候就是用太渊这个穴位。百脉朝会的穴位嘛!能治无脉症。4、痛经气行血行,不通则痛,把气通了,痛经的问题自然就解决了。5、脑血栓的后遗症
这个里面更多的是用它通脉理血的效果,这个理是总理的那个理,它是梳理血脉这么一个意思,当有血栓的问题,就是血脉不通了,这个时候通过行气,自然会把血脉通开的。


中医要方

“射干硼砂散”治疗急性咽炎

组成及用法:硼砂9克,山慈菇6克,广豆根(去心)3克,射干3克,冰片1.5克,共研为极细末少许吹喉部,每日3~4次。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肿大。

解析:经验方。硼砂甘咸性凉,历来多种咽喉肿痛,风热喉痹之方皆以之为主药。如《经验方》之破棺丹;《圣济总录》之莲砂丸;《张氏医通》之硼砂丹;《外科正宗》之冰硼散。均如本方可以清热消痰,解毒消肿。

宁氏又有一方治急性喉痹,急性扁桃体炎:血竭60克,儿茶30克,朱砂9克,薄荷9克,雄黄15克,硼砂15克,荆芥9克,细辛15克,冰片3克,麝香0.3克,共为细末,瓷瓶固封,以少许吹喉部。

慢性肾炎方

组成及用法:白术12克,茯苓12克,大腹皮6克,桂枝尖4.5克,泽泻9克,川楝子6克。水煎,每日1剂,分3次服。

主治:慢性肾炎(阴水)。

解析:经验方。本方乃健脾益气利水法,其治证身形水肿,大便稀溏,小便量少,感冒时作,舌淡苔少,脉气虚弱,所用桂枝并非温阳,实在化气以利水。意凡肾炎患者,虽多为阳气虚损之证,实有湿热内郁,膀胱小肠热结则小便不利,川楝子味苦气寒,专走二经以导热结,则水道通利,水气消散,病可向愈。

寒咳用方

组成及用法:炙麻绒6克,嫩桂枝9克,杏仁泥12克,五味子4.5克,北细辛4.5克,京半夏9克,化橘红9克,云茯苓9克,炙甘草6克,川干姜6克,炙冬花9克,炙紫菀9克,炙百部9克,炙白前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 一般寒性咳嗽。

解析:验方。出身中医世家,功力尤深;临床认为阴液易耗,湿邪易生,谓近代病人,类多真阴不足。病邪实者多水湿为患。

寒性咳嗽,痰稀薄色白,咽痒,鼻塞流涕,喷嚏,恶寒无汗,头痛,全身骨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乃风寒之邪外束于表,内客于肺所致。

本方以麻黄汤与小青龙汤合方,又加止咳祛痰之药,平和工整,一般用于急性支气管炎、喘息型支气管炎之风寒外感者。若兼内热可加石膏、知母;若兼气虚可加泡参、山药;若有湿痰,可加厚朴、苍术。

乌梅丸方

组成及用法:乌梅15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熟附片6克,干姜6克,细辛4.5克,丹皮9克, 生牡蛎30克,生枳实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热邪深伏,阳气内郁之真热假寒逆证。

解析:寻师访友,增广见闻,认为《内经》、《难经》、《伤寒》、《金匮》乃中医学之根底,对六经病机多从气化学说认识,推崇张志聪、黄元御,尤擅长治疗妇科病。王氏认识问题确实深刻,故疗效堪奇,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

认为,厥阴者,阴之尽也,故厥深热亦深,厥微热亦微。伤寒数日,正气若虚,诸多感染性疾病高热不退,入于厥阴,四肢逆冷不温,如某些感染性休克,不可盲目温阳补益。

若为热盛阳郁热厥证,正不虚兼烦渴大汗者,白虎汤主之;兼腹满便秘者,用承气汤;若正气已虚,无烦渴亦无便秘,高热不退,四肢不温,血压或有所下降,王氏本方重用乌梅、连、柏,除伤寒烦热实火,少佐熟附子、干姜、细辛通阳,加丹皮凉血,生牡蛎咸寒涌泻其内热,枳实辛行苦降,调畅气机,于此类高热肢厥可为良法。

细观此方,知其能发挥仲景之隐微,余等方知乌梅丸不惟治蛔厥证,略予变通,是为伤寒热厥之正方。

化痰止咳方

组成及用法:车前子(包)9克,百部9克,黄芩9克,薏苡仁15克,陈皮3克,甘草3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支气管炎咳嗽痰多。

解析:经验方。此亦寻常咳嗽有痰用方,适于肺热稍重,痰多或黄稠者。本方中薏苡仁甘淡,健脾而利痰水,其治肺痈肺痿之咳唾者,因能化痰浊以利肺气,为祛痰热良药,单味重用即可以清黄稠热痰。本方所治,肺经有痰热,方类桑白皮汤或清金化痰汤。若为阴虚咳嗽或寒咳、燥咳,自不相宜。

黄芪葛根

组成及用法:黄芪15克,当归9克,细辛4.5克,羌活6克,葛根15克,麻黄7.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枣5枚,生姜3片,桂枝6克。先下麻黄、葛根,煮二三沸,掠去上沫纳余药,日分3服。

主治:气血亏虚,感冒风寒之头痛证。

解析:经验方。葛根汤本治太阳阳明合病,无汗恶风,头身肌肉俱痛者。其本有诸多加减之法,均系六经外感病种。今加黄芪、当归、细辛、羌活者,其所治必然营卫气血俱虚,复感风寒之邪,虽全身疼痛不适,尤以头部冷痛为甚,且怕冷畏风,舌质淡嫩,脉细弱者。本方当温服取微汗为宜。

柴胡二陈汤

组成及用法:柴胡12克,郁金12克,法半夏9克, 黄芩9克,生姜9克,枳壳9克,甘草9克,陈皮6克,竹茹6克,川贝6克,泡参15克,茯苓15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虚人感冒,痰热郁滞少阳证。

解析:论治,而于温病又颇多研究。凭脉辨证,多有精到之处。其用成方,诸如逍遥散、小柴胡汤、滋肾丸、温胆汤之属,化裁加减,不落前人窠臼,堪为后学效法。

有体虚感冒风热者,食少纳呆,有寒热感,心慌闷乱,默默不欲言语,咯痰想吐,舌白稍腻,脉浮弦,诸多抗生素无效,清热祛风解毒方无效,虽明为少阳证,予小柴胡汤亦无效。

认为,小柴胡汤证过程中,或全归少阳而半表半里,或兼表证也可连滞于里,故主证未必齐备,从证又多种多样,表里虚实并非一致,若执小柴胡汤毫无变化出入,则难愈病。本方郁金可助柴胡之力。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标证不除,治本无用,故必然加二陈、川贝解郁化痰,若痰浊稍重更可加菖蒲、薏苡仁、茯苓,三焦气化疏利,太阳之气始得枢转外出,病则可愈。

大多数慢性病,竟然揉一揉就能解决!

在临床上给病人腹部触诊时,会发现不少人腹部硬满,甚至有些人在肚脐周围有一些如同岩石一样坚硬的包块。

《黄帝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这些包块便是集聚而成的阴性物质,也是癌肿的前身。

笔者每每触诊摸到质地坚硬的包块时,总会感叹,现在这种现象太多了,怪病和癌症也越来越多,和这些包块有很大关系。

而这些包块和我们现在的饮食有很大关联,不及时解决,后果非常严重……

如果没有专业医师检查,大家也可以躺在床上进行自我触诊。

健康的人,腹部基本是平的,不隆起,也不凹陷,柔软如棉的,即没有包块,也不会感到疼痛。

如果出现按下去疼痛,便要辨别,是胀痛,还是刺痛,或是隐隐的痛。

如果有包块,我们要耐心再揉一会儿,如果能揉散,或可以推动,移动性好,时有时无,说明是一些气郁滞在这里形成暂时的气包,或是一些可流动的阴液,这些都可以通过揉腹而散去,或被机体吸收。

若是包块不容易揉散,但移动性好,可再揉会儿,若排便后包块消失,有可能是宿便。

如果肚脐周有包块,按下去有跳动感,坚硬如岩石,需要配合针灸治疗。若经久不移,质地坚硬疼痛,此时我们要分外小心,很可能是成形的肿块癌肿或是癌肿的前身。

“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东晋养生学家葛洪

揉腹可刺激胃肠动力,通畅大便,清除肠内毒素,使浊阴化为清阳,气机得以运行流畅。

行经腹部的又有许多经脉,比如手足三阴经及任脉与胃经。所以揉腹还可调理相应经脉,激发人体自我疗愈的潜能。即可养生保健,又可祛病延年。

具体操作:

一般卧位,仰躺,也可取坐位。

两掌交叉相叠,掌心在肚脐上。男子以气为用,可以先顺时针揉9次,再逆时针揉3次;女子以血为用,则先逆时针揉9次,再顺时针揉3次。

如此反复,力道由轻到重,要注意手下的感觉即腹部的感受。注意不能一直朝一个方面揉(即不能一直顺时针揉,或一直逆时针揉)。

早晚各一次,一般是早上醒来或晚上睡觉前,此时心情平和,平躺在床上,调整呼吸,可以慢慢来揉腹,时间可长可短,每次在十分钟以上,自己控制。

只要长期坚持,揉腹法可以调理许多慢性疾病,不要因为简单而轻视这个方法,也不要因为日复一日去操作而产生枯燥厌烦感。

许多人跪求各种治病秘方、保养验方,其实中医真正的好东西,就是老百姓可以实际去操作的知识,可以作为生活常识来运用的方法,所谓“大道至简”!

每天的揉腹,其实就是和我们的身体对话。听取身体的呼唤和需求,再相应进行调整,慢慢纠偏,这样才能稳当得驾驶身体这部车,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健康、更远……

91岁老中医拥有40岁的心脏,全靠醋泡一物!

现年九十多岁的路志正老先生,还坚持一周三个上午的门诊,平时还有开会和一些保健工作。

更让人称奇的是他的体检报告显示,他的血管弹性跟四、五十岁的健康男子是一样的,91岁的年龄,却有着40岁的心脏。这让我们无法想像,到底是什么样的养生方法能让路老的身体保养得这么好呢?

他告诉大家自己的养生秘诀很简单:每天早上吃三片醋泡姜。

图片

姜性辛微温,辛能散,温能祛寒,路老开方经常用姜作为药引。

对于生姜的养生功效,路老也是津津乐道:我坚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进餐的时候吃两三片醋泡姜。姜有健胃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有助于消化。

路老还告诫大家,吃姜一定要注意:“不多食”,一次吃几片就够,或切成细丝和姜末拌于凉菜中,有和胃降气,增加食欲的作用。吃太多则会导致胃热

老年人如果咳有泡沫的白痰,可以吃姜,但是痰黄、干咳或无痰的,就不要吃。

当然凡事不绝对,比如你要是受凉了,或者晚上散步时出汗着凉了,喝点姜糖水,一出汗,病可能就好了。”

中医经典《本草纲目》中也推崇生姜的妙用:“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

而辛散的姜性遇到收敛的醋,其性会变得平和起来。醋走肝经,肝遇到酸就会收敛,这时姜的升发功能也入到肝里,收中有发,能提升肝阳之气。

好多人阳气不足,其实都是属肝阳不足。这时,如果直接补肝阳,容易上火,根本补不进去。

但吃一点醋泡姜片,就可以把这个劲儿补在肝上,既升阳气,又疏发肝气。而且还不会把阳气过多地耗散在脾胃上,一点不浪费。

醋泡生姜可以说是解决了大部分人体质阳虚的问题,需要提醒的是,用作日常保健的醋泡姜,一定要在早饭时吃,所谓“早吃姜,补药汤”。

这是因为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而早晨7-9点正是人体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

中午以后就不要特意吃姜了。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孔子一年四季不离姜,曰“不撤姜食,不多食”。养生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要想拥有一副好身体,就要像孔子一样,常年 “不撤姜食”,而且还别贪食。

醋泡姜的做法


材料:姜、米醋

先把生姜切成薄片。最好使用鲜姜,鲜姜有非常好的药用功效。姜片不用切得太厚,但一定要切得均匀

把切好的姜放到瓶子里,随后把米醋倒入瓶里,注意,这个瓶子一定要洗干净,瓶子里面不能有油,以免生姜变质;米醋一定要没过姜片,不能让姜片露出来,随后把这瓶用米醋泡的姜片放到冰箱的冷藏室里储存。一周后就可以食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