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王淑萱:走进“三星书苑”留住无尽乡愁

 新用户9326cauu 2024-03-23 发布于安徽

走进“三星书苑”留住无尽乡愁
王淑萱
2024年的3月8日,我又一次来到明光老城区步行街的南头,这次与前几次来老街的目的有所不同。以前来过多次,那是想再看看我曾经生活了70多年的胡巷老宅(老宅三年前拆迁,凭着记忆,依稀可辨出方位。)寻个念想。而这次是与老年大学的女学员一起来“三星书苑”开展采风、创作、阅读、分享活动的。

走进古色古香的三星书苑,映入眼帘的便是大门上方悬挂的“三星书苑”横匾,步入门内就是书苑的正厅,中间一工作台,有工作人员接待。左右侧的书架上陈列了各种书籍,还有供读者看书、休息的桌椅。书架前的案上放有虎头娃、红灯笼、对联等一系列新年的吉祥物。让人感受到年味与书香味在这里碰撞、交融,别有一番诗意。学员们被屋内喜庆的氛围所吸引,纷纷赞叹:没想到明光老街还有这么一个读书游览的好地方。
书苑共有三进。每进均有正房、厢房、偏房、耳房,各房和院落之间互通互联,曲径通幽,古色古香。
听讲解员介绍,“三星书苑”这一片古建筑群,建于清朝晚期、民国初期。原为明朝李贞后裔所属的李氏家族聚居地,从明清以来为传统商业区。俗称明光“南李”(即“岐阳李氏”)的其中一支大家族聚居的地方,当时叫“沁园”。“沁园” 在兵荒马乱的民国时期原来是封闭式的,内部有二条巷道,均称为“李巷”。它们从中心路向西直到菜市街。到晚上的时候,两个巷道的大门一关,就比较安全。 
三年前因明光火车站扩建,广场东北侧一带需要拆迁,李巷虽然也在拆迁范围,但由于李巷这一古老的建筑群,能让人体会到历史的沧桑,引发乡愁,也能让外人直观感觉到明光有一种历史底蕴。所以在明光市委市政府和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下,终于被保护了下来。并经过精心设计,精工修复,精彩展陈,使曾经的岐阳老宅,华丽转身成为“三星书苑”。修复后的“三星书苑”基本保留了原来古建筑的风貌。青砖黛瓦风火墙,古屋的木梁及老式门窗,处处散发着古色古香的气息。再有院内梅香淡淡、院外翠竹落影,环境清幽宜人,让人留连忘返。学员们纷纷在“月亮门”、“ 沁园”门前合影留念。还有好几位学员现场激情赋诗,分享读书心得,开展诗词创作,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

“三星书苑 ”目前藏书7000余册, 每一处房间里都陈列各种图书、典籍。如四大名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传统文化故事集、史记、清史通鉴、资治通鉴、军旗飘飘。唐诗鉴赏、楚辞……等,可供读者选阅。有的学员捧起了红色经典电影彩色阅读版“ 红日”,有的学员正在认真的阅读“军旗飘飘”,大家都分别找到了自己心仪的书籍,不少学员当场还办理了读书卡。  
在参观到第二进的右厢房时,我刚好看到里边有一人,正在一边看书,一边做笔记。这引起了我的好奇。我说:“打搅你一下,我能看一下你看的是什么书吗?”他笑着合上书,我一看书名,不由刮目相看。原来他正在看“宋词”。他告诉我,他是一名退休工人,就住在职工巷,平时爱好文学,喜欢看古诗词,自从“三星书苑 ”开放以来,他经常来这里看书,看到好的诗句就随手抄了下来。感觉这里环境很好又安静。
漫步在“三星书苑”的曲径小巷中,我的思绪瞬间回到了童年。“三星书苑”的前身李巷和我家所在的胡巷紧壁相邻,李巷里有我儿时的玩伴和同学,记得小时候放学后,我们会在一起做作业,然后就在两个巷子追逐玩耍。往事历历在目,仿佛就在昨天。我由忠的感谢市委市政府为发挥古建筑的作用,活化利用古文物,赋能群众文化生活,修建的“三星书苑”,不仅成为了市民们读书、交流的又一个好去处,而且留住了我的乡愁,留住了我的根,让我的心灵找到了归宿。
采风活动结束了,学员们意犹未尽,期盼下次再来。
回家的路上,我想,如果我的胡巷老宅没被拆迁,就能常来这里图此一方静谧,读上一本好书,既赏心悦目,又可掩卷沉思。只可惜老宅已成废墟,虽然不时还会过来,但毕竟家搬远了,有些不便。值得欣慰的是,明光市委、市政府为满足广大市民朋友的文化休闲需求,营造良好书香氛围,在打造“15分钟阅读圈” 下了很大的功夫,现在全市已经有三星书苑、五七书苑、韩山书苑、赵府书苑、南湖书苑、新华书苑、嘉山书苑、文化书苑 ……等14家书苑免费向市民开放,无能你住在哪个小区,十分钟左右就可以到达附近的读书点,就近阅读、交流和学习。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让我们尽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断的丰富自己,提升自己。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