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4年第26篇:郭哥评课∣如何使用“命题”这一复习技巧?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4-03-23 发布于广东

如何使用“命题”这一复习技巧?

中山市教研室∣郭跃辉

在进行复习备考时,有一些锐意进取、勇于尝试的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了命题训练。比如东凤二中的潘琳老师,在3月21日就执教了一节以命题为核心的小说阅读复习课。潘琳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特别善于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去年参加教学比赛时的那节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年的教学视导课,本来准备的是小说的整合复习,但不巧的是,我那天恰好有重要公务。前几天我有空去“补课”的时候,潘琳老师又准备了一节新的复习课,而且是几经打磨,反复修改,甚至多次推倒重来,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本节课的核心任务是:以《鸭蛋男孩》为文本,命制一道语言鉴赏类题目,含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参加“命题达人”比赛。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这一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究了初中教材课后的语言赏析类题目,并以刚刚学过的《孔乙己》为蓝本,命制了一道试题,在此基础上又指导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即在原题的基础上改变思路或设问方式,命制一道新题。教师一共提供了四道题:1.反复出现的词语往往有特殊的用意,请品味“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的用意。2.读小说要品味文章结尾,有人说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认同吗?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第六段最后一句话可不可以删去?4.第11段中的“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中的“摸”可不可以替换成“掏”?应该说,这样的训练切合教材,同时又能让学生把握语言鉴赏类题目的常见命题方式,从而更好地掌握这类题的答题思路。

不过遗憾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的表现并不是很理想,学生不知道如何命制一道不一样的语言鉴赏类题目,整个教学推进得很艰难。教师也百思不得其解:这样一种比较新颖的复习方式,如何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而我也在反思:当指引教师开展命题式复习后,又该如何提供一些较为具体的方法策略,使得这一好方法能够推广应用?带着这些疑问,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评课环节,我提出了四点改进意见:

第一,要重新认识命题训练的价值。命题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使用这种方法时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教研员指导教师开展命题培训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命题训练的目的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是从教师专业发展和改进课堂教学的角度,引导教师进行试题研究,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后者是从学生复习的角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更熟练地掌握答题思路。可以说,学生命题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绝不在于提升学生的命题能力,而是从多个角度进行复习备考。

第二,命题应置于“逆向训练”的复习阶段。在我看来,文学类文本的复习要坚持以文本为中心,利用一篇文本复习某一类文本所有的知识点,同时兼顾对文本关键处的解读。我提出了“双线复习”的思路:第一条线是“正向复习”,教师通过研究课标和统编教材,并对全国各地的中考真题进行梳理,总结出某一类文体的知识框架与结构,然后用一篇文本涵盖所有的考点,将知识点一网打尽。对于小说复习来说,教师只需要找三个文本进行自主命题,就能够将小说的知识点复习三遍;第二条线是“逆向复习”,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再找两个文本,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框架和所有考点的基础上,进行命题训练,同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答案和评分标准。这个阶段,教师只需要找2-3个文本,就可以再对知识点复习两遍。这样的话,既确保学生头脑中构建了某一类型文本的“大概念”,就是知识的网络与框架,同时引导学生见识多种不同的问法,以达到变式训练的目的。在这个整体规划中,命题训练出现在“逆向”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命题要建立在掌握知识框架和做题的基础上,抛开这个基础,直接进行命题训练,课堂就会卡壳,因为学生对命题是比较陌生的。

第三,教师应搭建关于知识和命题方式的支架。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某个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语言鉴赏的背后存在着一套知识体系,即什么样的语言才需要鉴赏。如果学生根本不清楚这一点,又如何能够顺利命制题目呢?在听课时,我就构建了一个初步的语言赏析点的框架,共有八个点:反复出现的句子;含有传神的动词和形容词的句子;有精彩修辞手法的句子;景物描写的句子;揭示文章中心主旨的关键句子;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含有关键的副词、语气词等虚词的句子;有特殊标点符号的句子等。针对这八个点,教师可以引用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中的句子,例如《猫》中反复出现的“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等句子,《紫藤萝瀑布》中“停下脚步”和“加快脚步”照应的句子,《社戏》《故乡》中最后一句或间接或直接点明主旨的句子,《变色龙》《社戏》《故乡》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等,以此为例,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赏析”的知识体系。

除此以外,学生要想顺利命题,教师还需要提供常见的设问方式。主要有如下类型:直接型设问,例如直接问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换词型设问,例如某句话中的某个词能不能换成另外的词;删减型设问,例如文中的某个词语或某个句子能否删去;矛盾型设问,例如孔乙己前面是“排出九文大钱”,此时却是“摸出四文大钱”,这是否矛盾?或者说区区四文钱,为什么要说成“四文大钱”?最后是情境任务型,就是设计一定的情境,安排特定任务,例如2023年《桂圆》的最后一道题。

第四,教师要根据训练点找寻合适的文本。例如课上的训练点是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那就需要去找人物形象鲜明、复杂的小说;如果训练的是文章的结构线索,就要去找线索清晰、双线叙事等文本;如果训练的是主题探究,那就要去找不直接点名主旨的、略有难度的文本。当然,最理想的文本应能够涵盖此前我说的知识网络中所有考点。如果文本选择有偏差,命题训练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