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德《人间食粮》中最发人深省的10句话,越读越清醒

 书巷 2024-03-23 发布于宁夏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提出过一个哲学命题:“我思,故我在。”
 
而在安德烈·纪德这里,则是“我感知,因此我存在。”
 
当别人总在思索“我应当感受到什么”时,纪德却时时专注于“我感受到什么”
 
他将生命的意识完全化为接触外界的感觉,或者,将接触外界的感觉,完全化为生命的意识。
 
他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唯如此,这生命才是鲜活有力的。
 
是的,非如此不可。
 
他在感受,也在写作。
 
他在写作,也在生活。
 
在他看来,任何感觉都是一种无限的存在,因为如果全身心投入,瞬间即是永恒。
 
他全然地感受生活,感受时间,也全然地呵护内在个性,保护自我不被世俗侵染。
 
纪德说:“我绝不走完规划好的一条路。”
 
对他而言,生命就是一场无止境的探索,人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而最重要的,是成为自己,做自己,让天性得到自由发展,享受真正的生活。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坚决摒弃“共同的规则”,不写别人已经写出或能写出的作品。
 
对他而言,文学创作如同生活,靠的是好奇心,求知欲和创造性,在长满荆棘并完全陌生的地方探索出一条路。
 
读纪德的《人间食粮》,这十句话发人深省,告诉我们如何做自己,做真实的自己,自由的自己,更好的自己,过充满创造性的生活。
 
一生很短,对生命的探索,对自我的探索,可以让我们变得丰富而辽阔。
 

 

01

“不怕迷失方向,在求知的路上每前进一步,每拐过一条弯道,就给生活添一个惊喜,也给创作添一分精彩。”
 
一成不变的生活状态,看似给人提供了安稳和舒适,然而与此同时,也将生命的潜质禁锢住了,在生活当中,看不到其他可能。
 
对纪德而言,某个环境一旦变得熟悉,就可以离开了。活着,就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感受,离开熟悉的生活,看见这个世界更多新奇有趣,而这些,也为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养分。
 
于普通人而言,我们需要物质上的粮食,以满足生活所需,同时也需要精神的养分,灵魂的养分。
 
这世间,物质食粮是看得见的,而精神食粮需要打开内心,去感受,去倾听,去积累和沉淀。
 
在满足物欲之外,人还需要有高于物质生活的一些东西。
 
那或许是对美的感知,对自然万物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知识的渴求,对未知的敬畏……
 
但一个人习惯了某种生活状态,生活也很容易变为日复一日的重复,人在其中,逐渐麻木,适应,难以改变。
 
纪德说,一旦环境变得与你相似,或者你变得像环境了,那么环境就对你不利了。
 
因为你在其中,创造性被压抑,看不到更多生命的可能。
 
人有时候是这样,唯有走出去,看见更大的世界,看见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官才可被充分调动起来,发挥作用。
 
进一步自有一步的欢喜。
 
你必重新遇见新奇,像个孩子一样,重新对这个世界拥有无限期待。
 
在路上,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有句话说得好,旅行是对平淡生活的一次越狱。
 
让人舒适的,有时候恰恰限制了人。
 
而那些看似困难的,不适的,需要做出改变的,需要付出努力的,需要勇气去探索的,也在引领我们,遇见一个全新的自己。
 
苟日新,日日新。
 
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迸发张力的过程,永远不要失掉发芽的心情,从过往超脱出去,迎接新生。
 

 

02

“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决定了的事,就不要左顾右盼,瞻前顾后,犹豫不决。
 
但成年人的世界,往往充满了规则和各种顾虑,在一次次纠结中,时间不知不觉流逝。
 
而那些勇敢的人,总是义无反顾,要行动,便坚定决绝,要爱,便爱得热烈。
 
生命短暂,时间总会流逝,但去行动,去爱时,生命就变得鲜活有力。
 
人们的顾虑,多半来自外界的看法,以及自己内心对于未知的恐惧。
 
但善恶好坏,从来没有一杆绝对的标尺。
 
未知世界,不去探索和体验,也永远是一片汪洋,未知而迷茫。
 
没有爱的人生,也恰似荒原,贫瘠,荒凉,没有生命力。
 
对于真正想做的事,想走的路,人是会比往日更需要勇气的。
 
纪德之所以这样说,不是要我们盲目地选择,盲目地执行,而是告诉我们,一旦选择了,就坚定地走下去,忠于自己的内心。
 
人因怀疑而变得脆弱,却可因相信而充满力量。
 
我们生而不是为了怀疑,但所有怀疑,都是为了一再确认,有些路,就是要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哪怕山穷水尽,也可坐看云起,坦然一笑。
 

 

03

“生命的每一瞬间,都是独一无二并无法替代的。”
 
我们整个人生,也是由许许多多的瞬间组合起来。
 
如何过一天,也就如何过一生,这并不夸张。
 
如若没有清醒的觉知,未经审慎选择的一天,也会随意被度过。很多日子,也可能仅仅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并不新奇。
 
但其实生命的每一瞬间,都因我们如何选择,选择以何种状态存在,而不知不觉塑造了整个生命之河。
 
读纪德的文字,时常看到一种生命的张力。他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中,去感受每时每刻,感受新奇有趣。
 
他拒绝过一种被安排好的人生,因为每时每刻,无不在发现和创造新的可能。
 
纪德说:
 
“我就这样养成了习惯,总把每一瞬间从我一生中分离出来,以便获取一种独立而完整的欢乐,将一种完全特殊的幸福蓦地集中在这瞬间,以致事情刚过我再一回想,简直认不出自己来了。”
 
当我们全然专注于此时此刻,就会从内在生长出喜悦、平静、恩慈。
 
去成为这些本身,而不是一直去追寻。
 
当我们格外珍视自己的灵魂,也就格外看重自己所花费的时间,时间,它不是被用在这里,就是那里,但它因受到灵魂的重视,而变得愈发珍贵。
 

 

04

 
“有朝一日,你开始明白,生活中几乎所有的苦痛,责任不在上帝而在人类本身,你就不再甘心忍受这一切痛苦了。”
 
每个人都能为自己负责,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真理。
 
因为不管怎样,你的生活总是你自己的,没有人能够替你去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你生活的样子,完全是你自己决定的,而不需要其他人同意。
 
来到这人间,除了小孩子,每个成年人都在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企图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拥有更多的幸福和美好。
 
但是很不幸,我们从小学习了很多东西,学习怎么做一个好孩子,学习怎么进行加减乘除,但没有人教我们,怎样将人生安排得更好。
 
我们总是自己摸索,有时候经历痛苦,有时候经历快乐和幸福,我们越过山川,跨过湖海,去寻觅人生美好的要素,跌跌撞撞,也难免会迷失,会因求而不得而痛苦。
 
但就连痛苦,也只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路,始终不止痛苦一条,还有一条通向快乐,而我们之所以会感觉痛苦,不是因为痛苦选择了我们,而仅仅是我们选择了痛苦。
 
我们自己选择了痛苦,又不甘承受痛苦,于是便责备命运,抱怨命运不公,因为它让我们贫穷,让我们生病,让我们事业不顺,情感不顺,但公正地想一想,人生的许多痛苦,其实都是自找的。
 
你事业不顺,可能只是选错了方向,可能只是野心大于能力,而没有与自身相匹配,情感不顺,大概也不是上帝的有心安排,而仅仅是自己活得不够清明,连自己都不够爱自己,都不懂得如何爱自己,又如何能够祈求爱呢?
 
人生就是这样,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人生,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时,我们才能真正想着将人生安排得更好一点。
 
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那还有谁会在意我们活得快乐还是痛苦呢?
 
无论怎样,人生只是自己的,上帝已经将人生的全部要素交到了你的手里,最终能活成怎样,全看你自己的能力了。
 

 

05

“人要逐渐摆脱从前保护自己、今后要奴役自己的东西。”
 
纪德在《人间食粮》中写道,花朵的幼芽一旦萌发,起保护作用的表层就立刻成为障碍,幼芽必须冲破苞皮,冲破当初保护它的外壳,才可能生长。
 
植物如此,其实人也一样,有时候被什么保护,就被什么限制。
 
要想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长,必然要挣脱一些旧有的束缚。
 
被保护得太好的人,当有一天,需要独自面对生活时,假如风浪猛然袭来,他甚至不懂得如何自救。
 
温室中的花朵固然也好看,终究是单薄的。
 
生命中有些路需要独自去走,非要自己切切实实地体验生活不可,而不是依附于某种庇护,听从经验的安排。
 
纪德说:
 
“人类珍爱自己的襁褓,可是,只有摆脱襁褓,人类才能成长。”
 
人在自以为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待久了,看到的世界就只有那么大。
 
但生命不该是蜷缩的状态,应该是打开的,舒展的。
 
一直躲在安稳的角落里,却吹不到自由的风。
 
黑塞在《德米安》一书中也说:“鸟要挣脱出壳,蛋就是世界。”
 
在被那层蛋壳封闭时,这个世界充满安全感,但又是逼仄狭小的,生命甚至无法自在舒展并生长。
 
在蛋壳之外,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就在那里。
 
拼尽全力挣脱出壳,是重获新生,也是获得自由。
 
人能摆脱的束缚越多,身上背负的枷锁也就越少。
 
说到底,一个人如何生活,其实是自己选择的,选择囿于安逸,还是选择奋力一跃,进入新的天地。
 
生命在那一刻,变得与众不同了。
 

 

06

 
“你要把夜晚视为白天的归宿,要把清晨视为万物的生长。”
 
在这个世界上,最要紧的事有两件,一是安顿好自己的身体,二是安顿好自己的灵魂。
 
夜晚,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身体和灵魂可以充分休养的时刻。
 
睡前放下一切,也原谅一切。
 
说到底,这其实是也对自我的一份谅解与宽容。
 
白天的一切忙碌、思索、烦恼、疲惫、甚或痛苦,在深夜来临时,都可以暂时卸下,做一个清清淡淡的人,与世无争。
 
生命在这一刻,更从容,更自在,更简单,更温和。
 
木心先生说,“一天的烦恼,一天当就够了,明天自有明天的烦恼。”
 
明天也自有明天的希望。
 
当黎明时分,天空逐渐开始泛白,当第一抹晨晖穿透树梢,笼罩大地,万物于沉睡中睁开了眼,一切又从混沌变得清晰起来。
 
时间它很公平,更好地休憩迎来了更好的生长。
 
夜晚,让身体和灵魂回家,酣睡,安眠。
 
白天,生命又重新焕发能量,一切又欣欣然了。
 
万物皆有自己运行的规律,休息的时候休息,生长的时候生长。
 
夜晚喂饱了灵魂,生命在白天,又开始迸发活力,充满创造性。
 

 

07

“你临行的时候,最喜欢什么?
最喜欢临死的滋味。
并不是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带走,而是放弃多少对我可有可无的东西。
灵魂再怎么卸空了,也不足以满满盛下爱,而爱情、期待和希望,唯有这些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
 
最富有的人,不是占有得最多的人,而是能给出去最多的人。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在自己的内心装下什么,就决定了我们的人生会是怎样的。
 
可是放眼一看,很多人在心里装下的,是物质,是名利,是成功,于是,人就变成庸俗的,变成势利的,变成无聊的。
 
这样的一生,也许会获得很多钱,会得到很多物质,但这样的人生,是悲惨的,因为也许不是他占有物质,而是他被物质占有了。
 
因为他们人生的悲喜,都被外在的东西左右着,得到时,开心,失去时,痛苦,如此的人生,如同在海上航行时,将能停靠于何处交给风来决定。
 
当心里装了太多外在的东西,能装下爱的空间就变少了,能装下一片花园的空间就没有了,能装下自由和希望的空间,就被压缩到物质的夹缝里了。
 
可是外在的东西,从来都只是为我们所用,而不会为我们所有。
 
当死亡来临之时,外在的所有拥有,都会失去,重新化为一片虚空。
 
托尔斯泰出身贵族,要钱有钱,要名有名,当了作家之后,更是成了举世闻名的作家。
 
可是有段时间,他时刻都担心自己会忍不住自杀,因为他突然发现,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毫无意义,他所拥有的那些名利和财富,都将化为虚空。
 
于是,托尔斯泰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他自己耕地,绝不做一只在名利的猪圈里打滚的猪。
 
纪德说自己喜欢临死的滋味,因为他要将生命里可有可无的东西都丢掉,这样,留在生命里的,都是最重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妨试试,不要用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占据自己宝贵的生命,不要为了追求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来消耗自己有限的时间,也不要在我们的内心,装满各种垃圾,我们应该在内心装满爱,装满希望,在内心种上一片鲜花,春天有春天的颜色,夏天有夏天的茂盛。
 
让我们享受物质,而不是占有物质。
 
要记住,万物为我所用,却不必为我所有。
 
 

08

“凡你感到自身独具,别处皆无的东西,才值得你眷恋。要急切又要耐心地塑造你自己,把自己塑造成为无法替代的人。”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在孩提时代,个性鲜明,而越往后,个性的成分逐渐被抹杀,取而代之的是世俗意义上的追求、成功、荣誉等。
 
从众是容易的,做自己是困难的。但正因如此,才要做自己,真正独一无二的自己。
 
这是一个个性可以得到充分解放的时代,也是一个很容易随大流的时代。
 
很多人看到别人在网络平台一夜爆红,于是盲目跟风,也去做直播,成效甚微。
 
问题在哪里呢?
 
要知道,每一种机遇的降临,从来都不是偶然,而是平日里的默默沉淀和打磨,自身的才华或能力得以凸显,恰好也借了一股网络的东风。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也是给真正了解自己,愿意塑造自己的人的。
 
那些你认真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自己痛彻心扉的了悟,会渐渐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不要过于急切地,想得到一个结果。当你专注于事情本身,专注于内在的热爱,将自己看作一个作品,用心打磨时,这个过程已然熠熠生辉。
 
不要从别人的生活里寻找准则,要听从灵魂的声音。
 
每个人独一无二且具备可塑性,只是很多人看不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相信自己具备潜力,具备创造性,也没有太多耐心,等待见证自己的成长。
 
路行进到一半,就给自己贴上一个“不可能”的标签,其实要再多点耐心,也许就会看到更多可能。
 
所以,时间也很公平,会把机遇给到那些真正勇敢坚定走下去的人。
 
哪怕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好什么,但从未放弃探索自己生命的可能。
 
一旦找到自己的使命所在,便义无反顾,坚定不移,用耐心去浇灌自己这珠植物,等候它终于迎来自己的春天。
 

 

09

“不要相信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不要用来世的生活来安慰现世的生活,来帮助我们接受现世的苦难。不要接受。”
 
我们无从知晓,生命是否真的有轮回。
 
对于来世之说,可以心存敬畏,但我们可以有自己的判断,自己的觉察。
 
人生而不是为了忍受生活的,但如若接受了某种东西,忍受就变得有了合理性。
 
一旦现实的苦难被合理化,不忍受就变得不合理,这才荒谬。
 
对于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生活的纪德而言,切实感受和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一生索求,不过是和真实的自我,真实地活在现世当中,绝不活在虚构的假想世界里。
 
即便真有来世,彼时的我也并非此时的我,彼时所满足的愿望,于此时的我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生活不如意,那就全力以赴想办法去改变,去创造,让生活更接近自己想要的样子。
 
哪怕做出一点点改变,内心也会因这偶然照进来的一束光,而变得更明朗灿烂。
 
但如果什么也不做,等待机遇的降临,等待命运的安排,等待来世的救赎,那现世永远都不会满足自己的期待。
 
有些东西一旦接受了,就容易被固化,被效仿,具备更多影响力。
 
但唯有人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如果一些事情让你感到痛苦,那就去改变这种生命状态,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而不是悲观地看到,一切似乎都成定局,不可更改。
 
生活唯有在你真正想做出改变时,改变才有意义,也唯有真正付诸行动时,改变才可能发生。
 

 

10

“人就是为幸福来到世间,自然万物无不这样指点。正因为努力寻求欢乐,植物才发芽,蜂房才酿满蜜,人心才充满善良。”
 
纪德表示,虽然在来到这世界之前,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是否心怀渴望,但既然来了,就要享受这一切。
 
生命是短暂的,有期限的,正因如此,生命当是用来享受的,不是用来忍受的。
 
当一颗种子努力破土而出,迎着光,一点一点突破限制,根深深地扎进大地,枝叶向更高处延展,它已然完成了一粒种子的使命。
 
当初的嫩芽儿越发拼尽全力地生长,最后的果实就越发沉甸甸,生命的喜悦贯穿了整个生长周期,它全然绽放,没有一丝含糊。
 
诚然,这世间会有诸多折磨,但人终究可以自己选择,以何种心境去面对。
 
苦难本身不能教人成长,对苦难的觉察、反思、总结,却可以教会一个人如何更坦然地,去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
 
须知最朴素的幸福,往往也需要自行争取,付出很多耐心和时间。
 
但也正因为其花费了时间,守望而来的幸福变得格外珍贵,其价值无可替代。
 
一个人主动把自己的生命定义为忍受苦难,就有忍不完的苦;但当他为自己定义为追求幸福而存在着,这样的信念,将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感。
 
一念之间,生命可能的状态其实千差万别。
 
有时候去大自然里走一走,外出看看更大的世界,会发现,万事万物,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自己,花儿尽情地绽放,不负春光,手艺人虔诚地面对自己的作品,一丝不苟……它们专注于生命本身时,定然是幸福的。
 
幸福说到底,终究是自己的事情。
 
别人眼中的别人都是幸福的,但你不必艳羡别人,因为若不经意回头看看自己,会发现自己也在幸福中了。
 
当你追随本心,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并用心对待每一件小事,哪怕细碎平常,也透着欢愉。
 
人为了幸福来到这世间,每个能够坦然做自己的人,都是幸福的。
 

 

11

 
安德烈·纪德在《人间食粮》中说:
 
“但愿本书教你关注你自身超过这本书,进而关注一切事物超过你自身。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可以打开人生格局的书,把书读薄了,进而读厚了,对人生的见解更丰富些,愿意去感知和探索生命的更多可能,去沉淀自己生命的质地,当书本可以在生活里得到验证,这大概也是纪德留给我们的一份礼物。
 
没有任何一本书,可以瞬间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但总有一些书,在不经意间会点亮你,引导你,潜移默化地塑造你。
 
不可不关注自身,不可太关注自身。因为这世间,值得我们擦亮眼睛的美好,还有许多许多。
 
忽视自己,存在的意义就变得微弱。
 
过于恋己,看到的世界也就过于渺小。
 
我们一生都在找寻一种平衡,自我与外界的平衡。
 
我们也一生都在探索,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世界带给我们的意义。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永远不要失去探索欲和成长欲,年龄不是限制,只要一颗心仍在踊跃地跳动着,这生命就永远鲜活。
 
文/素履&不有趣灵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