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声问答•胃ESD术后粘膜下层筛网状增厚是怎么回事?

 银缕一瞬 2024-03-23 发布于辽宁

爱读书的刘项 问:华斌老师好。我们医院消化科近期开展了ESD手术,部分病人术后超声检查时发现手术区域局部粘膜下层呈筛网状增厚。前一段时间,在某篇文章中看到说“粘膜下层筛网状增厚”是急性蜂窝织胃炎的特征性表现。那么请问华斌老师,我们的这些患者可以报急性蜂窝织胃炎吗?

华斌答:

“粘膜下层筛网状增厚是急性蜂窝织胃炎的特征性表现”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多种不同病因导致的急性胃炎都可以表现为粘膜层和/或粘膜下层的增厚,包括感染、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酒精、放射治疗、自身免疫、危重症患者的应激等。

胃壁的粘膜下层是一层疏松结缔组织层,胃壁因为各种炎性因素导致的水肿都可以表现为组织液(淋巴)在这一层的积聚,形成所谓的筛网状增厚的现象。图1是一例放射治疗诱发的急性胃炎表现为粘膜下层筛网状增厚的例子。

图片

图1 放射性急性胃炎形成的粘膜下层筛网状增厚

急性蜂窝织胃炎是胃的化脓性感染,是一种罕见的急重症。急性蜂窝织胃炎之所以罕见是由于在胃液的酸性环境中化脓性细菌无法存活,因此胃具有天然的抗化脓性感染的能力。只有在极端的条件下胃壁才有可能被化脓性细菌感染。根据文献,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全球报告的急性蜂窝织胃炎总共不过一百多例。急性蜂窝织胃炎症状危重,致死率极高,我工作30多年了,至今未见过一例。

爱读书的刘项 提到的ESD术后局部粘膜下层呈筛网状增厚多数情况下则是一种正常现象。ESD即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在内镜下对局限于粘膜内的病变进行切除剥离的一种微创手术。一般在手术前需要在病变附近的粘膜下层内注射盐水或其他分离剂将病变抬升后再行剥离(图2)。

图片

图2 ESD手术剥离病变前需要在粘膜下层内注射盐水等分离剂(上图),图中蓝色代表盐水或其他分离剂。

这些注射入粘膜下层的生理盐水或其他分离剂,可以在疏松粘膜下层内扩散,使局部粘膜下层呈现为所谓的“筛网状增厚”。根据使用的分离剂的不同,这种局部筛网状增厚可以持续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ESD术后的这种局部粘膜下层的筛网状增厚是ESD术后的正常现象,不要当成“急性胃炎”来报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