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家山往事

 俯首甘为孺子儿 2024-03-23 发布于北京

阎家山村位于市北区北部,郑州路、周口路穿村而过,村东邻张村河、李村河,这里是阎家山村与外村的一条分界线。

图片

张村河流经小白干路(重庆南路)桥后分为两股,靠近村的一股水小,叫小河,另一股水较大,叫东大河,两河之间是一片果园,叫东林子。以前,这里水清草绿,杨柳依依,村里的妇女成群结伙来这里洗衣服,孩子们三五成群洗澡嬉戏。后来河水被污染,再也见不到那种景象了。

图片

阎家山村有居民一千二百多户,以阎姓居多,张、胡、辛也是大姓。2018年的阎家山村既有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保留着部分老村舍。2019年开始整体拆迁,如今,大都拆迁完毕,不久,这里的老村舍将全部消失。
阎家山村建于明朝初年,据记载:永乐年间阎氏四家由云南迁来山东,分别居住在青州、昌乐、莱阳和即墨。在即墨居住建村,因在山丘之上,故村名阎家山村。
也有人考证,这里的“云南”是山西的“小云南”,因有文献记载:“晋,阎邑大夫,以邑为氏。”这里说的是春秋时晋国的阎邑大夫以邑名作为姓,故称阎姓始自山西。
阎家山,虽名为山,实际上只是一个丘陵,但山下张村河、李村河汇合处地势很好,几百年来,阎家山村就是一个以种植为主的农业村庄。
1897年德占青岛以后,为解决饮水及其它用水问题,先在汇泉一带打机井取水,在海泊河建水源地,1901年又在贮水山上修建了两座贮水量为六千立方米左右的大型贮水池,向周边供食用水,成为当时国内罕见的城市自来水供给中心。
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又在阎家山村北建了水源地,在这里打井14口,“一日之给水量,初为1800立方米,1916年增加到3000立方米。”

图片闫家山水源地也叫李村水源地

在水源地工作的工人多为阎家山村村民。日占青岛的时候,又去白沙河建水源地,仍有阎家山村的村民前往当水厂工人。
日占青岛后,1921年建钟渊公大纺织厂(今国棉六厂),1923年8月工厂开工,同时又建了富士纱厂(今国棉七厂),这两个工厂的工人中有许多是阎家山村村民。
由于自来水厂、纺织厂的建立,阎家山村民中许多由农民成了产业工人。中国政府收回青岛后成立胶澳督办公署,下设水道局管理自来水,在阎家山村建了水道局工人子弟学校。

图片1926年6月25日胶澳商埠水道局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纪念

年,闫家山曾是红色基地,是青岛较早成立中共党支部的地方之一。1925年,白色恐怖加剧,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中共青岛支部、中共四方支部领导人有的被捕,有的被通缉,组织遭受破坏,因此中共山东地委决定重建中共青岛支部,通过国民党左派鲁佛民的帮助,安排党员、团员到育英小学任教,组建党的秘密活动点。
同年秋,鲁伯峻被中共山东地委派到青岛工作。当时他父亲鲁佛民任胶澳督办公署教育科科长,因而鲁伯俊谋得阎家山村水道局工人子弟小学校长职务。《青岛党史人物简介》中介绍:他自此开始了联络工人,发展党员,建立党的支部的革命工作”。
他白天教小学,晚上为工人办夜校,附近李村水源地、钟渊纱厂等40余名工人前来参加夜校的学习。以阎家山村为基地,又伸向四方、沧口一带的工厂。
1925年冬,鲁伯峻直接领导了钟渊纱厂工人向日商资本家要求“增加工资、缩短工时、保障人权”的斗争,组织了宝来纱厂工人同封建把头的斗争。
为教育工人团结起来,鲁伯峻又主持刊印了一种工人小报,在工人中散发,并翻印《共产党宣言》,散发到钟渊、宝来、四方机厂和市内各学校支部。
1926年,鲁伯俊在阎家山村先后发展了阎昌居、阎恒珍等5人为党员。建立了阎家山党支部,鲁伯俊任书记。支部旧址位于现在的阎家山村577号。阎家山村成为四方、沧口一带的革命策源地。

图片左:鲁伯峻 右:闫家山党支部旧址。

阎家山村的共产党活动引起了胶澳当局和日商资本家的极大不安。胶澳商埠水道局局长奉命到阎家山追查工人小报的印发人,胶澳商埠局总办赵琪也亲往阎家山水源地查看工人名册。
12月16日,大批军警突然封闭阎家山水道局工人俱乐部和子弟小学,搜捕共产党员,捉拿鲁伯峻。鲁事先获知消息,于前一天夜间化装离开青岛,乘车回到了济南。
鲁伯俊在青岛期间还曾协助关向应(中共早期军事领导人,曾担任团中央书记)开展共青团的工作,他在胶澳中学读书的弟弟鲁广益又名余修(解放后任山东省副省长)这时也加入了共青团。

图片左:鲁广益(余修)和鲁佛民(右)在延安。

鲁伯俊回济南后,在中共山东地下省委机关工作,后分管农民工作。1927年5月,军阀张宗昌大肆逮捕共产党人,鲁伯俊被捕,在济南千佛山下英勇就义,时年32岁
鲁伯峻离开青岛后,李兴圃接任书记。1927年1月,胶澳商埠局警察厅派军警包围了水道局工人子弟学校,党员张鸿礼、李兴圃、李德根被捕,其他党员被迫离开青岛,党支部停止活动。
阎家山的地下党组织存在时间不长,但它发挥的作用却是巨大,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阎家山村成了四方、沧口、李村一带的革命策源地,把革命的火种播向四面八方。
日军侵华期间,阎家山也遭受日寇的践踏。村里有来打工的,被日本鬼子见到就杀,凶残的鬼子抓到反抗的人就扔进胜利桥北头的狼狗圈,活活咬死。村里人被闹得人心惶惶,许多人被迫出去逃荒。
有一位由河西村嫁入阎家山村的妇女袁氏怀孕,逃往村北2公里的瓮窑头村(达翁村),后在瓮窑头村,被日军纠缠并欲施暴,袁氏誓死不从,被穷凶极恶的日本兵刺死,胎儿也同时遭难。
她的丈夫张承炳痛不欲生,后自缢。张、袁两家为记住这血海深仇,集资在阎家山村南立了一块一人多高的石碑,碑阳正中镌“烈魄化碧”4个字,其左右刻有“民国四年小月阖学为张烈妇儒童张承炳妻袁氏立”,碑阴镌有记述袁氏惨遭日军杀害经过的碑文,文中对其不屈精神予以赞扬。

图片1982年8月,青岛市博物馆将此碑运至馆内,经修复对外展出。

1932年,中国航空公司向青岛市政府租赁阎家山村之北土地二百多亩,建设了飞机场,开通了民用飞机航线。开设的航线由上海经海州(今连云港)、青岛、天津到达北平,第二天,依原航线由北平返上海。机场称沧口机场,实际上离沧口还较远。
1938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第二次占据青岛,沧口机场被日寇做了军用机场,对中国进行空中侵略。日军对沧口机场进行了扩建,扩建中占用了阎家山村的部分土地,在李村河岸设了铁丝网,阎家山村人不能进入祖辈曾耕种的土地。

图片1938年1月18日,日寇陆战队占领青岛飞机场。

抗战时期,日寇处处设卡搞封锁,村里一位叫阎立明,一位叫辛兆宾的,不顾生命危险,偷偷向解放区运送急需物资。
在一次运送火柴、盐等物资时,被设在营子村的关卡查住,后被杀害。两位烈士被安葬在村里的南茔。20世纪70年代,每到清明节,小学生们就会排着队去扫墓,向烈士敬献花圈,祭奠英灵。
如今烈士的墓已被迁走,但他们的英雄事迹依然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后,大批美国军队登陆青岛,首先抢占了沧口飞机场,此后沧口飞机场成为三方共用,一是民用航空,一是美国海军航空队,一是国民党空军。

图片20世纪40年代初的中国航空公司空姐。

驻守沧口飞机场的美国军人经常酗酒滋事,阎家山村村民也深受其害。这一时期,机场的各种飞机不断起飞、降落,阎家山村村民每天在飞机的轰鸣声中生活,鸟儿都不敢在这里生存。
1946年底,梅兰芳传人李世芳在上海演出,演毕于1947年1月5日从上海乘飞机返北平,途经青岛时因大雾,飞行于阎家山村上空撞机失事,乘客罹难,这是一次震惊全国的空难,李世芳也不幸遇难,梅兰芳闻之辍演,青岛市演出界在胶州路吕祖庙为他进行了公祭。
解放后,阎家山村的非农业人口日渐增多,20世纪50年代在村西建了化工学校,后改为化工学院,现为青岛科技大学。村东、南建了重庆路、郑州路。村里的土地逐渐减少。
闫家山村里有所阎家山小学,学校不大,4间正房,3间做教室,1间做教师办公室兼宿舍,主要是高小学生在此上课。解放前,阎家山小学归属盐滩小学(后洛阳路小学)管理。1960年阎家山小学进行了扩建。

图片

1975年时,阎家山小学一个大门内有两所学校:东2排教室是“民办”的阎家山小学,西2排教室是“公办”的洛阳路小学分校。因“闫小”是农村户口,阎家山的孩子只能上阎家山小学。
两校之间虽然没有围墙,但因身份不同,在孩子们心中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墙,两校师生一方是公办,一方是民办,泾渭分明,互不来往。1982年,两校合并,更名为郑州路小学。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身份的差异,在漂亮的教学大楼里共同学习了。
图片
阎家山村西因地势较高,村里人叫西岭,有一条三四米宽的路从这里通过。西岭是阎家山的“商贸区”,国营百货门市部、菜店、粮店、煤店都集中在这里。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都到这里来购买凭票证供应的东西,如青啤、双马烟、大白菜、粮食等。因来往人多,就有人在菜店门前摆摊,卖鸡蛋、蛤蜊等,都是自己养的或挖的,换点钱用。
后来摆摊的人逐渐增多,形成了一个自发市场。起初是露天的,以后硬化了路面又建起了大棚。这里就成了现在的郑州路市场。

图片

村北曾驻扎着部队,部队操场上有用竹竿子扎成的架子,用来挂银幕放电影。在没有电视、网络的年代,“到部队看电影”成为村民们最大的休闲娱乐项目。
那时的电影以革命战争片为主,如《南征北战》《小兵张嘎》《董存瑞》等。每到放电影时,家家户户就要忙碌一番,先派人占地方,抢占最佳位置。电影演完后,回家的村民肩扛手拿各式板凳,或背或抱着睡着的孩子,嘴里议论着,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按照 “青岛市总体规划”,阎家山村整体“农转非”,成立了阎家山企业总公司,曾拥有工程制作安装、起重运输设备生产与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家具生产与木器加工、建筑装饰与工程施工、机电工具生产与精密制管加工、商业网点与农贸市场、园林花卉种植等15家企业。
昔日的农民成为今天的企业职工,共有1380名, 2000年公司总资产就达亿元。2002年,成立“雁山集团”,其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施工范围已至山西、新疆、四川、贵州、重庆、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等几十个城市。
走进今日阎家山村,放眼望去皆是厂房和楼房。当年的阎家山村,以“阎家山空难”为全国人所认识,今天却以工业而闻名。
图片青岛1994年区划调整示意图。
我对闫家山的印象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家住台东,后来在四方区工作,对闫家山并不了解。1994年4月青岛市区划,闫家山从李沧区划归到四方区后才逐渐有了认识。
1995年,青岛市拳击教练姜志壁在闫家山成立了一个拳击俱乐部:“金豹拳击俱乐部”应邀我参加。第二年,姜老师找我商量说闫家山想承办个青岛市拳击比赛,请区教体局、市拳协组织,他们承办。
那时,我在四方区教体局任职,兼职青岛市拳击协会副主席,1989年组织过全国“密封杯”拳击大奖赛及市拳击争霸赛等,对企业参与推动拳击运动发展很高兴,自然义不容辞。第一次与闫家山企业总经理闫立列见面,感觉他是一个很爽快的人,我们当即就敲定了比赛的相关事宜。
将比赛项目列入了四方区“海云庵糖球会”文化体育系列,当时,糖球会的体育项目主要有“中国大象棋擂台赛”“散打比赛”“武术表演”“气功表演”等。
拳击比赛很正规,标准的拳击比赛台及设施,一流的拳击裁判队伍,国家级裁判陈占元担任裁判长,其他裁判都是国家一级,他们大都在全国拳击比赛中担任过裁判。
比赛在闫家山一座大厂房里举行,尽管离糖球会主会场较远,但也有不少拳击爱好者和市民前来观战,市区及各拳击俱乐部也踊跃报名参赛,首届“闫家山企业杯”青岛市拳击比赛办得很圆满。自此,闫家山每年资助,连续举办了8年,对青岛市拳击运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片

其实,闫家山尚武之风有其一定的历史,1929年9月1日青岛国术馆成立,三四十年代,青岛武术盛行,闫家山也有不少习武者。后来,闫家山的地秧歌还将武术中的扑虎、空翻、前后滚翻、旋风脚、喜鹊登枝、鲤鱼打挺、金鸡独立等动作融入其中,增加了地秧歌粗犷豪放的风格。  
闫家山地秧歌历史悠久,“文革”后曾一度消失。据介绍,2011年,在雁山集团董事长闫立列的倡导和支持下, 周口路社区书记闫恒巨和闫家村老一辈通过走访回忆,逐步将闫家山地秧歌恢复起来,并成立了闫家山社区艺术团秧歌队。
通过传承、创新,地秧歌团队成效显著,发展迅速,2015年竟登上了世界体育休闲大赛的舞台,还走出国门赴韩国参加大邱市文化交流,富有浓郁民族风格的表演受到了当地观众的一致好评。
2015年年底,闫家山地秧歌被列入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地秧歌队走进学校,活跃在社区,成为闫家山一道靓丽的人文风景线。

图片

岁月如梭,事过境迁,当年,闫家山那些简陋房屋,泥泞的南洼、南道湾、西洼,飞机窝子等都已经消失了.阎家山村已开始全面拆迁改造,新建的阎家山村一定会更加美好亮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