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于华严 | 闲言碎语 一七二

 栖心阁主 2024-03-23 发布于陕西


没有大段的时间写大段的长文
这样零碎的片段
暂且名为话题闲言碎语1
一段为一段

清晨通透清新的空气,鸟儿飞过廊檐,远处的鸽子低低地鸣叫,空气中弥漫着春日降临的美好。忽然想起久远的童年,过往飞快的涌现脑海,又乍然离去。当年的外婆家也是这般模样,鸽子的叫声悠然在耳,而外婆早已不在,连母亲年老病重都再也无法做出一顿可口的饭菜。
人生倏忽,某一刻会忽然陷入一片兵荒马乱,一如当年的智者大师十八岁之前,也一如如今的我,仿佛一切都似昨日,但仿佛早已物是人非。

一生中修佛最重要的是你能为众生做什么你能为别人做什么。

无论任何地方,任何身份,资源一旦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其实都会变相地迎合掌握者,不再重视其他。

曾经,无论在哪里,在何时,时时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寂寞的人。没有旁人,仿佛始终是一个人。生活也许会被一些细节填塞,但最终又在不断被流水洗刷和带走,留下的仍是岩石般坚定处境。所有的事实在分散发射之后,仍以一种单纯而有力的方式再次反照。

经说:淫人曳踵行,恚者操指步,愚者足躘地,斯迹天人尊。

法华智威禅师。补四大师朝散大夫。威前身是陈仆射徐陵。听智者讲经因立五愿。一临终正念。二不坠三途。三人中托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堕流俗之僧。后生缙云朱氏。年十八将纳妇。路逢梵僧。谓之曰。少年何意欲违昔誓。因示其五愿。师闻已不复还家。即往国清。投章安为师。咨受心要。即证法华三昧。

公元633年,寒山子者。隐居天台之寒巖。时入国清寺。有拾得者。因丰干禅师。于赤城路侧得之。可十岁。委问无家。付库院养之。三年令知食堂。常收菜滓于竹筩。寒山若来即负而去。或长廊叫唤快活。寺僧逐骂辄抚掌大笑。
闾丘胤初为台州刺史。临途头痛。遇丰干言。从天台国清来。为噀水治疾。须臾即愈。
胤问。天台有何贤士。
师曰。见之不识。识之不见。若欲见之不得取相。
寒山文殊遁迹国清。拾得普贤状如贫子。
胤至郡即诣国清问丰干院。僧道翘引至空房。多见虎迹云。禅师在日唯舂米供众。夜则唱歌自乐。又问寒山拾得引至竈。前见二人向火大笑。
胤前礼拜。二人喝胤曰。丰干饶舌弥陀不识。礼我何为。二人即把手而笑。走向寒巖更不返寺。
胤乃令道翘于村墅人家屋壁竹石之上。录歌诗三百余首传于世云。

常州安国寺沙门善伏。每为众说法。尝云。行慈不杀佛教之都门。若奉教而不能行。是犹讲礼而为倨傲也。又尝劝人修六道供。以人先亡者无越此途高僧传

楼上传来拖拉实木禅凳的刺耳声,几次沟通,对方一脸茫然地盯着我说话,仿佛听懂了,内心有着想法但不予回应,仿佛又没有听懂。
沟通无效只好作罢,不再啃声。每每静坐看书中被猛然惊扰,塞起耳塞,但无力感充斥而来。
有种想将楼层铺上厚厚地毯的冲动,一想,人各自的福报不同,有的人治大国如烹小鲜有的人行走任何地方,吃住不愁,福报如影随形有的人,即便做个和尚,庙宇广刹也是动念即成而我是那种一百块钱在眼里都会是巨款的福报微小者。这种铺上地毯的冲动,也只能想想罢了。
阳光斜斜地照进屋子,偌大的屋子,仅留我一人的恣意,春寒料峭中厚厚的毛毯,连同小师父给的那方考究的禅凳坐垫,缺少插座,客堂师父结缘一方看起来昂贵的插座。
忽然就释然了,继续塞起耳塞,慢慢习惯这种突兀的惊扰声,告诉自己,这是外境,要训练定力不被影响。
世间有多少人奔忙,甚至来不及静坐须臾拥堵的地铁,挤着疲于奔命的上班人,烈日下晒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农忙的农民,考研的学生可能在楼道里以凳为桌点小夜灯奋战……而我忽略了这样美好的空间,一切具足的完善,却要为这样一点声音而烦烦恼恼,实在是心量过于狭小了。
有时候,生活中我们总是会盯着不如意的一面,将其在内心放大了,仿佛处处不满,其实稍微转换思维,看到生活美好一面,便又是另一番风景。

记录师父的一些开示:
师父说:道场道场,就是用道来养这个场。居士来供养道场,也是供养修行人的道心。修行不怕没有供养,就怕自己道心不坚固。
修行人做事,尤其是三宝的事情,一定要靠佛菩萨,护法神的力量才可以。否则做不成。

修行者为何要低头,就是度化自己的刚强;很多古德从师修道几十年的心得皆是感师威折摄而受益;万般修道,谦卑心乃第一功德,出家人尚如此奉道续佛慧命,况在家众何不依此而入门;人不能折服傲气就很难生起恭敬心。经云:一切法从恭敬中来,心法出处皆由此生,心怀半点刚强如何契入慈悲之道。
平常行事,我慢无处不障碍自己,狂人轻视福报,所以不肯修福,故好高骛远不肯实修。贪心起时又会自圆其说“无财不养道”之理,心性总是偏于两端不入中道,实其言有财者也不一定悟道,修福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贪图享乐。佛说的福慧双修是言修福当为增慧之资粮,若执于福反成障碍,即狂心认知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此为修行大病。

有句俗话: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得病也是一样
过去的祖师,六祖在南华寺就是不出山门,雪峰和沩山禅师也是不下山,几十年都不动。其实久住才有缘,久参才有禅。弘法利生,不到五六十岁都不要去做,要自己脚跟站稳了,八风吹不动,那时才有把握。云门祖师来云门山时也是六十多岁了,住僧六七百人,那才是真正的弘法利生。根深蒂固才出来弘法便没问题了,不怕风吹,稳坐钓鱼船。  
因此,我们现在的年轻法师不要动摇,好好地锻炼十年二十年,到了四五十岁出来弘法利生办道场,才有把握,对自己有利,对众土有利,对佛法有利,要不然恐怕自身难保呀!

世人皆看到的是智者大师的弘法利生,被众人簇拥听众聚集尊崇的热闹,凡夫的眼看过去,唯剩战乱乃至王权左右下的颠沛流离,所以是否因此而遇到了同样魂无所归的关羽。
很多伟大的人,从小的人生轨迹仿佛就注定了背井离乡,亲友不在左右,又仿佛天下之大随处即可落脚,不拘于一乡一镇,不拘于亲人眷属,这样的人仿佛生来就属于大众,为利更多的人而生。

他说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很多人并不是生来就会做什么,而是敢于尝试走近,乃至豪赌,最后成功了,会发现很多人和你一样,只是敢于走进来而已。

人性中孤独的一面,当得到任何回应,回应的多了都会上瘾,上瘾到习以为常,上瘾到理所当然,上瘾到想当然认为必然这般,而一旦不来,反而惦念世间纷纷扰扰,几人又会真的做到去无留意,除非另有置换,而且感受胜过去者。

安排发放快递,等从华严法会会场回寮房,抽掉袈裟,喝口水,从方才诵经的全神贯注中,稍作休息,拎着相机赶过去,安排一起发快递的小师父已经在整理登记,两只慵懒的小猫或伏卧在旁,俨然一副闲适静好的模样。
门口的垂柳丝丝下垂,冒出新绿的叶子,为冬日里暗淡的光秃秃的树涂抹了一丝春意,一侧池子里的海棠花已开出红艳艳的花朵,大风吹过高耸的旗杆,在空中抖落烈烈的风声。不远处过道旁的那棵杏树,开出满树簇簇雪白的花朵。
当我镜头对着这些景,按下快门,脑海中,忽然冒出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
立在花下举着手机同样拍照的师父,已是陌生的面孔,我们擦肩而过,陌生到甚至不需要认识也不需要打招呼。
去年的花是粉的,今年的好白啊。
一位路过的师父说道。不确定他是对我说,还是自言自语,亦或者只是单纯的感叹,语气之中仿佛也不需要任何的回应。
树兀自生长在此,我们都是路过的人。
原来真的是岁岁年年人不同。
……

第一七二,分享:

倒映在水坑里的是过去
掩于尘土的不是小白花
为自己撑伞的人
最后是自己
原来远方一词
并不远
那轮童年的暮日
终究藏灭于山中
……

—文 中 部 分 图 片 仅 作 公 益 分 享 侵 权 联 删—
— 往 期 链 接 —
时光映画——2022年3月
—点 | 击 |  |  |  |  |  |  |  |  | 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