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味补药 || 作者 王君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4-03-23 发布于上海
一味补药

作者    ‖    王君



在传统中医中,阳气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推动生命活动、抵御外邪、温煦身体、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动力。它与阴气相对应,阴阳二气相合,形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中医认为跟“阳气强”的人交往是大补!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阳气强的人呢?

今年过年,不论是在朋友圈、抖音等各种线上自媒体,还是在聊天、走亲访友的过程中,都看到和收到了很多的拜年、祝福的段子,但是“和阳气强的人交往是大补”这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可能经历了三年疫情,我们寄予厚望的2023年,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一样带给我们惊喜和成绩,反而,大环境更加艰难,竞争更加激烈,所以我们总会情不自禁地发点牢骚。而这句话,正如同一味补药,让我们在身体和心灵需要滋补时,得到了滋养。此可谓良言一句三冬暖。

这么些年,我在商界摸爬滚打,经历了很多的坎坷,交往了形形色色的人,品尝了很多的辛酸,也收获了很多。我的理解是所谓“阳气强”的人就是充满正能量的人,充满正能量的人心里处处充满着阳光,身上时时迸发着正能量。他们境界高,品德美,能力强,不服输,和他们在一起,你的见识和阅历自然得以增长,境界和层次也会不同往常。

无独有偶,今年过年我也拜访了好多亲戚,走东转西,吃饭喝酒更是寻常之事。志趣相投者,大家在一起叙叙旧,回顾一下困难重重的2023年,展望充满希望的2024年,畅所欲言,其乐融融。但是有一个亲戚,一位单亲的妈妈,她的个人经历,她在困境当中顽强拼搏的精神,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寒冬时刻,周遭人都怨天尤人的境况中,她的生活经历以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却像一味补药一样,让我听后颇受感动。一下午的时间,我在她生活、工作环境中走走看看,认真的倾听她的故事,将我认为是比较有意义的地方或事物拍照做了纪念。今天,年后公司刚刚开工,我就抽时间把相片和经历记录下来,以便时时可以给我启发,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能够正视并且克服困难。也可以给我的孩子以及同事和朋友们分享,希望她的事迹正如一味补药,使得大家紧张、焦虑的身心得到滋养。

出于隐私,我叫她小花。她是出生在窑街矿务局普通煤矿家庭的姑娘,是我爱人表妹,所以在十几岁时,我就认识她。当时她一米七的个头,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长得很漂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毕业就没有再去读书。她生命的转折在于她认识了她爸爸的徒弟,同样也是一个煤矿工人,人长的也是一米七左右,但由于是男的加上发胖的原因,看起来比小花个头还要小一些,当时小花只有十七八岁,而她的追求者,我就叫他阿原,比她大七八岁。当时在外人看来,相貌、学历和家庭平平的阿原,是配不上漂亮、大方、秀气的小花的,小花也是不同意这门亲事,一直躲着阿原,但是一方面阿原的确喜欢,对小花一直是紧追不舍,另一方面,这是小花的初恋,可能她还没有理解恋爱和婚姻的意义,就在阿原近三年的热情和不懈的追求下结婚了。结婚后,我们除了偶尔过年能在她父母家见一面,很少听到她俩的消息,只是听到阿原和小花两人搞养殖业,投了不少钱,也借了好多账,而且阿原爱喝酒。

再次听到她俩的消息却是,阿原得了肝癌,这对两个日子过得紧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她俩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应该比较幸福,但是如此大的灾难,对于她俩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她俩借贷了好多钱,但最终阿原还是走了,留给小花几十万的外债和一双尚未成年的儿女。

处理完阿原的后事,小花便开始了她备尝艰辛的奋斗历程。

诚信做人,夫债妻还

小花和阿原两人,原本规划了一个非常好的创业计划,她们在窑街山上有一块地,建了养猪场,养羊场和养鸡场。即便是我在快五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看到她们创业的影子,一个个养猪的大棚宽敞明亮,养羊场、养鸡场都建的非常好。因为她们没有启动资金,阿原通过银行贷款,亲戚借款,甚至是高利贷筹措资金。但是时运不济,正好那几年养殖业不景气,她们亏了好多钱,加上阿原有病后住院治疗,又花了好多钱,她们前前后后各种借贷五、六十万元,还有一对未成年的儿女。近八十岁的老婆婆和一个聋哑的残疾大伯哥都需要小花抚养。小花在阿原临终前,就询问了欠款的情况,在阿原弥留之际,她除了做好日常的服侍外,小花明确的向阿原保证,她会把一双儿女拉扯成人,把婆婆养老送终,保证大伯哥有屋住、有饭吃,对外欠款她会全部还清,这对于一个三十多岁的弱女子来说,是何等的不易。可能包括我在内,当时好多人都觉得她只是说说而已,但是,她用近五年的事实告诉人们,什么是忠贞不渝的爱情,什么是为母则刚的勇敢。安顿好阿原的后事以后,她给所有的债主打电话,告诉了阿原去世的消息,除了表示感谢之外,她承诺给她一些时间,她一定会偿还完所有的欠款。
        
抚养儿女,赡养老人

为人一世,小花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她首先想到的是她和阿原的一双儿女,当时大姑娘才十三岁多一点,刚刚小学毕业,小儿子才五岁多,还没有上学,在如今一个孩子需要两代人抚养的今天,她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她经常是带着儿子送姑娘上学,然后又安顿好儿子去打工、照顾婆婆,吃饭是有上顿没下顿,真不知道这些的艰辛她是怎么挺过来的!真难想象她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她说,有一天晚上,姑娘忽然生病,就在她急急忙忙准备要送医院的时候,儿子醒来了,说他一个人不敢睡觉,哭哭啼啼的要跟着她。小花无奈之下拖儿带女的钻到夜幕中。淅淅沥沥的雨夜中,没有一辆车出现,她背着姑娘,拖着儿子,踉踉跄跄地奔走着,真的有一种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的绝望感觉。

但是一切的困难过去了,今天说起带孩子的艰辛时,有说有笑,仿佛在讲述着别人的故事。今年过年,她的一双儿女我都见到了,姑娘在上职业院校,儿子上小学,正好那天正月初六耍社火,小花把一双儿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她的婆婆在阿原去世时已经七十五岁了,老年丧子之痛让老人一下子对生活失去了希望。阿原兄弟两人,哥哥是个残疾人,一生未娶,所以婆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阿原身上。如今儿子去世,老人的心情我们是可以想到的,而小花把婆婆当做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看待,甚至给她的婆婆保证,今后她不会改嫁的,愿意陪着老人一直生活,这让深陷绝望的老人有了一线生活的希望。她尽自己最大努力侍养婆婆,总是把婆婆的房间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隔三差五就要把婆婆、大伯子的所有衣服换洗一遍,让婆婆、大伯子在邻里跟前体体面面的生活。几年来,小花自己总是舍不得买新衣服,省吃俭用,但是天天要变着花样为家里人做好吃的。婆婆生病了,她从来不嫌弃,不厌烦,为婆婆擦洗身子,梳理头发,悉心煎药,如今婆婆快八十岁了,耳聪目明、穿戴非常干净整齐,根本看不出是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老人家给我们做了一桌子的饭菜,甚至还喝了几杯白酒,提起小花,她赞不绝口,直言没有小花她早就不在人世了。从老人家的脸上,能够看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在被儿媳细微的照料和鼓励之下,重新看到生活希望的喜悦。她的邻居们都说,当初阿原走的时候,他们想着这一家人就拉扯不到世上了,真没有想到,小花看起来瘦瘦弱弱的,却是一位女强人,不仅能吃苦,心地是那么善良。

小花的家庭成员中,还有一位聋哑的大伯哥,他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人非常机灵,他知道我们是小花的娘家人,端茶倒水,递言敬酒,还时不时的给小花竖大拇指,从他的举手投足和眉目神情中,能感受到他生活的幸福和对小花的感激。闲聊中小花说到,日常生活的艰难她不害怕,就怕一家人得病,她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家庭、学校和医院就是她出现最多的地方。有一次大伯哥生病不能走路,她背着从家里送到出租车上,看到她弱不禁风而又坚强的身姿,人家司机还误认为她俩是夫妻呢。我能想象到她当时的艰难,但是每每小花讲起这些事的时候,总是有说有笑、一副举重若轻的样子,真的是让人非常佩服。如今一家人,孩子上学、老人安度晚年,大伯哥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小花为一家人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的操持着。如果有在天之灵,我想阿原看到这幅场景也会非常开心。

朴素庭院,人间温情

阿原和小花一直住在祖上传下来的老房子里,位置在红古区窑街镇,窑街是煤矿所在地。随看近几十年的开采,这个地方资源枯竭,企业衰落,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住的人越来越少了。她们家的四合院下面,实际上已经采空了。政府把她们居住的一大片房屋列为棚户区改造项目,说是要搬迁的,但是由于小花急着偿还债务,所以一直没有搬迁。整个居住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简陋,有点像农村的四合院,由于过去这个地方是矿区,地皮还是非常紧张的,整个棚户区应该有一百多户人家,每户的房子都比较破败,胡同窄小,卫生情况也是垃圾和生活污水遍地都是,现在的城市周边也已经很少有这样的房子了。


但是有两样东西非常醒目,而且让人难忘,一个是她家破旧的大门上贴着鲜红的对联:“岁岁平安好运来,年年如意全家福”,这幅对联让人想到,她们在艰难困苦当中,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另外一个亮点是她家收拾的非常干净,简单而又不失温馨,她家的院子不是很规则的四合院,一共有五间,分为客厅、卧室和厨房,面积很大,明显感觉已经很旧了,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小花在客厅中挂了一幅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还开玩笑对她说,你是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达人,她只是微微一笑,说看着字挺好的,她自己读的书少,希望孩子能够认真读书,将来能够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她自己和阿原生前的卧室里挂着家和万事兴几个刺绣的大字下面挂着中国结,由于担心问的太多会使她伤心,我没有多聊,但是我能想到她们在这简单的院落里,曾经是多么的恩爱,又多么憧憬未来,而今这间房子的主人阴阳两隔,但是小花依然用自己弱小的肩膀,扛起她俩对未来的期待和生活的重担。还有一间房子是两个孩子住的,玻璃擦得很干净,窗台上养了好多的花,冬天的暖阳下盛开的花朵,诠释着如今她们艰苦而又幸福的生活。房屋里没有暖气,有个小棚子里面装满了煤炭,小花说这是政府给她们免费送来的,她们取暖做饭够用三年了。

 

   
辛酸之路,阳光创业

从老房子里出来,本来我是要回去的,或许和小花聊的比较投机,她非要拉着我去参观她和阿原的养殖场和她现在的工作场所。盛情难却,我们就首先来到了她们的养殖场,这些厂子都是她和阿原生前借钱建起来的,阿原去世后,她也搞了一阵子的养殖,但是由于技术不精,肉猪死了好多,加上肉价很低,所以她把好多厂子租出去了,一年能收几万的租金,她大伯哥也养了不多的土鸡,留着自己吃和送亲戚。我在她们的厂子里看到了当年种的核桃树,已经长得很大了,院子里好多地方种了树和花,能够想到夏天这里肯定是非常漂亮的。院子里还停着一辆破旧的面包车,小花说车子是当年阿原创业时候买的二手车,如今已经报废不能开了,但是小花舍不得卖,我想这辆面包车里一定装载了当年她俩艰苦创业的故事。最后我们来到了窑街矿务局中学旁边的一个小区,她在里面租了一间不到100平米的老房子,这间房子真的是十分破旧了,应该是矿务局成立之初建的,她说这是她现在工作的地方工作的地方。中午有十几个孩子在她这里吃饭和午休,两间卧室里面摆满了高低床,客厅里面摆放着几张餐桌。在小花生活、创业和工作的地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环境都十分简陋,但是卫生特别干净整洁,而且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都盆栽或种着着很多的花草。在简单甚至有些陈旧的环境中,令人有赏心悦目的感觉。因为小花的中午饭菜卫生干净,味道可口,再加上物美价廉,所以得到了同学和家长的好评,还有许多单身或者不想做饭的老师,也在中午或者晚上过来吃饭,她的中午饭一般三个菜一个面,一周每天都不重样,价格一顿饭十二块钱左右,晚上老师们小聚一下,炒几个小菜,喝点小酒,饭钱一个人也就是二三十块钱,他也进了一点白酒,一般进价五十元左右,他卖给老师七八十块钱,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在小花的小客厅里有一个,业精于勤的大字是一个老师送给她的。对面是舍得二字,是一位学生家长送给她的,小小的一间老房子,能看到学生、家长和老师们对她的好评,也是对她的生活点燃了希望之灯。我还专门拍了一些房子里的细节,房顶的装修十分陈旧,但是还挂着一个小福娃,看得出她对生活的热爱。


    


看了小花生活和工作的的几个地方,我很感慨,今年大的经济环境不是很好,钱难挣、家难养、娃难带是我听到大家最多的感慨。但是小花在老公去世,债台高筑、儿女尚小、婆婆年迈、大伯哥残疾的艰难条件下,不怨天不尤人,克服困难,勇敢面对生活。在我和她的整个聊天中,我没有听到她说一句抱怨的话,反而在她言语当中充满了信心。她把生活的艰难困苦,在谈笑风生中化为乌有。和她聊天轻松开心,充满正能量,真的犹如一味补药。



作者王君,甘肃省会宁县人,兰州赛弛润滑油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