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沁源通洲集团:推进资源整合 实现转型跨越

 文野 2024-03-24 发布于山西

推进资源整合  实现转型跨越

□  山西通州煤焦集团

山西通州煤焦集团是集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化工、旅游开发、三产服务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注册资金4.22亿元,资产总额53亿元,是“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山西省功勋企业”、“山西省百强企业”、“山西省节能减排先进单位”,是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主体企业。

一、创业:唯坚韧者遂其志

1992年,任铁柱投资30万元开办了石料厂,并承包了本村的一座煤矿。煤矿带来的效益固然不错,但如果再办一个焦厂炼焦,利润岂不更丰厚。于是任铁柱又投资26万元修砌了萍乡炉12座,沁源县历史上第一座焦化厂——兴盛焦化厂建成了。

1993年受不良环境的影响,企业遭遇了挫折,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境地。为了拓宽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任铁柱把厂址迁到了现在的新店上村。仅过了半年,10万吨焦化厂全面投入使用。1995年3月任铁柱正式组建了山西通洲煤焦有限责任公司,开辟了公司运营的模式。山西通洲煤焦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沁源县的龙头企业,产品达到国家出口标准。

二、领跑:鼎新图强

当企业顺利度过创业阶段并生存下来后,在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和自身成长需要的双重作用下,通过扩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的扩张和市场份额的扩张。企业要做大做强,扩张是必经之路。其间,任铁柱审时度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先后对一个国营煤矿和三个乡镇煤矿进行产权置换和资源整合,并投资2.5亿元进行了技术改造,使这些煤矿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25万吨提高到了150万吨,使通洲集团形成了集原煤开采、洗煤、炼焦和三产服务、出口贸易于一体的集团化现代化大公司。

三、循环经济:历史责任感

多年来,任铁柱从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和环保要求出发,走循环经济的路子。产品由单一生产焦炭,向回收焦油、硫铵、粗笨、甲醇等多品种方向发展,企业内部构成的资源相互利用的“小循环”产业链便是一个很好的佐证。

“只要稍微节约一点,就是大把大把的钱;稍微浪费一点,也是大把大把的钱。”任铁柱认为,综合利用至少使通洲压缩了成本。通洲在短短几年中就投入了2亿多元,用来购买环保设备和进行环保的技术改造,这相当于该公司固定资产总投入的10%。

企业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ISO14001环保、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三个认证和焦化行业准入、省级清洁文明生产等验收。通洲集团走的是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循环经济让企业的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节约了成本,保护了环境。

四、环保:用心播种收获未来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任铁柱始终坚持“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庄稼地里富裕起来的通洲人,也深知绿化的重要。按照“能工则工、能种则种”的原则,动员不能进厂上班的富余劳动力负责绿化工作,一方面解决了大家的就业,促进勤劳致富,另一方面也美化了通洲的环境。

上万平米的绿化面积,近千万的消烟除尘和推焦除尘装置,近两千万的废水生化处理工艺,通洲煤焦在环保设施累计投入资金达3亿元,使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国家标准。

正如任铁柱所说:我们要把环境保护与上项目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考虑,能搞好污染处理的项目就上,没能力处理的就不上。牢固树立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效益都重要,谋求三者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全国各地吸纳和引进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560余名,外出培训800余人次,高薪聘请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每年都会组织员工外出接受培训,任铁柱要求,通洲人以身边的人、事、物或是自己的心、眼、口去感受社会的脉动和技术发展的趋势。

现在的通洲人务实,但是他们不会坐井观天。通洲人善学,在学习中自省,在思索中创新,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技术进步之路。

通洲集团还注重员工的各项权益保护,推广全员劳动合同制,集团先后出台《焦化企业公积金制度》、《关于提高煤矿企业井下工人待遇》等系列文件,积极为员工缴纳养老、工伤等保险,定期进行职业病检查,修建了办公楼、公寓楼、综合服务楼、职工医院、培训中心等场所,提高了福利待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五、未来:胜者无疆

而今,任铁柱的事业如日中天,他已成为沁源县乃至山西一位成功的、知名的企业家。他以“追求卓越,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以“建一流企业、培养一流人才、生产一流产品、创造一流效益”为奋斗目标,把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拥有年产120万吨冶金焦、20万吨化工产品回收综合焦化厂一座,6座自营煤矿年生产能力200万吨,2007年,集团公司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亿元,是“中国民营500强”、“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100强企业”、“长治市十强民营企业”、“长治市明星企业”。

目前,在通洲集团的规划中,达到原煤产量300万吨,洗精煤200万吨,焦炭130万吨,化工产品回收35万吨,余热发电2亿度的生产能力,实现总产值100亿元,税金近15亿元的奋斗目标,尽早进入全省大企业第三方阵的行列,为当地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在任铁柱的引领下,通洲集团以“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的韧性,走上了快速发展的工业之路。在任铁柱的指导下,通洲集团开始实践“工业反哺农业”。为企业所在地改善村容村貌,进行造地绿化、新建公寓楼、开河筑坝、修路架桥、打井安装自来水、兴建合作医疗服务站和小学教学楼等多项工程,累计投入资金达5300多万元。与此同时,为周边邻村解决劳动就业5400余人,使每户农民每年增加收入1万余元,在帮助新农村实现小康的进程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扶助弱势群体,多年来,累计捐助资金近5600万元,安置下岗职工、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4500余人。

〔责任编辑  汪泽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