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姚姓溯源

 暗香浮动w 2024-03-24 发布于山东

  

  

一、姓氏源流:

1、源于舜帝姚重华,世代相传至今,史称姚氏正宗。南宋的《通志·氏族略》记载:“姚姓,虞之姓也,虞帝生于姚墟,故因生以为姓” ,舜因生在姚墟,其后子孙即以地为氏,称为姚氏。

2、源于“癸”(舜之妻名),女+癸=姚。远古部落联盟时期,炎黄先祖,登泰山祈祷,天乃降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神州依据天意,两两而合,命名五大宗族,并铸十鼎,永铭天德。其中,帝标记“癸戊”。帝(癸戊)。皇族的儿子戊即帝族,皇族任氏首领----壬娶丁,生下儿子戊和女儿己。皇子戊娶癸,产生了帝族,帝(羲、舜)字即戊癸合文。癸+戊=帝(或“羲”、“舜”字)。戊手持斧钺,武威四方。癸,规也,癸手持张开的圆规。戊部落十分有趣,自称“我”(戊变体)、“吾”(戊同音)。他们首领自称“羲”“舜”或者“帝”,羲、舜字也是癸+戊的合文。癸的后代,祭祀癸女,念念不忘,诞生了一个重要的姓——姜。姜=癸+女。癸女的后代自称姜姓。因为舜娶了一对姐妹(二姚),所以他娶了两个癸(娥皇、皇英),其中一支癸女的后代,将母亲“癸”下加“女”,形成姜姓,另一支癸女的后代,将“癸”左边加“女”字,形成姚姓。所以,姜姓、姚姓,是同父异母的两支帝的后代,他们都是帝的后代,因为母亲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姓。姚、姜皆因母得姓,皆为癸女之后。姚实为舜与癸女之后。姚发音与癸女之父“尧”音同。


父娶母

儿子

女儿

母+父=合文

其它合文

壬 娶 丁

丁+壬=皇

丁+壬=中

戊 娶 癸

癸+戊=帝

癸+戊=羲 / 舜 ; 女+癸=姚 / 姜

庚 娶 乙

乙+庚=殷


丙 娶 辛

辛+丙=商

高辛 )

甲 娶 己

己+甲=周

女+己+丁=姬

  

3、史记载:春秋早期有姚国,虞舜后代,子孙以国为氏,称为姚氏。

4、出自少数民族改姓:⑴.源于羌族,出自后汉西羌烧当羌部首领弋仲。据史籍《晋书》记载,西平郡羌族首领弋仲,本是西汉时期西羌烧当氏的后人,后改姓姚,称姚弋仲。在姚弋仲的后裔子孙中,皆以首领所改为姓氏,称姚氏。⑵.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明时期蒙古族禹尔部。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明朝时期,有蒙古族人饶五十,因有功于朝廷,受赐汉姓姚氏而姓姚,称“姚名智”。⑶.源于满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耀佳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岳佳部,满语为Yao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后多冠汉姓为姚姓。⑷.源于德昂族,出自明朝时期德昂族拉耐氏族。在明朝万历年间中央政府大力推行改土归流运动时,被归入为云南副总兵邓子龙所辖姚营兵,驻扎在姚安,因此取汉姓为姚氏。⑸.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苗族、水族、羌族、拉祜族、彝族、土家族、壮族、白族、俄罗斯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姚氏族人分布。多为明、清时期,中央王朝在中南、西南、西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运动中,被地方汉族最高行政长官赐予的汉姓,亦有汉族兵员驻守边疆时与各民族联姻后带入的汉姓

5、《大荒南经》中说“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姚姓,黍食,使四鸟”等等 ,《山海经·海外西经》:“三身国在夏后启北,一首而三身。” 三身国应在如今西南地域,即四川、贵州一带。

  

二、迁徙分布

姚氏的发源地大致有两处,即江苏苏州和今甘肃陇西一带。早期由于家族势力不足。所以发展繁衍的较为缓慢,从晋代开始,姚氏因有来自甘肃陇西一带的羌族首领姚戈仲后裔及所带来的部众作为姚氏的加入而壮大起来。也就是说,今天姚氏的中国人,大多数是来自这两支。这两支姚氏后来不断繁衍播迁,唐代以前就已经成为今浙江吴兴及甘肃陇州一带的望族。后来吴兴吴康有一支姚氏分迁于陕郡,至隋时发展成为当地一大望族。唐代以后姚氏的繁衍更加广泛,已遍及我国的大江南北。其中以浙江、江苏、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广东、四川、安徽、湖北等地的姚氏迁播最盛。四川、云南的姚姓大多时由甘肃或陕西河南境内迁播而去的。其中云南的姚安、大姚等县的姚姓最多,所以在唐武德四年因此而设姚州。姚氏入闽是从唐朝开始的。据史书记载,陈元光入闽开漳州时,就有姚氏相佐。其后,又有姚氏从福建迁入广东等地。

  

三、郡望堂号

【郡望】

西平郡:西汉置,西羌姚氏一支,姚辩祖上。

武威郡:西汉置,主要是姚辩一支。

吴兴郡:周朝置县,秦汉设吴兴郡,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其辖地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前13年舜帝69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举家定居吴兴,隋朝仁寿2年(壬戌,602年)因濒太湖改名湖州。唐朝时曾改湖州为吴兴郡。姚氏成为吴兴大族、望族,吴兴成为姚氏郡望,姚氏成为吴兴郡姓。外迁异地子孙遂以吴兴标谤郡望。福州闽东地区姚氏,都是吴兴姚氏分支。所以,族谱、楹联都标明吴兴望族、吴兴衍派、吴兴郡姓。

  

南安郡:西汉时期置县,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 陇西县)。东汉朝中平五年(戊辰,188年)分汉阳郡再置郡,治所亦在狄道(今甘肃陇西渭水南岸),其时辖地在甘肃陇西县东部及定西、武山县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梁国天监年间亦置南安郡,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西部各县,为全省三郡之一,辖兴、泉、漳三地。隋朝开皇九年(己酉,589年)改郡为县。

  

【堂号】

三畏堂:出自《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历山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堂山堂、耕历堂:纪念圣祖舜帝征庸前长耕历山。

潮山堂:长乐。

穹窿堂:宁德。

  

中山堂:闽侯。

天马堂:屏南。

隆山堂:福安。

中沁堂:莆田。

罗山堂:晋江。

  

仙源堂:黄柏。

南溪堂:浦城。

圣仁堂:舜帝是至仁圣明的帝王。

求正堂:以舜帝至圣至仁至善至孝至义为正而谓名号。

仁圣堂、存仁堂、南安堂、世德堂、吴兴堂、藻镱堂、谐孝堂、承德堂、重华堂、上郡堂、燕翼堂:均以望立堂。

  

四、 历史名人:

舜(约前2187~约前2067):轩辕黄帝八世孙。姚姓,妫氏,名重华,字都君,河南姚墟(今河南濮阳范县濮城镇)人。中华民族共同始祖之一,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东夷部落首领,“三皇五帝”之一。生而重瞳,孝顺友爱,善于制陶。得到四岳推荐,经过重重考验,得到唐尧的认可与禅位(《竹书记年》和《韩非子》中并不记载为禅让),建立有虞国。即位之后,虚怀纳谏,惩罚奸佞,流放四凶(共工、獾兜、三苗、鲧);任贤使能,百业兴旺(皋陶管理五刑,大禹治理水利、后稷主管农业、契主管五教),开创了政通人和的局面,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晚年听从四岳的安排和建议,禅位于大禹,乘车巡行天下,卒于苍梧郡,葬于九嶷山,谥号为舜,史称帝舜、虞舜、舜帝。舜帝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成为推动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捩时期的重要推手,成为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之一。

  

姚贾:战国时期魏国人,出身“世监门子”,其父是看管城门的监门卒,在当时社会根本没有一点地位可言。他的经历更是让人非议,乃至于韩非后来称其为“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在赵国受命联合楚、韩、魏攻秦,后来秦国使间,被赵国逐出境。他得到秦王嬴政的礼遇和赏识。当他奉命出使四国之时,始皇竟然“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舞以其剑”。这种待遇,有秦一代,并不多见。出使三年,大有成绩,秦王大悦,拜为上卿,封千户。

  

姚平:西汉朝代睦侯侯爵,舜帝奉祀使。官至谏议上大夫,冀州刺史,西汉末年姚平为战乱而保舜帝嫡系血脉永续,举家迁隐江南吴兴郡(浙江吴兴县),是吴兴姚氏定基之祖。

姚弋仲(280年~352年):南安郡赤亭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古羌族。十六国时期历史人物,曹魏镇西将军姚柯回之子,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之父,后秦皇帝姚兴的祖父。永嘉之乱后,率部东迁,自领雍州刺史、扶风郡公,投靠前赵刘曜,授平西将军,封平襄郡公。投靠后赵,屡次建言立功,拜冠军大将军,斩杀高力督梁犊,封西平郡公。率军讨伐冉闵叛乱,石祗以为右丞相,封亲赵王。遣使向东晋投降,拜使持节、六夷大都督、大单于、车骑大将军、都督江淮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陵郡公。东晋永和八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葬于天水郡冀县。其子姚苌建立后秦,追谥为景元皇帝,庙号始祖,迁葬于高陵。

  

姚兴(366年~416年):字子略,南安郡豲道县(今甘肃省陇西县)人,古羌族,后秦第二位皇帝,秦武昭帝姚苌嫡长子。生性仁慈,气度不凡。初仕前秦,授太子舍人。后秦建国后,册立为皇太子,监国留守长安。建初九年,击败秦高帝苻登后,正式即位,年号皇初。姚兴在位期间勤于政事,治国安民。发展经济,兴修水利,关心农事,体恤孤寡。皇初六年(399年),面对天灾频频,自降帝号。统一关陇地区,实现后秦、北魏、东晋三足鼎立。弘始元年(399年),率兵南伐东晋,攻陷洛阳,基本控制黄河、淮河、汉水流域。然而,在位后期穷兵黩武导致国力不足,苛捐杂税激化阶级矛盾。内部诸子争位,皇太子姚泓懦弱平庸,导致政局不稳,动摇了国本。姚兴在位时推崇佛、儒,邀请姜龛、淳于岐等大儒到长安讲学,并让太子姚泓拜淳于岐为师。弘始三年(401年),亲迎鸠摩罗什入长安,组织了大规模佛经翻译事业,广建寺院。弘始十八年(416年),姚兴驾崩,庙号高祖,谥号文桓皇帝,葬于偶陵,遗诏皇太子姚泓即位,终为东晋太尉刘裕所灭。

  

姚察(533年~606年):字伯审,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医学家姚僧垣之子,史学家姚思廉之父。聪明敏捷,颇能作文,得到简文帝萧纲器重,累迁驾部郎中。梁元帝即位,授原乡县令。陈朝建立后,历任秘书监、著作郎、太子舍人、吏部尚书。陈朝灭亡后,进入隋朝,担任过秘书丞、晋王(杨昭)侍读、太子中舍人。奉诏修撰《梁史》《陈史》,袭封北绛郡公。大业二年姚察去世,享年七十四岁。

  

姚最(一说536年~603年):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绘画批评家。吴兴(今浙江省)人,约活动于公元六世纪中期。其著作《续画品录》是对谢赫的《古画品录》的补充与发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画学论著之一,为今天研究六朝时期的绘画作品和画学思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线索。

姚思廉(557年~637年):唐初史学家,江苏吴兴人,后迁入关中,为今天的陕西西安市人。编纂有《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时他任地官尚书,姚寿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姚璹(632年~705年):字令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武周时期宰相,是唐朝初期史学家姚思廉孙子。姚璹出身官宦世家,曾两次担任宰相,并撰写《瑶山玉彩》,创立《时政记》,督作天枢及明堂的重建工程。甚受武后对其十分信任,赞誉有加。自永徽年间参加经科考试中选,到长安年间,上表请求告老还乡,为官达50年之久。其在神龙元年去世,唐中宗追赠他为越州都督,谥号为成。

  

姚崇(651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名相、著名政治家,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剖析若流,皆有条理,得到武则天赏识,擢兵部侍郎、同平章事,迁兵部尚书、名列宰相。神龙元年(705年),协助张柬之发动神龙革命,清除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势力,迫使武则天还位于唐中宗,受封为梁县侯。同情武则天遭遇,出任亳州刺史。入为中书令,革除弊政,颇有作为。不肯依附太平公主,贬为申州刺史。唐玄宗亲政后,拜兵部尚书、同平章事,迁中书令,封梁国公。提出《十事要说》,力主实行新政,推行社会改革。兴利除弊,整顿吏治,淘汰冗职,选官得才;抑制权贵,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执政三年,誉为“救时宰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以开府仪同三司致仕。开元九年去世,终年七十一,追赠太保、扬州大都督,谥号文贞。

  

姚合(约779年~约855年):唐代著名诗人。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宰相姚崇曾侄孙。元和十一年(816年)登进士第,授武功主簿。历任监察御史,金、杭二州刺史、刑部郎中、给事中等职,终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称“武功体”。姚合在当时诗名很盛,交游甚广,与刘禹锡、李绅、张籍、王建、杨巨源、马戴、李群玉等都有往来唱酬。与贾岛友善,诗亦相近,然较贾岛略为平浅。世称“姚贾”。他擅长五律,以幽折清峭见长,善于摹写自然景物及萧条官况,时有佳句。但风格题材较单调,刻画景物亦较琐细。明代胡震亨评论他的诗说:“洗濯既净,挺拔欲高。得趣于浪仙之僻,而运以爽亮;取材于籍、建之浅,而媚以□芬。殆兼同时数子,巧撮其长者。但体似尖小,味亦微□。故品局中驷耳”(《唐音癸签》)。其诗对后世有一定影响,曾为南宋“永嘉四灵”(见“四灵体”)及江湖诗派诗人所师法。

  

姚内斌(911年~974年):平州卢龙人,北宋初年官员、名将。姚内斌初在辽国为官,历任关西巡检、瓦桥关使。后来投降后周,担任汝州刺史。北宋建立后,历任虢州刺史、庆州刺史、青白两池榷盐制置使。姚内斌在边境地方任职十多年,使西夏敬服,不敢侵犯北宋边境,因此西夏人称姚内斌为“姚大虫”,意思是说他威武猛烈。开宝七年(974年),姚内斌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葬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姚希得(1198年~1269年):字逢原,一字叔刚,潼川(今四川三台)人。嘉定十六年(1223年)第进士,授小溪主簿,朝夕讨论六经、诸、子、百家之说。累官参知政事,忠直清俭,常抗疏直言。因言论罢,起知潭州湖南安抚使。后以资政殿学士,潼川郡公致仕。希得著有《续言行录》《奏稿》《橘州文集》等行于世。

  

姚枢(1203年~1280年):字公茂,号雪斋、敬斋。原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后迁洛阳(今河南洛阳)。 金末元初政治家、理学家。少时学习勤奋。金朝末年,蒙古军破许州城,姚枢到燕京投靠杨惟中,被引荐北觐窝阔台汗。皇子阔出统兵攻南宋,姚枢随杨惟中访求儒、道、释、医、卜等类人才。蒙古军陷德安,他从俘虏中访得名儒赵复,力劝其北上讲学授徒,使理学在北方传布渐广。姚枢从赵复处尽得程朱传注诸书,始攻习理学。后出任燕京行台郎中,旋即弃官隐居于辉州苏门。海迷失后二年(1250年),忽必烈召姚枢至漠北访问治道,他陈述儒家传统的帝王之学、治国之道,深受器重。忽必烈受命总制漠南汉地军事,姚枢建议他在与南宋接壤地区屯兵,积谷守边,徐图灭宋,被采纳。后随忽必烈攻大理、鄂州,他屡谏屠戮。忽必烈即位后,姚枢以藩府旧臣预议朝政,参定一代制度,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至元十七年(1280年),姚枢病逝,年七十八。累赠姚枢嘉猷程世旧学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追封鲁国公。谥号“文献”。

  

姚勉(1216年~1262年):乳名二郎,学名冲,因避讳改名勉,字述之、成一,号蜚卿、飞卿,古天德乡(今江西宜丰县新庄镇)灵源村人。宋嘉定九年(1216年)生,初生时,曾被弃之山野雪地,故其成年后自号“雪坡”以志不忘。

姚云文:宋末元初知名文学家,字圣瑞,号江村,江西高安人。咸淳四年进士。入元,授承直郎,抚、建两路儒学提举。有《江村遗稿》,今不传。《全宋词》存词九首。

  

姚天福(1229年~1302年):字君祥,南阳村人,元初名臣,出自显赫的吴兴姚氏。其父姚居实,属未出仕的读书人,因避兵乱曾到雁门寄居进士赵泰家,与其女结合生天福。天福幼读《春秋》,深通大义,长及青年时,以过人才识被怀仁县推为县吏,不久被征召为县丞。至元初年(1264年),丞相塔察尔出使北国途经怀仁,代州太守杨阔阔推荐天福才干,深受丞相赏识。至元五年(1268年),元设御史台,塔察尔为御史大夫,任天福为架阁管勾兼狱丞。至元十一年(1274年),天福升任监察御史,进入当时最高政治集团。

  

姚燧(1238年~1313年):字端甫,号牧庵,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元朝文学家。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失,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年~1418年):幼名天僖,法名道衍,字斯道,又字独闇,号独庵老人、逃虚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三教,与明初儒释道各家学术领袖都有不错的关系。洪武15年,被明太祖挑选,以“臣奉白帽著王”结识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朱棣的主要谋士。朱棣靖难第三年,姚广孝留守北平,建议朱棣轻骑挺进,径取南京,使得朱棣顺利夺取南京,登基称帝。以区区燕地一方土地敌全国兵马,且最终获胜,历史上绝无仅有。成祖继位后,姚广孝担任僧录司左善世,又加太子少师,被称为“黑衣宰相”。负责迁都事宜,一手规划今日北京城布局。而后在解缙编书失败后又担任了《永乐大典》和《明太祖实录》的最高编撰官, 尤其是《永乐大典》,这是他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最大贡献。 少师晚年,在明初期佛教渐成颓势之际,又担起护教(佛教)之责,整理了反排佛的《道余录》,为佛教史上一件大事。永乐十六年,病逝庆寿寺,追赠荣国公,谥号恭靖。皇帝亲自撰写神道碑铭,并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是明代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人。

  

姚绶(1422年~1495年):字公绶,号谷庵、仙痴、云东逸史,人称丹丘先生,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大云寺人。明代官员、书画家。少有才名,专攻古文辞,诗赋茂畅。明天顺年间进士,官监察御史,奉命巡盐两淮,铲除积弊。因得罪权贵,谪永宁知府。以母老辞归,居大云,筑室名丹丘。又作沧江虹月舟,泛游吴越间。姚绶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擅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间写竹石,潇洒可爱,笔墨酷似吴镇。传世名作有《秋江渔隐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册页(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轴(辽宁省博物馆藏)。著有《谷庵集》《云东集》《天人合旨》《姚御史诗文》。

  

姚长子(1522年~1554年):明山阴独山(今属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为人作佣。名字无考,因身材高大,故人称“姚长子”。嘉靖三十三年,一股倭寇由诸暨流窜绍兴,直扑鉴湖、柯桥。时长子正在场上打稻脱谷,见寇至即挥稻叉只身与倭寇搏斗,因寡不敌众被擒。倭寇用藤贯其肩,迫其向导,姚长子佯装带路,把倭寇引到柯桥四面环水之化人坛,用当地方言密嘱乡人,拆除前桥、后桥,断敌退路。倭寇情知中计,怒而用刀将其剁死。待官兵与村民赶到,遂将被困200余名倭寇歼灭。

  

姚文然(1620年~1678年):字弱侯,号龙怀,江南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清初名臣、文学家。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改庶吉士,兵部侍郎,钦命左都御史,刑部尚书,封光禄大夫,康熙十七年,谥端恪。姚孙棐第三子,姚之兰孙。

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清朝康熙年间政治家、军事家、名臣、名将,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康熙二年(1663年),乡试中举,授广东香山知县,因擅开海禁,罢官从商。三藩之乱后,捐资募兵,投入康亲王爱新觉罗·杰书麾下,署诸暨知县,屡献奇谋,擢为浙江温处佥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劝降耿精忠,迁福建布政使。康熙十七年(1678年),升任福建总督,负责平台事宜。康熙十九年(1680年),率兵攻克海澄,收复金厦,迫使郑经退兵澎湖,授兵部尚书衔、少保兼太子太保、右都御史。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协助水师提督施琅收复台湾,驻守福州。1683年,因旧疾复发病逝。姚启圣为政统军执法严明,在收复台湾过程中功勋卓著。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等。

  

姚际恒(1647年~约1715年):字立方,一字首源,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祖籍安徽休宁。折节读书,涉猎百家,最初好作诗,后专心治经,历十四年而成《九经通论》 的撰述。又著《庸言录》,书末附《古今伪书考》,辨经、史、子三类中有伪书六十九种,真书杂以伪者十种;非伪书而作者伪者七种;书非伪而书名伪者二种;未能定其著书之人者四种。又指《十翼》为伪书,又谓周、张、程、朱等道学皆出于禅宗,是清初最勇于疑古的学者。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际恒生于国朝初,多从诸耆宿游,故往往剽其绪论。”另著有《尚书通论》《礼经通论》《诗经通论》《好古堂书目》等,其中《诗经通论》是清初疑古派《诗经》学的代表著作。

  

姚培谦(1693年~1766年):字平山,廊下人。少时勤奋好学,稍长,喜交游,善文章,名闻江东。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自刻所著《春帆集》,校刊宋刘克庄《后村居士后集》20卷。翌年,与松江徐是效同作《茸城蹋歌》,记载了松江县的风俗习惯。康熙六十一年,刻所注《古文斫》16卷,后集18卷。雍正二年(1724年),又刻所著《自知集》。为人清高,淡泊名利,尚书沈德潜荐于朝,不赴。一生勤于纂述,所著《经史臆见》《松桂读书堂集》入《四库全书》存目,还著有《楚辞节注》《类腋》55卷,《春秋左传杜注补辑》30卷,《朱子年谱》《李义山诗笺注》《乐善堂赋注》等,编有《唐宋八家诗钞》《陶谢诗集》等,与人合编有《文心雕龙辑注》《通鉴揽要》27卷、《明史揽要》8卷、《宋诗百一钞》8卷。

  

姚范(1702年~1771年):初名兴涑,字巳铜,后字南青,号姜坞,晚号几蓬老人。安徽桐城人。清代文学家。姚范于乾隆年间科举进士及第,任编修。姚范人缘甚佳,平生与江若度、王洛、叶酉、方泽、刘大魁、齐召南、杭世骏、胡天游、邵齐焘、周振采等友好交往,尤其是与刘大魁交往密切,以文学思想讨论交流。

  

姚鼐(1732年~1815年):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在今桐城中学内),世称惜抱先生,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姚鼐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中江南乡试,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进士,授庶吉士,三年后散馆改主事,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秋,借病辞官。归里后,以授徒为生,先后主讲扬州梅花书院、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培养了一大批学人弟子。嘉庆二十年(1815年),逝世于钟山书院,享年八十五岁。姚鼐治学以经学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他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主张“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编有《古文辞类纂》等。

  

姚文田(1758年~1827年):字秋农, 号梅漪。归安(浙江吴兴)人。清代状元。姚文田清朝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翰苑名贤,文坛巨匠。是清代一代蜚声朝野的著名学士,他于嘉庆年间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这位德高望重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

  

姚大宁(1772年~1807年):字允盛。广东省南海县人。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科,该科本为乾隆太上皇九旬庆典特开恩科,恰遇正月太上皇猝亡而停,但考虑到遗泽士子,于是1801年仍开科,姚大宁于该科中举武进士第一人,世称武状元。

姚椿(1777年~1853年):字子寿、春木,自称蹇道人、樗寮病叟、东畲老民。娄县(今上海金山廊下)人。清代散文家。诗人。画家。

  

姚莹(1785年~1853年):安徽省桐城市人。清朝史学家、文学家。师从祖父姚鼐,是桐城派古文主要创始人。姚莹于1807年中举,1808年为进士。此后曾游历广东,在福建、江苏任过地方官。1837年,任两淮盐运使。鸦片战争爆发时,他正在台湾任上,与将领达洪阿协力同心保卫国土。清王朝向英国屈辱议和后,戴罪以知州分发四川,两使西藏。1851年,协助陆建瀛主持盐务。咸丰初,奉旨赴广西赞理军务,镇压太平军,先后任广西、湖南按察使,死于军中。

  

姚燮(1805年~1864年):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宁波府镇海县崇邱乡姚家斗(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下邵乡)人,祖籍浙江诸暨。晚清文学家、画家。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等多个领域。五岁赋诗,一生作诗万首。又擅画人物花鸟,尤精墨梅,人称“大梅先生”。著有《复庄诗问》《复庄骈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红楼梦纲领》《退红衫》《梅心雪》《苦海航》等,编有《今乐府选》《皇朝骈文类苑》等,所著编为《大梅山馆集》传世。

  

姚德胜(1859年~1915年):又名克明,字峻修,广东平远县人,清咸丰十一年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大柘乡高甸村,近代著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慈善家、兴学育才倡导者,被誉为“梅州八贤”之一。他早年跟随同乡的“水客”下南洋,去马来西亚谋生。当过矿工,做过小贩,最终成为蜚声中外的“锡矿大王”,拥有被英皇、光绪皇帝和孙中山先生嘉奖的传奇经历。姚德胜在19世纪末成为颇具实力的华侨商业家,开采锡矿,经营房地产,成为南洋巨富,被人们称为“姚百万”。他在南洋创建森美兰、雪兰莪等品牌,成立霹雳嘉应会馆、霹雳中华总商会等社团组织,慷慨解囊创办侨校,使怡保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商埠,为当地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马来西亚怡保市仍保存有“姚德胜市场”与“姚德胜街”,当地还为他立碑铸像。姚德胜还捐巨资支持辛亥革命,获得民国政府颁发的“一等嘉禾勋章”。姚德胜身在南洋,心系桑梓。1910年他回国定居前后,积极投资建设家乡,创办纺织厂,是梅州最早的民族工业创办者,他为家乡发展现代工业、市政建设、教育等各项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姚永朴(1861年~1939年):字仲实,晚号蜕私老人,世居桐城县城内。祖父姚莹,广西按察使。父慕庭,湖北竹山县令。先生同母兄弟三人:长为永楷,季为永概,先生居仲。仲实幼秉庭训,刻苦自励于学。十六岁补学官学子。后客游湖口、天津、旅顺,授经谋生。1894年中顺天乡试举人。先后游于同里方存之、吴挚甫、萧敬孚诸先生之门。治诗古文辞,后专读经。于注疏及宋元明清诸儒经说,无不融会贯通,旁及诸史、音韵,博稽而约取,自成一家之言。

  

姚永概(1866年~1923年):字叔节,安徽桐城人。1894年,姚永概师从吴汝纶治学,前后长达九年。1903年,桐城中学堂成立,姚永概为总监之一,又被聘为安徽高等学堂总教习。1906年,被公推为安徽师范学堂监督(校长)。1907年,受命赴日本考察学制,归国后积极提倡教育革新。民国成立,严复任北京大学校长,邀姚永概任北大文科学长,1918年,徐树铮在北京创办正志学校,聘姚永概为教务长。1922年,姚永概面颊部长了肿瘤,1923年辞世。

  

姚华(1876年~1930年):字一鄂,号重光,一号茫父,别号莲花庵主。贵州贵筑(今贵阳)人,姚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举人,三十年(1904年)进士,授工部虞衡司主事。戊戌变法时东渡日本,就读于法政大学。归国后改任邮传部船政司主事兼邮政司科长。入民国后,任贵州省参议院议员,后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

  

姚雨平(1882年~1974年):原名士云,法名妙云。,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人,民国陆军上将,曾参与策划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后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出师北伐并取得胜利,为辛亥革命成功终结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作出过重大贡献。姚雨平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曾参与广州黄花岗起义的组织领导工作。辛亥革命时担任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后参加讨袁护法运动、讨伐陈炯明的斗争。1925年(民国14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姚雨平参加治丧工作,并护送孙中山灵柩到南京。到南京后,适逢微军老和尚在毗卢寺讲金刚经,姚雨平前往听经,遂发心皈依“三宝”,微军老和尚赐法名妙云。曾在灵谷寺寄居一个时期。南归后敬佛素食,朝晚习禅。抗战胜利后,携家属往香港居住。解放后曾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参政室主任。

  

姚鹓雏(1892年~1954年):原名锡钧,字雄伯,笔名龙公。松江县人,家住西门外祭江亭西。近代文学家。

姚从吾(1894年~1970年):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士鳌,字占卿,号从吾,中年以后以号行。河南襄城县人。生于光绪二十年九月初九。1917年,考入国立北京大学文科史学门。1920年夏毕业后,又考上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国学门研究生。曾任河南大学校长。

  

姚中英(1898年~1937年):字若珠,广东平远县人。国民革命军第83军第156师少将参谋长,抗日民族英雄,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被追授为陆军中将。1924年于平远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军,旋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5年参加东征。毕业后参加北伐。后入陆军大学第八期,毕业后回广东任陈济棠部独立第一师二旅六团中校团副、燕塘军校上校教官等职。陈下野后,调任余汉谋第四路军教导旅上校参谋长。1937年,以上校团长职务由广东韶关奔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因功升为第八十三军一五六师少将参谋长。后在江苏镇江设防。12月初,镇江被日军占领,撤往南京,扼守汤山一带。8日,奉命率部与三十六师预备二团在紫金山以东的青龙山、龙王山一线,掩护第一线守军退守复廓阵地,与衔尾猛攻的日军连日激战,后因伤亡惨重退入太平门。12日,指挥所部向日军兵力薄弱处突击,身先士卒,辗转冲杀,不幸中弹,壮烈殉国。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姚显微(1905年~1942年),字达人,原名名达,江西兴国人, 国立中正大学文史系教授、抗日战地服务团团长。姚显微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第一个勇赴国难、壮烈殉国的教授。其一生勤勉刻苦,著述宏富,在中国史学、目录学界,以忠诚正直,学有创见而享誉。

  

姚喆(1906年~1979年):曾用名姚秩章。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人。一九二八年参加平江起义。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班长、司务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北路军参谋长,陕甘宁独立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参谋长、骑兵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绥蒙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第八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八军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是四届全国人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五届全国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姚喆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姚子青(1909年~1937年):字若振,号中琪,广东平远县人。1926年10月,考入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入伍生总队,1927年7月升入第二总队步三队军官生。1929年2月第六期步科毕业,分配至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师任上尉连长,1934年任该师少校团副。1935年改任营长,1936年升任陆军第九十八师第二九二旅第五八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奉命坚守宝山城,与日军浴血奋战七昼夜,经过激烈的巷战、肉搏战,终因敌众我寡,姚子青和全营官兵壮烈殉国。消息传出,震惊中外。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追授姚子青为陆军少将。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的壮举,对中华民族之魂和抗战精神作了最好诠释。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后人作诗歌颂姚营壮烈: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将军为革命烈士。后人为纪念这位英雄,在南京市铸有姚子青铜像,上海市在姚子青营抗日牺牲处立碑,并以子青路命名道路,宝山县曾一度改名为子青县。武汉汉口也以姚子青路命名道路。2014年9月1日,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姚雪垠(1910年~1999年):河南邓州人,中国现代小说家。现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全国第六届、七届政协委员。他在逆境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以明末义军领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祯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鲜明的历史人物,揭示了明末农民革命战争的特殊规律和封建社会阶级斗争以及民族斗争的复杂局面。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文笔新颖,堪称农民革命战争的历史画卷。这部巨著从1957年动笔起,前后历时30余年,全书约230万字,共分5卷。20世纪60年代第一卷一经出版,就引起了较大影响,曾获日本文部省、外务省颁发的文化奖。第2卷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李自成》除了拥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译本,在国际上影响日增。2019年9月23日,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姚永芳(1911年~1977年):太平绅士(J.P),广东大埔县人,马来西亚有名的爱国华侨、实业家和慈善家,南源永芳集团的早期创始人。姚永芳先生青年时代离乡远渡到马来西亚谋生,先创办了“南源布庄百货洋行”,并经营化妆品。其首创的“永芳”高级系列产品是第一个以华人的名字命名、并由华人创造的名牌化妆品,也是上世纪1980年代最早进入中国的著名女性化妆品牌之一。

  

姚敏(1917年~1967年):出生上海,1950年移居香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是当时上海滩红透半边天的歌星姚莉的哥哥。到香港后的17年来,他更加强创作无数流行曲,除了为唱片工作外,兼为电影作曲和音乐,曾三次获得亚洲最佳电影音乐奖,他还继续研究,先后游历亚洲及欧美各地,足迹遍天下,对各地风土人情知之甚多,因此,除他本为中国人而擅写中国各种地方性之歌曲外,他同时与世界潮流并进,不断创作出跨时代的作品。

  

姚依林(1917年~1994年):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曾用姚克广一名, 是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

姚慕双(1918年~2004年):原名姚锡祺,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滑稽演员、一级演员、民盟盟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姚桐斌(1922年~1968年):江苏省无锡市人。冶金学、航天材料专家、火箭材料及工艺技术专家,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41年姚桐斌高中毕业后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1945年以全校第一的总评成绩毕业,获得工学士学位,同年8月任国民政府经济部矿冶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6年10月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1947年10月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研究生;1951年获得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53年6月获得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文凭;1954年赴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冶金系铸造研究室任研究员;1956年9月在中国驻瑞士使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4月在联邦德国冶金厂实习,9月回到祖国,转正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58年1月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工作,历任一分院第七研究室工程师、室主任、第六研究所所长;1965年改为第七机械工业部后,他仍任材料与工艺研究所所长;1968年6月8日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无端毒打,不幸逝世,年仅46岁;1983年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85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姚桐斌早年主要进行冶金铸造方面研究;回国后开始从事导弹与航天工业的工艺、材料技术工作。

  

姚一苇(1922年~1997年):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晰可喜,意蕴无穷,深受读者喜爱。

  

周柏春(1922年~2008年):原名姚振民,祖籍浙江宁波,出生于上海。滑稽演员、一级演员、民盟会员、中共党员、历任蜜蜂滑稽剧团团长、上海滑稽剧团艺委会主任、顾问、中国剧协第三、四届理事、上海曲协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市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三、四、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上海市第三届文联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第二、三届副主席。

  

姚莉 (1922年~2019年):原名姚秀云,上海人,上海滩时期知名女歌手之一,与周璇、白虹、白光、龚秋霞、李香兰、吴莺音齐名,并称为1940年代上海歌坛七大歌后。13岁时因其歌唱才能被周璇和严华赏识而被介绍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从此开始了演唱生涯。她的代表作《玫瑰玫瑰我爱你》一曲靡声国际;而其另一代表作《春风吻上我的脸》在50年代是电台里常常被观众点唱的歌曲。1967年,姚莉痛失兄长,毅然退出歌坛。1969年至1976年,她受到百代唱片老板的邀请开始做监制,曾监制潘秀琼、崔萍、静婷、梁萍等知名歌星的作品。2005年,姚莉在徐小凤的演唱会登台亮相,这是她最后一次登上舞台。2011年,姚莉参于锺氏兄弟的《齐唱·吴秉坚之歌》大碟的录音,并合唱经典福音诗歌《亲爱主》一曲,这是姚莉生前最后一次的录音作品。2013年3月23日晚,向姚莉致敬的“姚莉传奇经典演唱会”在湾仔伊馆举行。2019年7月19日晨,姚莉离世,享年96岁。

  

姚二嘎(?~2002年):中国内陆男演员。“二嘎”是陈佩斯为姚建国起的艺名。他曾参与过《宝莲灯》等作品的配音工作,并与陈佩斯在《少爷的磨难》《为了新生活前进》等影视作品中合作过,与马精武在阿满喜剧系列电影《大惊小怪》中有过合作,并在《起步停车》,阿满喜剧系列电影《爱枪如命》,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多部影视作品中有出色的表演。

  

姚福生(1932年~2008年):出生于上海,动力机械、汽轮机专家。1955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62年毕业于波兰格旦斯克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姚福生领导的柴油机余热利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创造了很大的经济价值。曾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上海市五好职工”、国家首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要从事汽轮机叶片、叶栅以及汽轮机的旁路系统等工程技术工作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姚美良(1955年~1999年):出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梅州市大埔县,港澳知名人士,为马来西亚侨领姚永芳第五子,马来西亚南源(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源(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长,南源永芳集团原董事长,享有“化妆品大王”之称,是当代杰出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杰出的侨领和客家代表人物之一。姚美良在经营工商实业方面的成就及在致力于发展中国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的杰出贡献,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视为第三代爱国华人中的杰出代表,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姚美良曾任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会议团成员,全国侨联常委,香港崇正总会会长,马来西亚太平绅士(J.P),获颁P.P.M勋章,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亚洲地区副总理事、美国国际名人传记协会永远理事和海内外多个华侨华人社团领袖职务。姚美良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初就回国兴办实业和捐资文化教育事业,并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造福社会。据不完全统计,他在国内投资建设的金额超过十亿元,捐助中国各地的文化、教育、体育及社会公益事业近二百项,遍布全国十八个省市区,捐资总额达一亿多元人民币。

  

姚贝娜(1981年~201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国内陆流行乐女歌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2005年,在音乐剧《金沙》中饰演女主角金,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歌舞团,任独唱演员。2006年,参加“第12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通俗唱法亚军。2008年,获得“第13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流行唱法冠军;同年,获得“第九届CCTV-MTV音乐盛典”内陆最具潜力歌手奖。2009年,姚贝娜离开海政文工团;同年,推出首张个人EP专辑《来不及》。2011年,为电视剧《甄嬛传》演唱片头曲《红颜劫》及插曲《菩萨蛮》。2012年,推出首张个人音乐专辑《小头发》。2013年,参加浙江卫视歌唱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比赛,最终获得那英组亚军、全国八强;同年,推出第二张个人EP专辑《1/2的我》。2014年,获得“MusicRadio中国TOP排行榜”年度最佳女歌手奖、音乐之声DJ最爱艺人奖、“第一届中国新歌榜颁奖盛典”亚洲最欣赏女歌手奖。2015年1月16日下午16时55分,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病逝,年仅33岁。

  

五、宗祠通用联

书法魏晋;史撰梁陈。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画家姚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史、江西逸史,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人。擅长画山水,取法于吴镇、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景色,墨色苍润;也写竹、石;工行草书,取法魏晋;又能诗,有《榖庵集》。下联典指唐初时期的史学家姚思廉,字简之,本为吴兴人,后迁关中为万年人。父亲姚察,在南朝陈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完成而去世。他从小跟从父亲学汉史,得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至散骑常侍。根据家传文稿,兼采其他书籍,撰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

  

爵封梁国;文重桐城。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本名元崇,改名元之,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陕州硖石人。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唐睿宗时期,因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年又任宰相,封梁国公,曾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营建佛寺道观,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当时不敢捕杀蝗虫的陋习,推行焚埋法,减轻了灾情。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又称惜抱先生,安徽省桐城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长达40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有《惜抱轩全集》。

  

学闳两汉;书撰梁陈。上联典指元朝时期的翰林学士姚燧,字端甫,柳城人。少从许衡游,有西汉风。有《国统离合表》《牧庵集》。下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励精学业,授秘书丞,敕成陈、梁二史,未毕,临亡,戒子思廉续成之。文明世泽;元德家声:上联典指舜生于姚墟,因以为姓。虞舜时代,为华夏文明肇始期。下联典指舜禅让于禹,斯为元(大)德。弘文学士;庐墓家传:上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姚思廉,累官弘文馆学士。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栖云与其子、孙、曾孙,四世孝亲,庐墓终丧。

  

远山岚邑近;斜日树阴疏。此联为唐朝时期的诗人姚伦《过章秀才洛阳客舍》诗句联。姚伦,唐朝任扬州大都督符参军。

大典光华夏;文章耀桐城。上联典指明朝时期的诗画家姚广孝,长洲人。14度为僧,工诗画,识阴阳数术之学,为燕王心腹谋士。燕王立,录功第一,拜太子师。尝监修《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等。下联典指清朝时期的散文家姚鼐,字姬传,桐城人。乾隆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参与纂修《四库全书》。辞官后主持江南紫阳、中山等书院。工古文,与方苞等为“桐城派”代表,提倡唐宋古文传统,对清朝时期的经学、文学影响很大。所著《登山泰山记》等山水文章,为后人称道。有《古文辞类纂》《惜抱轩文集》《竺集》等。

  

父子成双史;兄弟号二姚。上联典指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下联典指宋朝时期的都指挥使姚麟,字君瑞,节度建雄定武军,用兵沉毅多奇策。有功不自夸,治军严明,下乐为之用。兄弟均立大功,声盖一时,关中号“二姚”。

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此联为安徽省贵池市姚氏宗祠联。上联典出该支姚氏由建德县迁来。下联典出该祠为虾湖(因产大白虾而得名)旧址。

  

但觉眼前生意满;须知世上苦人多。此联为明朝时期的进士姚文然自题联。姚文然,桐城人。入清授国史院庶吉士,累官刑部尚书。于国家利害、吏治得失、民生休戚等,知无不言。所著奏疏及诗文集,皆质实醇厚,有古风,卒谥端恪。

立定脚跟竖起脊;展开眼界放平心。此联为清朝时期的进士、书法家姚文之自题联。姚元之,字伯昂,桐城人。官至左都御史。工隶书、行草,画笔亦妙。有《竹叶亭杂诗稿》。

  

天开美景风云静;春到人间气象新。此联为明朝通判姚琛撰书春联。姚琛,字弦璧,潮阳人。由抚州通判迁顺天治中,之官三日,即疏乞归养,以孝闻。乡人多所感化。

寨主子终谐贵妇;刺史女得偶相公。上联典指宋朝时期的姚雄事典。下联典指唐朝时期的大臣姚崇事典。

抗心希古,任其所向;含毫命素,动必依真。此联为隋朝时期的散骑常侍姚察《名画记》联语。

既儆既戒,惠此中国;来旬来宣,玉于太原。此联为江碧山赠姚亮甫联。

  

六、字辈排行

湖南益阳姚氏字辈:“守道如珍友敦修自景行奇才光后裔盛业继先程经术儒林重勋猷著鼎铭”。

湖南平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廷思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四川恩溪姚氏字辈:辈序:“一人垂拱御万字仰鸿猷发育齐天峻昭明如日周”;字序:“臣心常贞靖卿士若尹良吏翰文章重蕃宣德惠长”。

四川南江姚氏字辈:“仕志用伯叔季自修英标才胜世继武定功周辅佐廷思致文明允执厥中行祖德经纶学佑启步云程善命敷四海敬承先谟训克和栛万邦九歌惟敍韵”。

  

广西市里姚氏字辈:“存仲祖广万伯兴再天文世代昌荣远佑启振乾坤”。

姚氏雍睦堂字辈:“衅承贞福顺念思永志正贤能德国学知喻开绍嘉声振大启运敦修万年华携才光远裔凯泽暎朝霞宗乾元焕孝义为先勋猷恒著教育纯全”。

  

姚氏一支字辈:“(培)宗纯才炳大孝珍贵万国安康祖德广远孙子荣昌”。

姚氏一支字辈:“文德如玉尚润希正一宏绪绳先世远庆锡万傅荣作善长适吉崇师必显名懋修期继美廷选振家声”。

姚氏一支字辈:永常久福秀 锡成益洪隆 忠贤全德信 瑞肇振玉明

  

四川资阳姚氏字辈:史翰文章重 卿士若永良 臣忠常贞靖 宣藩德惠长

山东临沂费县姚氏一支辈:汝舜禹扬启章吉玉连锡;应文景德尊宗道学孔思;仁义礼智信正大光明仕;性情自爱国一家庆传之。

湖南省永顺县万坪镇晓寨村姚氏(三公后裔)字辈:良宗千;世文思志子,天永必通惟,正大贤明启,荣华复(良宗);绍祖本源茂,敦伦景象昌,国朝隆上选,英秀定联芳;雄开家声远,先绪德泽长,光前有昭继,永业成兴邦。

姚氏一支字辈:川继永春 堂开百世 山俊发茂 得寿万年

公盛堂江苏省赣榆县姚朱范村姚氏字辈:圣在永世继;万克焕开明;德立延敬慎;肇建善庆同

  

七、取名规则

姚姓孩子取名,双字名应避免全用ao韵母或阳平调的字。汉字最好不全用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名的意义与“姚”字的同音字“遥”字的“遥远”的含义相连不要产生不佳的歧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