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熵增定律——宇宙演化的终极定律 熵增定律,或称热力学第二定律,被称为宇宙演化的终极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无外力做功,熵的值总是趋向于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一切事物都会从有序趋向于无序。 这个规律也包括我们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规律。 物质总是向着熵增演化,房屋不收拾会变乱,电脑会越来越卡,热水会慢慢变凉,太阳会不断燃烧衰变。 比如自律总是比懒散痛苦,放弃总是比坚持轻松,变坏总是比变好容易。只有少部分意志坚定的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数人都是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学习不规律。 整个世界趋于无序,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如此,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不稳定。 例如人类原始社会历经几万年;农业社会5000年,工业社会不到300年,现如今又要进入人工智能时代。 人类的婚姻也越来越不稳定。以前结婚就是一辈子,现如今婚姻这个稳定的结构越来越不适配于这个高度动荡的社会了,于是结婚率走低和离婚率攀升,而且这个趋势很难逆转。 整个社会越来越繁复的商业品类,越来越多的技术发明,使得我们越来越关注外在追求。我们生产了更多的物质以便更好的生存,但幸福感反而越来越低,感到越来越焦虑。 整个社会分工越来越专业化, 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不稳定,以前一个工作一做就是一辈子,现在技术的迭代社会的变迁使得很多工作岗位消失,甚至出现35岁危机。 这一切都符合熵增定律。 02 生命以负熵为生。 熵增定律被称为最令人沮丧的定律,它预示着宇宙终将归于热寂,生命终将消失。 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毫无作为,生命有机体在不断进行的吃、喝、呼吸以及(植物的)同化,也就是新陈代谢,正是一个对抗熵增的过程。 物理学家薛定谔说:“自然万物都趋向从有序到无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过不断抵消其生活中产生的正熵,使自己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负熵为生。” 实际上,人的一生就是对抗熵增的过程。 《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因为所有事物都在向着无规律,向着无序和混乱发展,如果你要变得自律,你就得逆着熵增做功,这个过程会非常痛苦。” 也就是说,当其他人都因熵增而变无序和混乱时,而你能够逆熵做功,那么你也就更可能成功。 面对这个不断动荡发展的世界,逆熵的人可以从中获益,就好像马斯克成为世界首富,不到20年身家超过3000亿美金,这样的造富神话在一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李佳琦薇娅凭借直播单天销售额过百亿,这在过去稳定的世界也是不可实现的。 我们要做的不是抱怨这个熵增的世界,而是积极应对熵增定律,以负熵为生,成就属于自己的成功。 03 对抗熵增:保持开放+对外做功。 前面提到熵增定律下任何一个系统,只要满足封闭系统,而且无外力维持,它就会趋于混乱和无序。 这是针对整个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针对社会或针对某一个人,则要加上两个限制条件——封闭系统+无外力做功。 因此对抗熵增的策略有两条:1、保持开放性;2、对外做功。 保持开放性 疫情以来,社会经济下行大量人面临失业,许多人应对这种处境的方法是选择考研、考公、考师,期望以稳定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事业单位报考人数急剧攀升,于是有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的说法。但这恰恰弄反了生存方向,如果寻求秩序,得到的不过是表面的秩序;而当你拥抱开放性,你才能把握秩序、掌控局面。 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动荡,越来越不稳定的,这时候应该做的是迎接挑战,如果因为当下的处境艰难就退回安逸的选择,当有一天这种稳定性被打破时,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多的不确定性,到那时候,淘汰来临将更无所适从。事实上这种趋势已经开始了,例如铁路检票员、故宫售票员这些“稳定”的体制岗位已经不复存在了。 我们更应当关注的,不应当是如何构筑一个稳定、有序、可预测的系统,让可能发生的坏事不再发生;而应当是如何使自己在各种不可预测的冲击帮助下,进化到比之前更强大、更良好的状态,这需要我们保持开放性,不断成长提升自己。 对外做功 对外做功,于个人来说就是要具备成长型思维,不断成长提升自己,但这么多知识和技能应该怎么学习呢? 最稳妥有效的策略是掌握底层能力,实现由内而外成长。 从目前的社会来看,大多数人正在使用的学习方式是,随着社会发展不断的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直播火做直播,个人品牌火学个人品牌,私域热就做私域,还有碳中和,元宇宙……可我们现在身处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涌现,而学习的脚步又怎么能跟上时代进步的速度呢? 回顾过去十年,当年涌现出来的会改变社会的商业热点,020,P2P,共享经济,虚拟现实,区块链,社区团购,现在来看又有几个是真正改变世界了的? 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更多的猪摔死了。如果我们一味的追逐风口,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往往没有方向感,目标感,就算取得一时成功,也往往无法长久。而且一旦遇到技术变革,自己掌握的技能被新技术淘汰,还很可能面临失业。 《反脆弱》一书中提到了“跑步机效应”。 在这么多技术驱动型的现代化事物的包围下,我们更关注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而非共性,例如每年新推出的苹果手机。在商家的诱导下,我们迅速厌倦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并期待“改进版”的新产品。这种购买新产品,最终又对其失去新鲜感,并期待购买更新款产品的冲动,这种行为被称为“跑步机效应”。 但我们对古典艺术、老式家具等不归于技术一类的事物,就没有这种跑步机效应。比如,你家里挂了一幅古代名家的字画,还摆了一台平板电脑。而你不会急于对你的字画升级换代,但你很可能购买最新款的平板电脑并把老款的放到闲鱼售卖。 古老的东西越用越有价值,现代的东西越用越贬值。 从这一点来看待知识技能也是如此,古老的技能越用越有价值,现代的技能越用越贬值。曾经火热的020,P2P,共享经济,虚拟现实,区块链,社区团购如今回看大多是泡沫。 亚马逊创始人兼CEO贝索斯曾说:我们不要去关注未来十年里什么东西会发生变化,而要关心未来的十年什么东西不会变,不变的永远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对一个人成长来说也是一样,比关注未来十年什么东西会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关心未来的十年什么东西不会变。 只有时间颠扑不破的东西,才是属于我们永远需要的东西。 因此那些人类文明诞生就延续至今的能力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底层能力。 首先要学习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独有的,也是我们成为万物之灵的根源。人类的大脑进化出了新皮层,这使我们具备了极强的感知和思考能力,从而可以依靠理智生活,而其他动物则只能依靠本能和情绪来生存。 读书与写作。这两项能力是从人类有文明就延续至今的能力,而且阅读和写作也是高密度思考的过程,可以有效的锻炼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建立知识体系,而且几乎没有一个名人是否定读书和写作价值的。 独立思考,读书与写作,大概率也是未来人工智能很难取代人类的能力,而且是越学习越有价值,可以应对未来新出现的任何变化。 而具体学习的内容,就是那些流传的经典著作,因为时间作为筛选工具,证明了其合理性,他们流程了上千年,大概率未来还会继续流传上千年。 例如儒学、佛学、圣经等流传了上千年的经典著作所强调的内在价值观,首先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它们对应了我们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在这个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最新的知识技能,以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这也符合《反脆弱》里提到的杠铃策略。 杠铃策略就是:最大限度的安全加上最大限度的投机。 提升我们的内在修养是基础。例如佛教徒,或许并不富裕,但生活怡然自得。 而当我们忽略了内在修养,而过于追求如何取得外在成功,纵然可以取得一时的成功,但往往并不长久,例如贾跃亭的生态化反,恒大高周转扩张最后难以为继。 都是由于他们没有源自内在的精神力量做支撑,注定无法长久。 而乔布斯,马斯克,稻盛和夫都是内在信仰+外在技术成为了改变世界的一代企业家。 乔布斯是一个禅修者,苹果产品中的简约美可以感受到其深受禅文化影响;稻盛和夫是将其“心学”运用于企业管理,将3家不同领域的公司带入世界五百强。 内在的提升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不会过时的能力,人人能够达成个人的幸福,这是“最大的安全”。外在前沿技术充满了不确定性,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做到改变世界,这是“最大的投机”,在内在富足的前提下再掌握外在技术,就有可能成为稻盛和夫,乔布斯这样的世界领军人物。成功毕竟是少数的,就算事业失败也能安贫乐道的度过这一生,这样的杠铃策略就做到了进可攻,退可守。 事实上这也符合宇宙演化发展的逻辑。 宇宙最初只是一团基本颗粒,后来经过大爆炸产生了原子,原子相互结合产生分子,分子又相互结合产生高分子,高分子进一步构成DNA而形成生物,生物又不断进化,变成高等生物,人类的发展也属于宇宙演化发展的一部分。 最开始我们是无意识的受精卵,先在母亲的子宫里发育,然后成长为婴儿,这时候世界就是家庭的几个人,随后到学校的几千人,最后才是社会,这也是一个由内向外成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人的发展也要如此,先充实内在力量,然后再掌握外在的技术技能,由内而外的成长,这符合宇宙演化的趋势,因此也是最底层的成长逻辑。 小结:熵增定律是宇宙演化的终极定律,人生是逆熵的过程。为了对抗熵增定律,我们需要保持开放性,并且对外做功,由内而外的提升自己。 |
|
来自: z55j03b55 > 《命运、心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