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视】常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疾病

 长沙7喜 2024-03-24 发布于湖南

最近,回顾了一份报告,仍旧让人沉重,但希望却比往日多了许多。

报告的名字叫《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A Lancet and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on depression: 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

一看便知,它在讲——抑郁。如报告所言,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避免的痛苦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到现在,抑郁危机仍在大范围爆发,未被解决,但大家对它的关注和照护一直在完善和提升。

图片

常见又最被忽视的疾病

当下,太多人被捆绑在物质世界,被矩阵编程,情绪体管理失序、失控,陷入混乱、对抗、分裂、浑浊。

无论物质丰盛与否,内在心灵都极容易走向匮乏。内在能量匮乏,无疑是抑郁最大的源头。

原生家庭之殇、亲密关系冻结/破裂、亲子矛盾、社会隔离、事业压力、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死亡的恐惧……都是消耗内在本源的主因,都有可能导致有关于抑郁的负性事件的发生:

据报告估计,全球约2.8亿抑郁症患者,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

在高收入国家中70%~80%死于自杀的人以及中低收入国家中约半数死于自杀的人均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原因。

全球每年超70万人因抑郁自杀。

图片

图源网络,侵删

聚焦在中国,《2023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中的数字已然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重视抑郁这两个字:

我国患抑郁症人数为9500万人

我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其中40%患有抑郁症;

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即2850万人左右,13个青少年,就有1个罹患抑郁症。

每一项数据背后,伴随的都是我们对抑郁的无知+忽视,对自我和他人情绪体变化的钝感,以及对自身疗愈力的破坏与丢失。

图片

关注自我的情绪体变化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身体疾病像抑郁那样常见、那样导致疾病负担、那样普遍,却完全可以疗愈。

但它却很少得到关注和照护,常常被忽视。

报告中提及,在高收入国家,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90%

可见,包括抑郁者本人在内的绝大多数人,都未曾真正把抑郁当做一种疾病来对待,直到发现自己:

“我高兴不起来了,不会笑了。”

“生不起什么特殊的情绪了,心里特别空。”

“自己就像被一团说不清道不明的浓雾包围着,总是不由自主地变得低落,但又找不到具体的现实原因。”

“即使有负面的情绪,也不在对外表露了,总是默默承受,总是很累,消沉的时候越来越多,有一种沉重的无力感。”

“对周围的人和事越来越没有兴趣,总是觉得索然无味,总是莫名感到悲伤、烦躁、空虚、紧张。”

“脑子怎么想都是负面的,觉得没有希望,自己很糟糕,是个废人。”

“对未来感到绝望,有死亡或自杀的想法。”

……

这种情况频繁出现的时候,人们才想着思考——“我是不是抑郁了?!”

图片

关于抑郁

所有人一定要清晰的

然而,面对“自己抑郁了”的这种可能/事实后,很多人却无法正确地去理解和应对它。

这是因为抑郁被社会+头脑高度污名化了,有许多关于它的错误观点,影响着我们的认知和判断,甚至加深抑郁的程度。

比如,一些人总是想当然的认为,一个人抑郁,必定是他心智不坚,过于软弱,他只是在逃避,并没有生病,危害性也不会很大。

于是,他们会站在高点指责抑郁的人,担不起一点事,对不起某某某的付出,希望对方可以振作起来。

再比如,轻松没压力的人不可能得抑郁症;乐观的人不会抑郁,自己想太多、内向敏感的才会;只有某些群体才会抑郁;抑郁只会影响情绪,可以自愈,不必治疗;抑郁与其他病一样,只要坚持吃药就能好……

这些错误的认知,于己于人都是极大的隐患。

于己,我们无法预防,或是无法及时察觉,或是察觉了,把自己当作异类,小心隐藏,不会对外暴露,然后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直到崩盘,承受不住。

于人,无法及时觉察身边人的状态,给予对方陪伴和支持,甚至雪上加霜,打压、否定对方,加重对方的病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图片

所以,对于抑郁,我们最起码要有基本的清晰的认识,这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

图片

关于抑郁的重要认知

图片

○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医学疾病,涉及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多个维度,是一个全球性健康危机。

○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人,不分性别、背景、社会阶层或年龄。

○女性所受影响比男性大,女性患抑郁症的发病率比男性高约50%,超过10%的孕妇和产后妇女患有抑郁症。

○经历虐待、重大损失或其他压力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在不利环境中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包括贫穷、暴力、流离失所,以及性别、种族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抑郁症与各种慢性身体疾病有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反之亦然。抑郁不只会影响情绪,还会影响到身体各个机能的正常运转。

○抑郁症不会自愈,放任自流只会让症状加重。

○如果抑郁症患者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治疗,各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能康复。

○抑郁不是单单靠吃药就可以疗愈,需要及时地做心理疏导,才能早日康复。

……

图片

“防”在“治”之前

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Vikram Patel教授说过,“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故事和境遇,这最终形成不同人罹患抑郁症的独特经历和对帮助、支持及治疗的不同需求。”

这句话的本意,其实就是从每一个人抑郁的根源,从疾病的最初点去进行疗愈,与海灵格的家排理念不谋而合。

在对待抑郁症,慈海所提供的照护是——带着爱陪伴。

图片

在家排工作坊,有一些自己或家中有人罹患抑郁症的师兄,带着自己的议题而来,想要看看自己/某个人为什么会这样,想要需求一个解决之道。

对于抑郁症,我们从来不提供治疗,也不会去主动解决它,而是把案主最最最底层的、隐藏的、逃避的、恐惧的东西挖掘出来,协助他真正地去看见和面对。

我们作用的是心,注入的是生命底层需要的一些动力。当然,这动力本质是案主自己就有的,家排只是协助这股能量和力量被释放出来和丰盛起来。

如此,当一个人的内在有了能量,情绪体和身体的原始自愈力就能慢慢回来。

药,或许能解决一部分,但家排作用的一定是根上的问题,是持久的,是能对抑郁的人起到极好的照护的。

图片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蔡老师的家排,还是卢先生的疗愈师系列课程,重点都不是对已发生的改变,而是“治未病”。

重的是发生之前的——“防”。

因为抑郁本身是对情绪体的管理出了问题,与自己的内在和自己的身体失去了连接,看不见自己自性的部分,给内在深层带去了破坏性和毁灭性的能量。

“防”呢?其实就是提供师兄N+1的路径和选择,大家自己就可以做好前置性的身心灵管理和呵护的工作。

把抑郁“灭除”在发生之前,只是其所有益处中的一个小小分支。

祝愿所有师兄都能用自己的爱和掌握的能力,远离抑郁,活在喜悦、丰盛、自在的当下,不介怀过去,不恐惧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