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打芭蕉,愁情点点

 王侠一家家外不 2024-03-24 发布于陕西

               雨打芭蕉,点点愁情

               高一创新班    张梓萌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在丝丝雨中,推开房门,踱到亭中,看着在风中摇摆的蕉叶尖汇集的水珠,感觉粒粒都坠着饱满的愁情。风声雨声交融,蕉叶遭受秋雨打击,摇摆不定,让人不由想起人生的风雨,人生的飘忽不定。

       芭蕉,一种常在热带得见的植物在,早汉朝时就被引入了中原,为什么在文学作品中出现却已经到了东晋?“扶疏似树,质则非木,高舒垂荫,异秀延瞩。”在卞承之的《甘蕉赞》中,芭焦的姿、态、质得到了文人和平民的赞赏。那么,它“打怪升级”时,便是聪明的古人发现了蕉叶可以练字这一实用性。南梁刘令娴《题蕉叶示人》“夕泣己非疏,梦啼太真数。”一首悼念亡夫的祭文其中的愁哀之情笼罩在了蕉叶上。之所以是聪明的晋人把芭蕉引入文学作品,大概和“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知识分子聚集南方,时代风雨飘摇,生活中漂泊不定,愁情因而也四溢,而芭蕉这种生活在南方的植物,变成了人们寄托情感的对象。 

      芭蕉既已与愁情结合,为何诗人们又偏偏喜欢雨打芭蕉这一意象呢?在杜牧的诗中“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以窗为框,芭蕉入画。芭蕉不仅为文人雅士的窗前屋后点缀一抹绿色,也成为他们情绪的放大镜。在纸窗半掩绿意浓时,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蒋捷《一剪梅》中“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纳兰容若《忆王孙西风一夜剪芭蕉》“西风一夜剪芭蕉,倦眼经秋耐寂寥?”在徐再思《水仙子.夜雨》中“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可见,诗人在欣赏芭蕉美景时,也感受到了芭蕉雨的声声凄凉。在缠绵哀怨的秋雨,诗人与芭蕉因相似的处境结伴,在雨中常常孤独叹息。叹息声中的情感,跨越时间,引发灵魂共鸣。

      在后来的诗词中,芭蕉雨这一意象被广泛应用。欧阳修“深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以及关汉卿《双调·大德歌》“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由此可见,芭蕉多和秋雨奏响愁思的小调。石孝友《踏莎行》“芰荷香里散秋风,芭蕉叶上鸣秋雨。”;陈与义在《寄大光》中“芭蕉急雨三更闹,客子殊方五月寒。”;严元照《醉太平》“芭蕉雨清,疏林月明,传来多少秋情。”纳兰容若在《临江仙》中写到“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姚荃《十八罗汉·芭蕉罗汉》“暮色随风送晚潮,秋色衬雨湿芭蕉。”借着芭蕉雨,诗人将愁苦哀怨的情感融合在声声芭蕉中,在并不清丽的声音中,却蕴藏这最能引人共情的情感。

      说到此只简单介绍了芭蕉的发展历程,还不足以回答为何会出现芭蕉雨这一意象的问题。让我们转换视角,去探究为什么芭蕉雨会流传至今?

       在历史的优胜劣汰与文坛的残酷厮杀下,芭蕉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怎能流传至今。硕大翠绿的蕉叶不禁在夏季供人乘凉,还能用来练字,并且可以点缀庭院。可见芭蕉自引进以来便和文学与艺术领域有深厚联系。它早早挤入文人雅士的风雅游戏和日常生活中,为它日后获得青睐奠基。

      高雅的诗人为什么偏偏选择芭蕉去抒情,尤其是那种生活中常见的愁情?正是应为芭蕉是寻常物。它的叶片长圆宽大,页面鲜绿,幽幽静静中朴素无华。有一种直达人心却温和纯真的力量,让人卸下防备,吐露心声。

      单独的芭蕉既已温润有力,那为什么要在朴实甚至有些凄凉的秋天如此浓墨重彩的写,还要伴着秋雨去写呢?四季的芭蕉各有千秋。在春天“芭蕉叶叶为多情,一叶才舒一叶生。”蕉叶如同少女吐露心事一般舒展枝叶,鲜润怡人的叶片让人感动生命的活力。在夏季“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田间地头,芭蕉与各色果子交相呼应,夏天的气息扑面而来。冬季,芭蕉落雪,入了文人画轴。由此可见,芭蕉在其他季节给人的感觉是自由浪漫又富有生命力的,但是,有这般气质的景物已数不胜数,芭蕉在其中反而太过朴素。唯独在秋季,在那个多愁善感的季节,在诗人与芸芸众生有相同气质的芭蕉对望时,那些在心中潜滋暗长的愁情才会抒发。

       在秋天既能抒发情绪,为何又需秋雨来和?春风、夏雨、冬雪有何不能?“芭蕉不展丁香愁,同向春风各自愁。”可见芭蕉在悠扬的春风也有愁情,但被春天衬托的有几份“潇洒”之意。而夏天的雨来得太急大快了,将蕉叶打的七倒八歪,急促的声音也无法足以让人潜滋暗长的愁绪诉说清楚。在冬雪中,绿蕉虽白了头,却太寂静,是会让人心慌的。唯有秋雨和秋季的芭蕉衬的起这愁情。经过岁月磨砺的芭蕉仍显精神,秋雨不急躁也不寂静,芭蕉在雨中晃动,雨滴在叶尖汇集下坠。在只有水珠落地才会发出声音的情景中,一切都是静静的,一切都是淡淡的但一切都在无声中浓烈且克制。

       到底是怎样的情绪要用如此笔墨通过描写芭蕉雨去抒发?那些愁情只会在水珠落地或在蕉叶摇摆时露出马脚,那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是未亡人对去世挚亲的思念,是对时间流逝的无可奈何。这此愁情不能太浓郁,类似于家国大事的忧叹需要铁马冰河来和,单薄的蕉叶无法支撑壮烈的情感;这愁也不能少淡,大大的蕉叶挺起这些无病呻吟,是会让人感到羞愧。这愁情是在闲时笼罩在心头却只能用叹息去缓解的,并不浓烈却无处不在。

        流传至今的芭蕉诗,是历史、自然、人文共同谱写的诗篇,它的内涵在历代诗人丰富的情感中被拓宽。“山水迢迢,思念遥遥,雨打芭蕉,愁情点点。”这不仅是古人的情愁,更是今人的心愁!

点评:经过三次修改,这篇文章在思路与分析上终于更上层楼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喜欢这孩子这种不温不火不急不躁静心做事的状态。

今日细雨,窗外玉兰凝露,海棠吐春,鸟儿屋檐啾啾,虽无雨打芭蕉的愁绪,但也有一种细雨闲愁满皇都的感觉。不知秋天的芭蕉可懂这份春日的闲愁与宁静。

        2024.03.24于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