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梅国强:手汗6年不见好?中医治手汗有方法!

 tcmdrsong 2024-03-24 发布于加拿大

图*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

手汗是临床常见症状,令患者极为苦恼。甚者无论寒冬酷暑,手掌均可如水流沥,多在情绪紧张时加重,给患者的学习、工作带来不便。

西医认为手汗症是汗腺疾病中多汗症之掌跖多汗, 属交感神经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分泌腺异常所致,可采取胸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往往会出现代偿性多汗。

相比术后不良反应,中医在诊疗上立足整体,辨证施治,多能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今天,小师妹整理了 国医大师梅国强教授临床治疗手汗症经验,供临床中医师参考学习。

1

手汗症的辨证用药

《素问·阴阳别论》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故而阴阳盛衰或失于和调均可导致汗出异常。

手汗属常见汗出异常症状, 梅老认为临床辨治手汗,理当首辨虚实。

生湿的差异。

《湿热论》谓:“湿热乃阳明、太阴同病也”,手汗临证多见脾胃湿热所致,患者常言其手汗夏天更为严重,伴见手心温润而黏,治宜清热祛湿,治疗上可考虑藿朴夏苓汤、三仁汤化裁治疗;

若除手汗外,患者痰湿之象明显,也可选用温胆类方加减治疗。

血与津液同源,均为水谷精微所化生,故

若营卫(阴阳)不和,卫气不能固守营阴则津液外泄,常伴恶风、易感风邪等,临证观察,确实肤白、敏感体质者多见,对此类手汗患者,梅老常用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玉屏风散、补中益气汤等单方或合方加减治疗。

2

临床应用举例

医案一

患者某,女,20岁,2014年4月1日初诊。

主诉:手足汗出6年。

患者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足汗出,现汗出成滴,手黏不冷,夏、冬天均可见,夏天更为严重;

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地黏稠;

食欲不振,纳差;

白天精神不好,大便黏,小便调。

舌脉:舌红苔白腻,脉滑。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足心汗);辨证为脾胃湿热。

治宜清热祛湿,宣畅三焦;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藿香10g,厚朴15g,法半夏10g

茯苓30g,黄芩10g,泽泻10g

浮小麦30g,麻黄根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杏仁10g,薏苡仁30g

车前子15g,赤芍10g,牡丹皮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复诊2次守上方加减,21剂后,手汗症基本消除。

按语

本案患者手心汗出,夏天更为严重,汗出手粘,食欲不振,纳差,多因脾胃湿热,迫津外泄;

脾湿阻遏清阳,则精神欠佳;

脾湿偏渗肠道则大便黏;

脾胃湿热胶着,气血生化不足,故月经经常推迟,量少,色暗,质黏;

舌红苔白腻,脉滑皆为脾胃湿热之象。

辨证为脾胃湿热所致,故以藿朴夏苓汤化裁治疗。

方中藿香化湿和中;

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利水渗湿,兼健脾助运;

杏仁宣利肺气,宣畅上焦,有助布散津液以除湿。

诸药同用,清热祛湿,宣畅三焦。

厚朴、法半夏行气祛湿,使气行则湿去;

煅龙骨、煅牡蛎滋阴潜阳,合浮小麦、麻黄根收敛止汗;

湿热壅滞,易助热并煎炼血液而致血热、血瘀,故加牡丹皮、赤芍凉血活血。

全方热清湿祛,三焦通畅,故汗出自止。

医案二

患者某,女,20岁,2014年3月18日初诊。

主诉:手汗出3年。

患者近3年经常感冒,手心和背部容易出汗,白天尤甚,伴失眠,时而口干,下肢自觉偏凉,大便偏干,小便正常;

舌淡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细略数。

西医诊断:多汗症。

中医诊断:汗证(手汗);辨证为气阴两虚证。

治宜益气养阴,固表止汗,兼补养安神;以黄芪生脉饮加减化裁。

处方:

生黄芪30g,党参15g,麦冬10g

五味子6g,煅龙骨30g,煅牡蛎30g

炒枣仁15g,怀牛膝30g

薏苡仁30g,当归10g

7剂(颗粒剂),日1剂,分2次服。

随访:患者服上方2周后汗出、失眠均有显著好转,调治月余收功。

按语

本案患者平素易感风邪,手心和背部自汗,属气虚;

口干、大便偏干均为津液不足之候;

久汗后损伤肝血,故失眠、脉弦细;

久则阴损及阳,阳气不得温煦故下肢自觉偏凉。

方中以黄芪生脉饮益气养阴,补敛兼施;

煅龙牡安神、涩津、敛汗;

清代王燕昌《王氏医存·即汗处知其虚处》曰:“五脏皆有汗,不独心也。汗皆为虚,心虚则头汗,肝虚则脊汗,肾虚 则囊汗,肺虚则胸汗,脾虚则手足汗”,

患者手心及背部自汗,故加入肝经的炒枣仁,养血安神,收涩敛汗;当归养肝血安心神;怀牛膝补肝肾,壮腰膝,并载药下行;舌苔边有齿痕,故加用薏苡仁健脾渗湿,以防微杜渐。

手汗症,临床较为常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不同,存在体质上的差异。

因气候炎热、精神紧张等所致之生理性手汗症可不予治疗,但病理性的手汗症需积极辨证施治。

手汗者,无外虚实两类,病因不过外感、内伤, 病性当辨寒热,辨证不离阴阳。

临床上辨证以阳明热盛、脾胃湿热、心肺不足、心脾不足、心肾两虚、营卫(阴阳)不和等多见,尤其与心、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手汗症常是众多疾病可能出现的症状之一,但见微知著,梅老常针对不同的证型和体质,拟出迥异的方药,无不体现出中医辨证论治、同病异治的理念。

梅国强教授临床治疗手汗症,不拘于单个症状,始终遵守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谨守病机,灵活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常有手汗症患者,多久治不愈,困扰非常。你在临床遇到手汗症的患者,有什么特殊的治疗心得吗?

欢迎您在文末下方留言区留言与广大中医师们一同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