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球发球的魔鬼细节(2024.04版)

 草原狼ual5yjcg 2024-03-25 发布于辽宁

细节清单:

(1)放松引拍之手腕内扣

(2)抛球引拍时如何做好上身的拧转

(3)抛球手抽回有个“猛然外扒下拉”的动作

(4)打帽子掉拍头的误区

(5)认知上细节---那些隐秘的心理世界

(1)放松引拍之手腕内扣

我们注意到:发球准备姿势时持拍手的手腕是内曲的/内扣,拍面略打开。

笔者认为手腕内扣可以:

  - 让手腕彻底放松

  - 天然避免引拍时的翻拍错误

  - 辅助做出半发球的奖杯姿势;

  - 可以辅助手臂/肩膀/背部/胸部的肌肉拉伸和唤醒,此刻手臂虽然不发力,但有着充分的力量准备,而不是软绵脱节的。

辛纳的手腕内扣:

拉奥尼奇的极度手腕内扣:

(2)抛球引拍时如何做好上身的拧转

业余者有个常见的错误,就是上腿步+奖杯动作时,后脚往前靠时,这时,往往后脚没有准确的靠在前脚的后方,而是移到和前脚在底线方向平行,这样身体就过早打开了,没有起到拧转的作用。

比如,王蔷的第一个发球,后腿靠上时就过于平齐: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笔者发现专业运动员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规避了问题,就是抛球引拍的时,前脚掌主动拧转一个角度,迫使身体跟着不得不拧转。

谢尔顿:(注意下蹲前,前脚的拧转变化)

吉奥吉的前脚角度变化:

参考上面拉奥尼奇的视频,平台步也可以通过前脚掌的角度变化来辅助拧转式抛球。

另外一种辅助上身拧转的技术就是采用半发球奖杯,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奖杯分类:拍子垂直属于传统奖杯,拍子水平属于半发球奖杯。要让拍子水平,就要将肘部横向抬起并向后撑开,这个动作本身可以极大引发的髋部的拧转。

笔者自己的组合是:平台步+拍头滞后+半发球奖杯

体会迪米肘部横向抬起联动了上身的拧转

(3)抛球手抽回有个“猛然外扒下拉”的动作

人们都说要用核心力量击球,这里涉及两个部分,一个是核心力量的“产生”,一个是“运输”,即将核心力量无损运输到拍头上。

对于发球,核心力量“产生”的最大最基本的来源就是双腿的下蹲和空中蹬转。而“运输”则是要求放松,特别是持拍手臂的放松,任何的肌肉紧张只会妨碍核心力量的通过。

如果说持拍手臂的放松,是让核心力量通过,那么抛球手的“猛然外扒下拉”则相当于核心力量阀门解锁,加速力量的“运输”。

首先抛球手什么时候收回?普遍的错误就是过早的缩回,抛球手应该迟迟不舍得收回,直到开始蹬地之后才“猛然”收回,而这个时刻正好是核心爆发的时刻。

对于抛球手如何抽回,大家一般只关注结束动作,即抛球手折臂停止在胸下位置,起到停转加速的作用,却不关注也不清楚整个的过程。要知道这个抛球手如何抽回的过程有着及其重要的功能,就是带动整个身体核心的拧转发力的输出。

抛球手臂应该在空中“向外扒,然后再在下拉收回”,而不是直接向下弯折。如果抽回时直接不费力的将抛球手向下弯折,将损失了关键的由“外扒'带出的核心拧转力量。这个“外扒下拉”动作和正手击球时的非持拍手原理相同。

我注意到,一般的教材大量的讲解如何抛球的动作,却很少提及之后抛球手如何抽回的问题,属于管杀不管埋。讲解:

(4)打帽子掉拍头的误区

这里有一个大家长期容易忽视并且没有自我察觉的地方:

奖杯时大臂和小臂约90度,也就是说曲肘90度,肩膀左高又低,这时容易误解为之后的打帽子也是继续保持肘部90度,正确的应该是曲为锐角打帽子,使得拍头在肱二头肌上方,之后使用肱二头肌发力击球。(否则将使用乏力的肱三头肌)。

如何打帽子:

「维维网球」发球的关键技巧1/5:肘部弯曲的正确时机

具体训练方法:

「维维网球」发球的关键技巧3/5:避免端盘式引拍

肘部曲为锐角会辅助掉拍头直接准确的掉到背部右侧下方,而不是经过背部左侧或头部上方的任何位置。

如果拍头掉到背部的左侧任何位置,直接的不利情况是之后挥拍击球时只能抄近路让拍头在头部附近肤浅的甩当一下就向上击球去了,失去了从背部最深的右侧下方出发的最佳路线。但问题还不在于以上的表面观察,这个动作的内在影响超乎想象,因为决定了力量的差异:

   - 如果拍头掉到背部的左侧任何位置,那么大臂挥拍击球时启用的将是肱三头肌,而不是力量更大的肱二头肌;

   - 这就是笔者推荐半发球奖杯姿势的原因,半发球姿势意味着蹬地打帽子的轨迹是平滑从右到左,更好的辅助拍头掉在背部右下方位置。这样挥拍击球用的是力量更大的肱二头肌(而传统奖杯姿势容易导致掉拍子在身体左侧位置)

训练时可以用左手在背后拉住拍头来感知“掉到背部右侧下方”。但凡掉偏到左侧方向,就会错用到较弱的肱三头肌,这是发球不为人知的“细节”之一。

(6)认知上细节---那些隐秘的心理世界

网球许多不正确的动作,源于那些不为人知的心理世界思想活动。

什么是奖杯动作:

如果问什么时刻是奖杯动作?我相信大部分球友答不上来。这其实是发球第一重要的认知问题,这个认知错误会引发各种“不治之症”。

一般会认为“抛球引拍+下蹲+瞄准空中的球”的一整段时候是奖杯动作,但笔者有更加精确的定义:球被抛在空中,身体处于下蹲蓄力状态,此刻来到蹬地起跳前的瞬间状态,这个状态就是我认为的奖杯动作。再说一遍,下蹲过程及维持可能化了0.5秒,但起跳前的0.01秒那个瞬间就是笔者定义的奖杯动作(奖杯姿势),这是发球成功的核心。

就是说下蹲时候还不能算奖杯动作,起跳前的瞬间才是奖杯动作时刻(要知道下蹲过程到起跳前,虽然时间短,但仍然可以有各种“乱动”)。这个定义非常重要,在理论上自洽的解决了各类相关的疑难杂症。

笔者推荐半发球的奖杯姿势,意味着起跳前的那个瞬间拍头一定还没有过身体中线,如果此刻拍头仍然朝向右侧场地的方向,属于理论上的最佳位置。

图片

击球时刻的心理世界:

击球时刻,只要心里念想着胳膊要奋力击球,那么一定外显出错误的发球动作。

最后一击的时刻,主观世界里只有身体的右侧的躯体发力,没有胳臂什么事。胸部朝天,眼睛朝上,双腿蹬地向上,拍头轨迹向上,整个身体空中蹬转向上向前来迎接空中的球,在全身心的重心前扑瞬间,渺小的胳臂不知道在哪里,只听到“嘭”的一声球重重的砸在对面场地上。(就如前言说的,这是一种让自己感动的力量,这也是发球的意义所在)

击球后的心理:

击球之后应该立即分腿垫步做接球准备。

每一次发球,在心态上要“无罪推定”,认为自己的发的是好球,对方接发也是好球,然后自己才能迅速的垫步准备。切忌站在那里观望自己的发球好不好,这一观望立刻就失去了准备时间。

关于二发的安排:

太多的业余爱好者天然的将二发当做的减力的一发。这个典型的业余宿命不在于“丧失发球优势”,而在于:对于缺乏训练的业余者,一发一旦减力,同样容易失误,属于得不偿失且“丧权辱国”。

对于专业运动员,一般的安排是一发用平击发球,二发用Kick Sever。不像职业领域那样的“已成定论的专业领域”,业余比赛的特点是可以容纳许多的创新和创意,比如在业余的技术水平领域,在“球速”的基础上引入“旋转”的维度,将极大的提高杀伤力,笔者对二发的建议:

  - 平时认真训练掌握三种发球:平击发球,侧旋发球,Kick Sever(美式外旋发球)

  - 将一发和二发当作2次平等的发球机会,在这2次发球机会中根据场景需要选择三种发球中的一种。也就是说一发也可以用Kick Sever(美式外旋发球);二发和一发一样的发力。

如果有人问,我只会平击发球怎么办?那么我建议就当做2次一样的平击球发球,因为正常发球反而比故意的减力发球失误率低,同时我建议将一发适当的增加些上旋或侧旋,争取将一发成功率做到70%。

如果一发成功率为70%,那么二次相同的发球成功率多少?是91%,足够了。

以下是笔者询问学校的ChatGPT4.0回答:

The first serve success rate is 70%, and the second serve success rate is also 70%. What is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can be calculated using the formula:

Overall success rate = 1 - [(1 - first serve success rate) * (1 - second serve success rate)]

Plugging in the given values: Overall success rate = 1 - [(1 - 0.70) * (1 - 0.70)] Overall success rate = 1 - [(0.30) * (0.30)] Overall success rate = 1 - (0.09) Overall success rate = 0.91 or 91%

So, the overall success rate is 91%.

冯老师

写于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中心楼 

2024.0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