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雨中游岳麓山记

 寻梦游仙 2024-03-25 发布于上海

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在《南岳记》中就有“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的说法。岳麓山连峦叠峰数十公里,山色秀雅,苍翠欲滴,如一扇翡翠玉屏,横卧在湘江西岸,人们称它“碧嶂屏开,秀如琢玉”,有“岳麓之胜,甲于楚湘”的美誉。

岳麓山不高,海拔只有300米,它没有泰山之雄,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青城之幽。然而此山已然是湖湘文化之根。千百年来,这里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和文化遗迹,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等景观闻名遐迩,岳麓山是长沙之行不可错过的地方。

冒着细雨,来到岳麓山下。走进岳麓书院,仿佛穿越了时空之门,感受到浓郁的湖湘文化气息。北宋开宝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在此创立岳麓书院。自书院创立以来,历经宋、元、明、清各代,依然弦歌不绝,被世人称之为“千年学府”。

岳麓书院是儒学在南方的传播中心,也是湖南大学的前身,它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书院,合称为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书院门前那副“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对联,正是道出了这座书院才人辈出的力量。

穿过岳麓书院,上行数百米,来到爱晚亭。爱晚亭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它与滁州的醉翁亭,杭州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称我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

爱晚亭坐落于三面环山的清风峡入口,重檐八柱,琉璃碧瓦,亭角飞翘。外檐四柱为花岗岩,亭内四柱丹漆圆木,东西两面亭棂悬有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据说,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致书毛主席,请求提书亭名,毛主席愉快地接受了请求。

曾经,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常与罗学瓒、张昆弟、蔡和森等人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1925年秋,32岁的毛主席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沁园春·长沙》。在爱晚亭的藻井内,刻有毛主席手书的这首词。

距爱晚亭不远的六角茅亭中,有一块“放鹤”石碑。宣统三年秋,湖南学监程颂万主持修复爱晚亭,将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写的“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刻于亭柱上,并将修复爱晚亭之事刻于石碑上,同时在碑上还刻有宋代张南轩和清代钱南园游岳麓山的七韵诗。

其实,在岳麓山赏景,不论那个季节都有说不出的美。春天满山葱绿,山花绽放;夏天森林茂密,幽静凉爽;秋天枫叶流丹,层林尽染;冬天玉树琼枝,银装素裹。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这里更是天然的避暑胜地。据《岳麓书院志》记载:“当溽暑时,清风徐至,人多休息,故名以次得。”

沿着岳麓山古游道前行,嗅着山谷中弥漫的花香,端祥着挂满雨露的叶片,我似乎能够感受到岳麓山的脉动,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全然是一种心灵的律动。雨后短暂的阳光从枝桠中透过,折射出一道道光影,山林显得更加生动、辉煌,令人驻足。

顺着清风峡中的石阶小路上山,周边树林茂密,葱葱郁郁,更觉清风习习。在岔路口看到了清风泉。清风泉是一个古井似的洞,泉水冰凉,十分清澈,接泉水的人们可以把水罐放在小洞内接水。据说,喝清风泉的水可以越活越年轻。

向左转径而上,是岳麓印社。岳麓印社是长沙市文联下属的文艺家协会团体,它以印学研究和篆刻创作为主,并兼顾书画。印社成立于2012年,20233月落户于风景秀丽的岳麓山。岳麓印社的入驻,为风景秀丽的岳麓山增添了新的文化气息。

岳麓印社不远处是仰云亭,也称“北伐烈士亭”,它是为纪念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克长沙城的死难英烈而建的。仰云亭建于1931年,整座亭子由花岗石构成,正面亭梁上雕有:浩气长存。柱上对联:载酒憩孤亭,千秋青史怀金鉴;拨云寻片石,一点丹心朗玉山。

麓山寺,亦称“岳麓寺”,寺院始建于西晋时期,是佛教传入湖南最早的一所大寺。明神宗时更名为“万寿寺”,民国初年复名为“古麓山寺”。寺院山门上有“古麓山寺”横额,两旁对联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唐代诗人杜甫流落长沙时,在游岳麓时写下“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称颂麓山寺殿宇的宏大。麓山寺自始建以来,曾六度毁于战火。抗日战争时期,寺院被日军炸毁,仅存山门和观音阁。1986年,麓山寺得以重修。

在麓山寺的观音阁前,植有两棵罗汉松,两树对立,虬枝交错,宛若关隘,称为“松关”。其中的一棵罗汉松据说已有1500年的树龄,被称为“六朝松”,它是长沙市最老的古树,也是国内现存古罗汉松树龄最大的植株。

走出麓山寺,山间又下起了雨,我只好放弃登山,沿着寺院另一则的山路下行。途中可见许多先驱的坟茔,让人不禁想到袁枚“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诗句,在岳麓山上长眠着黄兴、蔡锷、陈天华、姚宏业、蒋翊武、覃振等先烈,还有在长沙保卫战中阵亡的将士,他们让岳麓山成为一座忠义之山。

麓山寺正门下方约20米处,是蒋翊武墓。蒋翊武是湖南澧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5年入同盟会,1911年组织武昌起义,1913年任鄂豫招抚使,出兵讨伐袁世凯,10月在广西全州被捕,当月9日殉难于桂林,1916年移葬于岳麓山。

再行不远是覃振墓。覃振,字理鸣,湖南桃源县人。1905年参加同盟会,“二次革命”时,与蒋翊武回湖南策动讨袁,败后亡走日本。1914年加入革命党,回国发动湖南独立。1924年支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1947年病逝后葬于岳麓山。

第九战区司令部战时指挥部旧址,位于清风峡的一处洞穴中。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地区进行了三次会战,当时第九战区指挥部就设在岳麓山上,经过激烈的战斗,中国军队取得了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

幽静的山林间,有一外表很像僧帽的塔式建筑,这是“隋舍利塔”。舍利塔全部以花岗岩琢砌而成,塔分三层,底部是须弥座式塔基,中间四角作蕉叶状并雕有力士像,上层顶端为僧帽宝顶。塔前石碑正面隶书阴刻“隋舍利塔”,背面“共建菩提”石刻。

游岳麓山,因雨未能尽兴,虽然有些许遗憾,但零距离的接近,让我对岳麓山有了新的认识。犹如美酒佳酿,浅尝回味无穷,深醉则不知所出。岳麓山游,实浅游于山水,而神游于文化,山水美景之下,更有那悠远的历史文化烘托,其中意境,非我所能尽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