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0万买只鸟?香港嘉德春拍白玉帶沁鳳凰太重磅!

 天宇楼33 2024-03-25 发布于北京

图片

那边纽约大拍落下帷幕,这边香港拍卖季己经摩拳擦掌!在香港嘉德一只长9.5cm的白玉帶沁鳳凰,来自風雅堂舊藏,估价订到600-800万港币,吸睛无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玉帶沁鳳凰|

W   9.5 cm

香港嘉德春拍   2024.4.6  13:30pm

LOT 208

估价:HKD   6,000,000-8,000,000

來源:風雅堂舊藏,台北

出版:吳素英,《風雅精英:古玉選集》,台北,2009年,編號175

白玉,玉质如脂,局部因受沁局部有白、褐色沁斑。凤鸟以圆雕手法琢磨而成,作栖息状卧姿,体态丰腴,头略上昂,勾喙,双眼圆睁,长眉,顶有翎羽拖至脑后,翎末端浮雕为如意形。

图片

通身运用以减地浅浮雕、单阴线等各种技法描绘羽翼,胸前以细阴线勾勒出鳞片状羽纹,身两侧砣刻出收拢的双翼,翼短直,以凸棱纹表示双翼羽毛,线条锋芒尽出,肩部、背上两翼间皆以细阴线装饰鳞状羽纹,其余各处以单排短阴线点缀以表示毳毛,身后拖曳长尾,尾端展开,以数条平行的、较粗的阴线勾出卷曲尾羽,鸟腹部题刻双爪,双爪蜷于腹下,爪间刻出嵌槽。

整体琢技精绝,打磨光洁,造型生动写实,鸟首至羽毛间细致遒劲的刻工与玉鸟圴衡灵巧的造型实属汉玉风格之典型,存世罕见。

图片

此鸟为汉代圆雕器。凤鸟纹一直是华夏民族的最爱。两周至两汉时期流行各种雕有具象与抽象龙凤纹的玉片。夷越族系的玄鸟信仰延续传承至东周时期,已经出现青铜制「鸟立高柱」式鸠杖。

图片铜鸠杖杖首   西汉    浙江省博物馆

@路客看见    摄

西汉时期开国皇帝刘邦在神鸠的协助下逃过项羽追杀的故事流行于世,因而有汉一代以美玉雕琢鸠鸟装饰杖顶正是帝王具有神灵法力的象征,汉朝更由之延伸出赏赐鸠杖给长者的制度,彰显帝王恩泽和神鸟的庇佑。

图片

彩绘木鸠杖   汉   甘肃博物馆

汉代武威市磨嘴子汉墓出土

杖高196.5厘米,鸠高9.7厘米,长21.2厘米。

杖杆粗细均匀,鸠鸟横卧杖端,口含食粒。鸠杖体现了汉代政府为老者赐鸠杖的优抚制度。


例如台北故宫所藏汉玉神鸠一件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旧藏汉玉卧鸠。

图片

图片

图片玉鸠杖首   西汉中期至东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

青玉雕刻而成,玉质莹润,零星散布褐斑。全器作一蛰伏之鸠,体态丰满,造型朴拙。此鹰为圆目、短喙,头顶花冠向背部延伸,羽翼并于身躯两侧,双足收拢藏于腹下,长尾末端略为展开。颈部与花冠间有一小横穿,应是凿于汉代之后,以便穿绳系挂用。

图片玉卧鸠  汉    清宫旧藏

长5.3厘米、宽3.1厘米、高2,2厘米

玉色白而苍旧。鸠为卧式,小头,勾喙,头顶有翎,鸠身饰片状羽,羽呈条状,尾羽亦呈条状。汉代人认为鸠为不噎之鸟,《后汉书·礼仪志第五》记:“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礼有加,玉杖长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

这几件神鸠背部的鱼鳞状羽纹、尾羽的装饰造型和鸟腹部双爪的嵌槽等,无论是细节还是工艺都和本品非常相近。

神鹰和凤也是这一时期非常流行的主题,如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西汉玉鹰!

图片

图片

玉鹰   西汉   咸阳博物院

汉元帝渭陵附近出土

长5.5厘米,宽7厘米

还有的玉鹰衔珠造型表现的正是东夷「鸟生神话」的故事,如台北故宫藏汉玉神鹰。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神鹰     西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

玉神鹰全器以鸟为造型,尖喙衔珠,羽翅饱满开展,双爪内缩,作飞翔状。局部杂赭斑,腹有两穿。

这件鹰身形短小精悍,短尖喙,以高浮雕的额头和剔刻的眼眶来表现鹰眼目光之犀利,肩部饰以麟状羽纹,短尾、翼羽都排布紧密。从这一点来看,汉代玉工显然是将鹰这种猛禽的喙部、眼部的特征以及鸠的肩颈部羽纹都「移植」和运用到对本拍品凤鸟的塑造之中。

另外,汉代工匠对于想象中的「神鸟」「珍禽」例如朱雀、凤鸟的塑造也体现在鸟首顶部夸张、飘逸的长翎还有眼眶周围之飘拂的长眉,这种长翎羽在本品之上已经化为一浅浮雕的如意纹长角。这种「祥瑞化」、装饰性较强的造型也频见于汉代的圆雕瑞兽。

汉代所见玉质鸠鸟,颇有数量,玉质、造型、精细程度亦不一而足,但主要集中于两汉之际,如出土品有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龙岗寺遗址汉墓出土的玉鹰鸠杖首

图片

图片

图片玉鸠杖首  西汉   汉中市博物馆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龙岗寺遗址汉墓出土

长4.9厘米,高2.6厘米,宽2.4厘米。鸠鸟作回首伏卧姿态,采用浅浮雕和线刻的技法,刻画出丰满的羽翼,华丽优美。从颈下至尾部纵向穿通一小孔,并以孔为圆心刻一圆圈,前后两侧横向斜钻对穿二孔,表明该品呈镶嵌于它物之上或为佩挂之饰物。玉鹰底部凹刻圆孔,插孔镶嵌作用明显。

其他管藏品有两岸故宫、东营历史博物馆及一些私人蓄藏!

图片白玉卧鸠   汉    故宫博物院

新00180653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鸠杖首   西汉    台北故宫博物院

高2.4公分 长6公分

青玉,光泽莹润,带黄赭斑。作长尾鸟,羽丰体硕,头上一束长羽。器表有许多细微的刮痕,眼睛部位尤明显。

图片

图片

玉鸠杖首   西汉晚期至东汉   故宫博物院

长7.3 公分、宽4.7 公分

天津博物馆藏有一件订为宋元青玉鹰的玉饰,其肩部、背上两翼间皆以细阴线装饰鳞状羽纹,其余各处以单排短阴线点缀以表示毳毛,身后拖曳长尾,尾端展开,以数条平行的、较粗的阴线勾出卷曲尾羽,鸟腹部题刻双爪,双爪蜷于腹下,爪间刻出嵌槽,与本拍品亦同出一辙!

图片

图片

青玉鹰  宋元  天津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白玉鸠形带钩    西汉   东营历史博物馆

图片

玉鸠杖首   汉    大阪上野精一藏

永大機電前董事長許作立收藏有一批重磅高古玉,即是蓝田山房藏玉,这批玉器最后被台湾财团法人年喜基金会出版,其中两件精彩玉鸠鸟杖首,均将那种大汉气象刻画出来!

图片

图片王鸠杖首   西汉晚期   蓝田山房旧藏

高28公分、长6.8公分、厚18公分、重26.6公克

青绿色半透明玉质,莹秀温润。局部沁作灰白色。圆雕一鸟,作栖息状,喙甚厚实。头顶方有一长羽冠,垂至鸟背。鸟眼上方及腮边浮雕羽束。翼羽丰丽,长尾夸张地分作五股,如花瓣式开展,琢饰细阴线。汉武帝茂陵门上的上铺首,浮雕了四灵,其中朱雀的尾羽即呈花瓣式,西安市两郊三桥镇西汉墓出上的玉鸟佩,翼羽分作数股,翼尖亦作花瓣式开展,以上两件可供比较研究。

玉鸟的双足颇长颇大,平折贴松腹下,两足脚相距甚远。露出光滑的鸟腹,并无曾镶嵌的痕迹,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风格相近的汉代玉鸟,腹下鸟爪的雕琢与此件甚相近似,该玉鳥的鸟爪同腹底微凹,有明显的镶嵌受沁痕迹,由此旁证可知,这件精致玉鸟,亦可能原拟作鸠杖首。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玉鸠杖首    西汉晚期   蓝田山房旧藏

高2.8公分、长7.8公分、宽4.6公分、重92.9公克

青白玉,局部因含石墨而呈灰黑色,表面有一薄层浅黄色的沁斑,因系受沁后长期盘玩所致。雕一栖息的鸠鸟,双足间有浅凹槽,以供嵌套于木杖上端。鸟首微抬,双翼微张,静中略有动感,似正拟展翅飞去。翅与尾均浅浮雕宽条羽束,颇相似于渭陵出土的玉鸟。鸟顶的花束式羽冠更增添些许神秘感。

澳洲企业家、收藏家方杰先生所藏玉器主要是高古玉,从红山到良渚,再到商周春秋战汉,跨度大,精品多,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方杰收藏极为谨慎,不轻易收,也不转让。他收藏有一件非常精彩之玉凤鸟,形态亦有所相似!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洗心停  方杰先生藏

后世有见于浙江省博物馆一例便签订为汉代、但馆方订为明代玉鸠鸟!是汉是明大家发表意见!

图片

图片

鸠形玉杖首   明   浙江省博物馆

长6cm、宽4.4cm、高1cm

综合而言,香港嘉德此拍品小巧玲珑,纹饰排列有序,琢工精细,线条流畅,娴熟地运用以阴刻线或双阴起阳手法表现凤鸟瑰丽之造型,形状姿态于安祥中极富动感,惟妙惟肖。握感细滑无障,集美观实用于一身,可谓匠心巧妙,十分难得。整体琢磨入微,抛磨莹润,为汉玉之珍品。

此处再谈一下

此件白玉帶沁鳳凰之

来源、展览、出版!!!

这件西汉玉凤,源于台湾风雅堂旧藏,风雅堂主人为吴素英女士,是台湾一言堂主人吴棠海之妹,她从小饱览兄辈之珍藏,渐谙古玉品鉴之道。2007年她在台北大都会文物广场举办《风雅再现》、《风雅之美》、《风雅藏珍》三场古玉收藏特展,并在2009年于展品中精选玉器207件(组)汇聚成册,编成《风雅藏珍:古玉选集》等书,在海内外玉器收藏界影响颇大,这件圆雕玉鸠鸟刊于此书,編號为175,是风雅堂旧藏中的翘楚。

图片

风雅堂分别曾在2007、2009年分别举办过「古玉风华」、「古玉精英」等脍炙人口的古玉特展,睽违七年后,于2016年10月18至23日再度展出「得遇-风雅堂汉代玉器展」。那次展品均为多年珍藏,展出汉代古玉60于组件,主题名称取「得遇」谐音「德玉」。先秦时盛行「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古人爱玉,除了外在的美丽,更重其内涵,人们佩玉在身,以此自勉,作为自己的人生启示,故特以「得遇」汉代玉器展为题。

图片

图片

汉   玉高足杯盘

口径4.2cm;高9.2cm

风雅堂吴素英表示:「此次选择展出汉代古玉,论雕工器型,汉代发展得相当成熟,是玉雕艺术的高峰。立体圆雕也是其中最吸引人的,从各个角度欣赏都有它精彩之处,本次圆雕会展出约十来件。高古玉制作的年代时工具没有现在方便,但雕工与神韵却是令人惊艳,这是现代工艺无法轻易达到的水平。高古玉尤其在春秋战国至汉朝这中间的出品,最为精彩!从制作到纹饰处理都是最好的。」此次以器型、功能做分类展出,包含佩饰类、剑饰类、器皿类、动物类、人物类等藏品,呈现汉代工艺之精髓。

得遇-风雅堂汉代玉器展

台北风雅堂

2016/10/18-23

图片

汉     玉鸟

L    9.3cm

图片

汉   羽觞杯

L   8.4cm

图片

汉   龙首杯

L   6.5cm

图片

汉   玉人三件

L   2cm

图片

汉    玉熊

L   2cm

图片

汉   玉羊

L    2.5cm

图片

汉    玉狮

L     7cm

图片

汉     镂空龙纹玉片饰

L   12.5cm

图片

汉    镂空虎纹玉片饰

L    8.4cm

图片

汉    镂空人兽纹玉片饰

L    8.7cm

图片

汉    镂空人物玉片饰

L   10.2cm

图片

汉   镂空龙纹璧

D    9.4cm

图片

汉     镂空龙纹璧

D    10.6cm

图片

西汉    蒲纹璧

D    10.2cm

图片

汉     龙形佩

L    5cm

图片

汉    凤纹玉饰

L     5.7cm

图片

汉    龙纹韘形佩

L     5.4cm

图片

汉    龙纹觿

L    4.9cm

图片

汉   龙形佩

L    7.2cm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因为其玉器工艺承继战国时的基础持续发展,纯熟而灵活的治玉工艺、形神兼备且意境融彻的艺术美感,它工艺的艺术性为多视点形体的组合、立体化,更揭示中国古代玉器中所承载的深厚文化传统与内涵:以玉「润泽于温」、「理自外」、「其声舒扬」、「不挠而折也」、「锐廉而不忮」五项质量对应,并赞誉君子仁、义、智、勇、洁」五种德性,使其更深层次的沁浸于社会生活之中,将中国古代古玉文化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高峰。

作者:James  Fang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