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浊酒清谈 自语自趣”之妙悟与参禅篇

 老朽颂明 2024-03-25 发布于广东

“浊酒清谈 自语自趣”之妙悟与参禅篇

颂明

《谈艺录·二八》以“妙悟与参禅”譬喻了文学创作中“灵感”的发生机理。

“灵感”是“原创性思维”的重要特征。没有灵感,便谈不上创作或创新了。

钱老用“妙悟与参禅”来譬喻灵感的发生过程,是非常形象的。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参禅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通过自我修炼而心神领会并形成了新的认知,这就是“妙悟”了。“妙悟”其实就是一种艺术创作或一种直觉的心理机制。

那这种直觉是怎样发生的呢?是神迹天赐还是后天习得的呢?

严羽的《沧海诗话》“妙悟说”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包括了认识和实践两方面,也就是诗歌的阅读和创作两方面。把艺术思维与知识积累、理性思维的差别说得非常透彻。“顿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任何文艺的创作活动都要经历由“渐修”到“顿悟”,再到“悟后渐修”的过程。

“渐修”就是一个学习、探索、沉淀、堆积的过程,这个沉淀堆积到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时,碰到适当的机缘的催化,顿悟刹那之间就会呈现,仿佛“电光火石”一般发生了。

用比方就比较容易说明问题,渐修就是一个干柴累积的过程,“机缘”就好比“火星”。干柴累积到了足够多的程度,遇到火星必然燃烧。这就是“灵感”发生的机理。有时候即便没有遇到“火星”也会自燃。这时候个人的创作冲动就难以自控了,出现了“癫狂”的状态。

对这个问题颂明是有资格谈论的。比如颂明写藏字诗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虽然这不过是一种雕虫小技的文字游戏,那也是基于大量阅读诗歌后的结果。大量阅读诗歌之后,突然就发现了汉语诗歌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规律,几乎可以把任何一句话都用藏字诗的形式表现出来。汉字这种特殊的表现力是任何其它文字所无法媲美的。

我们学习的目的不是掉书袋,不是为了标志身份或者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是在于运用。就文学来说,读书的目的在于提高我们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于提高自身的文化创新能力。即便个人没有文学创作的欲望,也会具有较高的鉴赏和文学批判的能力。如果需要受使命或责任驱使必须从事创作,那其作品也必定会达到较高的水准而不会写出低劣的作品来。

颂明常常说“在文化教育方面甭想骗过我”,其实这真不是不自量力的自诩而是有十足的底气。这个底气就是源自颂明本人已经有了持久切实的“参禅”过程,“妙悟”了一些道理。这时候想随随便便骗过我确实是很难的。

颂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并将继续证明着。

而颂明所做的这一切绝无任何个人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能够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微不足道的贡献。至于能够达到多少效果也是不在考虑之内的。颂明所考虑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这份心。只要有这份心就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2024年3月25日星期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