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百重 在淡墨中求层次的精微

 与春天同行 2024-03-25 发布于青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百重,著名中国画家郑百重是当代青绿山水画代表人物。现任福建省画院名誉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中国国家画院国画专业外聘研究员、厦门大学教授。

中国美协会员、中囯书协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国家一级美术师。先后担任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建军九十周年全国美展、全军美展、及多次全国中国画展评委。

和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八、九次代表大会特邀嘉宾。作品为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中南海、人民大会堂、美国囯家博物馆、美国卡内基博物馆、等艺术机构收藏。

编著有 《中国美术史略》、《中国画大讲堂》、《百重世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郑百重》等著作。

陶铸前人.自出新机——论郑百重的山水画

在美术界,郑百重早已知名,他在中国美术馆办展,领略他的艺术风采。

百重的画,觉得十分亲切,彷佛一下子置身于充满乾坤清气、人文情怀和光色灿烂的艺术世界,在鲜明的视觉感受中,体验超越的精神,在生机勃勃的自然中,兴起历史文化的迁想。

不由得不惊讶其不同凡俗艺术造诣、文化修养与视觉悟性,欣赏其师法造化陶铸前人而自出新机的艺术才能。

当下的中国山水画家,普遍追求图式的个性化,对笔墨的讲求也今非昔比,但不都重视意境的构筑,重视者也往往止于“画中情”,而拙于“画外意”,不能以诗人般善感的心灵,借助历史文化的迁想妙得,驰骋情思,升华画境。

郑百重绘画的启蒙老师陈子奋,非常重视画家的诗文修养,而且主张从近代诗家“真、清、新”的作品中体会诗歌的时代精神,还把精通诗文的老友何敦仁、严叔夏介绍给自己的弟子,从而使百重在从事山水画之前已具备了创造意境必需的诗魂与文心。

清初的龚贤指出,一幅好的山水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气韵,二是丘壑,三是笔墨。用今 天的话说,气韵即生动的意境,丘壑是丰富的山水景观,笔墨则是以笔法墨韵和设色结合而成的艺术手段。

晚清以来,由于摹古风气的盛行,多数山水画苛求笔情墨趣,既失去动人的意境,又以古人的图式代替了来自大自然的丰富景象,作品亦流于陈陈相因,苍白空疏。

20世纪以来,志在振兴山水画的先贤,多在西方写实观念的影响下,以实景写生纠正一味摹古导致的丘壑易穷和笔墨的墨守陈规,使山水画获得了生气。

郑百重在淡墨中求层次的精微,短线中求气力的奥妙。

图片

图片

图片

郑百重的山水画,像他的名字一样,充满诗意与生机。这诗意与生机,来自王维的名句:“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这些充满诗意与生机的作品,一类画国内外的名胜风光,近似王国维所谓的“写境”,但无论画九寨沟的神奇,黄山的变幻、西湖的轻柔,还是画尼加拉瓜大瀑布的宏伟、西部大峡谷的壮丽,都已非对景写生,也完全不同于西式的风景画。

而是在若忘若忆中,拉开了时空距离,经过了提纯与强化,见景生情地突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画中情”。

另一类表现心中所想的精神家园,近似王国维所谓的“造境”,无论画《长江万里》、《林泉高致》,还是画《天地入胸臆》、《溪山无尽水长流》,都在开阔的视界中以情运景,描绘重峦迭翠,万壑争流,云蒸霞蔚,草木蒙茸,艳阳高照,突显生活的和平宁静,精神的往来古今。

这些作品都有所抒发,有所寄托,在重新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借助随赤松子游的张良,或富春山垂钓的严子陵,或泛舟五湖的范蠡、西施。表现了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超越,表达了“象外意”。

上述具有“画中情”与“象外意”的作品,都构筑了引人入胜的意境,其意境的突出特点是清新与悠远。

说它清新,是因为摆脱了习见的老套,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引人的美,强烈地表达动人的感受。说它悠远,是因为那感受联系着人类生存的广阔空间和悠久的文化积淀。

读百重的画,不仅可以获得现代人视觉的满足,而且可以引发超时空的想象,与天地问答,与古人对话,使个人的身心融入自然与历史的怀抱中,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可谓雅俗共赏。

图片

图片

郑百重在风格初成之际已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巧妙地把传统的三远空间与西学东渐以来的视幻空间结合起来。

或在如何步入的视幻空间中,以意象化的图式交待景象细节;或在传统的意象空间中,以接近写实的手法描绘:仿佛有声的水口流泉、似乎可感的坡石体面、积雪压枝的树丛和山巅树杪的阳光闪耀。

他的图式不同于古人,也有别于他人。多数作品的天地,不留空白,不但染天而且染水。画面的视野往往比较开阔。似平视又似俯瞰。灵动的大片泼绿,既像山峦又像云气。

流泉、水口与白云,极少钩勒而刻意皴染,故颇有真实感。丛树画法,每每夹叶、点叶与枯枝相比衬。

夹叶树的枝干一律留白,描写松杉的夹叶画法是自创的。山水中游憩的古今人物、描绘细致的房舍舟船、自由飞翔或奔驰的鸟畜,都画得很小很小。

这种囊括三远与视幻、意象、写实与装饰的画法,贯通了古代传统与近代传统,文人传统与民间传统,具备了既不欺世,又不媚俗的特色。

他的山水画面貌较多,技法也比较丰富。一种近似水墨山水,或极尽点染皴擦。或纯用繁线密点,然而在清纯苍润的水墨中,总有少许亮丽的重色。

另一种近似青绿山水,或钩勒设色,或泼青泼翠,但每以水墨钩皴的山石比衬。更多的作品则合水墨青绿为一。

既重振了青绿重色的灿烂,又改变了传统青绿画法处理山石的上冷下暖的老套,变勾勒设色为皴擦设色乃至泼彩泼金,变水墨点苔为重色点苔。

今人论画,往往把图式、笔墨分开讨论,其实不仅图式的呈现通过笔墨,而且笔墨也带动了丘壑的提炼,郑百重的图式即与他的笔墨设色技巧互为表里。

他以综合古今中外的手法,诸如陈子奋的白描笔法,陆俨少的短线钩皴、傅抱石的氤氲墨气、张大千的泼墨泼彩、黄宾虹的积墨破墨、石涛丘壑笔墨的汪洋恣肆,王蒙的繁密面松动、范宽的磅礴气势、宋人青绿山水的瑰丽璀璨。

写实绘画的光色真实可感、西画讲求的统一色调,海派绘画用色的和谐与响亮、互动与补色对比、民间绘画的装饰趣味,加以锻铸融会,于是裁成众妙,自成家法。

郑百重 山水作品 赏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