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童诗》全集(注释及译文)

 超行天下 2024-03-25 发布于河南
图片

   《神童诗》为宋代汪洙所著。汪洙,字德温,觐县人,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官至观文殿大学士,自幼能诗,被誉为“神童”。


   他咏志劝学的作品被编录成集,称为 《神童诗》。但实际上传世的《神童诗》并非尽是少年神童之作,也不全出于汪洙一人之手,而是经历代编补修订,增入了隋唐乃至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篇名也大多是另行添加的。诗的内容除劝学述志而外,还有一些四季观赏、咏物抒怀之作,诗体皆为格律工整的五言绝句,文字浅显易懂,是适合少年学诗的范本。


     所以历代以来在书塾中盛行流传。以致后人仿此编了《续神童诗》、《千家诗》等类似读物,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诗中鼓励“少小勤学”、“男儿自强”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提倡的;诗人所描绘的“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这一代表了科举时代书生最高企盼的登龙门的理想境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还具有当今学子努力奋进的积极意义。



1、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①;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①尔曹:你们。指学童们。

 【译文】 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世间的任何事情与读书相比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学习知识是最高贵的。


2、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②;

     满朝朱紫贵③,尽是读书人。

②立身:自立成人。③朱紫:指达官显贵。唐制,官员五品以上穿红色的官服,三品以上芽紫色官服。故诗文中常以朱紫色代指高官。

 【译文】 人在小的时候必须勤学习,因为写好文章会成为立身之本。你看满朝里穿着官服的富贵人,都是那些好读书的人。

3、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④;

     三冬今足用⑤,谁笑腹空虚?

④萤窗:晋人车胤,家贫无钱买灯油,就捕捉许多萤火虫放在丝囊中,供夜读时照明。后世便常以萤窗、萤案比喻刻苦读书。⑤三冬:像三春、三秋一样,指三年。

 【译文】  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4、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译文】 从小多才多学问,这一生都怀着高远的志向。别人怀揣着宝剑,凭借勇力来做官,我有好的才学一样可以实现理想。


5、朝为田舍郎⑥,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⑦,男儿当自强。

⑥田舍郎:农夫、村夫。⑦“将相”句:意谓当将相之人并非生来就是。语出《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 早晨时还是农家子弟,晚上就有可能登上朝堂。将相本不是天生祖传的,男儿应当自立自强。


6、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⑧;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⑧席上珍:宴席上的珍品。比喻儒生具有美善的才德。语出《礼记.儒行》。

 【译文】学问是安身立命之宝,读书人是珍贵的人才。皇帝在选拔宰相等高官时,一定会选拔读书人。


7、莫道儒冠误⑨,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⑩,穷亦善其身。

⑨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一种帽子。借指以读书为业。⑩相天下:当宰相治理天下。穷:事业不发达。善其身:使本身具有良好的修养。语出《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要说读书会耽误你的前途,诗书不会辜负真正的读书人。仕途得意的时候就辅助君主治理国政,事业不发达的时候则在品德上完善自己。


8、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锦轴:用锦缎装饰的卷轴,指华丽的文书。古代书籍不分页,而用轴卷成一卷来展读。

 【译文】赠送给你满箱的黄金,不如教你读书学习。将来你的名字被写在华丽的诰封上,成为达官贵人去辅佐朝廷。


9、古有《千文》义,须知后学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千文:即南朝梁人周兴嗣所作的《千字文》,是现存的较早的启蒙读物。间出:相间出现(在《千字文》中)。蒙童:智慧还没有得到开发的幼童。

 【译文】古代经典文献有深厚的知识,要知道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融会贯通。在《千字文》等经典书籍中不断出现历代圣贤的事迹,以此来教育初学的儿童。

10、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①;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②。

①惹春风:引来春风。②谒:谒见。正式会见。相公:宰相。

 【译文】智力超群的儿童衫子尚短,但衣袖宽大,引来了春风。还没有去朝见天子,先来拜见宰相。


11、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③。

③登科:也称登第,指在科举考试中考试及第。此指县试中考取秀才。

 【译文】年纪虽然小,但读过的文章却越来越多。等到他十五六岁时,一次考试就有可能中榜。


12、大比因自举④,乡书以类升⑤;

       名题仙桂籍⑥,天府快先登⑦。

④大比:明清两代,每隔三年,各县、州、府的生员集中在省会考试,称乡试,亦称大比。考取者称举人。⑤乡书:周代制度,乡大夫等地方官每隔三年献当地贤明者的书给周王,供周王挑选授职。因此后代称乡试中选为登乡书或登贤书。⑥仙桂籍:即桂籍的美称。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明清两代,举人在京城会试中选的,称进士;考中进士犹如月中折桂,所以进士的名册被称为桂籍。⑦天府:天宫。这儿比喻皇宫。明清两代,考中进士后还得在皇宫参加殿试,以定名次。快:喜悦。

  【译文】科举考试按时举行,地方官上书推荐贤人。按生源的不同学历和成绩分类录取提升。考中录取,榜上题有自己的姓名,很快就能入朝做官。


13、喜中青钱选⑧,才高压俊英⑨;

       萤窗新脱迹⑩,雁塔淡书名。

⑧青钱选:古时的铜钱以色青为贵,故人挑选铜钱都先选青钱。这里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⑨俊英:指文才出众的人。⑩脱迹:超脱,摆脱。

雁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四公里大慈恩寺内。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唐代,每年新考中的进士都在大雁塔题上姓名,作为一种荣耀,故后世常称考中进士为雁塔题名。

 【译文】欣喜地得知自己科考中举,才华横溢压倒了其他英俊之才。终于摆脱了过去的苦读.早早地在大雁塔上题上自己的名字。

图片


16、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随我步瀛洲。
状头:即状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三百辈:三百人。明清科举制度,每次会试录取三百名进士。瀛洲:传说中东海里神仙所栖之三座仙山之一。唐太宗设立文学馆,被延聘的人全国仰慕,称为“登瀛洲”、“步瀛洲”。

  【译文】金銮宝殿发布了登科的皇榜,皇帝恩点我中了状元。还有众多的才俊,和我一起被录取。

17、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译文】大丈夫一生应有激昂的志向,生在世上就应该忠孝两全。做官就应该做宰相,科举考试必须争取名列前茅。


18、宫殿岧峣耸①,街衢竞物华②;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③。

①(岧峣tiáo,yáo):高大峻峭的样子。②衢(qú):四通八达的街道。物华:万物之精华。此指各种各样精美的货物。③“风云”句:指明君贤臣会合的大好时机。语出王褒《圣主得》。

  【译文】皇都的宫殿巍峨高大,街道四通八达,物产丰富。天下的有识之士都聚集到此,这里千百年来都是帝王定部之地。


19、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④;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⑤。

④ “日月”二句: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中的诗句。⑤万年书:使国家能长治久安、永远兴盛的施政方案。

  【译文】日月的光芒彰显了皇帝的才德,山河的雄伟衬托得都城更加壮丽。皇帝治理天下收获太平,无以报答皇恩,愿意上呈奏章提出治理国家的施政方案。


20、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译文】长时间的干旱终于迎来了雨,在远离家乡的地方遇到了老朋友。新婚之夜进入洞房,点上花烛,这是多么美好的夜晚。一举得中,榜上有名,这是多么荣耀的时光。

21、土脉阳和动⑥,韶华满眼新⑦;

      一枝梅破腊⑧,万象渐回春。

⑥土脉:土地的脉络。阳和:温暖和畅之气,即春气。⑦韶华:春光,春天的景象。⑧梅花初放,冲破了寒冬腊月,迎来了新春正月。腊:本是古代岁末祭祀众神之名。汉代起于农历十二月腊祭众神,故称之为腊月。

  【译文】土地的气脉阳气上升,大地回春。夺光明媚满眼都是新的气象。一枝梅花冲破腊月的严寒,宇宙间的万物景象逐渐回春。


22、柳色侵衣绿⑨,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⑩,日日醉春风。

⑨侵:在这儿是染、映的意思。⑩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汉、唐代等朝,都建都于此。此被用作京都的代称。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游冶:也作冶游,在春天外出游玩。雨刚停不久,又飘洒下几点雨来。

  【译文】柳枝深浓的绿色侵染了衣衫,红色的桃花映衬得酒色更红。长安的年轻人四处踏青游玩,沉醉在美丽的春色中。


23、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译文】三月里春景已经不多,莺声渐少,花也凋零。在那沂水里洗澡的是谁家子弟?他一路诵咏而归。

24、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寒食:古代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节日期间,家家熄火种,不得举火,故名寒食。

古代神话传说,蜀国国王杜宇,死后化为杜鹃,鸣声凄厉如泣,啼至血出乃止。杜鹃花色红如血,相传是社鹃的血泪染成的。底事:何事,为什么。

  【译文】大雨过后,又落下几滴零星雨点,寒食节到了可天气还有一些寒冷。杜鹃花开放的地方,杜鹃啼叫而流血,血泪将花染成了红色。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译文】清明时节正是春天好时光,春色像锦绣上的花纹一般绚丽多彩。可是每年到了这个时节,为什么总是细雨绵绵?

26、风阁黄昏后①,开轩纳晚凉;

       月华当户白,何处菱荷香?

①凤阁:四面开窗,夏天用以纳凉的楼房。

  【译文】黄昏过后阁楼前晚风阵阵,在阁楼上打开窗户享受凉爽的晚风。月光照在门上,什么地方飘来荷花的香味?


27、漏尽金风冷,堂虚玉露清;

        穷经谁氏子,独坐对寒檠。

【注释】
此为《秋夜》诗。①漏尽:漏刻已尽。指夜深或天将晓。漏,即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金风:秋风。《文选·张协》:“金风扇素节,丹霞启阴期。”李善注:“西方为秋而主金,故秋风曰金风也。”②穷经:谓极力钻研儒家经典。穷,推究到底。③檠:灯台,蜡台。

【译文】秋夜漏尽金风生凉,玉露无声潜入书房。谁家学子披卷研读,专心致志独对烛光。



28、秋景今宵半,天高月倍明;

        南楼谁宴赏,丝竹奏清音。
【译文】丹桂飘香中秋来临,皓月流天清辉澄明。南楼谁家宴赏美景,管弦和奏天籁之音。

29、一雨初收霁②,金风特送凉③;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②霁(jì):雨止放晴。③金风:秋风。

雨后天晴,秋风送凉。书房的窗下自然凉爽,趁着凉爽延长夜读的时间。


30、庭下陈瓜果④,云端望彩车⑤;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⑥。

④农历七月七日是七夕节。相传每年的七夕夜晚,银河两岸的牛郎星和织女星登上临时由喜鹊架成的桥在银河中相会。人们在庭院中陈列瓜果酒食祭祀牵牛、织女二星,谓之“乞巧”。 ⑤相传唐代的郭子仪初从军时,曾在七夕见仙女坐彩车从天而降,郭子仪知是织女,固向她祷求长寿富贵。后郭子仪果然寿至九十,官至太尉、尚书令。⑥《世说新语?排调》载:七夕那天,人们都晒衣物,郝隆却仰卧庭中。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人们问他干什么这样,他口答说:“我在晒肚子里的书。”郝隆子:郝隆是晋代名士;子是尊称。

【译文】七夕在庭院里放上瓜果,抬头看见云端里神仙乘彩车来临。怎能像郝隆那样超凡脱俗?别人晒衣,他却将满腹经纶晒太阳。


31、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⑦。

⑦这四句是唐诗人李白《九日龙山饮》诗。龙山在今湖北江陵西郊。古人习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饮酒。东晋时征西大将军桓温曾在重阳节携孟嘉等佐吏登龙山饮酒,孟嘉的帽子被风吹落而不觉,一时传为佳话。“舞爱”句,在月下舞蹈,月光皓洁可爱,如在挽留游人。

【译文】重阳节登上龙山喝酒,菊花笑李白是个受冤案逐放的人物。醉眼蒙蒙中望见秋风吹落纱帽,随风起舞,连明月也舍不得放我归去呢!


32、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⑧。

⑧四句是李白《九月十日即事》诗。觞(shāng):盛着酒的酒杯。两重阳:唐俗,京城的人们常在重阳后的一天再次宴会赏菊,故九月十日有“小重阳”之称。

【译文】昨天九九重阳登山而归,今天再来举杯畅饮。菊花岂不是太难受了吗,它遭受重阳节的两次攀折啊!


33、北帝方行令⑨,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⑩。

⑨北帝:指主管冬季的天神。 ⑩纳嘉禾:庄稼丰收。?冬至日太阳最为偏南,过后就一天比一天升高一些。 云物:天上的云彩。古人以为云彩的颜色能预报天下的吉凶,在冬至那天有登上高台观察云色的礼仪。 更筹:古代在夜间用来计时的竹签,亦名更签。 斗柄:北斗七星状若斗勺,其第五至第七之三星似斗勺之柄,称斗柄;北斗星随季节的推移在空中转动,周而复始,每年立春时,斗柄正指向东方;立秋时指西方。 暄:温暖。 “客鬓”句:除夕之夜隔开寒暖新旧两年,旅客离乡在外,过此一夜就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年份,思乡之情更加急迫,催人老去,以上四句是宋人李福源《岭外守岁》诗。

【译文】主管冬天的天神(冬至日)刚刚来到时,天气变得晴朗阳光和煦。农民和工匠新建起土台祈求上天的赐福来年农业的丰收。


34、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译文】窗户外红日三竿高,冬至后白昼一天天变长。登上高台察看气象,云彩万物表现出吉祥的预兆。


35、时值嘉平候,年华又欲催;

       江南先得暖,梅蕊已先开。
【注释】此为《季节》诗。①嘉平:腊祭、腊月的别称。《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一年十二月,更名腊曰嘉平。”候:时节。

【译文】时逢腊月玉律生阳,岁月交替新年在望。江南物候最先知暖,但见金梅吐蕊争放。



​36、冬去更筹尽,春随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译文】报更的竹签已用尽,除夕的冬夜已过去,春天随着北斗星的转移又来到。嘘寒问暖,过完了除夕之夜。在他乡作客,迈人第二年,两鬓又增添了白发。

37、解落三秋叶①,能开二月花②;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③。

①解:懂得,会。②二月花:指秋天的枫叶。典出唐诗人社牧《山行》诗。③以上四句描写风。

【译文】(深秋时节金风萧瑟)会使树木落叶纷纷,阳春时节,和风送暖,引来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吹过大江,能掀起千尺波浪,吹进竹林,可让万竿倾斜。

38、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④

④典出唐诗人崔护《题都城南庄》诗。

【译文】人在艳阳中矗立,桃花人面相映而红。

每年二三月都是这样,它为了什么事笑于春风?


39、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⑤。

⑤(带雨的梨花)像是正在哭泣的美人杨贵妃的脸。出自白居易诗。

【译文】院落沉沉,格外清静,梨花开时就像白云带有香气。尤其是一枝轻柔带着雨露,那正如杨贵妃盛妆而落泪一般。


40、枝缀霜葩白⑥,无言笑晓风;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⑦。

⑥霜葩:色白如霜的花。 ⑦色间:花色间杂在一起,即承上句说李花与桃花结为伴侣。以上四句诗形容李花。

【译文】枝头点缀着色白如霜的花,相对无言应笑晓风无力。谁是李花和李花的伴侣,是花色中间杂的小桃红?


41、倾国姿容别⑧,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⑨。

⑧(牡丹花)像倾国倾城的美人,其姿态、容貌与众不同。⑨轻薄:看轻,瞧不起。以上四句描写牡丹花。

【译文】牡丹倾国之姿与其他的花不一样,它多开在富贵人的家里。一旦你接近平台观赏,准会看轻其余千万种花吧!


42、墙角一技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⑩。 

 ⑩化用宋诗人林逋《咏梅诗》中诗句“暗香浮动月黄昏”。以上四句引用王安石《梅花》诗;王诗“一”作“数”,“惟”作“为”。 谓梅花适宜与竹、松等量齐观。我国古代称松、竹、梅三种耐寒的观赏植物为“岁寒三友”。以上四句都是形容梅花的。 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谓居住的地方不可没有君子,故应种植松、竹、梅等像君予那样耐得住风霜寒冷的有节操的植物来作为长久相交的朋友。语出金代元好问《丐论》。 《酉阳杂俎》载李德裕言北都童子寺有竹一窠,每日竹报平安。

【译文】墙角上有数枝梅花,正穿破严寒独自开放。远远望去,看着像雪但是心里明白那不是雪,只由于有暗香袭来的原因呢!


43、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译文】枝茎干枯如金石,心意坚定忍受着寒冬。
一生谁是它的朋友?适宜与竹、松齐观。


44、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译文】居住的地方,真不能缺少像君子那样的竹子,它的交情能够经受岁寒的考验。
在幽风的频频吹动之处,它天天给我报告平安的消息。


45、春水满泗泽①,夏云多奇峰②;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③。

①泗泽:河流和沼泽。泗即泗河,在今江苏省北部。此泛指河流。 ②夏天的云朵大多状如奇形怪状的山峰。 ③秀孤松:孤立的苍松一株独秀。

【译文】春水注满江河湖泽,夏云幻如奇峰重叠。秋月朗照辉洒大地,冬岭好赏孤松秀色。


46、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⑤;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⑥。④古代的文人以弹琴、下棋、作诗、饮酒为风雅高尚的娱乐活动。⑤风花雪月:古人以夏季的风、春季的花、冬季的雪、秋季的月作为四季风光的典型事物,故常以“风花雪月”来概括四季的景象。⑥悠闲富贵又高名远扬。本文由公众号“诸子学”整理发布,散神仙:道教传说中不在神仙世界担任官职的神仙。比喻悠闲自在。

【译文】弹琴、下棋、作诗、饮酒的朋友,是夏天的风、春天的花、冬天的雪、秋天的月。悠闲富贵又声名远扬,不是神仙也赛过神仙。


47、道院迎仙客⑦,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⑧,池养化龙鱼⑨。⑦道院:有道之士所居住的院落。仙客:像仙人一样高雅脱俗的宾客。⑧栖凤竹:竹的美称。相传凤凰以竹实为食物。⑨化龙鱼:鲤鱼的美称。相传鲤鱼跃过龙门就变化为龙。

【译文】道院里能够成仙,书堂中隐居着相臣才子。
道院里能够成仙,书堂中隐居着相臣才子。


48、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⑩,冬吟白雪诗。⑩黄花:菊花。

【译文】春日踏青,携三五好友、箪食瓢饮,骑马而来。夏日暑气逼人,女孩们携手相伴,迤逦而来,在荷塘边驻足,看花,赏鱼,掩面在扇后轻声娇笑。秋日坐在花园凉亭里赏菊,石桌石凳,美酒一壶,品味这琥珀般的金黄的菊花酒。落雪了,循着暗香,踏雪寻梅,兴之所至,提笔在断墙残垣上题几句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