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形容它:“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杏花(树)原产中国,西方的杏花(树)是经丝绸之路传过去的。 杏树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神圣气息,“杏坛”是教育圣地,“杏林”象征中医,“杏园”之宴乃金榜题名之时。另一方面,杏树又被人称为“风流树”,人们对“红杏出墙”的误解,也有损杏花的形象。 “莲漏三声烛半条,杏花微雨湿红绡。那将红豆记无聊,春色己看浓似酒,归期安得信如潮。离魂入夜倩谁招。” ——纳兰性德《浣溪沙》 而在中国古画中, 杏花喻意幸福,杏与“幸”谐音,表示“幸福,有幸”。 ![]() 五代 黄居宷《杏花鹦鹉图》
![]() 北宋 赵昌《写生杏花图》
![]() 北宋 赵佶《五色鹦鹉图》
![]() 南宋 马远《倚云仙杏图》
![]() 元 钱选 《八花图卷·杏花》
![]() 元 佚名《杏花鸳鸯图》
![]() 明 沈周 《卧游图册·杏花》
![]() 明 沈周 《杏林飞燕图》
![]() 明 周之冕《花鸟图》
![]() 明 周之冕《杏花锦鸡图》
![]() 明 周淑禧《杏花山雀图》
![]() 明 凌必正《杏花柳燕图》
![]() 明 吕纪《杏花孔雀图 》
![]() 明 唐寅《杏花仕女图》
![]() 明 王维烈《杏花雄鸡图》
![]() 明 吴彬 《文杏双禽图》
![]() 明 陆治 《杏花鱼戏图》
![]() 明 陆治 《红杏野凫图》
![]() 清 乾隆《杏花图》
![]() 清 王武 《红杏飞燕图 》
![]() 清 恽寿平 《杏花春雨图》
![]() 清 恽寿平《仿古山水册》
![]() 清 王翚 《杏花春雨江南》
![]() 清末 吴昌硕 《村边杏花白》
![]() 清末 吴昌硕《杏花图》
![]() 现代 齐白石《杏花迎春图》
![]() 现代 丁宝书 《杏花游鸭图》
![]() 现代 于非闇 《杏花珍禽图》
![]() ![]() 现代 李可染 《杏花春雨江南》
![]() 现代 丰子恺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 现代 张大千《杏花春雨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