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之欠佳者,必有其征兆

 植物小花园 2024-03-25 发布于北京

肝脏之欠佳征兆,皆因肝失主持之职责也。肝主疏泄,主藏血,好躁怒急郁,痛恶郁滞。

《内经》言:“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诸般肝不能者,必有其征势。

其一,郁怒不宁。

肝气郁结,病机情志伤,或饮食失节,情绪焦躁急怒,易怒喜怒,肝木不畅,怀疑宜循情志探源。

其二,目眩眼花。

肝主目,肝血不足,目力不聚;肝阳亢盛,即目眩晕。肝血肝阴不足,目见昏翳,验显脉深知,治则用补血养阴胜药也。

其三,筋脉抽搐。

肝藏血,主筋。肝血虚则筋无养,手足麻木抽搐,搅滞不净。如此情,宜用活血消瘀之药,如川芎、桃仁等,详查其虚实,切勿轻助。

其四,胸胁满痛。

气滞血滞,肝疏泄失条,胸胁觉闷疼不耐。此征者,观因念故,因情感烦恼,或寒邪结聚,疏肝理气宜用柴胡药,宜温宜凉宜究。

其五,月事不调。

女性肝气悖乱,乱则任冲受束,经水反常,时迟多少。审看体质,补虚泻实,当归、白芍可和血调气也。

其六,舌质变异。

舌乃心苗,反显肝态,肝火盛,则舌赤;血亏则舌白。舌脉协查,明确病候,以治疗须辨证统治。

中医治病求本,诊病辨证施治。虚实寒热,各自根据,因由辩治,方可见效。

如寒湿阻肝,则当砭石导引;如肝火炽盛,则宜清肝泻火。

此等探证之术,须慎思详议,每论征候以药施治,切忌一概而治,一治二病。

肝之繁复微妙,症之复杂至,务必仔细查看,免失人福也。养肝护生,当年寿增,善此处,可保肝脏无忧,患者获幸。

故中医之术,非疗病之方,更为精粹人体之义,珍视如明珠,依从久矣。

肝养需明理,知人辩证,因病下药,方得良效。吾等当戒,养肝之道,日工月伐,尊自然,反复真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