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半集,看得你不忍释手!小说《一马归国梦》第十七集

 文学顾事 2024-03-25 发布于江西

一马归国梦


作者:王安中

内容简介

小说《一马归国梦》记叙辛弃疾出生、成长、南归,江阴等地为官与居住期思渡期间游历山川,友好农家,酷爱喝酒、随心填词,恩爱妻子的生活境况,反映辛弃疾“收复失地”心愿不能实现后遗憾、痛苦、无奈情绪。表现辛弃疾一生追求“杀回家乡、赶走金人、收复失地”的可贵精神。

作者简历

王安中,江西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铅山县作家协会会员、上饶市作家协会会员。

本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学习写作小说。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在《信江文艺》; 1980年,民间故事《螺狮山的故事》发表在《信江文艺》(后被江西省铅山县文联编入《铅山民间文学》)。1984——1988先后创作《风云》、《支付情感的女人》和《潜伏女郎》等网络长篇小说。

19992021年,创作长篇小说《船的女儿》(上、下集)。

文 学 顾 事

Chine

第二章 期 思 泉 恋

17、志同道合

新年伊始,正月初头,期思渡家家离不开酒。

因为过年,范如玉亲自为辛弃疾温了一壶酒;她坐在饭桌旁为夫君倒酒,陪侍丈夫,还说:“空腹喝酒不好,多吃些菜啊。”

辛弃疾喝得痛快,与范如玉谈天说地。

辛弃疾说,陈亮回去两个多月了,我真想念他。陈亮满腹诗书,才华横溢;他看准的事很有主见。他坚守政见,谈吐有理有据。

咳,遗憾!他生不逢时。一来朝廷向金人求和,二来南宋皇帝偏听偏见。他有才华也无用武之地。真可惜!他才华横溢却受人嫉妒,不仅不被朝廷重用,反而劫难重重,饱受苦难。

“你们俩差不多,难兄难弟;脾气桀骜,臭味相投。”范如玉怀着同情心,批评夫君说,“皇帝不重用他,也没重用你呀!你自己不也吃尽苦头吗?夫君,忘了'初心’吧,何苦坚守那个'收复中原’的心愿呢?”

“哎,你不懂。'江山也是老百姓的江山’啊。他皇帝老子失去了中原无所谓,还有个半壁江南。可是,中原老百姓能够'失去中原’吗。不能!为什么?因为金人'占领中原’,老百姓就生活在别人屋檐下,别人可以随时赶走你!老百姓失去落脚的地方,就是失去家乡!所以说,'江山也是老百姓的江山’啊。懂了吗?

“前段时间,我和你想得差不多。我认为'既然皇帝可以投降求和,那么,老百姓就可以放马南山’。错了!是陈亮启发我说,他说,'江山是皇帝的,可也是老百姓的,是老百姓祖祖辈辈落脚的地方。不出征保卫行吗?我们一定要捍卫大宋的江山。’我赞同。这是我俩志同道合的政见,当然命运也不会两样。

“在我看来,百官嫉妒、排挤,那算什么,小菜一碟也。无论他们怎么否定我俩,我俩'抗金志向’永不改;'收复失地’的决心永不变。

“我相信,总有哪天,皇帝老子大脑一开窍,就金口玉言,我俩实现志向的机遇就来了。”

辛弃疾拿筷子指向北方,宛如提着宝剑似的。他望着范如玉,表情严肃地说:“这是人的'志气’!'理想’!是至死不渝的'信念’。你理解吗?”辛弃疾把“志气”“理想”“信仰”三个词一停一顿地说,好似向范如玉表白心胸:誓死打回家乡去,誓死收复江河!

“我不懂。在你眼里,宋朝皇帝'苟且偷安’,可是,在老百姓眼里,'只要不打仗,不逃难’,那就是'皇恩浩荡’了。至于皇帝老子'求和不求和’,他们才不管呢。”范如玉替辛弃疾斟满一碗酒,平静地说,“我们一家人生活在一块,和和乐乐多好;如果要打战,我和儿子在家天天担心你。”

“可是,'国破家亡,匹夫有责’。北方老百姓受尽金人的欺压,臣子有责啊。”辛弃疾不赞同范如玉的看法,他换个口气向妻子和善地解释说,“北方和南方都是华夏一族,都是大宋疆土,老百姓都是亲兄弟。我们不能置北方的老百姓受苦受难不顾啊。何况那里还有我的家。我父母、我爷爷奶奶安葬在哪里呀!你说呢。”

“'收复失地’,我也认为很重要,也应该。可是,这是皇上考虑的事情。如果皇上置之不顾,你臣子奈何?”范如玉是懂非懂、心平气和地说,“皇上'议和’,也是阻止金人南侵的一种方法。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赞同'议和’。为什么?大家'怕打仗’啊。如果'收复失地’就要打仗,你想想,你一个人唱'要打仗’的独角戏,有何用?你为什么不可退一步呢。”

“达官贵人害怕打仗,他们害怕丢失自身利益,”辛弃疾喝一口酒,吃一口菜,说,“陈亮不是达官贵人,他是平民百姓。他以平民百姓的身份向皇帝上奏了五封奏折,陈述收复山河的观点和决心。他看到的是整个朝廷,整个华夏的尊严和利益,而不是维护自己那狭隘的利益;那'丧权辱国’的'好处’,那'牺牲亲兄弟’的自私自利。陈亮是个老百姓,他比达官贵人更忠于皇上,他品行更高尚啊!”

“谁都爱钱财?谁都想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所以,陈亮才遭到那些达官贵人嫉妒,遭到排挤;所以,陈亮才被一次又一次关进监狱。”说起陈亮落难的事,范如玉心情沉重,面带忧虑,她担心地说,“你也要有所警惕呀。”

辛弃疾看着范如玉,看着面前的孩子,思考一下说,“我一身正气,才不怕那些达官贵人,才不怕半夜鬼敲门呢。”

“咳,”范如玉微微叹息着一声,说,“你也快五十的人了,俗话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你想想,我们已经落难乡下,住在期思渡了。再落难,就要住进地狱了。”

“咳——”范如玉的话,刺痛了辛弃疾的心。他为自己、也为陈亮叹息一声。他跌入沉思。

他想,陈亮十八岁那年写了篇《用兵》的文章受到家乡守兵将军的赞同,被将军请为座上宾,后来又担任将军幕僚。从此,陈亮了解国家事务,结交志同道合的同僚。

陈亮二十四岁时那年,以平民身份向皇帝上奏五封奏章,陈述“收复失地”的志向。可朝廷不予理睬……陈亮只好灰心丧气地回家教书。

陈亮是个有志向的人,他关心朝廷的心没有停止下来。不久,他又上京城,又连续三次上书皇帝,猛烈抨击秦侩,终于感动了宋孝宗。宋孝宗想让陈亮为官。可是,陈亮尖锐的话语得罪了满朝文武百官,受到排挤。

当陈亮回到家乡却遭到刑部侍郎暗地逮捕,施以酷刑,残加迫害,使陈亮受了重伤。直到宋孝宗得知此事后,陈亮才被释放。

纵使陈亮多次遭遇奸人诬陷、长时间受到打压,可是,陈亮“收复失地”的志向仍旧没有改变。

他想,他辛弃疾要与陈亮同心,坚持“收复失地”的政见,志向永不改变。

想到这里,辛弃疾看着范如玉的眼睛,坚定地说:“如玉,我永远爱你,爱孩子,爱我们的家。我希望你支持我,支持陈亮,赞同我俩'收复失地’的政见和决心。如玉,如果哪天我去打仗,那是光荣的事;如果牺牲在战场上,那是为朝廷献身,那是为老百姓献身,是无上光荣的啊!请你支持,行吗?”

范如玉替辛弃疾斟满酒,关切地说:“夫君,我不是不支持你,可我更关心的是家和孩子。如果你有点事,我和孩子怎么办?好吧,大家期望皇帝老子早点回心转意,早点派你带兵打仗,早点消灭金人,早点'收复失地’去吧。我支持你!”

辛弃疾像孩子一样站起来,向范如玉作揖,说:“谢谢夫人支持!”

“谢谢我支持?我是无奈!”范如玉也站起来,声色俱厉地说,“你一天到晚喝得烂醉如泥,像个'收复失地’的将军吗?像个有志气的人吗?像个上前线打仗的人吗?你别谢我,还是自己斟酌斟酌,想当将军上战场,早点忌酒吧!”说完,范如玉离开饭桌,带着孩子去农家玩耍了。

范如玉有些生气地走了,辛弃疾低下头,一个人喝起闷酒来。喝着喝着,仿佛陈亮就在眼前……陈亮豪爽的笑声仿佛又在耳边响起……那首当晚写就的离别陈亮的曲子又从辛弃疾脑海中翻滚而来:

《贺新郎》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他想,好友陈亮走了,他的眼前空寥寥的,剩下的只是青山。他想到自己投闲落职已经多年了,心中无不苦闷。

他引用孔子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来慨叹自己“收复失地”的理想不能实现而苦闷的心情。

他想,他谪居多年,故交零落,了解他的人已经很少了。眼下身居期思渡这个山村角落,有谁能了解他呢?

眼下,范如玉的生气,范如玉的责怪,妻子的态度也不无道理。为什么落职呢?他知道自己的志向与朝廷那些求和者不吻合。

他想,范如玉是自己的妻子啊,是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啊,眼下,她也不理解他了。辛弃疾不免心酸起来。觉得自己变成一个孤单的人了。

可是,辛弃疾很自信。他自言自语地说:“什么事情能让我高兴呢?让我不觉得孤单呢?青山啊,你是我的朋友。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他端着酒壶走出饭厅,站在门口,久久注视着青山,叹息着说:“青山啊,我与你的情缘宛如陈亮啊。”

他在屋门口席地而坐,自饮自酌。陈亮写信告诉他的一件事,在他脑海中翻腾起来。

那是1194年,正当陈亮五十一岁时,他参加由礼部组织的进士考试。他的“策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列为进士第一名,高中“状元”。

皇帝十分看重他,让他担任“建康军判官厅公事”一职。陈亮十分高兴。他觉得皇上看中了他的才华,他觉得自己能胜任这个职务,他觉得应该为朝廷勇挑重任,他觉得耗尽身躯也报答不了皇恩。他说他好高兴,特地写信告诉铁哥儿兄弟你啊。

陈亮信中说:“我要夜以继日,好好办事,才能报答皇上的大恩。”

他说他高高兴兴地前往任职,挑了间普通的房子住下。早晨,天刚蒙蒙亮起床,精心阅读各地上报的奏章,认真批注,及时上报给皇上。中午,吃好饭,喝口水,又伏案阅读各地送上的奏章,直到日落西山才离开公堂。

他说有一日他看到一篇“私设公堂,拷打读书人”的奏章,胸口突然疼痛起来。他的眼前浮现出一个可怕的场景:

那日黄昏,刑部侍郎突然冲进他家,将他五花大绑押到监狱,捆绑在柱子上。一个打手提起皮鞭,恨恨地抽打他。一鞭又一鞭,他的衣服打破了,鲜血流了出来,染红了衣服,竟然把打手的皮鞭也染红了。

他被打得皮开肉绽晕死过去……

他被一盆冷水浇在头上……

他缓缓睁开眼睛,连抬头也无力气,他只好低垂着头……

他看见那个打手拿起烧红的烙铁,在他眼前闪了两下,紧紧地“烙”在他胸脯上,他感觉“吱”的一声,又晕死过去。

……

他说他忍住胸脯的疼痛,在案桌上伏了一会。他立刻提起笔在奏章上批阅:“私设公堂,扰乱朝纲,严惩法办”,几句话,亲自送到皇帝手上。

宋孝宗仔细看完那篇奏章,勃然大怒。下旨把那个刑部侍郎革职查办,投进监狱……

他说“宋孝宗严惩了刑部侍郎,他为那位书生鸣了冤,他心里好舒坦。

想到这些,辛弃疾重新唱上那支曲子:

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铁柱看见辛弃疾坐在房门口地上喝酒,从老远跑过来说:“爹,你又喝醉了?真羞羞脸,还坐在地上喝。”

“回来了,爹没有喝醉。”辛弃疾站起来,把酒杯递给铁柱说,“放桌上。”

这时,大路上有一个骑着枣红色马的人跑过来。辛弃疾瞪大眼睛,心里说“那是谁?”

倏然,他眼前浮现出陈亮来期思渡看望他的那个日子……

他心里明白,伤心地说:“陈亮已经走了……”

此时,《祭陈同甫文》中说的话“闽浙相望,音问未绝,子胡一病,遽与我诀! 呜呼同甫,而止是耶?”突然响彻在他的耳旁……

“咳,”辛弃疾想起陈亮去世的噩耗,独自在家门口呆呆站立了好长时间。他的鼻子酸了起来,眼眶里涌出了痛苦的眼泪。

辛弃疾自言自语地说:“陈亮,你日夜忧心朝廷大事,也应该有个日夜之分;你积劳成疾,耗费一身精力,也不能太辛苦啊。咳,朝廷失去你,少了一个好臣子;我失去你,走了一个好朋友,唯一的好朋友啊!

眼下,辛弃疾伤心地哭诉:

……呜呼! 人才之难,自古而然,匪难其人,抑难其天。使乖崖公而不遇,安得征吴入蜀之休绩?太原决胜,即异时落魄之齐贤。方同甫之约处,孰不望夫上之人谓握瑜而不宣。今同甫发策大廷,天子亲置之第一,是不忧其不用; 以同甫之才与志,天下之事孰不可为?所不能自为者,天靳之年。

闽浙相望,音问未绝。子胡一病,遽与我诀! 呜呼同甫,而止是耶?而今而后,欲与同甫憩鹅湖之清阴,酌瓢泉而共饮,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可复得耶? 千里寓辞,知悲之无益,而涕不能已。呜呼同甫,尚或临监之否?  

哭诉完了,辛弃疾面向北方,痛苦地捶着胸口,嚎叫:“陈亮——你走得太快了!”

他眼泪潸潸,染湿了胸襟……(待续)

(网络图片,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