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庆帝:为了给大明续命,朕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 2024-03-25 发布于北京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28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提到明清两朝的对外政策,一般人印象中就是“闭关锁国”四个字。这话大体不差,但也不绝对,明太祖朱元璋下达过禁海令,禁绝民间出海贸易,但到了晚明隆庆年间,禁海令出现了一个缺口,朝廷大开天恩允许在福建开设关口,民间可以在此出海进行贸易,这在历史上被称为“隆庆开关”。

虽然只是开辟了小小的一处港口,但它对于明朝的影响非常深远。

◇ 隆庆开关前,朝贡性质的远洋航运以及由皇帝组织的远洋活动才是合法合规的

明朝建立之后,虽然有朝廷组织的郑和下西洋的行动,但为了便于统治,对于民间一直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原先民间适合远航的船型都必须改成平头船,至于出海贸易那是想都别想。

如此局面到了嘉靖年间,明朝福建一带的百姓非但不安分守己,反而积极联合日本浪人屡屡作乱,酿成了东南的倭寇之祸。当时和戚继光一起抗倭的谭纶就指出了问题所在,福建这地方人口密集耕种田地少,民众只能出海闯荡,倘若朝廷允许他们做生意,那就是正常的商人,而如果连下海都不允许,那可不就成寇了么?

◇ 倭寇与明军作战 图为 仇英 绘《倭寇图卷》局部

◇ 在明代,倭寇入侵范围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这话的确是切中要害,但嘉靖帝并不想改变现状,而倭寇也越来越严重,形成所谓“北虏南倭”的威胁,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大明朝的国本就会发生严重的动摇。

公元1566年,嘉靖皇帝去世,皇三子裕王朱载垕即位,并于次年改元隆庆,这就是明穆宗。穆宗皇帝刚一即位就发了一道诏书,对所谓“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寻求臣下意见,而此时的福建巡抚徐泽民上书,“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反正福建地方的人们都得出海讨生活,那还不如发给公家许可,变走私为合法经商,这么一来他们就不会被逼着造反了。

明穆宗朱载坖(1537年3月4日—1572年7月5日),号舜斋在位时间(1567年2月4日—1572年7月5日

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个要求,允许福建私人下海经商,私人贸易获得了合法地位,明初以来一直被严格执行的海禁政策松开了一道口子。不过,朝廷对如此贸易也还是严防死守。船只进出福建只开放一个港口,那就是漳州附近的月港,看地图的话会发现此地位于半封闭的河流之中,远离出海口,港口航道不深,附近还有群山丘陵阻隔,交通非常不方便,但也正因为如此,官府才能够控制这里。

朝廷规定所有进出海贸易的船只必须从月港出发,每年出海贸易的船只数量都有限制,一开始是每年一百艘,后来增加到一百一十艘,而且从月港到厦门一天航程,要接受官府的层层检验。所有出海的商人必须有官府的通行证,而且做生意的对象也只能是文莱吕宋等地,禁止船只前往日本进行贸易,通行证上也写明了有效期,过了期限海船要是还不回来是要被严惩的。

 明代月港东西洋航线、及主要港口示意图

◇ 图为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东西洋航海图”(Selden Map)大约绘制于1608年,地点在荷属万丹。绘制的始航点在漳州月港,航线有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其中东洋航路有漳州往琉球、漳州往长崎、漳州往吕宋三条。西洋航路有漳州经占城、柬埔寨往咬留吧;往满喇伽;往暹罗;往大泥和吉兰丹;往旧港及万丹五条。另有满剌加往池汶、往马神、往缅甸南部航路;咬留吧往亚齐、往万丹航路。

总的来说,并不能说这隆庆开关是对大明海禁政策的全面否定,只不过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为了平定倭患,在福建开了一个小口子而已。

而就是开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口子,对大明王朝却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最直观地说,贸易能合法进行,当地人也就没有了勾结倭寇作乱的理由。所以从隆庆年间开始,困扰大明朝几代人的倭寇竟然神奇地消失了,隆庆开关的最初目的已经达到,再加上当时主持的对蒙古议和,这所谓的“北虏南倭”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解决,大明朝开国两百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了相对和平的环境,仅仅因为这一个功绩,隆庆皇帝虽然在为时间不长,但后世对他的评价相当高,所谓“永享太平春”,“可称令主矣”。

开放贸易的好处不仅仅是解决了倭患,也带动了地方和朝廷的经济繁荣。月港过去只是一个小渔村,被批准为贸易港口之后迅速繁荣起来,商贾云集,成为闽南一大都会。

◇ 月港及闽南沿海岀土的西班牙银币

如此繁荣的贸易自然会引来朝廷的税收,早年间福建省和漳州地方还在为月港的税收归谁而暗自较劲,到了万历皇帝亲政的时候,一锤定音,派了宦官直接监管此地的税收,所有商税都归了万岁爷,当时有文人士大夫评价月港说这是“天子南库”,一点也不夸张。这还仅仅是表象,更重要的是大量的银子通过月港流入国内。

在当时,月港贸易的主要对象,比如吕宋等地,都是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在16世纪已经在美洲经营多年,发现了巨量的银矿,在当时明朝商人带出去贸易的产品,比如丝绸、瓷器、茶叶等需求很大,而吕宋等地找不到对等贸易之物,只好支付白银。

◇ 西时代环球航路示意图

有人估计从万历初年到明朝灭亡,全世界白银开采量的三分之一都以各种方式流入了中国,它彻底改变了朝廷和民间的经济生活。白银价值足,易储存,天然就适合作为货币,无论是官府征税还是朝廷发饷,用白银都比用别的手段方便许多。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巨量白银为底气,张居正改革的时候才可以出台一条鞭法,废除了过去的徭役和实物赋税,统一向官府缴纳白银。而且朝廷给官员军队的俸禄也不再是粮食布匹,统一以白银支付,到这个时候,在古装剧里看到的用银子支付才终于在全国普及开来。

有了银子这样好用的支付手段,商品经济在明朝晚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出产丝绸、瓷器、茶叶等高价值商品的江南地区也因此获得了空前繁荣。此时江南的士绅们不但手头有大把的银子可以花,而且也能够见到月港开关之后待到国内的南洋奇珍异宝,比如黄花梨,紫檀,象牙,等等等等。.

◇ 图为故宫馆藏明式黄花梨木四出头官帽椅

晚明以来很多家具工艺品都是用这些来自异域的材料制作而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隆庆开关对民间生活的重大影响。只不过这一切的繁荣,都得建立在白银持续流入,而且其购买力不会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时间进入17世纪,白银过量流入之后大明朝普遍出现了“物贵银贱”的局面,商人们不愿意把更多的白银流入中国,与此同时,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也在衰落,大明朝的白银流入终于在崇祯年间几乎停止流入,这马上导致通货紧缩,百姓税赋折成银两之后越来越重,而且政府税收以银两计也在骤减,最终官逼民反,朝廷又没钱去养活镇压机器,大明朝就在这样的内忧外患中走向了灭亡。

所以这隆庆开关对大明来说实在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的白银为大明朝延续了几十年国祚,但由此导致的对白银过于依赖,又成了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等到清军入关之后,福建由于正处在跟明郑台湾对峙的前线,为了防止沿海民众资助郑氏,顺治年间清政府颁布了更为严格的海禁令,月港这个曾经一度开放的港口,也就沉寂下来,而中国的大门也得到鸦片战争才再一次打开。不过,这隆庆开关的影响以另一种方式影响着后代。

大明朝虽然没了,但明朝末期通过月港引进的大量外来农作物开始在中国扎根生长,这其中首推番薯。由于番薯非常耐活,产量也大,所以成为了灾荒年间大家能够活命的重要口粮。也多亏了番薯,清朝时期即使多灾多难,中国人口也还是稳稳增长到四亿之众,这也是隆庆开关最最深远的影响。可见,自由商业和贸易真会带来巨大的进步,即使朝廷严防死守,但只要有一点点空隙,其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的。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