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环重达5斤!耳垂一直挂到肩上,海南最后的“儋耳”人让人惊心2023.6.20

 飞龙在天cokvj5 2024-03-25 发布于河南

我国古代著名大文豪苏东坡在被贬到海南儋州的时候,曾经作过这样的一首诗:“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什么叫“儋耳人”呢?

原来,海南省儋州市古时曾叫“儋耳郡”,因其当地居民双耳佩戴超重耳环,使其垂至肩膀而命名。不得不说,这可真是个奇怪甚至畸形的审美。好好的耳朵被弄得面目全非,图的是什么呢?

儋耳郡

《汉书》有记载:“儋耳者,大耳种也。”早在汉朝之前,海南某些地区的百姓就已经有了“儋耳”的习俗。因而,汉朝中央政府便以这种独特的样貌特征命名这些地区,称其为“儋耳郡”。

这里的“儋耳”,同“担耳”,是指人用金属或其他材质的大耳环穿过耳垂,硬生生将耳垂拉扯至双肩及以下,耳垂逐渐分叉形成类似“鸡肠”形状的外貌特征。

也有古代史籍将其称为“离耳”,这个叫法则更加生动与鲜明。“离耳”,显而易见,便是将耳朵进行分离。

《山海经》中也有过相关的记载,说在南荒之地外,有一“离耳国”,国内百姓的耳朵都非常长,甚至会垂到肩膀之下。每次遇到大风的天气,离耳国人竟然需要把长耳朵反搭到耳廓上。

《汉书》中更是有提到,该国君王的耳朵下垂到肩膀之下足足有3寸之长。不知道这些描写有没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身处21世纪的人们,可能光想一想这种画面,都会觉得有些难以接受。

汉武帝年间,为平南越之乱,将士误入“离耳国”,却发现这儿竟然是一块儿鲜见的风水宝地。“离耳国”不仅土壤肥沃,粮米多,而且位处沿海地区,盛产珍珠。因而将士将情况上报给汉武帝,汉武帝之后便设立了“儋耳郡”来进行管理。

那么儋耳人因何产生了这样奇怪的习俗呢?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与研究,原因很可能要追溯到秦始皇时期。秦始皇一统中原之后,进行了诸多改革,其中就包括“统一货币与度量衡”,而原先当作货币流通的贝壳则被人们弃用。

在沿海地区的古儋州盛产贝壳,一时之间贝壳失去了价值,便堆积如山。

渐渐地,当地的百姓便把这些贝壳拿来做成装饰品,其中,做成耳环和耳坠的贝壳最受人们喜欢。由于贝壳的重量不轻,因而在穿戴于耳垂之上的时候,会将其拉至双肩,而人的耳垂又富有弹性,慢慢地就形成了“儋耳”之状。

随着后来朝代更替、历史变换,当地百姓的耳环与耳坠等装饰品也慢慢的从单一的贝壳演变成不同的金属,比如银和铜。多达十余个沉甸甸的金属耳环全部穿在耳垂之中,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

黎族的风俗

随着新中国成立,我国采取了新的民族政策,将全国各个地区的人口划分为56个不同的民族。而由古儋州的“儋耳人”演变至今的百姓也被划分成了少数民族——黎族。

根据最新的人口统计数据,黎族人口的数量大约在160万左右。在古代,黎族人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而如今,他们也都还聚居在海南省的各个县市,只有少数黎族人分散在贵州省等其他地区。

黎族人是生活在海南岛上的最早的居民。在西汉之前,人们称其为“骆越”;而到了东汉,人们则又称其为“里”或者“蛮”;渐渐到了隋唐时期,他们又有了新的称呼“俚”。

一直到唐代后期,才逐渐出现“黎”这一称呼,并在其后沿用至今

而“黎”只是汉族人对他们的外来称呼,他们自己在对外交往时主要自称为“赛”,称外族人为“美”。“美”的意思是“客”,即他们认为自己的土著,而其他人都属于客人。

在学界之中,大多数学者都认为黎族的祖先是古越族,然而也有部分人认为黎族是来源于南洋地区(例如印度尼西亚)的古民族。

海南地区位于我国的最南部,一年四季热量充足、雨水充沛,因而有着极其肥沃的土地以及非常丰富的物产资源。

在那里,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诸多经济作物甚至可以终年种植,盛产椰子、槟榔、可可、榴莲以及菠萝蜜等等。除此之外,那里还有着极其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以及天然气资源。不得不说,海南真是货真价实的风水宝地啊!

在这样风景秀丽的风水宝地之中,黎族百姓自然也得到了充分的滋养,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生活与文化。

因为环境湿热,所以黎族人大多都聚居在以竹木搭架、以茅草覆顶的船型房屋中,屋子底部用竹木支撑,离地半米左右。

黎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仍然保留着母系社会的特点,女子在出嫁后并不会去往男方家,而是继续留在自己家中,即“不落夫家”

黎族的女子通常穿着对襟上衣与筒裙,同时会将头发束于脑后,再插上银簪或者骨簪,头披特色的绣花巾(黎族人的纺织与刺绣技术闻名于世),配戴精致的耳环、项圈和手镯。而黎族男子的服饰与女子相差不大。

黎族人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着《大力神》、《五指山大仙》等具有鲜明黎族特色的民间故事与歌谣。它们不仅歌颂了黎族百姓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还承载着黎族百姓的热烈情感,充分展现了黎族的风土人情。

除此之外,黎族仍然保留着一些十分鲜见的风俗。除了我们上面所讲的“儋耳”,还有黎族传统的“纹身”。

现如今,如果我们去往黎族当地,也许还能见到少数年老的黎族妇女,她们的脸上或者身体其他部位依然保留着极具神秘色彩的黑色“纹身”。

黎族人相信万物有灵,因而十分盛行“图腾崇拜”与“祖先崇拜”。他们敬畏大自然与祖先,也相信巫术,惧怕巫术带来的灾害与死亡。在闭塞的环境之中,他们只能向自然与祖先祈求保佑。

所以他们传统的“纹身”应当就是“图腾崇拜”的一种体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黎族地区在国家与政府的帮助下,经济与社会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他们不仅将自身的农业优势发挥到更大,还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体系,制盐业、食品加工业、手工业等产业发展迅速。

随着公路的修建,黎族地区也逐渐打破了闭塞的交通,凭借着独特的民族风情与景色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并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性产业。

然而,黎族传统的习俗也在民族大融合之后逐渐归于消亡。如今,年轻一代的黎族人也都已汉化,融入到了当代社会之中。年老一辈的“儋耳”以及“纹身”习俗在他们身上也再难见到。

但是民族大融合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趋势,“儋耳”与“纹身”,甚至于巫术信仰,都违背了当代社会的生存准则与文明,也终究会被历史所抛弃。

印尼达雅族的大耳朵

其实有学者怀疑黎族的先祖是南洋地区的古民族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黎族的“儋耳”习俗在世界上十分罕见,但是印尼达雅族竟然有着与之几乎一模一样的“大耳朵”。

达雅族生活于印尼的热带雨林地区,被称为“森林之子”。他们有着极其原始的宗教信仰与部落生活,在19世纪之前甚至都保留着“猎头”的习俗。

“猎头”,顾名思义,达雅族的男子在成年之际需要猎取一顶敌人的头颅,并将其悬挂于门外,以示自己的强壮与力量,从而避免其他人的入侵。

在这样原始而血腥的习俗面前,“大耳朵”也显得正常多了。好在“猎头”早在19世纪便已废除。

达雅族人与黎族人在很多方面都有着极其相似的情况。除了“儋耳”,他们全身上下也有着大面积的黑色纹身,同样代表着他们对于大自然与生灵的原始崇拜。

除了黎族与达雅族,世界上还存在着众多其他尚且保留着独特风俗的族群与部落,比如早在之前就很火的“长颈族”。

长颈族生活于泰国北部与缅甸的交界之处,在这里,所有的女性从5岁起便要在脖子套上铜制项圈,每年随着年龄增长还要新增圈数。长此以往,铜圈便将女性的脖子越拉越长,直至畸形,形似长颈鹿。

这样的脖子离开铜圈,根本无法支撑头颅的重量,因而长颈一族的女性便日日夜夜戴着这样形同枷锁的累赘。

有人说,长颈一族崇拜龙,便采用这样的方式,想让自己看起来更像“长颈龙”。也有人说,这样是为了保护女性,避免她们被老虎咬断脖子。

但在诸多的说法中,还是最后一种更可信: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是附庸品,男人强迫女性如此,是为了更方便控制她们,只要男子取下其中一个铜圈,便可以轻而易举杀死她们。

借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无论是“儋耳”、“长颈”,亦或是我国大清时期的“小脚”,都是十分畸形的审美,也都是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剥削与压迫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也在不断进步,早晚有一天这些不合常理的习俗也都会消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