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鸣,发阳通阴汤,傅青主,陈士铎,辨证录

 北京润雨 2024-03-25 发布于辽宁

陈士铎治耳鸣,
发阳通阴汤
辨证录,耳痛门
人有耳痛之后,虽愈而耳鸣如故者,人以马风火犹在耳也,仍用祛风散火之药,而鸣且更甚,然以手按其耳,则其鸣少息,此乃阳虚而气闭也。法宜补阳气为主,而兼理其肝肾之虚,方用发阳通阴汤治之。
人参(二钱) 茯苓(三钱) 白术(二钱) 黄芪 (三钱) 肉桂(五分)熟地(五钱) 当归(二钱) 白芍(三钱) 柴胡(一钱) 甘草(五分)白芥子(二钱) 荆芥(炒黑,一钱),12味,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不必三剂也。
此方即十全大补之变方也,治气血之虚者,实有相宜,兹何治阳虚而亦宜也。
不知阳虚而阴未有不俱虚者,倘单补阳虚以助其阳,恐阳旺阴衰,转动其火,不若兼补其阴,则阴足以制阳,阴阳相济而彼此气通,蝉鸣之声顿除也。
此症可用开闭丹∶
黄 芪(一两) 当归(五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 菖蒲 远志 柴胡 香附(各一钱) 天花粉(二钱),9味, 水煎服。二剂愈。

党参、白术、茯苓各9克,甘草1.5克,当归、白芍各9克,熟地12克,炒荆芥6克,柴胡3克,白芥子6克,黄芪9克,肉桂1.5克。
        水煎服,每日一剂。
   这个配伍源于哪里呢?源于清代陈士铎的《辨证录》。发阳通阴汤。
   这个陈士铎和傅青主,可以说有一段扑朔迷离的师徒关系和故事。陈士铎的很多著作,都托言傅青主所作。而傅青主,本身又是反清复明的志士,一生的轨迹颇有些神秘。他到底什么时候有了陈士铎这个徒弟,两者之间又有怎样的交集,史学上还有争议。
  放下这些东西不谈,单说这个陈士铎,在《辨证录》里头的很多内容,是有学术价值的。他的立方立法很新颖,思路别致,所以有人称其为“医仙”。当然,这个称呼有些夸张了,只是表达后人对他的一种敬仰之情。
   我来说一下这里的道理吧。

   说起耳鸣,你第一时间想到什么?是不是想到肾虚?
   对。肾开窍于耳。肾气亏虚,常常可以引发耳鸣。
       但是,你记住,临床上有一些人,用补益肾气之法来治耳鸣,不好使。
  这就说明,对中医的一些理论,不能迷信,不能生搬硬套。理论这东西,只是参考,永远不能代替你临证的唯一思路。
  现在,我告诉你,临床上有那么一批耳鸣患者,属于中气不足、气血两虚。这类人,通过补益中气、培补气血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啊!耳脉通不通,要看脾胃之气能不能供得上。如果脾胃不足,中气下陷,那耳窍失养,肯定会出现耳鸣、耳聋。
  这样的人,要么是年事已高,要么是素来脾胃虚弱,要么是大病初愈气血不充。脉象看,比较细弱,舌淡苔白,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或大便稀溏。
  这个时候怎么办啊?我认为我上面给你展示的,陈士铎的配伍,相对较好。

       这组配伍唱主角的是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甘草这五味药。你细看就知道,这是模仿四君的配伍,专门补气健脾的。
       其次,用当归、白芍、熟地的配伍养血,取的是四物汤的意思。补气,就是要补血。血能载气,气才帅血啊。
       在此基础上,用荆芥、柴胡升举阳气、清利头目,用白芥子温通理气。
       最后,肉桂稍微用一点,鼓舞脾肾之阳,令补气血之药更有力道。这就是基本意图。
     其实,我这么说,显得平淡无奇。但是作为专业人士就应该知道了,这里面的配伍道理,其实还是蛮深奥的。尤其是选药方面,比较精当。您可以认真琢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