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上热搜,肺癌患者还能做CT吗?

 与癌共舞论坛 2024-03-25 发布于天津

作者:pear

最近一条“每多做一次CT,患癌风险增加43%”冲上热搜,引发大家关注和激烈讨论。

这句话的来源是2023年11月《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研究,研究对象是22岁以下接受过CT检查的青少年,而且关注的重点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研究的结果表明:随着CT检查次数的增加,罹患“血液和淋巴恶性肿瘤”的风险呈上升趋势。

看完这段热搜,群内不少朋友也来问小爱:

医生让我复查,做CT辐射是不是太高了?

我一个肺结节一年复查了三次,是不是辐射也致癌?

听说增强CT辐射挺高,是不是做完不能接触家人?

别急,今天小爱就来和大家聊聊影像学检查的辐射与肺癌治疗之间的关系。

1

做CT会致癌吗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只要接受的总辐射量在安全的范围内,就是安全的,对身体不会造成伤害。因此,上述热搜所说并不能说明做CT就会患癌,肿瘤患者也不必过度忧虑。


成年人日常生活(除了整天飞来飞去的)接触的电离辐射剂量每年一般不超过3mSv一个确切的公认结论是人体在年辐射剂量达到100mSv才会提升因电离辐射而增加患癌风险,注意这是增加风险而非绝对患癌。

小爱提醒

哪些影像和功能影像检查有电离辐射?辐射剂量大约是多少?小爱为大家整理好啦!

  • 胸部X光片辐射剂量1mSv左右;

  • 胸部CT平扫辐射剂量6-8mSv,腹部CT平扫略高一点,增强则是平扫的2-3倍;

  • 全身PET/CT,辐射剂量一般不超过32mSv;

  • 骨扫描注射的示踪剂的辐射总剂量平均为4.2mSv,即使体重较高而提升剂量也不超过7mSv;

  • 核磁(无论是否增强)、B超(不论看哪个位置),没有电离辐射。


2

做完影像检查的辐射会影响家人吗


PET-CT和骨扫描两个功能性影像检查是把放射性示踪剂打入人体内,因此在做完检查离开之后还有对外的辐射,而不论平扫还是增强CT,辐射都来自机器对被检查者的照射。同理,内放疗和外放疗也是如此,外放疗不会带着对外的辐射性离开放疗仪器。

PET-CT、骨扫描、内放疗对周围人的影响,我们要注意看数据了。

1

骨扫描——试剂半衰期大约6小时

此前曾有试验证实,注射试剂5小时之后,距离30-50cm,停留10分钟的辐射剂量仅为不到2μSv(1mSv=1000μSv),要知道,做一次飞机的辐射量平均就能达到200μSv,所以,除了孕妇和婴幼儿,不要拒检查后的患者于千里之外

2

PET-CT——试剂半衰期110分钟

基本上做完检查自己到人少的公园溜达溜达再回家就没什么影响了。

3

内放疗——正常距离不会受到影响

内放疗,是把放射性物质植入病灶内或注射之后让其根据亲和力自主分布于目标病灶位置。目前国内少数情况下会用于肺癌治疗的有碘125粒子植入(简称粒子植入,网上也有叫“种”粒子的),还有锶89(Sr89)用于骨转移治疗,这些都属于内放疗。

关于放射性,不需要担心的是,碘125粒子释放辐射直径只有1.7cm的伽马射线(γ射线),而锶89释放的贝塔射线(β射线)距离不超过1cm,都是被控在体内了,正常的社交距离不会受到辐射影响

小爱提醒

在做胸部CT检查前,还要注意以下5点小知识:

1、避免佩戴金属物品;

2、保持心态稳定;

3、防辐射的物品,遮挡不需要检查的其他部位;

4、穿着要尽量简洁,易于穿脱;

5、做好呼吸配合,保持吸节律稳定、规律。


3

肺癌患者怎么安排影像复查更合理

最简单的方法:每次就诊时问医生下次什么时间复查、都查什么。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常见的肺癌复查的筛查周期及筛查用到的影像学检查。

1

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的影像复查

01

原发灶或肺部复发的作为主病灶

一般情况下,2个化疗周期、2个月的靶向治疗、2-3次免疫治疗一次CT复查。

但是靶向治疗用药后的第1个月小细胞肺癌化疗1周期后(第二周期前)最好也查一下主病灶,确认有效之后再每2个月/2周期一次复查。

02

颈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灶评估和筛查

B超作为最常规也比较高效的选择。转移灶的疗效评估上,一般和CT同步,必要时也可以每周期看。

03

腹部病灶的评估和筛查

根据医生的习惯,定期做CT或B超均可,如果超过半年没有例行筛查,适当提醒一下医生。

04

脑转移灶的评估和筛查

优先考虑头部增强核磁,无法承受造影剂选择核磁平扫,不能进行核磁检查则考虑头部增强CT。

检查的间隔上,已有脑转移灶,一般最初间隔1.5-2个月复查,后续可根据治疗好转情况酌情考虑是否拉长间隔,而没有脑转移灶的情况下,晚期和局部晚期肺癌,最长间隔半年最好也要例行筛查脑增强核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