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秦岭古道》纪实:探秘褒斜古道上的褒谷口

 陈仓道工作室 2024-03-25 发布于陕西
 
2023年9月8日,宝鸡市户外运动协会《大秦岭古道》编委会的5名大秦岭山水文化和秦岭古道文化爱好者,驱车由太白县城出发,沿姜眉公路(褒斜古道)南下,经太白县王家堎镇、留坝县的江口镇、武关驿镇上宝汉高速直达汉中市汉台区的褒河镇。前往历史上褒斜古道南段褒谷口石门(今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近距离的探秘和考察三千年之久的褒斜古道在此留下厚重的历史和文化。 

在大秦岭山脉中,有一条修筑于秦岭腹地高山峡谷中的古道,名曰褒斜古道。史书《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之道,夏禹发之,汉始成之,南褒北斜,两岭高峻,中为褒水所经,春秋开凿,秦时己有栈道”。又云:“褒谷大峡谷中,宋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九间,元有栈阁二千九百八十二间“。据此可得知,褒斜古道北口在太白县、眉县和岐山县三县交界处的斜峪关,南口在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的褒谷口。褒斜古道以姜眉公路(褒斜古道)太白县境内的五里坡(古代衙岭)为分水岭和分界线,北连石头河大峡谷古道,南连褒河大峡谷古道。先民们在褒斜两河谷中修筑了长达249千米的褒斜古道(含栈道、阁道部分),其中:褒斜古道栈道部分仅占古道全长的十分之一左右,其余均为石碥道、土石道、土路等。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沿用时间也最长的大秦岭古道一,被世人称之为“古道之冠”。
官方修筑褒斜古道时间为公元267年战国范睢任秦相国时。秦惠文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秦国派大将张仪、司马错伐蜀,大军即经由此道,可见此时褒斜古道的雏形已经形成并开通,此时褒斜古道已成为能够通行大部队和辎重的山路和古道了。此后,褒斜古道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和秦岭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诗人李白曾这样描述这条秦蜀古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自春秋战国以来,巍峨黛苍的大秦岭和延绵翠绿的大巴山,便是阻隔中原与大西南交通的一大天然屏障。勤劳、勇敢的古代先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沿着褒河和石头河修筑了一条沟通八百里秦川和巴蜀天府之间的古道。是大秦岭多条古道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交通要路,因为它修建时间最早,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古道之始”和“栈道之冠”。 
褒斜古道由十三朝古都长安入巴蜀大地最为便捷,堪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它沟通了中原与西南的联系,推动了巴蜀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又被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称之为:“与长城、大运河比肩的中国第三大建筑奇迹”。
褒斜古道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曾为大秦岭南北之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祖国的和谐统一,民族的团结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古道上,上演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历史大事,流下了一段段让人称颂的千古佳话,也带给人们无尽的感慨和遗憾。



早在夏商时期,褒斜古道成已成为朝代更替和兵家必争的军事要道。武王伐纣,蜀人参战,走的就是褒斜古道;楚汉争霸,汉王刘邦被迫退入汉中后,烧毁了褒斜古道近百里。待其羽翼渐丰、足以与西楚争雄时,又采用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计策,实现了北定三秦、建立大汉王朝的宏伟战略;三国时,蜀汉一代忠相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夺取天下,派兵屡屡修复褒斜古道,通过古道(栈道)用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六出祁山,最终病逝五丈原,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常是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憾;蜀国大将赵云兵败退入汉中,怕曹军追赶,又烧毁褒斜古道(栈道)上百里。这里是远古时期褒国所在地。褒国从夏朝起,历经殷商、西周到东周初亡国,其延续的历史长达一千三百余年,是中国有史以来国祚最长的国家。是西周美女褒姒的故里。这里是与四川都江堰、关中郑国渠齐名的世界水利灌溉工程的遗产--山河堰所在之地。千百年来,褒谷口长达千米的的悬空栈道,因地处高山峡谷中,经常是修了毁,毁了修,成了褒斜古道上的肠根阻路段。民国23年(1934)11月,因抗战的需要,国民政府动工修筑了连接宝鸡和汉中的宝汉公路,这条公路基本沿袭旧时陈仓道和连云古道(凤州至三岔路段未涉及宝汉公路)路基而修筑。褒谷口的千年古道交通终于千堑变通途。
如今的褒谷口的“石门栈道”,是在旧时褒斜古道褒谷口旧址上方抬高72米仿建而成,全长3.26千米,浓缩了古栈道的七种形制(平梁立柱式、斜撑式、依坡搭架式、千梁无柱式、石积式、多层平梁加棚盖式、凹槽式),这七种古栈道形式,是根据修筑栈道地形位置所确定的,各有所长。当时褒谷口还修筑了、邮、亭、驿等建筑。其五里一邮、十里一亭、三十里一驿,这些凌空飞架的栈道,蜿蜒与青山之间,湍急的绿波之上,时而一廊、时而一阁、时而一亭、时而一楼,相当的华丽和考究。因石门古道(栈道)文化积淀深厚,修建极其艰难,先民们在褒谷口的高山峡谷中“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用生命代价修筑了褒斜古道。被誉为古代先民们不畏艰险,勤劳智慧的精神象征。


褒斜古道虽然以其直接、通畅、飞檐走壁的特点打通了大秦岭天险,但当它走到汉中褒河褒谷口时(今汉中石门栈道风景区)的时候,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座巨大的石山挡住了去路。原来褒谷口这一带地势异常的复杂和险要,尽管古人想尽了办法,但要在悬崖峭壁上凿孔埋桩搭建栈道的技术在这里却无法施展。一时间,褒斜古栈道修到褒谷口时被迫停工……这也就有了“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唯褒斜绾毂其口”的记载(源自史记)。直到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皇帝刘庄“诏书开斜,凿通石门”。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2690人开通褒斜栈道”。石门平均高3.6米,宽度4.15米,长15.75米。隧道内岩石裸露,无斧凿痕迹,在古代没有现代先进炸药爆破技术,经过后人勘查,原来是用“火烧水激”的方法开通的。石门的凿通可不得了,它不仅使褒斜古栈道更畅通,更重要的是,开创了世界上依靠人工开凿隧道的先河,也凿出了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石门”。(旧时的褒斜古道(栈道),位于石门大坝上游右岸200米处,后因修建石门水库被淹没在水库中)。 
褒谷口人工石门隧道的开通,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和创造,是人类改造大自然的壮举和伟业。它极大方便了南来北往商贾行旅通行。过往的文人骚客、朝廷官员、才子佳人、贫民百姓经过此地,都被石门的壮观和工程的艰险所震撼,纷纷在石壁上记事题诗,以抒情怀。其主要内容是记载石门、褒斜古道(栈道)和山河堰古代工程的开通、修复情况以及赞美褒谷壮美的山水风光。这些石刻以石门为中心,形成了浩如烟海的石门摩崖石刻群。其中曹操的“衮雪”、张良的“玉盆”、郑子真的“石虎”苍劲浑朴,运笔流畅,《石门颂》、《石门铭》等十三块珍贵的石刻,被称为“石门十三品”。它是汉代以来书法和石刻两者的最高艺术结晶,在书法界和金石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国之瑰宝”。



1969年国家在褒谷口修建石门水库,褒斜道石门题刻“石门十三品”,被搬迁到汉中市博物馆内陈列保护。1975年,水库大坝按设计高水位蓄水,栈道石门及将军铺、褒姒铺、《栈道平歌》摩崖(即“八个碑”)等古迹,以及栈道遗迹,全都淹没于水库中。它见证了古代先民们为突破秦岭自然状态下的封锁,用自己双手经过无数次寻觅、踏勘,刨出通往外界道路的艰辛历程,更铭记着人们渴求生存、图谋发展而有惠及当代、余泽后世的伟大创举。

欢迎点击以下标题,观看我们制作的十集电视纪录片《陈仓道》:

第一集 雄关漫道      第二集 践草为径

第三集 栈道千里      第四集 暗度陈仓

第五集 出师未捷      第六集 力挽狂澜

第七集 铁马秋风      第八集 血雨腥风

第九集 浴火重生      第十集 正道沧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