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武门之变”被意外触发?神秘人告状到底是天作妖,还是人作怪|李渊|李世民

 liuhuirong 2024-03-25 发布于湖北

武德九年六月初二,长安城燥热的空气压得喘不过气来,秦王府的密室里,幕僚们正在紧张地筹划着蓄谋已久的玄武门之变。



每一个环节都印着血渍,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线,大战在即,每一个人都将押上家族的性命,包括李世民。

之前李世民一再犹豫,幕僚们都以为秦王胆怯了,但拼命李二郎的字典里何曾有过畏惧?两军阵前他数次孤身冒险,坐下骏马都死了八匹,死亡就像老朋友,何惧之有?他的犹豫其实是一种测试,他要小心甄别,这些整日喊着忠诚的部下,谁的心颤动了。

以弱博强,勇气是最宝贵的武器,他不能让千里堤坝毁于一蚁。

果然,有人见光死了,尉迟恭匆匆赶来汇报:房玄龄和杜如晦拒绝前来,理由是皇帝禁止他们再为秦王府效力,如有私下交往就是死罪。



李世民勃然大怒,当初推动我谋变的是你们,主动筹划的还是你们,如今我决定当叛臣逆子了,你们倒摇身一变成了皇帝的忠臣了?没那么便宜的事,一根绳上的蚂蚱,要死一块死!

他摘下自己的宝剑递给尉迟恭:“你再去一趟,如果他们稍有犹豫就砍下他们的脑袋!”

房玄龄和杜如晦真的胆怯了吗?

怎么可能?这两个人都是有大智慧的,几年前他们推动玄武门之变时,就已经决定将李世民作为改变家族命运的支点。他们既不会退却,也没法退却,因为他们早就深陷其中,即便想抽身也不可能了。



房玄龄此人沉稳、低调,一副人畜无害的儒生形象,其实不然。在他略显柔顺的外表下,藏着男人的刚烈、豪迈和奔放,甚至还有一点赌徒的搏命习性。

房玄龄善谋不善断,点子多,却缺少将金点子凝成金砖的能力,这样的谋士其实不算少,李世民为何偏爱房玄龄?理由就是,他的“谋”符合李世民的价值取向。

比如,与东宫的争端,他一开始就直接将它定位为储君之争。所以他的计策既有长期性,又符合了李世民根本性的利益。

那么,房玄龄和杜如晦为何要拒绝李世民的召唤呢?

这叫反测试,你李世民想要试探部下的成色,我房玄龄和杜如晦也要看看你李世民的决心是真是假。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策划了那么久,归根结底就一个原因——把握不大,所有人都希望能找到万全之策,但一直都找不到。

李世民其实是有退路的,只要他肯抛弃身后的拥趸,甘愿当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顺臣,就有可能保住荣华富贵。

一群没有退路的人,跟着一个不断往退路缩的领导干掉脑袋的事,有成功的可能吗?所以,房玄龄、杜如晦这才心照不宣地同时拒绝了李世民,他们需要向李世民表明态度。

李世民看懂了吗?他不光看懂了,而且很巧妙地用一把剑向所有人发出吼叫:从此刻起,我李世民与你们生死与共,谁也没有退路。

尉迟恭也不是个傻憨憨,他见到房玄龄和杜如晦就直言相告:“这回咱秦王殿下真的下了决心,你们赶紧随我进宫,别再犹豫了。”



这就叫做默契,彼此都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方式可以五花八门。于是二人换上道袍,各自分头悄悄潜入弘义宫。

六月初二这一天的夜晚,肯定是一个不眠之夜。第二天,所有人按照计划各自行动,李世民却突然被李渊招进宫里,劈头盖脸挨了一顿臭骂。

这就是我开篇就提到的事件,太白金星犯规跑到正南方午位,太史令傅奕给李渊打小报告说,这个天象表明秦王将得天下,您得小心点。

面对李渊的逼迫,李世民灵机一动,抛出了“太子、齐王淫乱后宫”的重大新闻。李渊脑袋瓜充血:明天你们哥仨对质,如果属实,大郎和四郎就完了,如果是诬告,二郎你就废了。无论真假,你们的恩怨都将在明天画上句号。

老子也被你们折腾够了,该结束了!也许李渊是这么想的。



“明天你早点来。”李渊还不忘叮嘱李世民一句。

“我今晚就来!”李世民在心里回了一句。

且慢,请容我按下暂停键,怎么感觉哪里不对劲呢?房玄龄、长孙无忌他们又复盘了一夜,具体的计划究竟是啥?难道玄武门之变的启动按钮竟然是“傅奕告状”这个小意外?

这也太匪夷所思了吧?太不严肃了吧?万一没有傅奕告状呢?万一李世民不够机灵,话题跑偏了呢?甚至李渊根本没有召见李世民呢?

李世民总不能自己跑进宫主动告状吧?痕迹太明显了。或者李渊跟他谈“正事”的时候,他突然抽风来一句“俺哥偷小妈”,不突兀吗?



所以,傅奕告状绝非意外,否则这件事绝不可能如此丝滑地与玄武门之变融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