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章回】传我无名好诗的童年偶像元孩哥 | 散文 周建义

 文化佳园 2024-03-25 发布于北京
昨晚,看阴了一天没等来滴雨,遂下楼活动活动筋骨。刚走到展览馆,便听淅淅沥沥打叶声,以为须臾即可雨过,见就近正是俄罗斯商品专营店,顺走了进去,避雨加浏览半个时辰仍不见雨歇,便冒着细雨慢步而返。
走着湿漉漉的柏油大道,嗅着漫漫雨丝透出地春的气息,搜肠刮肚地想找几个雅词丽句来抒发一下:“天阶小雨润如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幸福不是毛毛雨”“春雨贵如油”……哈哈,“春雨贵如油,下地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伤一群牛。”想到便油然地低吟了出来,踱着吟着,自顾自会心地笑着,思绪也回去了近六十年。
作此诗者我至今不晓,传我此诗者却刻骨铭心,他就是我童年的玩伴和偶像——元孩哥。
元孩哥大名召言,铁佛公社铁佛大队第五生产队人士。我们认识于“文革”停课时期,当年没续年庚,相互直呼乳名,我叫他元孩,他称我老五。七四年一别,去年初见时我才尊他为元孩哥,仅此而已,因为我感觉这样更亲些。
当年元孩哥家境特别困难,年迈的母亲视力不好,无法参加生产队劳动,在铁佛街头靠卖染料挣点油盐钱;父亲体弱多病,只能给队里喂牛挣点工分;哥哥分家、姐姐出嫁后,一家的生活重担基本上都压在十五六岁的元孩哥肩上。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少年的元孩在生产队虽然挣不到满工分,但壮劳动力的活计和农业生产基本技术,什么耕地耙地掌耩子,叉把扫帚扬场锨,元孩哥样样都拿得起,放得下。最让我佩服的是,元孩哥有一肚子讲不完的故事,每逢农闲或劳动间歇时,队里的老少爷们、大姑娘小媳妇都会起哄让他讲个故事。
元孩哥的故事像小说,有长有短有微篇。而私下里讲给我们玩伴的都是短小精悍的故事,五十多年过去了,想起来仍记忆犹新。
其一,某解姓少年,虽家境贫寒,但聪明好学,机智过人,凭为富家子弟陪读学有所成,参加乡试通过后,众人皆称其为解学士。但乡里般上般下的富人子弟仍然时常欺负于他,对此,小小少年并不与他们正面发生冲突,每每凭智慧化解矛盾。一日春雨正浓,满路泥泞,少年匆忙中滑跌当街,引来众人大笑。少年从容起身,撸一把泥水,畅然而吟,诗曰:春雨贵如油,下地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伤一群牛。众人闻之,卷袖撸裤要打少年。少年佯装不惑,众皆责少年辱其为牛。少年曰,非也,非也,众未听清也,我诗实为:春雨贵如油,下地满街流。滑倒解学士,笑伤好朋友。众闻之,欣然而散。
其二:一贫穷书生,虚荣要面。但出行,均细心打扮,常以油絮(农村烙煎饼时用来擦鏊子的多层布,蘸少量油方便揭煎饼)拭唇,呈油水富足状,且不待人问,便自述吃肉喝酒,妙不可言。一日,有客兀然造防,忙不迭抓起小儿屎布以为油絮,拭嘴之后,唇围留下黄色巴巴。客见状问其故,书生不无尴尬,妻一旁忙解围曰:刚冲几个鸡子未熟,君既服之,所以其状。书生闻之,曰:然也,然也。
其三,一书生做客友家,共餐时,品一清白细脆、鲜嫩可口之肴不知何物而烹,问之,友曰,此竹之笋也。见书生未明,友戏指房上竹竿,曰,竹竿之初也。书生恐友以为其愚,详作明了,返而思之,竹竿之初岂不是小竹竿耳,便不以为然。数日后,书生回请其友做客,寻来小竹竿些许,嘱妻细削段切,水浸油过,以肉烩之。客至,席间客问曰:其何肴如此坚韧?书生愧曰:竹子笋也,奈何妻笨拙无艺,烹之无味,食之艰难。客问其详,俱答之,客喜饭喷。
其四,二人好友,长聚不够,形影不离,但有分离,依依不舍,每每相送往复无数,长此以往,二人亦觉以为癖。遂向一道士求术,道士送其一短木棍,并面授口诀、机宜。此后,每每二人相见开场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相别时手提短棍,插友两股之间左右一别,曰“送客千里总有一别”,随之拱手:“走吧你呢!”
这之四的故事听来乏味,但操作性很强且有趣。那以后,每次我们和元孩哥、小志哥等好朋友分别,都会拿一竹竿或木棍,而或锨杆刀柄,追着笑着向对方两腿之间插,并念念有词地喊着:送客千里总有一别!然后向其后背一拍:走吧你呢!
想着,乐着,不觉已到楼下。进家始觉羽绒服有些地方已湿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