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本解读|剖析标点符号,走进《昆明的雨》

 昵称503199 2024-03-25 发布于湖北

原创 丁小佳 语言文字报 2023-07-06 16:53 北京

编辑说

很多优秀作家都善于利用标点符号来传达言外之意,让文章更加含蓄有味。在教学《昆明的雨》时,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铁城中学丁小佳老师便借助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语言魅力。一起来看——

很多优秀作家都善于利用标点符号来传达言外之意,让文章更加含蓄有味。王荣生教授曾说:“标点是言语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阅读散文,要了解作者所说的人、事、景、物,还要透过这些人事去感知作者的心境,触摸作者的情思,体察作者对社会人生的考量和感悟。”

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编选了《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通过描写昆明雨季的景、事、物,表达了对那段生活的热爱与怀念。课后“阅读提示”部分指出,“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这种对文章语言特色的描述虽然精准,但略显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借助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的语言魅力。

图片
逗号:反常之处味无穷

写作者有时会打破常规来运用某种标点,通过这种特殊的表述提醒读者探究反常背后的合理之处,感悟其中蕴藏的情感。例如:

(1)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2)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逗号和顿号都有表停顿的作用,两者的区别在于逗号所表示的停顿时间长,顿号所表示的停顿时间短。句(1)连用“滑嫩鲜香”四个单音节形容词,将牛肝菌的鲜美口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单音节形容词通常表示短暂的停顿,用顿号间隔即可,汪曾祺先生却用了逗号。从表达效果上看,逗号停顿时间更长,使整句话读起来更绵长。仿佛作者每写一个字,都在回味牛肝菌的美味,并将这种美好的味道通过精准的用词和传神的标点传递给读者;这种回味,也寄托着作者对那段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

句(2)中,汪曾祺先生用“明亮的”“丰满的”和“使人动情的”来形容昆明的雨季,从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看,三个词之间可以都用顿号,但作者在“明亮的”和“丰满的”之间用顿号,在“丰满的”和“使人动情的”之间用了逗号,明显是有意为之。细细品味,我们感受到“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表达了一种急切的赞美之情;而“使人动情的”一词有种饱含深情之感,用逗号间隔开,使表达节奏放缓,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之美。

图片
括号:注释之处意蕴丰

《昆明的雨》一文中,汪曾祺先生有几处用了括号内注释的表达形式,在不影响文章整体叙述节奏的前提下,对某些语句进行补充说明,赋予句子更丰富的意义,留给读者品味想象的空间,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例如:

(3)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

(4)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

(5)看了池里的满池清水,看了着比丘尼装的陈圆圆的石像(传说陈圆圆随吴三桂到云南后出家,暮年投莲花池而死),雨又下起来了。

(6)……我们走进去,要了一碟猪头肉,半市斤酒(装在上了绿釉的土瓷杯里),坐了下来。

句(3)中的缅桂花是云南地区对白兰花的特有称呼,去掉括号里的解释并不会影响文意,但汪曾祺先生写作此文时身处北京,为了方便更多读者理解,便在介绍白兰花时特意增加了北京的叫法,又在括号中评价“不好听”。这样的表达方式既显示出作者对云南生活的怀念,又显得亲切活泼,如话家常。

句(4)括号中的内容是对房东身份的补充介绍,进一步凸显房东生活的不易;虽然缅桂花是房东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她常常摘花送给房客,这份人情味是那样难能可贵,体现出昆明人的淳朴善良,读者和作者一样被打动。

句(5)括号中的内容简单介绍了陈圆圆到云南后的遭遇,看似多余,实则增加了文章的历史厚重感,也给读者留下揣摩品味的空间。陈圆圆是江苏常州人,汪曾祺先生是江苏高邮人,两个漂泊异乡的故人隔着时空在此“相逢”,作者既为这个色艺双绝的女子的遭遇感到一丝惆怅,也因她唤起了淡淡的乡愁。

句(6)括号中的内容点明了装酒的容器及特点,透着一种属于文人的讲究。这种小小的仪式感让作者暂时忘却乡愁,全身心感受昆明雨天的情味。

图片
破折号:反复之处显简畅

破折号的使用,让语义指向更明确,有利于营造含蓄、简畅的语言风格。《昆明的雨》中有四处用到破折号,其中两处表示解释说明,一处表示声音的延长,一处表示转折。笔者选其中两句分析:

(7)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

句(7)中破折号后的内容对仙人掌是如何挂上门头的解释说明。门上挂仙人掌,是昆明特有的风俗,如果采用直接叙述的方式,比如“摘回仙人掌后,要在上面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然后挂在门上”,显得啰唆、不简洁。破折号的使用,让行文变得简洁顺畅,既作了解释和说明,又充满了生活化气息。

(8)……而花的香味又有点像桂花,其实这跟桂花实在没有什么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别处叫它白兰,把儿兰,它和兰花也挨不上呀,也不过是因为它很香,香得像兰花。

句(8)是对缅桂花名字由来的猜想,作者先说它和桂花没什么关系,然后语气一转,说缅桂花又叫白兰,但它和兰花也没有什么关系,不过是香气像兰花。这里,破折号的运用使语言变得跳跃、灵动,充满趣味。

图片
多标点:叠用之处情感浓

《昆明的雨》中有一段描写干巴菌的话:

(9)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这一片段有两处标点运用得很特别,是问号与感叹号的叠加,寄托了作者强烈的情感。第一处:“这种东西也能吃?!”第二处:“这东西这么好吃?!”表达疑问的同时带有强烈的感叹,前者表达的是否定性情感,重在质疑,甚至有些轻视;后者表达的是肯定性情感,重在赞美,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惊喜意味。前后对比鲜明,凸显出作者对干巴菌之美味的赞叹和喜爱。这两处如果只用问号或叹号,都不能完整表达作者的情感;两个标点连用,让语言更具表现力。

总之,教学散文时聚焦作品的言语形式,有助于师生从个性化言说中读出作者丰富细腻的情感,进而读出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

推荐阅读

(改编自《语言文字报》2023年6月28日文章《剖析标点符号,走进〈昆明的雨〉》;作者:广东省中山市西区铁城中/丁小佳

(文字编辑:过超;微信编辑:晋力;校对:王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